学习TTS遇到的问题3

学习TTS遇到的问题3 全部chatgpt问答

  • 1. 导出模型的QAT是什么
  • 2. src_key_padding_mask
  • 3. 模型中的attention_mask是什么参数
      • 1. **序列填充**
      • 2. **防止信息泄露**
      • `attention_mask`的形状
      • 示例
      • 总结
  • 4. 学习率调度器 lr_scheduler
      • 为什么需要学习率调度器?
      • 常见的学习率调度器
      • 使用示例
    • 4.1 transformer中的学习率调度器
      • AdamW 优化器
      • 学习率调度器
      • 学习率调度器的类型
      • 参数说明
      • 示例
  • 5. 训练代码中的log_interval参数是什么
      • 示例代码
      • 示例解释
      • 训练函数解释
  • 6. sys.stdout.flush()的作用
      • 具体用途
      • 示例代码
  • 7. contextlib.nullcontext包的作用
      • 使用场景
      • 示例代码
        • 示例 1: 基本使用
        • 示例 2: 条件上下文管理
        • 输出
      • 总结
  • 8. calibration是什么
      • 为什么需要校准?
      • 校准的具体表现
      • 常用的校准方法
      • 示例代码
      • 总结

1. 导出模型的QAT是什么

QAT是Quantization-Aware Training的缩写,即量化感知训练。它是一种在训练过程中考虑到量化影响的方法,目的是在模型最终量化到低精度(例如8位或更低)时,尽量减少精度损失。通过QAT,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就会模拟量化的效果,从而在实际应用时能更好地适应量化后的环境。

因此,TinyBERT-QAT就是一种经过量化感知训练的TinyBERT模型,它在训练过程中已经考虑了量化的影响,旨在在推理时提供更高效的计算和更低的资源消耗。

2. src_key_padding_mask

src_key_padding_mask 是在处理序列数据(例如,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的句子)时,用于指示哪些位置是填充(padding)的掩码(mask)。在这种上下文中,它通常用于掩盖填充位置,以便模型在计算时忽略这些位置的值。

在PyTorch中的nn.Transformer模块中,src_key_padding_mask是一个布尔张量,用于在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中掩盖输入序列中的填充部分。具体来说:

  • src_key_padding_mask的形状通常是(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
  • 其中,每个元素是TrueFalse,表示该位置是否是填充位置(True表示是填充位置,模型应该忽略;False表示不是填充位置,模型应该正常处理)。

举例来说,如果你有一个输入序列x,它的形状是(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 feature_size),而src_key_padding_mask的形状则是(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并且在src_key_padding_mask中,填充值的位置为True,其他位置为False

传递src_key_padding_mask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模型在处理不等长的序列时,不会因为填充的值而受到影响,避免这些填充值对模型训练和推理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例子: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假设我们有一个批量输入张量 x (batch_size=2, sequence_length=5, feature_size=10)
x = torch.rand(2, 5, 10)# 对应的填充掩码 src_key_padding_mask (batch_size=2, sequence_length=5)
# True 表示填充位置,False 表示实际数据
src_key_padding_mask = torch.tensor([[False, False, True, Tru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True]])# 创建 Transformer 模块
transformer = nn.Transformer()# 在 transformer 中使用 src_key_padding_mask
output = transformer(x, src_key_padding_mask=src_key_padding_mask)print(output)

在这个例子中,src_key_padding_mask的第一个样本中后三个位置,以及第二个样本中最后两个位置是填充位置,这些位置在注意力计算中会被忽略。

3. 模型中的attention_mask是什么参数

传递给src_key_padding_mask使用。
在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中,attention_mask 是一个用于指示哪些位置应该被忽略的掩码(mask)。它通常在处理变长序列(例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句子)时使用,以确保模型在计算注意力分数时不会考虑填充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场景以及attention_mask的具体作用:

1. 序列填充

在处理变长序列时,需要将序列填充(padding)到相同的长度,以便将它们批量输入模型。填充部分的内容是无意义的,因此在计算注意力分数时需要忽略这些填充值。attention_mask就是用来标记哪些位置是填充值,哪些位置是实际的数据。

2. 防止信息泄露

在训练语言模型(例如BERT)时,需要防止模型在预测当前位置的单词时看到未来的单词。attention_mask可以用来掩盖未来的位置,确保模型只能看到当前位置之前的单词。

attention_mask的形状

attention_mask通常是一个二维张量,其形状为(batch_size, sequence_length),其中每个元素是布尔值或0/1值,指示该位置是否应被忽略。

示例

以下是一个具体示例,展示了如何在PyTorch中使用attention_mask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假设我们有一个批量输入张量 x (batch_size=2, sequence_length=5, feature_size=10)
x = torch.rand(2, 5, 10)# 对应的注意力掩码 attention_mask (batch_size=2, sequence_length=5)
# 1 表示实际数据,0 表示填充位置
attention_mask = torch.tensor([[1, 1, 0, 0, 0], [1, 1, 1, 0, 0]])# 创建 Transformer 模块
transformer = nn.Transformer()# 计算注意力时使用 attention_mask
# 注意:Transformer 的标准实现可能不直接接受 attention_mask 作为参数,
# 通常需要在实现自定义注意力机制时使用它。
# 下面只是一个概念性示例,实际使用时可能需要修改# 模拟处理后的注意力权重矩阵 (batch_size, num_heads, sequence_length, sequence_length)
attention_weights = torch.rand(2, 1, 5, 5)# 将 attention_mask 应用到注意力权重上
# 注意,这里假设 attention_mask 是 0 和 1 的形式
extended_attention_mask = attention_mask.unsqueeze(1).unsqueeze(2)  # 扩展维度以匹配注意力权重的形状
extended_attention_mask = (1.0 - extended_attention_mask) * -10000.0  # 将填充值位置设为一个非常大的负数# 加入到注意力权重中
attention_weights += extended_attention_mask# 计算注意力输出
output = torch.matmul(attention_weights, x)print(output)

总结

attention_mask 在注意力机制中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模型在计算注意力时能够正确忽略无意义的填充值,从而避免这些无意义的数据对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产生负面影响。在实现具体模型时,正确使用attention_mask可以有效提升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

4. 学习率调度器 lr_scheduler

lr_scheduler 是学习率调度器(learning rate scheduler)的缩写。在训练神经网络时,学习率(learning rate, lr)是一个重要的超参数,它决定了模型权重在每次迭代中更新的步长。选择合适的学习率对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在训练过程中动态调整学习率则可以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和最终性能。

学习率调度器的作用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根据预设的策略自动调整学习率。PyTorch 中提供了多种学习率调度器,可以方便地实现这种动态调整。

为什么需要学习率调度器?

  1. 提高收敛速度:在训练初期使用较大的学习率可以加速收敛,而在训练后期使用较小的学习率可以精细调整模型参数。
  2. 避免过拟合:动态调整学习率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跳出局部最优,避免过早地陷入局部最优解。
  3. 适应不同的训练阶段:不同的训练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率,例如在训练损失不再显著下降时减小学习率。

常见的学习率调度器

以下是 PyTorch 中一些常见的学习率调度器及其用法:

  1. StepLR:每隔一定数量的 epoch 将学习率乘以一个因子。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0.1)
scheduler = optim.lr_scheduler.StepLR(optimizer, step_size=30, gamma=0.1)for epoch in range(100):train(...)validate(...)scheduler.step()
  1. MultiStepLR:在预定义的 epoch 列表中,每到一个指定的 epoch 将学习率乘以一个因子。
scheduler = optim.lr_scheduler.MultiStepLR(optimizer, milestones=[30, 80], gamma=0.1)for epoch in range(100):train(...)validate(...)scheduler.step()
  1. ExponentialLR:每个 epoch 将学习率乘以一个固定的指数衰减因子。
scheduler = optim.lr_scheduler.ExponentialLR(optimizer, gamma=0.9)for epoch in range(100):train(...)validate(...)scheduler.step()
  1. ReduceLROnPlateau:当验证集损失不再下降时,减小学习率。
scheduler = optim.lr_scheduler.ReduceLROnPlateau(optimizer, mode='min', factor=0.1, patience=10)for epoch in range(100):train(...)val_loss = validate(...)scheduler.step(val_loss)
  1. CosineAnnealingLR:学习率在每个 epoch 以余弦函数的方式周期性衰减。
scheduler = optim.lr_scheduler.CosineAnnealingLR(optimizer, T_max=50)for epoch in range(100):train(...)validate(...)scheduler.step()

使用示例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示例,展示如何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学习率调度器: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model = nn.Sequential(nn.Linear(10, 10), nn.ReLU(), nn.Linear(10, 1))
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0.1)
scheduler = optim.lr_scheduler.StepLR(optimizer, step_size=30, gamma=0.1)
criterion = nn.MSELoss()for epoch in range(100):model.train()for inputs, targets in train_loader:optimizer.zero_grad()outputs = model(inputs)loss = criterion(outputs, targets)loss.backward()optimizer.step()model.eval()val_loss = 0.0with torch.no_grad():for inputs, targets in val_loader:outputs = model(inputs)loss = criterion(outputs, targets)val_loss += loss.item()print(f'Epoch {epoch+1}, Validation Loss: {val_loss/len(val_loader)}')scheduler.step()

在这个示例中,使用了 StepLR 调度器,每隔 30 个 epoch 将学习率乘以 0.1。在每个 epoch 的末尾,调用 scheduler.step() 更新学习率。

4.1 transformer中的学习率调度器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damW, get_scheduler 是 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库中的两个模块。AdamW 是一种优化器,而 get_scheduler 是用于获取学习率调度器的函数。

AdamW 优化器

AdamW(Adam with Weight Decay)是 Adam 优化器的一种变体,结合了权重衰减(weight decay)技术。它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中表现良好,尤其是在 Transformer 模型中。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damWoptimizer = AdamW(model.parameters(), lr=1e-5)

AdamW 优化器的主要参数包括:

  • params:模型的参数。
  • lr:学习率。
  • betas:用于计算梯度和平方梯度移动平均值的系数(默认是 (0.9, 0.999))。
  • eps:用于数值稳定性的项(默认是 1e-8)。
  • weight_decay:权重衰减系数(默认是 0)。

学习率调度器

get_scheduler 是一个便捷函数,用于从 Transformers 库中获取不同类型的学习率调度器。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get_schedulerscheduler = get_scheduler(name="linear", optimizer=optimizer, num_warmup_steps=100, num_training_steps=1000
)

学习率调度器的类型

get_scheduler 支持多种类型的学习率调度器,包括:

  • linear:线性衰减学习率调度器。
  • cosine:余弦退火学习率调度器。
  • cosine_with_restarts:带重启的余弦退火学习率调度器。
  • polynomial:多项式衰减学习率调度器。
  • constant:恒定学习率调度器。
  • constant_with_warmup:具有预热阶段的恒定学习率调度器。

参数说明

  • name:调度器的名称。
  • optimizer:优化器。
  • num_warmup_steps:预热阶段的步数,在预热阶段学习率从 0 线性增加到初始学习率。
  • num_training_steps:训练的总步数。

示例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示例,展示如何在 Transformers 中使用 AdamW 优化器和 get_scheduler 来训练模型: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damW, get_scheduler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 AutoTokenizer
from datasets import load_dataset
import torch# 加载数据集和模型
dataset = load_dataset("glue", "mrpc")
model = AutoModel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num_labels=2)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数据处理
def tokenize_function(examples):return tokenizer(examples["sentence1"], examples["sentence2"], truncation=True)
tokenized_datasets = dataset.map(tokenize_function, batched=True)
train_dataset = tokenized_datasets["train"]# 数据加载器
train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_dataset, batch_size=8, shuffle=True)# 定义优化器和调度器
optimizer = AdamW(model.parameters(), lr=1e-5)
num_training_steps = len(train_loader) * 3  # 假设训练3个epoch
scheduler = get_scheduler(name="linear", optimizer=optimizer, num_warmup_steps=100, num_training_steps=num_training_steps
)# 训练循环
model.train()
for epoch in range(3):for batch in train_loader:inputs = {k: v.to(model.device) for k, v in batch.items() if k in tokenizer.model_input_names}outputs = model(**inputs)loss = outputs.lossloss.backward()optimizer.step()scheduler.step()optimizer.zero_grad()print(f"Epoch {epoch+1} completed.")print("Training completed.")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 AdamW 优化器,并使用 get_scheduler 函数创建了一个线性衰减的学习率调度器。训练过程中,在每个优化步骤后,我们调用 scheduler.step() 来更新学习率。

5. 训练代码中的log_interval参数是什么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log_interval 一般是指在训练时记录和打印日志信息的间隔步数。也就是说,每隔 log_interval 步,就会输出一次训练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包括当前的训练损失、训练精度、训练进度等。通过定期记录和打印这些信息,用户可以监控训练过程,了解模型的训练动态,检测潜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使用 log_interval 的示例代码: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
class SimpleNe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SimpleNet, self).__init__()self.fc = nn.Linear(10, 1)def forward(self, x):return self.fc(x)# 创建数据集和数据加载器
dataset = torch.randn(1000, 10)  # 示例数据
labels = torch.randn(1000, 1)  # 示例标签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list(zip(dataset, labels)), batch_size=32, shuffle=True)# 初始化模型、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model = SimpleNet()
criterion = nn.MSELoss()
optimizer = 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0.001)# 训练函数
def train(model, train_loader, criterion, optimizer, num_epochs=10, log_interval=10):model.train()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for batch_idx, (data, target)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清零梯度optimizer.zero_grad()# 前向传播output = model(data)# 计算损失loss = criterion(output, target)# 反向传播loss.backward()# 更新参数optimizer.step()# 每隔 log_interval 步打印一次日志if batch_idx % log_interval == 0:print(f'Epoch: {epoch+1} [{batch_idx*len(data)}/{len(train_loader.dataset)} 'f'({100. * batch_idx / len(train_loader):.0f}%)]\tLoss: {loss.item():.6f}')# 开始训练
train(model, train_loader, criterion, optimizer, num_epochs=10, log_interval=10)

示例解释

  • 模型:一个简单的线性神经网络。
  • 数据集:随机生成的数据集和标签。
  • 数据加载器:用于迭代训练数据。
  • 损失函数:均方误差损失(MSE)。
  • 优化器:Adam 优化器。

训练函数解释

  • train:训练函数。
    • model:待训练的模型。
    • train_loader:数据加载器。
    • criterion:损失函数。
    • optimizer:优化器。
    • num_epochs:训练的轮数。
    • log_interval:每隔多少步打印一次日志信息。

在训练过程中,log_interval 控制了日志打印的频率,使得用户可以定期监控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变化和训练进度。这在调试和调整模型时非常有用。

6. sys.stdout.flush()的作用

sys.stdout.flush() 是 Python 中的一个方法,用于刷新标准输出缓冲区。这意味着它会强制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标准输出(通常是终端或控制台)。在许多编程环境中,标准输出是行缓冲的,这意味着只有在输出新行字符(\n)时,缓冲区中的数据才会被写入。这种缓冲机制有助于提高 I/O 性能,但有时你可能希望立即看到输出而不等待缓冲区被填满或程序结束,此时就可以使用 sys.stdout.flush()

具体用途

  1. 实时输出日志:在长时间运行的任务中,使用 sys.stdout.flush() 可以确保日志信息实时显示在控制台上。
  2. 调试:在调试程序时,强制刷新标准输出有助于在程序崩溃之前看到所有输出信息。
  3. 进度条:在显示进度条时,通常需要不断刷新输出,以更新进度条的显示。

示例代码

import sys
import timefor i in range(5):print(f'Processing step {i+1}...', end='', flush=True)time.sleep(1)print(' Done')

在这个示例中,print(f'Processing step {i+1}...', end='', flush=True) 会立即将输出显示在终端上,而不等待新行字符或程序结束。end='' 参数确保输出不换行,flush=True 参数确保输出立即被刷新。这里用到了 flush=True 的快捷方式,但你也可以用 sys.stdout.flush() 显式地刷新标准输出:

import sys
import timefor i in range(5):print(f'Processing step {i+1}...', end='')sys.stdout.flush()time.sleep(1)print(' Done')

这两个示例效果是相同的,在每一步处理中都会立即显示“Processing step …”。

7. contextlib.nullcontext包的作用

from contextlib import nullcontext 引入了 Python 标准库中的 nullcontext 类。nullcontext 是一个上下文管理器,用于在需要上下文管理但不需要做任何特别处理的地方使用。它可以用于在不进行任何实际上下文管理的情况下,提供一个上下文管理器接口。

使用场景

nullcontext 通常用于那些需要上下文管理器但实际上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的场景。例如,你可能有一个代码块,有时需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运行,但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上下文管理。

示例代码

示例 1: 基本使用
from contextlib import nullcontextwith nullcontext():print("This code is executed within a null context")

在这个示例中,nullcontext 提供了一个上下文管理器,但没有做任何实际的处理。

示例 2: 条件上下文管理

你可能有一个函数,有时需要使用一个实际的上下文管理器,有时不需要。nullcontext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nullcontext@contextmanager
def actual_context():print("Entering the actual context")yieldprint("Exiting the actual context")def do_something(use_context):context = actual_context() if use_context else nullcontext()with context:print("Doing something")print("Without actual context:")
do_something(use_context=False)print("\nWith actual context:")
do_something(use_context=True)
输出
Without actual context:
Doing somethingWith actual context:
Entering the actual context
Doing something
Exiting the actual context

在这个示例中,根据 use_context 参数的值,do_something 函数选择使用 actual_contextnullcontext。当 use_contextFalse 时,使用 nullcontext 而不进行实际的上下文管理;当 use_contextTrue 时,使用 actual_context 进行上下文管理。

总结

nullcontext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当你需要上下文管理器接口但不需要实际管理任何上下文时,可以使用它。它简化了代码,使得处理条件上下文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和直观。

8. calibration是什么

在模型训练中,calibration(校准) 指的是调整模型的输出以确保其预测的概率值能够准确反映预测结果的实际发生概率。校准的主要目的是使模型的预测概率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概率,从而提高模型在概率预测任务中的可靠性和解释性。

为什么需要校准?

即使是性能优异的机器学习模型,它们的预测概率也可能不总是准确的。例如,一个模型可能在某个输入上给出 0.9 的预测概率,但在实际中,这个预测事件只有 70% 的概率会发生。这种情况下,模型就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的具体表现

  • 准确性:模型的预测概率能够反映事件实际发生的频率。
  • 置信度:提高对预测结果的置信度,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可信。

常用的校准方法

  1. Platt Scaling:使用一个 sigmoid 函数来调整模型的输出概率。通常用于二分类问题。
  2. Isotonic Regression:使用非参数方法调整模型输出,适用于更多类别的问题,但需要较大的数据量。
  3. Temperature Scaling:特别适用于神经网络,通过调整 softmax 函数的温度参数来校准概率输出。

示例代码

以下是使用 sklearn 库进行 Platt Scaling 和 Isotonic Regression 的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calibration import CalibratedClassifierCV, calibration_curv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生成样本数据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0, random_state=42)# 训练模型
model = LogisticRegression()
model.fit(X, y)# 校准模型
calibrated_model = CalibratedClassifierCV(model, method='sigmoid')  # 使用Platt Scaling
calibrated_model.fit(X, y)# 获取预测概率
probs = model.predict_proba(X)[:, 1]
calibrated_probs = calibrated_model.predict_proba(X)[:, 1]# 绘制校准曲线
plt.figure(figsize=(10, 5))# 原始模型的校准曲线
fraction_of_positives, mean_predicted_value = calibration_curve(y, probs, n_bins=10)
plt.plot(mean_predicted_value, fraction_of_positives, "s-", label="Logistic Regression")# 校准后的模型校准曲线
fraction_of_positives_calibrated, mean_predicted_value_calibrated = calibration_curve(y, calibrated_probs, n_bins=10)
plt.plot(mean_predicted_value_calibrated, fraction_of_positives_calibrated, "s-", label="Calibrated Logistic Regression")plt.plot([0, 1], [0, 1], "k:", label="Perfectly calibrated")
plt.xlabel('Mean predicted value')
plt.ylabel('Fraction of positives')
plt.title('Calibration plots (reliability curve)')
plt.legend()
plt.show()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训练一个逻辑回归模型,然后使用 Platt Scaling 进行校准,最后绘制校准曲线以比较校准前后的效果。

总结

模型校准是提升预测概率可靠性的重要步骤,尤其在需要高置信度概率预测的应用中,比如医疗诊断、金融风险评估等。通过使用适当的校准方法,模型的输出概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模型的实用性和可信度。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web/34905.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btrace使用记录

关于作者:CSDN内容合伙人、技术专家, 从零开始做日活千万级APP。 专注于分享各领域原创系列文章 ,擅长java后端、移动开发、商业变现、人工智能等,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目录 一、导读二、使用三、 推荐阅读 一、导…

线性代数基础概念:向量空间

目录 线性代数基础概念:向量空间 1. 向量空间的定义 2. 向量空间的性质 3. 基底和维数 4. 子空间 5. 向量空间的例子 总结 线性代数基础概念:向量空间 向量空间是线性代数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框架&#xff0c…

设计模式深入解析与实例应用

目录 工厂模式1.简单工厂模式2.工厂方法模式3.抽象工厂模式 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概述模板方法模式概述单例模式概述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实践,旨在将对象的创建过程与使用过程分离,以提高代码的…

如何在Java中实现异步任务?

如何在Java中实现异步任务? 大家好,我是免费搭建查券返利机器人省钱赚佣金就用微赚淘客系统3.0的小编,也是冬天不穿秋裤,天冷也要风度的程序猿! 引言 在现代应用程序中,异步任务的实现至关重要。它可以提…

GIT重新提交-恢复到暂存状态

Git重新提交 --git reset --soft HEAD~n 有时候我们提交了commit并且push到分支之后,发现代码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想要修改重新提交commit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使用git reset --soft HEAD~n命令,然后修改代码后强制提交修改提交就可…

MySQL表解锁

查看锁信息 show full processlist 如果一个表被锁定了,会有一个 “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 的提示,表明该表正在等待锁定。 解锁表 删除state上有值的事务 kill query 事务id 表解锁完成

MySQL索引及事物

目录 一、数据库索引 1.索引概念 2.索引作用 3.创建索引原则 二、索引的分类及创建 1.普通索引 (1)直接创建索引 (2)修改表结构添加索引语法 (3)创建表结构时,同时创建索引 2.唯一索引…

搭建rtmp/rtsp流媒体服务器的步骤

很多文章介绍使用ffmpeg推送和拉流,执行推流命令: D:\software\ffmpeg-7.0.1-full_build\bin\ffmpeg.exe -re -stream_loop -1 -i "D:\Video\汪汪队立大功\S07\001.mp4" -vcodec h264 -acodec aac -f flv rtmp://127.0.0.1/live/test110 经常…

迅为iTOP-2K1000开发板龙芯中科国产64位Loognix主板

硬件配置 国产龙芯处理器,双核64位系统,板载2G DDR3内存,流畅运行Busybox、Buildroot、Loognix、QT5.12 系统! 接口全板载4路USB HOST、2路千兆以太网、2路UART、2路CAN总线、Mini PCIE、SATA固态盘接口、4G接口、GPS接口WIF1、蓝牙、Mini H…

获取个人免费版Ubuntu Pro

首先上官网地址:Ubuntu Pro | Ubuntu 点击页面中的"Get Ubuntu Pro now" 将用途选为“Myself”,在此页面中Ubuntu说明了该版本只面向个人开发者,且最终只允许5台设备免费使用;因而部署设备的抉择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am…

基于springboot实现机动车号牌管理系统项目【项目源码+论文说明】计算机毕业设计

基于springboot实现机动车号牌管理系统演示 摘要 在如今社会上,关于信息上面的处理,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个人会忽视,如何让信息急速传递,并且归档储存查询,采用之前的纸张记录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使用要求了。所以&am…

cmake add_definitions详解

在 CMake 中&#xff0c;add_definitions 函数用于向编译器添加预定义的宏定义。这些宏定义可以在编译源文件时使用&#xff0c;以便在代码中条件编译或设置特定的编译选项。 基本语法 add_definitions(-D<DEFINE>)D: 要定义的宏名称。在大多数编译器中&#xff0c;使用…

【nest】puppeteer 使用 addScriptTag 在页面中添加方法的方式

1.js方法支持&#xff08;已测试&#xff09; 1.1 先支持js tsconfig.json "compilerOptions": {"allowJs": true,...}1.2 需要将抽离的方法放在js中封装 src/utils/utils.js export function concatLabel(tagList) {let labels [];for (let i …

node+nginx实现对react进行一键打包部署--windows版

文章目录 nodenginx实现对react进行一键打包部署--windows版1.功能展示及项目准备1.1功能展示 1.2 项目准备1.2.1技术点1.2.2安装相关配置(windows) 2.实现2.1 实现思路2.2 实现步骤2.1 项目准备2.1.1 创建env文件2.1.2 创建api/index.js文件2.1.3 添加解决跨域代码 2.2 项目实…

Android Studio中HAXM安装失败的解决方案(HAXM installation failed)

文章目录 错误示例Hyper-VWindows SandboxWindows Hypervisor Platform&#xff08;Windows 虚拟化监控程序平台&#xff09; 出现原因解决方法虚拟机平台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错误示例 表明HAXM (Hardware Accelerated Execution Manager)安装失败了。HAXM是一个硬件辅助虚拟化…

FPGA SATA高速存储设计

今天来讲一篇如何在fpga上实现sata ip&#xff0c;然后利用sata ip实现读写sata 盘的目的&#xff0c;如果需要再速度和容量上增加&#xff0c;那么仅仅需要增加sata ip个数就能够实现增加sata盘&#xff0c;如果仅仅实现data的读写整体来说sata ip设计比较简单&#xff0c;下面…

车载系统类 UI 风格品质非凡

车载系统类 UI 风格品质非凡

List的五种常用遍历方式

在Java中&#xff0c;遍历List的方式有多种&#xff0c;每种方式适合不同的使用场景。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遍历List的方式&#xff0c;并举例说明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String> names new ArrayList<>();names.add("Alice");name…

数据资产与云计算深度融合:借助云计算技术,优化数据存储、高效处理并创新应用,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录 一、引言 二、数据资产与云计算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数据资产的重要性 2、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三、云计算技术在数据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1、数据存储的优化 2、数据处理的高效性 3、数据应用的创新 四、云计算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xff1a;金融行…

JS的this关键字详解

引言 学习JS的this关键字往往难以理解和应用&#xff0c;本文详细解读JS中的this关键字&#xff0c;并结合案例给出相应的解释。 PS: https://github.com/WeiXiao-Hyy/blog整理了后端开发的知识网络&#xff0c;欢迎Star&#xff01; JS中的this关键字 this提供了一种更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