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神经网络
- 1.初始动机*
- 2.发展历史
- 3.深度学习*
- 4.应用历程
- 生物神经元
- 1.基本功能
- 2.神经元的互动方式
- 3.信号传递与思维形成
- 4.神经网络的形成
- 生物神经元简化
- 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 2.信号传递过程
- 3.生物学术语与人工神经网络
- 人工神经元*
- 1.模型简化
- 2.人工神经网络的构建
- 3.计算和输入
- 人工神经元vs生物神经元
- 1.人脑知识的局限性
- 2.深度学习的研究方向*
- 神经网络兴起的原因*
- 1.历史背景
- 2.两个因素
- 总结
神经网络
1.初始动机*
神经网络有时也叫人工神经网络,初衷为了模拟人脑或生物大脑的学习和思考方式。现代神经网络虽与初衷有别,但仍保留一些模拟大脑的生物学动机。
2.发展历史
- 1950年代:神经网络的研究起始。
- 1980年代和1990年代:神经网络重新流行,并在应用技术如手写数字识别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被应用于实际问题如邮政编码读取和支票金额解析。
- 1990年代末:一度再次失宠。
- 2005年起:神经网络技术复兴并开始与“深度学习”这一术语相结合,重新获得关注。
3.深度学习*
随着时间推移,神经网络技术进化并被普遍称为“深度学习”,这一新名称使其在学术和工业界得到更广泛认可和应用。
4.应用历程
- 语音识别:先是深度学习技术显著提高了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其中Waibel和Geoff Hinton在此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 计算机视觉:然后在2012年的ImageNet竞赛成为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转折点,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 自然语言处理:随后,神经网络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文本处理和自然语言理解领域。
生物神经元
1.基本功能
神经元是大脑中的基本工作单元,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它通过电信号进行通信,这些信号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2.神经元的互动方式
神经元拥有多个输入端(树突),这些输入端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电信号,接收到的信号在神经元内部被处理(计算),然后通过输出端(轴突)将信号发送出去。
3.信号传递与思维形成
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可以成为另一个神经元的输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这种神经元间的互动和信号传递是人类思维和认知功能的基础。
4.神经网络的形成
神经元有时会形成新的连接,这种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生物神经元简化
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 细胞体: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包含细胞核,是处理信息的中心。
- 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的输入结构。
- 轴突:从神经元传出信号到其他神经元的输出结构,通过电脉冲形式传递信号。
2.信号传递过程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收电信号,经过细胞体的处理后,通过轴突发送到其他神经元。
3.生物学术语与人工神经网络
虽然了解这些生物学术语有助于理解神经元的工作原理,但在设计和理解人工神经网络时,不必深入了解所有这些细节。
人工神经元*
1.模型简化
人工神经网络使用简化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生物神经元的功能。
2.人工神经网络的构建
在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或深度学习算法时,通常会模拟多个神经元共同工作,传递和处理信息以实现特定功能。
3.计算和输入
一组神经元接收输入数据,进行计算,然后输出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下一组神经元的输入或作为最终结果输出。
人工神经元vs生物神经元
1.人脑知识的局限性
尽管人工神经网络设计受生物神经元启发,但对人脑的理解仍有限。盲目模仿难以构建真正的原始智能,需要继续探索大脑的新工作机制。
2.深度学习的研究方向*
深度学习研究已从生物学启发转向基于工程原理,人们能更有效地使用数学和计算模型开发算法。
神经网络兴起的原因*
1.历史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社会的数字化程度显著提高,某些领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
2.两个因素
- 当使用大数据训练更大更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时,其性能会显著的不断提高,尤其在处理复杂问题(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时,表现远超传统模型。
- GPU或图形处理器单元的崛起,使计算机更快的处理数据。
总结
神经网络最初的动机是模拟人脑或生物大脑工作,现在的神经网络与初衷的差异很大,主要关注于工程原理而不是生物学,但仍保留一些生物大脑工作方式。神经网络一般由多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用于接收数据输入并计算输出结果。由于数字化时代,数据量暴增,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处理数据的性能变差,因此需要构建更复杂的神经网络处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