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一体化技术通过部署大规模天线阵列等方式,实现对低空区域的网络覆盖。利用基站的可组网特性,为低空作业提供稳定、连续、高速且可靠的无缝覆盖通信网络。同时,AAU(有源天线)具有感知信号自发自收、高效组网、多波束融合等特性,能够实现无盲区感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对“低小慢”目标的主动发现能力,还有效增强了低空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感一体化技术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它通过在不同高度层次部署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全面的支持。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低空安防、航路保护和飞行管理等方面,还细分为针对不同商业需求的低空应用层面。
在100米以下的低空,通感一体化技术主要用于低空安防,通过实时监测和感知,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这一层面的应用对于监控低空区域的飞行活动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随着高度的增加,通感一体化技术在300米的航路保护层面发挥作用,确保航线的清晰和安全,防止飞行冲突。这一应用层面对于维护低空飞行秩序、提高飞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地,在600米的高度,通感一体化技术能够精确记录飞行轨迹,为飞行管理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这不仅增强了飞行管理的准确性,还为飞行安全提供了额外的保障。
此外,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被细分为三个层面,以满足不同商业化应用的需求:
1. 120米以下低空:这一层面主要满足外卖配送、无人机配送等商业化应用,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城市生活带来了便利。
2. 120-300米低空:在这一高度范围内,通感一体化技术支持空域物流运输,如顺丰丰翼等打造的快速配送网络,为物流行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物流效率。
3. 300-600米低空:这一层面助力构建15分钟经济生活圈,支持城际飞行等应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互联互通,为城市间的快速交通提供了可能。
通过这种一体化的技术和多层次的应用,通感一体化技术不仅提高了低空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还为低空经济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
与传统地面雷达相比,通感基站具有诸多优势。通过5G+多基站协同探测方式,可以缩小感知盲区,实现整个区域的全覆盖,同时干扰也较小。在成本方面,通感基站无需单独建设基础设施,只需增加一个面向空域的通信基站即可,部署速度快且经济高效。当然,基站和雷达在频谱资源上存在一定的争夺,但最终还是以运营商的方式来解决。
目前,通感一体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实现指标。在感知距离方面,采用高频段技术,感知距离可以达到1公里以内,完全覆盖600米的低空空域。在感知精度方面,已经达到分米级水平,且在后续优化中还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