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报销是企业频繁发生的业务场景,不同的企业在费用报销的流程、标准、制度、管理上各有不同。作为一些公司日常运作中的薄弱环节,费用报销环节存在着较大的内控风险,如:费用报销滞后,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不能按照权责发生制记录业务等。
这种费用报销层面的内控又可以分为与财务核算相关和经营管理相关,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流程的执行来达到目的。需要明确的是,内控是一个持续的活动过程,需要全员参与,但内控仅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杜绝舞弊与错误,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借鉴先进企业的成熟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来完善与推行。
一、财务为什么要优化费用报销流程?
其实一些财务朋友所说的改变费用报销流程,无非是在不影响企业原有习惯和制度的基础上,如何让内控合规做得更好,并且让相关岗位的人员更加高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财务伙伴想要改变现状,除上述提到的内控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国家政策层面:金税四期的快速推进意味着将会构建起更强大的现代化税收征管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税务管理征收业务的通办,实现“税费”全数据全业务全流程全数据“云化”打通。意味着企业更多的数据将被税局掌握,国家对企业业务也要进入强监管时代。这种监管是全方位和立体的,未来企业的财务合规和税务合规,将是唯一出路。因此,企业的费用报销管理也需全面升级,与国家政策层面接轨。
2、数智化转型层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会计信息化发展,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改变。财务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紧跟信息化的发展,向数字化财务、智能化财务转型,同时采取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各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财务软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地完善。
3、员工体验需求层面:员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的意愿和参与度决定着企业的标准流程是否能够执行落地的问题,而要改变员工的意愿,让强制变成自愿,则需要从员工体验的角度多考虑,尊重及个性化对待员工的需要。
二、如何做好费用报销流程优化工作?
胜意科技在深入走访调研2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后,结合企业费用管理核心痛点,率先推出费控4.0模式,通过提升人性化体验及深度融合企业消费场景,来实现企业费用报销流程的变革。
企业要想管好费用,则需要管好员工,员工作为企业费用管理的参与者,如何改变原有的思维和习惯,让大家强制使用,引导成自愿使用,需要在提升人性化体验方面下功夫。
基于费控4.0模式,费控云与企业原有系统做深度集成,让员工能够快速登陆,便捷操作,通过线上完成预订消费,能够享受到公司的“弹性标准”“节约归己”实惠政策,让员工免垫资,免贴票或少贴票,极速报销、免报销或信用报销,并将因公消费产品与个人会员打通,在节省员工75%以上日常处理报销的时间的同时,让员工因公出行也能享受到福利积分及权益的实惠。
1、条线化业务分类:基于业务活动条线化设置表单模板、报销校验规则、费用标准、预订管控规则,一个活动事项对应一个申请单、一个审批流程,员工无需弄懂专业化的财务知识,操作更简单;
2、报销智能填写:发票智能采集、识别、查验,报销单智能生成,无需填写报销事项、报销金额、费用明细,票据自动挂接在报销单上,电子发票一键提交给财务;
3、在线审批:随时随地在线审批,审批进度即查即知,审批流自动流转,无需蹲点催批,支持自定义企业审批流程;
4、全过程费用控制:预算前置管控,强弱管控灵活选择;超标、不合规费用根据已设置规则实现自动管控;报销单关联申请单,预算使用情况实时可查,部门领导可依据剩余预算额度决定是否审批通过,快速提高审批效率。
通过引入A1+RPA的应用,审单机器人、签收机器人、付款机器人、记账机器人、归档机器人等让财务工作更加高效,从而提升全员工作效能和体验。
1、智能审核:内置超过100项审单规则,以机器取代人工,自动报销合规检查,三单稽核,风险智能提醒,避免反复提交、反复审批、反复审核带来的内耗;
2、智能签收:自动识别比对,全部通过的自动签收,有差错的自动标记,实物票据与电子影像对比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快速、精准的接收单据和发票;
3、智能付款:预设自动付款规则,节点触发智能适配,支付流程全部线上化,可追溯、可管控;
4、智能记账:自动生成费用及进项税分录,支持多维度辅助核算项,自动推送至总账系统,告别繁琐的誊抄记账;
5、智能归档:自动按凭证入账时间,启动归档机器人,根据归档清单,应归尽归。
传统企业费用报销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即前端业务与后端的财务是割裂的,数据并不能互通,需要人工手工填写数据。智能费控4.0模式深度融合企业消费场景,即是将企业的消费与费用管理进行完美结合,并与企业内部系统打通,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以差旅为例,从预算、差旅申请、审批、预订、管控、报销、结算、分析的全程都置于平台管控内,招待、会务、福利、采购等场景亦是如此。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流转,数据流转的每一个路径清晰可见,在保障合规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