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SA加密算法
RSA加密算法是一种基于公钥密码学的加密技术,由罗纳德·里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在1977年共同发明。RSA算法是第一个既能用于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其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
1.1 RSA密钥生成过程
a.选择两个大质数和,并计算它们的乘积,用作公钥和私钥的一部分。的长度,即其位数,是加密强度的关键因素,被用作模数,对外公开。
b.计算的欧拉函数,这是与互质的正整数数量。
c.选择一个小于的整数,作为公钥的一部分,需要与互质,且通常选择一个较小的质数,例如65537,因为它可以加快加密过程,同时保持足够的安全性。
在RSA加密算法中,要求与互质,意味着和之间没有除了1以外的公约数。换句话说,和的最大公约数(GCD)必须是1,即。
这个条件是为了确保在模的乘法群中有逆元,这样才能在加密过程中使用,并且在解密过程中能够找到对应的解密密钥。只有当与互质时,根据欧拉定理或费马小定理,才能保证存在一个整数满足下面的关系:
这里的是的模下的乘法逆元,即是私钥的一部分,用于解密。选择与互质是为了保证每个加密的消息都可以被唯一解密,从而确保RSA算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这个性质是公钥加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保证了加密和解密操作是可逆的,即加密后的信息可以通过相应的私钥被正确解密。
d. 计算在模下的乘法逆元,即满足的。作为私钥的一部分。
e. 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和的组合,私钥是。、和必须保密。
示例中的密钥生成:
a. 给定和,则
b.
c. 选择(因为与互质)
d. 计算,使得,在这个例子中,
3d= 220q+1 ,d= (220q+1)/3 d=147(因为)
1.2 加密与解密的过程
RSA加密是一种非对称加密技术,它利用了数论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在RSA加密中,加密和解密操作都是基于模运算的。这里,我们用中文来详细解释一下RSA加密的基本过程。
1.2.1 加密过程
首先,将明文消息转换为一个整数,其中。
使用公钥中的和,计算密文,计算公式为。c为余叔
1.2.2 解密过程
使用私钥中的和,对密文进行解密,计算原始消息,计算公式为
1.3 安全性
RSA加密的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给定,很难分解出原始的两个质数和。同时,如果没有,也很难直接解密出消息。
RSA加密安全性的确基于大整数分解的难度。这是因为RSA算法的核心是两个大的质数和,以及它们的乘积,这个乘积构成了RSA公钥的一部分。公钥还包括一个小的公开指数,而私钥包含一个秘密指数。这里的是在模下的乘法逆元,即。这里就是欧拉函数的值。
1.3.1 RSA安全性的关键
大整数分解:目前为止,没有已知的有效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分解一个大整数\(N\)为其质数因子和。这个计算的复杂性是RSA安全性的基石。
秘密指数的计算:只有知道了和,才能计算出,进而计算出私钥d。如果不知道p和q,计算d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解一个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行的离散对数问题。
1.3.2 攻击RSA的可能性
大整数分解:如果有人发现了一种有效的大整数分解算法,那么RSA加密将不再安全,因为攻击者可以用这种算法来找到N的质数因子p和q,然后计算出私钥d。
特殊情况:对于某些特别选择的N、e和d,可能存在特殊的攻击方法。例如,如果e太小,或者p和q选得不够随机,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但这些都是在密钥生成时可以避免的问题。
1.3.3 综上所述
RSA算法的安全性高度依赖于当前缺乏有效的大整数分解算法。只要分解的问题保持困难,RSA加密就是安全的。然而,安全性也要求谨慎地选择密钥,避免已知的一些弱点。此外,量子计算的发展可能会威胁到RSA加密的安全性,因为量子算法(如Shor算法)能在理论上有效分解大整数,但这还需要实用的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
1.4 欧拉定理——解密还原出原始消息
RSA的工作原理还可以通过欧拉定理来简化解释。根据欧拉定理,如果是一个正整数, 是与互质的任意整数,则有。在RSA中,因为,所以加密后的消息再经过解密过程等于原消息,即。
1.4.1 RSA加密的基本原理
在RSA中,选择的公钥和私钥满足以下关系:
这意味着存在一个整数,使得。
根据欧拉定理,如果和N互质,则。即便M和N不完全互质,RSA算法依然有效,这涉及到RSA定理的更深层次数学证明,但基本思想是相同的。
当你使用私钥解密时,实际上是在计算 。由于,可以根据欧拉定理和它的推广形式(如费马小定理)推出,这证明了解密过程能够正确还原出原始消息。
这就是RSA加密的基本原理。RSA加密因其安全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安全通信等领域。
1.4.2 详细过程
a. 加密后的消息再解密:
b. 使用欧拉定理:根据欧拉定理,如果是一个正整数,n是与a互质的任意整数,则。在RSA算法中,如果M和N互质(即),则可以应用欧拉定理。
c. 利用:由于ed是1加上的倍数,我们可以将重写为。
d. 简化表达式:利用欧拉定理,我们知道,所以。
这意味着,通过RSA解密过程得到的确实等于原始消息M。
总之,这个过程基于欧拉定理和模运算的性质,确保了使用RSA加密的消息可以被正确解密回原始消息,前提是正确选择了公钥和私钥。
1.4.3 模运算的性质和RSA加密的数学基础
为了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模运算的性质和RSA加密的数学基础。
1.4.3.1 模运算的性质
模运算的幂规则:如果有,那么无论是先进行幂运算再取模,还是先取模再进行幂运算,结果都是相同的。即,。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执行模运算,都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1.4.3.2 解释
根据加密公式,我们知道。
将C代入解密公式,我们得到。根据模运算的幂规则,这可以写成 。
简化表达式,再次利用模运算的幂规则,我们可以得出
1.4.3.3 为什么等式成立
根据RSA的选择,e和d被选择为互逆的,即在模 下,。这里 是欧拉函数,当N是两个质数p和q的乘积时,。
当我们计算时,实际上是在计算,根据欧拉定理(如果,则,这意味着会简化为,因为的任何整数幂都等于1。
因此,RSA加密和解密的数学保证就是基于模运算的性质和欧拉定理,确保了加密后的消息可以通过解密过程准确地恢复。
1.5 测试算法
在RSA加密算法的密钥生成过程中,选取大的质数和q是一个关键步骤。为此,通常会使用概率性的质数测试方法,如米勒-拉宾(Miller-Rabin)测试。下面是对原文的翻译和解释:
1.5.1 米勒-拉宾测试的原理
米勒-拉宾检验是一种基于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的概率性质数测试方法,用于判断一个给定的大数k是否为质数。
费马小定理:如果k是质数,对于任意整数a ,都有。这是米勒-拉宾测试的基础。
欧拉定理:如果k是质数,对于任意与k互质的整数a,同样满足。
卡迈克尔数:存在一些特殊的合数(如561),对于所有的整数a,都有,这些数被称为卡迈克尔数。虽然这些数很少,但它们说明了仅凭费马小定理不能完全确定一个数是否为质数。例如,561是一个合数(),但对于所有整数a,。这样的数被称为卡迈克尔数,它们虽然罕见,但存在。
1.5.2 米勒-拉宾检验步骤
- 选择基数a:在测试中,随机选择多个不同的基数a。
- 计算:对于每一个基数a,计算。
- 判断条件:
- - 如果对于某个a,,则k肯定不是质数。
- - 如果对于所有选定的基数a,都有,则k有很高的几率是质数
1.5.3 解释
米勒-拉宾测试,这是一种常用于RSA加密中确定大数是否为质数的概率性方法。该测试基于欧拉定理,通过对多个不同基数的计算,来判断一个大数k是否为质数。虽然该方法有一定的错误概率,但通过增加测试的基数数量,可以使错误的可能性极低,从而在实际应用中高度确信所选的大数是质数。
该测试的一个重要注意点是存在卡迈克尔数,这些数不是质数,但它们满足质数在米勒-拉宾测试中的条件。尽管如此,由于这些数非常罕见,米勒-拉宾测试仍然是一个在加密算法中寻找大质数的有效和实用的工具。
RSA加密算法的密钥生成过程中,选择大的质数p和q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确定一个大数是否为质数,通常使用概率性的质数测试算法,比如米勒-拉宾(Miller-Rabin)质数检验。下面将用中文解释米勒-拉宾测试的原理。。
1.5.4 注意事项
米勒-拉宾检验是一个概率性测试,它不能100%确定地证明一个数是质数,但可以以非常高的准确率判断。
随着测试基数a的数量增加,错误判定的概率会大幅度减少。
对于实际应用,特别是在RSA加密中,通过进行足够多的米勒-拉宾测试,可以高度确信选定的大数是质数。
通过使用米勒-拉宾等质数测试方法,RSA密钥生成过程中的质数选择既高效又可靠,确保了加密系统的安全性。
1.5.5 加密指数e的选择
在RSA加密算法中,密钥生成是一个核心步骤。特别地,加密指数e的选择对于算法的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下面讨论为什么经常(但不总是)选择e = 65537,以及这个选择背后的数学和算法原理。
1.5.2.1 为什么选择e = 65537?
1.5.2.1.1 质数性
e = 65537是一个质数。在RSA算法中,需要e与互质,以确保e在模下可逆,这是找到私钥d的前提。作为质数的e,更容易满足与互质的条件。
1.5.2.1.2 小尺寸
e = 65537是一个17位的数字。相对较小的e可以加快加密过程中的模指数运算速度。在RSA加密中,加密操作是计算,较小的e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加密效率。
1.5.2.1.3 Fermat数
e = 65537表示为,它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质数,称为费马数。费马数定义为,其中n是非负整数。实际上是已知的最大的费马质数。费马数的这种特殊形式有利于优化模指数运算,因为它允许使用快速的算法来实施指数运算。
1.5.3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
在RSA加密算法中,密钥生成是一个核心过程,特别是私钥指数d的计算。d是公钥指数e在模下的逆元,这意味着。计算d的过程涉及到模逆元的求解,这通常通过扩展欧几里得算法(也称为扩展Euclid算法)完成。下面详细介绍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的原理和如何用它来计算d。
1.5.3.1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是欧几里得算法(用于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个扩展,不仅可以计算最大公约数,还可以找到满足特定线性方程的整数解。具体来说,对于给定的整数U和V,算法可以找到整数a和b,使得。
1.5.3.2 RSA中的应用
在RSA密钥生成过程中,需要计算。这里,e是公钥指数,而是模N的欧拉函数值。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在这里的应用是找到满足的a和b,其中a就是所求的d。
1.5.3.3 算法步骤
- 输入:整数e和。
- 输出:整数d,使得。
- 过程:
- 使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对e和进行操作。
- 通过一系列的欧几里得除法,算法逐步减小问题的规模,直到得到最大公约数,过程中同时计算a和b。
- 最终,当算法完成时,我们得到a,即d,满足。
1.5.3.4 举例说明
假设通过扩展欧几里得算法计算,我们找到了使得的a和b。这里的a就是所需的模逆元d。因为e和互质(即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所以这个方程保证了d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1.5.3.5 重要性
这个过程对RSA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没有有效的模逆元计算方法,生成私钥将非常困难,但扩展欧几里得算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计算方式。RSA算法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质数的秘密性和私钥d的保密性,而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正是计算私钥的关键步骤之一。
1.5.4 快速幂运算(或称为快速指数运算)和中国剩余定理(CRT)
RSA加密和解密过程中,快速幂运算(或称为快速指数运算)和中国剩余定理(CRT)是两种提高效率的关键技术。让我们来详细解释这两种方法。
1.5.4.1 快速幂运算
快速幂运算是一种高效计算大数幂模运算的方法,特别适用于RSA加密中的密文生成和解密过程。该算法基于幂的二进制表示和模运算的性质。
1.5.4.1.1 算法原理
将指数表示为二进制形式:,其中。
通过连续的平方计算基数的幂,并在必要时乘以基数,从而有效地计算幂模运算。
这种方法只需要最多次平方运算和最多次乘法运算,相比于直接进行d次乘法运算要高效得多。
1.5.4.1.2 快速幂算法步骤
a. 对指数进行二进制分解。
b. 从最低位开始,对于每一位二进制位:
如果,则将当前结果乘以对应的幂值,并取模。
不论的值如何,每一步都计算下一个幂值,通过将当前幂值平方并取模来实现。
c.最终累乘的结果就是。
1.5.4.2 RSA-CRT解密优化
RSA-CRT是利用中国剩余定理来优化RSA解密过程的技术。通过将大数运算分解为较小数域上的运算,可以显著提高解密速度。
1.5.4.2.1 原理
根据中国剩余定理,如果你有一系列模两两互质的同余方程,那么这个方程组在模下有唯一解。
在RSA中,给定(其中p和q是大质数),可以单独在模p和模q下进行解密运算,然后将结果组合起来恢复出原始消息。
1.5.4.2.2 RSA-CRT解密步骤
- 预先计算并存储,以及。
- 计算和。
- 利用中国剩余定理,结合、和预计算的值,通过Garner公式计算出原始消息M。
通过这种方式,RSA-CRT可以将解密操作的计算量大幅度减少,因为在较小的模下运算比在大模下运算要快得多。此外,这种方法还增加了解密过程的并行性,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2.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原理
2.1 背景
在一个不安全的通信渠道上,Alice和Bob希望能够安全地通信。他们打算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这要求双方共享一个密钥。然而,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不安全的通道上安全地交换这个密钥。
这就是密钥交换协议,如Diffie-Hellman协议,发挥作用的场景。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允许两个用户在没有共享初始秘密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不安全的通道交换密钥。
2.2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原理的协议步骤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由W. Diffie和M.E. Hellman在1976年提出,是密码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该协议允许两方在不安全的通信渠道上协商出一个共享密钥,而无需预先共享秘密信息。
a. 选择公共参数:Alice和Bob公开选择两个整数和。其中,是一个大质数prime,而是模的一个原根(即对于所有的整数,在集合中,存在整数,使得)。在实践中,选择g不必过于复杂。例如,许多实现为了简化,会选择小的g值(如2或5),只要它们满足给定的p是原根的条件即可。
b. 生成并交换公钥:lice随机选择一个整数(私钥),满足,计算(公钥),并将发送给Bob。
Bob也随机选择一个整数(私钥),满足,计算(公钥),并将发送给Alice。
c. 计算共享密钥:Bob收到后,使用他的私钥计算共享密钥。
Alice收到)后,使用她的私钥计算共享密钥。
由于和,Alice和Bob得到的共享密钥是相同的。
2.3 安全性
Diffie-Hellman协议的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离散对数问题是指:给定一个大质数p、一个基数g(在模p的乘法群中的生成元),以及g的一个幂,尝试找到指数a的过程。这里的a就是在模下以g为基的离散对数。
2.3.1 离散对数问题的难度
计算:给定基数、指数和模数p,计算g的a次方再对p取模是相对容易的,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这种运算通常使用快速幂算法,其时间复杂度大致为立方级别,与模数p的位长度有关。
计算离散对数:反过来,如果知道A、g和p,试图找出a则非常困难。目前没有已知的多项式时间算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意味着,即使攻击者知道A、g和p,他们也无法轻易地计算出(或相应的),除非他们能解决离散对数问题。
2.3.2 为什么离散对数问题很难
离散对数问题的难度源于模下乘法群的性质,其中元素的周期性和群的结构使得直接计算对数变得复杂。虽然加法运算中的对数(即常规对数)可以通过算术操作轻易求解,但模运算引入的周期性质和非线性特征使得离散对数问题在计算上变得非常复杂。
2.3.3 安全性影响
由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被认为是安全的,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攻击者能够拦截通信并获取公开的参数和公钥,他们也无法计算出私钥,从而无法解密双方共享的密钥。然而,离散对数问题的难度依赖于选定的质数p和基数g的大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参数对保证协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4 应用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在许多安全通信协议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SSL/TLS和IPsec。虽然它自身不提供通信双方的身份验证,但可以与其他认证机制结合使用,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2.5 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Diffie-Hellman协议允许两个用户在公开渠道上安全地共享密钥,而无需预先共享秘密信息。
局限性:尽管Diffie-Hellman协议可以安全地交换密钥,但它本身不提供身份验证,也就是说,它不能保证你正在与预期的对方通信,而不是中间人。
因此,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通常与其他提供认证的安全协议一起使用,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和参与者的身份验证。
3. El Gamal加密
El Gamal加密是一种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公钥加密算法,由Taher El Gamal在1984年提出。它类似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并且同样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来保证安全性。
3.1 El Gamal加密过程
3.1.1 密钥生成
Alice选择一个大质数和一个模的原根。
Alice选择一个随机数作为她的私钥,。
Alice计算公钥。
Alice的公钥是,私钥是a。
3.1.2 加密过程
假设Bob想要给Alice发送一个明文消息,其中。
Bob获取Alice的公钥,选择一个随机数作为他的会话密钥。
Bob计算和加密后的消息。
Bob将加密后的消息对发送给Alice。
3.1.3. 解密过程
Alice收到后,使用她的私钥a来解密消息。
Alice计算,这实际上与Bob计算的相同。
Alice利用的逆元来计算原始消息。
3.2 安全性基础
El Gamal加密的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即在已知g、p和的情况下,计算a是非常困难的。攻击者即使拦截到加密消息和公钥,也无法计算出私钥a或解密出明文M,除非能解决离散对数问题。
3.3 使用场景
El Gamal加密不仅提供了消息的保密性,而且还可以用于数字签名。虽然它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算法(如RSA)可能更为低效,但它的安全性和在某些场合的可行性使其成为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的一个重要选择。
4. 椭圆曲线简介
加密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基于大整数分解和离散对数问题的方法(如RSA和Diffie-Hellman)发展到了基于椭圆曲线数学的椭圆曲线密码学(ECC)。ECC由Nei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于1985年独立提出。它在公钥密码学中的应用,包括密钥交换、加密和数字签名,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4.1 椭圆曲线简介
在实数域上的椭圆曲线定义为满足下面方程的点的集合,加上一个特殊的点,称为无穷远点或点 O :
这里的和是曲线参数,而和是变量。在密码学中,通常在有限字段上考虑椭圆曲线,特别是模一个大质数的情况,即所有运算都在模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和是方程中的常数,且满足条件,以确保曲线是非奇异的。这个条件保证了多项式有三个不同的根,从而保证曲线上没有尖点(cusps)或自相交点,确保了曲线的平滑性。
椭圆曲线上的点,包括无穷远点“O”,可以进行一种称为“点加”操作的数学运算。这个操作在曲线上定义了一个群结构,使得椭圆曲线成为公钥密码学,特别是椭圆曲线密码学(ECC)的基础。
4.2 椭圆曲线上的点加操作
椭圆曲线上如何进行点加操作。椭圆曲线上的点加是定义曲线上群结构的基本运算。假设我们有椭圆曲线上的两个点和,我们想要找到第三个点。
4.2.1 如果和不是相同点
我们画一条直线穿过这两个点。
这条直线会与椭圆曲线相交于第三点。
我们取这个交点的x轴对称点(即在x轴上做镜像),得到的点称为。
P 点 Q = R
4.2.2 特殊情况
如果且(即点和点互为对称点),那么直线是垂直的,根据椭圆曲线群的定义,是无穷远点。
如果和是同一个点(即我们要计算点加自身得到的2)),我们不再画穿过这两点的直线,而是在点处画椭圆曲线的切线,切线与曲线相交的第二个点的x轴对称点就是。 P点P = Q = 2P
4.2.3 群的性质
椭圆曲线上定义的加法运算使得所有曲线上的点形成一个数学上的群,这意味着加法满足封闭性、结合律、存在单位元(无穷远点)以及每个元素都存在逆元。
此外,椭圆曲线上的群是阿贝尔群,即加法运算是可交换的。
椭圆曲线上的这些运算性质使得它们成为现代密码学中重要的工具,特别是在椭圆曲线密码学(ECC)中,这种加法运算用于加密、密钥交换和数字签名算法。
4.3 二次剩余
在模素数的情况下,椭圆曲线被定义在有限域上,其中是一个大于3的素数。在这个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由所有满足下列方程的点组成:
其中和是满足条件的常数,以确保曲线是非奇异的。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点“O”,称为无穷远点,它在曲线上的运算中充当单位元。
示例解释
给定素数,以及椭圆曲线方程在上的情况,我们可以枚举x在模11下的所有可能值,并验证对应的是否是模11的二次剩余,也就是说,我们查找是否存在某个数的平方等于模11的值。
在上,一个数n是二次剩余,如果存在另一个数m使得。例如,我们计算到时的的值,来确定哪些对是曲线E上的点。如果对于某个x,不存在这样的y,则x不对应曲线上的任何点。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用到有效的算法来确定一个数是否是二次剩余,这种算法被称为“二次剩余的判别”。
椭圆曲线群:在上的椭圆曲线上的点,连同无穷远点“O”,构成了一个有限阿贝尔群。这个群在密码学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椭圆曲线密码学(ECC)中,这种群结构被用于定义加密和签名算法中的点加和点乘运算。椭圆曲线上的群运算特性使得ECC成为提供高安全性同时又能使用较短密钥长度的密码系统。
4.4 ECDLP
椭圆曲线密码学(ECC,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中的安全性建立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ECDLP)上。即使在模一个素数p的条件下定义,我们仍然可以将加法运算推广到椭圆曲线上,尽管我们不能以传统的几何方式来解释这种加法。
4.4.1 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ECDLP)
在椭圆曲线密码学中,给定一个素数p,我们可以在上定义一个椭圆曲线E,并在这个曲线上定义一个群运算。这个群是由曲线上所有点组成的,加上一个无穷远点作为群的单位元。
当我们说椭圆曲线E是一个循环群时,我们的意思是曲线上存在一个点,这个点可以通过群运算生成曲线上的所有其他点。在密码学的上下文中,这个生成元点通常被称为基点。
在椭圆曲线上,离散对数问题可以这样描述:给定一个基点和另一个点,找到一个整数k,使得k倍的等于(即)。在加法群中,“倍数”意味着重复应用群的加法运算。
由于椭圆曲线上的加法运算与整数域上的幂运算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解决ECDLP要比传统的模p整数幂离散对数问题要难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椭圆曲线密码学被认为在较短的密钥长度下仍能提供很高的安全性。
4.4.2 ECC的安全性
ECC的安全性依赖于ECDLP的难度,与RSA和其他基于传统离散对数问题的密码体制相比,ECC可以使用更短的密钥长度达到相同或更高的安全级别。由于解决ECDLP没有已知的高效算法,这就使得基于ECDLP的加密算法成为非常强大的工具,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
4.6 椭圆曲线密码学(ECC)
椭圆曲线密码学在1985年由Neal Koblitz和Victor S. Miller独立提出。它利用椭圆曲线上的点加操作来实现加密、解密、签名和验证等密码学功能。ECC的一大优势是它可以在使用较短的密钥长度的同时,提供与RSA等传统公钥加密算法相同或更高的安全级别。这使得ECC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如智能卡、移动设备等)特别有用。
El Gamal加密算法在椭圆曲线上的实现涉及到了点加和标量乘(即点的倍数)操作。以下是基于椭圆曲线的El Gamal加密和解密过程的详细解释:
4.6.1 密钥生成
假定有一个椭圆曲线群的生成元。
Alice选择一个私钥,她的公钥是。
4.6.2 加密过程
Bob想要给Alice发送消息。
Bob选择一个随机数r = 3,计算,并将R公开发送给Alice。
Bob计算加密后的消息。他首先计算。因为,这个结果可以简化为(在群中进行等价简化)。
接下来,Bob将M和相加得到,简化过程中用到了椭圆曲线群的加法规则。
经过点加运算后,Bob得到。
Bob将发送给Alice。
4.6.3 解密过程
Alice收到后,使用她的私钥计算。
由于,Alice现在拥有了Bob在加密消息时使用的值。
Alice接着从中减去,即。
通过椭圆曲线上的点加运算法则和求逆(在椭圆曲线群中,点的“减法”实际上是加上点的逆),Alice能够解出原始消息。
这个过程表明,使用椭圆曲线上的点运算作为El Gamal加密的基础是可行的,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这也展示了椭圆曲线加密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整数离散对数的加密系统(如RSA),可以使用更小的密钥空间来实现相同级别的安全性。
4.7 椭圆曲线密码学的应用
椭圆曲线密码学的主要优点是它允许使用比RSA更短的密钥长度来达到同等的安全级别。这意味着在保持相同的安全性的同时,可以减少计算量和存储需求,这对于资源受限的环境(如智能卡和物联网设备)特别有利。
4.8 安全性
ECC的安全性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ECDLP)的难解性。简而言之,给定椭圆曲线上的两个点和Q,以及已知(其中n是一个整数),ECDLP要求找出整数n。尽管点加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在没有n的情况下,从P和Q推导出n被认为是非常困难的。到目前为止,没有已知的有效算法可以解决ECDLP,这使得基于ECDLP的密码系统相对安全。
4.9 优点和缺点
优点:与RSA相比,ECC可以使用更短的密钥长度提供相同或更高的安全级别。这导致加密操作更快,占用空间更少。
缺点:尽管ECC提供了许多优势,但它的数学原理和加密/解密过程相对于RSA和Diffie-Hellman这样的传统算法更为复杂。此外,对于不熟悉椭圆曲线理论的开发者和安全专家来说,实现和审核ECC系统可能更加困难。
总体而言,ECC代表了公钥密码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它通过提供更高效的加密机制,使得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部署安全通信变得更加可行。
4.10 ECC与RSA的比较
密钥长度:ECC通常需要比RSA短得多的密钥来提供相同级别的安全性。例如,256位的ECC密钥提供的安全性大致相当于3072位的RSA密钥。
计算效率:由于密钥长度较短,ECC在生成密钥和加密/解密操作上通常比RSA更高效。
传输效率:ECC生成的加密文本大小通常也比RSA的小,这对于需要最小化数据传输量的应用来说是一个重要优势。
尽管ECC提供了许多优势,但它的数学原理和实现比RSA更为复杂,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参数的选择和算法的实现。
5. 数字签名
5.1 中间人攻击(MITM)的 流程
在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中的一个中间人攻击(MITM)示例。流程如下:
5.1.1 Alice和Bob的正常操作
Alice选择一个随机数,并计算,然后发送给Bob。
同时,Bob选择一个随机数,并计算准备发送给Alice。
5.1.2 Charlie的中间人攻击
Charlie截获Alice发送给Bob的,同时他自己选择一个随机数,计算,并将发送给Bob。Bob认为来自Alice。
Charlie同样截获Bob发送给Alice的,并将自己计算的发送给Alice。Alice认为来自Bob。
5.1.3 密钥计算误差
Bob收到,并使用自己的私钥计算出一个错误的共享密钥。
Alice收到,并使用自己的私钥计算出另一个错误的共享密钥。
5.1.4 Charlie的优势
Charlie能够与Bob和Alice分别计算共享密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私钥c以及他截获的和。这意味着Charlie可以使用和与Alice和Bob各自计算出的密钥进行通信。
5.1.5 结果
Charlie能够解密Alice和Bob发送的任何加密信息,因为他拥有与他们各自协商的密钥。他可以将信息从Alice解密后重新加密发送给Bob,反之亦然,从而控制整个通信过程。
在进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时需要身份验证措施来防止MITM攻击。如果Alice和Bob没有验证对方的身份,他们就可能与Charlie而不是彼此交换密钥,从而使通信变得不安全。
5.2 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和数字证书
确实,为了对抗中间人攻击(MITM),重要的一步是确保参与通信的各方可以信任彼此的公钥。这通常是通过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和数字证书来实现的。
5.2.1 公钥基础设施(PKI)
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是一套用于管理和分发公钥证书的系统架构。这些证书是非对称加密系统所必需的。PKI的目标是确保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开放网络如互联网中。它包括用于创建、管理、分发、使用、存储和撤销数字证书的硬件、软件、政策和标准。在PKI中,以下角色是核心组成部分:
5.2.1.1 PKI的主要组件
证书颁发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 CA):一个信任的第三方机构,负责颁发和管理安全证书、数字证书。CA通过验证申请者的身份,然后发行一个证书,这个证书将申请者的公钥与其身份绑定在一起。
注册机构(Registration Authority, RA):通常是CA的一个分支,负责接收和验证公钥证书申请。
证书库:用于存储、索引和分发证书的系统。
证书撤销列表(CRL):发布已被撤销的证书的列表。
5.2.1.2 PKI的关键职责
验证身份:在颁发公钥证书之前,确认申请人的身份。这通常需要提供可信的身份证明。
创建和管理证书:生成安全的公钥证书,并确保它们的有效性、可撤销性以及更新。
5.2.2 数字证书
5.2.2.1 数字证书的内容
证书拥有者的身份信息:可能包括个人、公司、组织或设备的名称和其他标识信息。
公钥值:证书拥有者的公钥。
证书有效期:证书的开始和结束有效期。
证书用途:该公钥被授权使用的目的,如加密、数字签名等。
颁发证书的CA信息:颁发该证书的CA的标识信息。
CA的数字签名:CA使用其私钥对证书进行的签名,任何人都可以用CA的公钥来验证这个签名。
5.2.2.2 数字证书的作用
数字证书的目的是公钥与其所有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通过验证证书签名的有效性,可以确信公钥确实属于宣称的持有者,从而在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中使用这个公钥。
5.2.2.3 X.509标准
数字证书是一种电子"护照",它将一个公钥与一个个体或实体的身份信息关联起来。最常见的证书格式是X.509。一个X.509证书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证书持有者的公钥。
持有者的身份信息(如名字、组织)。
证书有效期。
证书颁发机构(CA)的签名。
证书的唯一序列号。
数字证书是用来关联公钥与其身份的电子文档,其中X.509是最常用的数字证书标准之一。这个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安全协议和服务,比如安全邮件(S/MIME)、网络安全协议(IPSec)和安全套接层(SSL)等。
5.2.2.3 X.509证书的格式
一个X.509证书大致包含以下信息:
证书版本(Version):标明证书遵循的X.509标准的版本,例如V1、V2或V3。
证书序列号(Serial Number):由证书颁发机构(CA)分配的唯一编号。
签名算法标识(Signature Algorithm):证书签名使用的加密算法。
颁发者名称(Issuer Name):颁发证书的CA的名称。
有效期限(Validity Period):证书有效的日期范围,包括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主题名称(Subject Name):证书所有者的名称和其他标识信息。
主题公钥信息(Subject Public Key Info):证书所有者的公钥及其算法。
颁发者唯一标识符和主题唯一标识符(Issuer and Subject Unique Identifiers):在版本2或3的证书中,用于标识证书颁发者和主题的唯一标识符(可选项)。
扩展信息(Extensions):V3证书中可包含的额外信息,比如支持的使用案例、密钥使用限制或其他特性。
证书签名(Certificate Signature):包括签名算法和由CA对证书信息进行加密的签名。
证书中的这些信息提供了可验证的细节,使得证书接收方能够验证证书的有效性、颁发者的身份以及证书主体的公钥真实性。通过证书颁发机构(CA)的数字签名,可以保护这些信息不被篡改,确保任何人都无法伪造证书。
你使用浏览器访问一个使用SSL的网站时,你的浏览器会自动检查该网站的SSL证书是否有效,是否由一个可信任的CA签名,以及是否适用于该网站的地址。这是一个用于验证网站身份的过程,它可以防止MITM攻击,保证你与预期的服务器进行加密通信。
5.2.2.4 证书示例
这是X.509数字证书的一个例子。通常在网页安全通信(如税务申报)中使用,由权威机构颁发。这份证书包含了以下关键信息:
版本(Version):这里使用的是版本3(V3),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509证书版本,它支持扩展字段。
序列号(Serial Number):证书的唯一标识符,每个证书都有一个独特的序列号。
签名算法(Signature Algorithm):用于证书签名的算法,此处为md5WithRSAEncryption,表示使用MD5算法和RSA加密的组合。
颁发者(Issuer):证书的颁发机构,这里是法国税务总局(Direction Générale des Impôts)。
有效期(Validity):证书的有效起止日期。
主体(Subject):证书所标识的个人或组织的信息。
主体公钥信息(Subject Public Key Info)
公钥加密算法:rsaEncryption。
RSA公钥:包括模数(Modulus)和指数(Exponent)。
X509v3扩展:包括基本限制(Basic Constraints)、CRL分发点(CRL Distribution Points)和密钥用法(Key Usage)。这些扩展提供了证书用途的附加信息。
签名:包含了对整个证书进行哈希计算后,使用CA的私钥加密得到的签名。这是证书可靠性的关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CA的公钥验证这个签名。
证书下方的签名算法重复列出了用于签名证书的算法,以及签名本身的摘要,这可以用于验证证书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这个证书确保了网站与公钥的关联,使得网站能够安全地加密传输数据,用户也可以验证该网站的身份。在网站安全协议(如HTTPS)中,浏览器将自动检查服务器提供的证书是否有效,是否由信任的CA签发,以及是否适用于要访问的网站。
5.3 如何使用PKI防御MITM攻击
当Alice和Bob通信时,他们会相互提供自己的数字证书。
- 证书验证:当Alice和Bob收到对方的证书时,他们会检查证书是否由可信的CA签发。
- 签名检查:Alice和Bob会检查对方证书上的数字签名,以确认证书未被篡改。
- 撤销检查:他们会查看CRL或使用在线证书状态协议(OCSP),以确保证书未被撤销。
在Diffie-Hellman等密钥交换协议中,使用PKI可以确保交换的公钥是真实且可信的。当Alice和Bob交换公钥时,如果公钥伴随着由CA签名的有效证书,那么即使Charlie拦截了通信,他也无法替换公钥而不被发现。Alice和Bob可以相互验证对方证书的签名,确保他们正在使用的是真正的、未被篡改的公钥。
PKI的核心就在于创建一个可以信赖的环境,即使在开放和不安全的网络中,也能够安全地进行公钥交换和加密通信。
这些步骤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但需要所有参与者正确实施PKI和证书验证的相关步骤。如果实施不当,系统仍然可能受到MITM攻击。
5.4 证书签名请求(Certificate Signing Request,简称CSR)
证书签名请求(Certificate Signing Request,简称CSR)是公钥基础设施(PKI)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证书申请者向证书颁发机构(CA)提出的包含公钥的正式请求。通过CSR,申请者请求CA颁发一个与提供的公钥相关联的数字证书。
5.4.1 CSR的创建和内容
a. 生成密钥对:首先,申请者会创建一对密钥,包括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
b. 生成CSR:使用公钥和申请者的身份信息(如组织名称、通用名(Common Name, CN)、地理位置等)生成CSR。
c. 信息:CSR通常包含以下信息:1.申请者的公钥。2. 申请者的身份信息,比如公司名称、部门、国家代码、地区、城市、街道地址和邮箱地址等。3.如果CA要求,可能还需要包括证明身份的其他信息。
d. 签名:使用申请者的私钥对CSR进行数字签名,以证明请求是合法的,并且申请者拥有相应的私钥。
e. 提交CSR:将CSR提交给CA,等待CA进行验证。
f. 验证:CA在验证申请者的身份信息后,哈希后用私匙进行签名,如果接受CSR,将颁发一个数字证书,该证书包含申请者的公钥和CA对该公钥的签名。
5.4.2 CSR的格式
PKCS#10:这是创建CSR的最常见标准,它定义了CSR的结构。
PEM:这是一种文件格式,通常包含`-----BEGIN CERTIFICATE REQUEST-----`和`-----END CERTIFICATE REQUEST-----`标签。PEM文件的内容是PKCS#10格式的CSR经过Base64编码的结果,可能还包括证书链或私钥。
5.4.3 安全性
重要的是,CSR中不包含私钥。私钥永远不应该离开申请者的服务器或其他安全环境。如果私钥泄露,任何拥有它的人都可以冒充证书的合法拥有者。
CSR的签名确保了请求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它使得CA能够确认公钥真正属于提出请求的实体。返回的数字证书包含了公钥和CA的数字签名,这样任何使用该公钥的通信都可以被验证为来自持有相应私钥的实体。
5.5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一种用于验证电子文档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和非抵赖性的技术。在数字签名中,发送者利用自己的私钥对信息或文件进行加密,接收者则可以使用发送者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的真实性。如果验证成功,接收者可以确信信息确实来自签名者,并且自签名后未被更改。
5.5.1 数字签名的目标
身份验证:证明消息确实是由声称的发送者所发送。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自签名以后未被更改,任何对数据的更改都会导致验证失败。
非抵赖性:签名者不能否认他们签署的文件或消息,因为数字签名是独一无二,不能伪造。
5.5.2 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数字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等同的法律效力。在2000年法国通过的法律以及2001年发布的法令中,明确了数字签名的合法性,这为数字签名在商业和法律活动中的使用提供了法律基础。
5.5.3 实现机制
数字签名的实现基于公钥加密技术:
签名者使用私钥进行签名。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签名者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
5.5.4 常见的数字签名算法
RSA:基于大整数分解难题的数字签名算法。
El Gamal: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数字签名算法。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一种改进的El Gamal算法变体,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于1994年开发。虽然DSA的起源是政府机构,但它已被广泛采用,并作为数字签名的国际标准。尽管有关DSA可能存在后门的猜测,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这样的后门。
数字签名是确保电子交易和通信安全的基石,尤其是在涉及敏感信息传输时。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可以确保交易的每一方都能够验证对方的身份,同时保证传输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5.5 数字签名的哈希
通常被认为是“天真”的因为它直接在整个文件上使用了公钥算法进行签名,而实际应用中通常不这么做,原因是效率问题。具体过程如下:
a. Alice:想要发送一个文件给 Bob。
b. Alice使用她的私钥(Priv(Alice))对整个文件进行签名。
c. Alice将原始文件和数字签名一起发送给Bob。
d. Bob收到文件和签名后,使用Alice的公钥(Pub(Alice))来验证签名。
e. Bob对比验证结果,如果签名匹配,就证明文件确实来自Alice并且内容未被篡改。
然而,这个方法存在一个主要问题:计算时间太长。对于大文件来说,使用公钥算法直接签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这是因为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算法(如RSA、El Gamal或DSA)在大文件上的运算成本非常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中我们通常先对文件进行哈希处理,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摘要,然后再对这个摘要进行数字签名。这样无论原始文件有多大,生成和验证签名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都是恒定的,这大大提高了效率。接收方在收到文件后,会执行相同的哈希处理,并用发送方的公钥验证签名。如果哈希值匹配,那么文件就是真实且未被篡改的。过程如下:
a. Alice(发信人) 准备发送一个文件给 Bob(接收人)。
b.哈希处理:Alice首先对文件内容运用哈希函数,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摘要(Hashed)。哈希函数的特点是计算速度快,且几乎不可能从摘要反推出原始数据(哈希函数是单向的)。
c.签名摘要:接下来,Alice使用她的私钥(Priv(Alice))对哈希摘要进行数字签名。然后将原文件和签名后的哈希摘要一起发送给Bob。
d.Bob的验证过程:收到文件后,Bob用相同的哈希函数对文件进行哈希处理。Bob使用Alice的公钥(Pub(Alice))来验证Alice发送过来的签名摘要是否有效。如果摘要匹配,Bob可以确信文件确实来自Alice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
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哈希函数来减少需要签名的数据量,从而显著提高了处理速度。但是,这个方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哈希函数的强度。如果使用的哈希函数容易发生冲突(即两个不同的文件产生相同的哈希值),攻击者可能会构造另一个文件具有相同的哈希摘要,这会破坏系统的安全性。因此,不推荐使用如MD5或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SHA-1,而是应使用如SHA-256这样的较强的哈希函数。
5.6 数字签名的操作流程
数字签名是一种用于验证消息发送者身份、保证消息完整性,并防止发送者否认发送特定消息的技术。这是一个非对称加密的应用,允许任何人使用公钥来验证签名,但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生成签名。下面是数字签名的具体运作流程:
计算消息摘要:Alice(消息的发送者)会先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她想要发送的消息的摘要。这个摘要是一个较短的、代表原始消息的固定长度的值。
用私钥加密摘要:Alice随后使用她的私钥对这个消息摘要进行加密,这一加密过的摘要就构成了数字签名。由于只有Alice有她的私钥,因此理论上只有她能生成这个签名。
发送消息和签名:Alice将原始消息和数字签名一同发送给Bob(消息的接收者)。
验证签名:Bob收到消息后,使用Alice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一个摘要值。同时,Bob使用同一哈希函数对Alice发送来的原始消息计算摘要。如果这两个摘要值匹配,那么Bob就可以确定消息确实来自Alice,并且在传递过程中未被篡改。
5.7 使用密钥的最佳实践
尽管理论上同一对密钥既可以用于加密通信,也可以用于数字签名,但在实践中出于安全和组织方面的考虑,通常建议使用两对密钥:一对用于加密(保密通信),另一对用于数字签名(验证身份和消息的完整性)。这样做的好处包括:
分离使用:在使用密钥的目的上进行分离,有助于避免将加密和签名的安全风险汇集在同一对密钥上。
安全合规:在一些法律或组织政策中,可能要求对加密和签名使用不同的密钥。
灵活性和控制:如果其中一对密钥需要更换,不会影响到另一对密钥的使用。
减少风险:如果签名密钥泄露,不会危及加密的通信内容;同样,如果加密密钥被破解,签名的有效性和信任度仍然得到保证。
按照最佳实践,用户应该分别管理加密密钥和签名密钥,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零知识证明
证明是什么?说服对方相信某事。
知识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信息与能力。拥有知识意味着拥有做某件事的能力。
零知识是什么?在不泄漏额外信息的证明.
阿里巴巴洞穴的故事:
交互式证明系统:交互图灵机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ZKP)是一种密码学方法,它允许证明者向验证者证明某个断言是真实的,而无需泄露除了该断言的真实性之外的任何信息。这种方法是由Shafi Goldwasser、Silvio Micali和Charles Rackoff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零知识证明(Zero Knowledge Proof)是一种加密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证明拥有某个秘密,但又不希望将该秘密直接暴露的情况。
在这个上下文中,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证明一个人拥有某个秘密(如一个数字或密码),但又不直接展示这个秘密。这个过程利用了单向函数和随机掩码的概念。下面,我将解释一种特定场景下的零知识证明——证明某人拥有一个特定的对数值,而不透露该值本身
6.1 零知识证明的基本特点
完整性:如果证明者按照协议正确地执行了证明过程,那么诚实的验证者会被说服。
可靠性:如果证明者试图欺骗验证者,那么他几乎不可能成功。
零知识性:验证者除了知道声明的事情是真的之外,不会获得任何其他知识。
6.2 系统参数
系统设定了两个主要参数:一个大的质数 ,和一个生成元 。这里,是的一个元素,而表示所有小于并且与互质的正整数的集合。在这个设置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私钥和一个对应的公钥,其中。这里的作为用户在系统中的标识符(或公钥)。
6.3 零知识证明的目标
目标是证明某用户确实拥有私钥,而无需明文发送。这意味着用户需要以某种方式向系统或其他用户证明他们知道 的次方根,但又不直接透露的值。
6.4 零知识证明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涉及几个步骤,包括挑战和响应。为了简化,我们这里描述一个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简化版流程:
a. 提交证据阶段:证明者选择一个随机数,计算,然后将 发送给验证者作为他们承诺的证据。
b. 挑战阶段:验证者向证明者发出一个随机挑战,要求证明者以某种方式响应,这种方式需要用到他们的秘密,但又不直接透露。
c. 响应阶段:证明者使用他们的私钥和先前选择的随机数来生成一个响应,这个响应既证明了他们知道秘密,又没有直接透露 。
d. 验证阶段:验证者根据证明者的响应、公钥,以及先前的提交来验证证明者是否真的知道秘密。
这个过程通过确保即使在通信过程中拦截了消息,攻击者也无法获得秘密 的任何信息,从而保护了秘密的安全。零知识证明不仅能用于保护秘密,还能用于各种加密应用,如身份验证、数字货币等,使其成为现代加密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6.4 Schnorr签名协议
你提到的是一个简化版本的Schnorr签名协议,这是一个典型的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协议,它可以让证明者P(Prover)向验证者V(Verifier)证明他知道某个离散对数(logarithm),即某个值的值,而无需透露本身。这里是协议的具体步骤:
6.4.1 步骤1:承诺(Commitment)
P选择一个随机数(在模下),计算。
P将t发送给V,作为承诺。
6.4.2 步骤2:挑战(Challenge)
V选择一个随机的二进制位,其值为0或1,并将这个值发送给P作为挑战。
6.4.3 步骤3:回应挑战(Response)
如果,P发送作为回应。
如果,P发送作为回应,其中是P试图证明知道的私钥。
6.4.4 步骤4:验证(Verification)
V接收到后,将其用于下面的验证:
如果,V检查是否等于。
如果,V检查是否等于,其中是P的公钥。
通过这个协议,V能够确信P知道对应于公钥的私钥,而P没有泄露任何有关的信息。每次运行协议,P使用不同的随机数,这使得攻击者无法从多次执行协议中获取关于的任何信息。这个协议的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
6.5 离散对数证明协议
下图是零知识证明中的离散对数证明协议的一个阶段,其中参与者P(证明者)试图向V(验证者)证明他知道某个值的离散对数,而不泄露本身。
6.5.1 承诺阶段的作用
承诺阶段允许P提前固定一个随机数,并计算出。这一步是证明过程中的第一步,它设置了一个基线,以便在接下来的步骤中,验证者V能够检查P是否真的知道私钥。
承诺阶段的作用是:确保P无法在知道V的挑战后更改他的响应。使得验证过程对于V来说是零知识的,即V不会学到除了P知道私钥以外的任何信息。
6.5.2 模拟攻击者的策略
如果一个模拟攻击者I(冒名者)尝试在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协议,他可以尝试猜测V的挑战。如果V的挑战总是固定的,比如总是1,那么I可以选择一个随机数并发送作为承诺。如果挑战是1,I可以简单地回应。但因为I不知道,他必须在没有挑战的情况下猜测一个,如果挑战变成0,他就会被揭露。
6.5.3 多轮认证的必要性
对于一个不知道的冒名者I来说,他在每一轮中都有一半的概率能够猜对V的挑战。但如果协议执行多轮,冒名者通过所有轮次的概率会急剧下降。在执行轮的情况下,冒名者不被发现的概率为,这个概率随着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通过要求多轮证明,可以大大降低冒名者成功模拟的可能性,提高协议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协议通常会运行足够多的轮次,以确保即使是极小的欺骗概率也能被检测到。
6.6 冒名者的策略
在这个零知识证明协议的场景中,如果冒名者(Imposteur)知道验证者(Vérificateur)只会问他的情况,那么他可以采用一种策略来假装他知道私钥,尽管他实际上并不知道。
6.6.1 冒名者的策略
冒名者知道在第三步他需要提供一个,使得,其中是证明者(Prouveur)的公开值,是在第一步中发送给验证者的承诺值。冒名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a.不正确地计算:
而不是通过选择一个随机数来正确计算,冒名者可以反向工作,选择一个,然后计算作为。
b. 发送计算结果:在第一步(承诺)中,冒名者将这个计算得到的发送给验证者。
6.6.2 验证者提问的后果
如果验证者最终问了,冒名者就无法提供一个合适的,因为这就相当于要求他解决离散对数问题来找到满足的,而冒名者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计算这个值。
6.6.3 结果
这个策略表明,如果验证过程中挑战是可预测的,那么零知识证明的安全性就会被破坏,因为冒名者可以调整他们的承诺来应对可预见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的零知识证明协议中,挑战必须是随机和不可预测的。这样,即使是冒名者也没有办法提前知道他应该准备回应什么样的挑战,因此他无法成功地通过验证过程而不被发现。
6.7 二次剩余问题
在密码学中,特别是在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验证协议中,二次剩余问题(Quadratic Residuosity Problem)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一个数是模的二次剩余,如果存在一个整数,使得。在不知道的质因数分解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数是否是二次剩余或者找到对应的是困难的。
6.7.1 二次剩余问题
a. 二次剩余的确定:给定两个整数和,判断是否是模的二次剩余可以通过Jacobi符号来进行,但如果没有的质因数分解,我们无法肯定地知道是否确实是一个二次剩余。
b. 求解:如果我们知道是二次剩余,并想要找到一个,使得,而是两个大素数的乘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素数,这个问题就成了NP难题,这个问题没有已知的多项式时间算法。
6.7.2 Fiat-Shamir身份验证协议
Fiat-Shamir协议是一个非交互式的零知识证明协议,它利用了二次剩余问题来安全地验证一个人的身份,而不泄露任何有用的信息。其步骤大致如下:
a. 承诺(Commitment):证明者P选择一个随机数,并计算承诺。
b. 挑战(Challenge):验证者V随机选择一个二进制位。0或1,概率均为1/2
c. 回应(Response):P基于提供一个回应。如果,P可能只需要提供;如果,P需要提供的一个函数,这取决于P知道的秘密。计算et的一个平方根Z,将Z发送给V.
d. 验证(Verification):V检查P的回应是否与一致,并确保P的确知道某个与相关的秘密信息,而不必暴露这个秘密信息本身。验证Z^2= et mod n
通过这个协议,P可以证明他知道某个秘密信息,而不必向V透露这个信息。这种协议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在安全环境中身份验证,如安全登陆系统。由于二次剩余问题的难度,如果不知道的分解,无法欺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