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三十六计的笔记
文章目录
- 系列文章目录
- 1、瞒天过海
- 2、围魏救赵
- 3、借刀杀人
- 4、以逸待劳
- 5、趁火打劫
- 6、声东击西
- 7、无中生有
- 8、暗渡陈仓
- 9、隔岸观火
- 10、笑里藏刀
- 11、李代桃僵
- 12、顺手牵羊
- 13、打草惊蛇
- 14、借尸还魂
- 15、调虎离山
- 16、欲擒故纵
- 17、抛砖引玉
- 18、擒贼擒王
- 19、釜底抽薪
- 20、混水摸鱼
- 21、金蝉脱壳
- 22、关门捉贼
- 23、远交近攻
- 24、假道伐虢
- 25、偷梁换柱
- 26、指桑骂槐
- 27、假痴不癫
- 28、上屋抽梯
- 29、树上开花
- 30、反客为主
- 31、美人计
- 32、空城计
- 33、反间计
- 34、苦肉计
- 35、连环计
- 36、走为上计
1、瞒天过海
此计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法,主要用于战役的伪装,“天”即喻皇帝也,原指瞒着皇帝,为了他平稳渡海。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就是把秘密之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守备严密,常常容易导致思想和意志麻痹;对平时常见的事情就不会变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奇谋就是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和公开行动相矛盾。最公开的行动中常常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解析】
“瞒天过海”用在军事上是一种将秘密的计谋隐匿在公开的事物之中,而且不排除公开的形式。在非常暴露的形式之中,却隐藏着莫大的机密。
瞒天过海,实际上是利用了人们习惯的心理,当某一件事情第一次出现时,会使人们感到新奇,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多次出现以后人们就会习以为常,就不会被人们重视了。在军事上时常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以假乱真,最后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历史上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
2、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成功的战例,它主张对敌方避实就虚,善于抓住敌方的弱点,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去取得最圆满的成功,此乃转化敌我地位的迂回战略。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
进攻集中的敌军时,不如先攻击分散的敌人。从正面攻击敌军,不如从防守相对薄弱的侧面进攻。
【解析】
“围魏救赵”的计策,是“攻其所必救”,不一定直接与其交锋。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要救蝉,就要攻击螳螂的必救之处。也就是说,某人遭到困难,第三者不直接对其帮助,而是从侧面帮其解围,从而取胜。
“围魏救赵”不仅可用在战争中,亦可灵活运用于企业的经营中。处在劣势的中小企业显然很难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为了自身生存,就要集中力量,独自开发产品,利用大企业的空隙,照样可以获得成功。
3、借刀杀人
此计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去消灭自己的敌人,以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原文】
敌己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军的基本情况已经摸清楚了,而盟友的态度却处在犹豫观望之中,当务之急是设法促使盟友坚定进攻敌军决心,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这是从《损》的封义中推理出来的。
【解析】
“借”,意即利用、借用。作为一种谋略,其核心就是要制造矛盾、利用矛盾。
所谓“借”,就是借用外部的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敌我双方相互斗争之时,若能学会使用此法,就可取得不用自己出力便能获得胜利的效应。
自己的力量不够,就要借用敌人的力量;直接杀敌有困难,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刀枪;资金不足,就要想法借用他人的金钱;缺乏物资,就千方百计借用别人的物资;自己缺兵少将,就设法借用敌人的兵将;自己的谋略行不通,就要借用敌人的智谋(将计就计)。这也就是说,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设法引诱敌人的物资;设法用了敌人的兵将;把敌人的举措转过来为我所用,利用敌人的计谋完成自己的设想,也就等于借用了敌人的计谋。
总之,自己难于做到的事情,可以借助敌人的手去做,无需亲自动手,便可坐得其利,甚至还可驱使敌人利用另一方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借用敌人利用自己的机会反过来加以利用而完成自己的设想,使敌人在不知不觉中为我所用,即使敌人发觉,也不得不为我所借用,这便是“借刀杀人”之计的妙用。
4、以逸待劳
这是一条养精蓄锐,以守为攻,疲劳敌人的谋略。强敌当前,不一定只用直接进攻的方法,而是积极防御,慢慢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再等待时机一举消灭敌人。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促使敌军陷入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非要采用军事进攻的手段。《损卦》中损刚益柔就指这道理。
【解析】
“以逸待劳”,最早见于《孙子·军争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其意为要用调动、控制、消耗或拖垮敌人的办法来消灭敌人,而不采取直接进攻的方法。
“以逸待劳”一计的主旨,就是要用少的控制多的;用不变的对付变化的;用小变化应付大变化;用静的控制动的;用小量活动对付大量活动;用关键性的东西去对付非关键性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以少制多、以小制大、以静制动。
5、趁火打劫
运用此计的关键是趁敌人遭遇困难,力量薄弱无力还击时加以打击,这样就可以就势取用,这也是乘危取利,攻其不备之策。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敌军处于危险境地时,我军应顺势而为抓住有利战机,坚决果断地打击敌军,以求连胜。这是强者打击弱者的策略。
【解析】
“趁火打劫”也可算是由兵法的原则中转变而来的。孙子的始计篇:“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也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原则的运用。
“趁火打劫”意即趁别人家中起火,慌乱不堪,自顾不暇之际,去抢劫他家。趁人之危捞一把。在敌人有内忧之时,就占领他的领土;敌方有外患之际,则夺取他的民众。迫使敌方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的时候,就可以把他吞并了。
“趁火打劫”虽不中听,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上至庙堂,下至市井,此种事极为普遍。
6、声东击西
故意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动,一举歼灭敌人。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攻之。
【译文】
敌军神志慌乱,迷失了主攻方向。预料不到战情的变化,这时可乘敌军慌乱,一举歼灭敌军。
【解析】
“声东击西”即是“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巧妙地诱惑敌人,使之产生错觉,趁机歼灭敌人。
用战争混乱敌人的指挥,而且使其不能了解变故发生的原因,无从应付,这也就是潭水高涨,而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决溃的象征。利用敌人失去先制力的机会,加以消灭之。
兵法有云:“声音击东,其实击西”,这就是指,故意布下疑阵,虚实难辨,使竞争的对手受到错误的诱导而疏于防范,在其松懈警惕,分散注意力的时候,乘虚而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运用“声东击西”计策的方法很多,或制造谣言,混淆视听,增加对方的顾虑,迷惑其意志,或故布疑阵,使对方力量分散,消弱其防范,但本身的意图和行动却要绝对地保守秘密,时刻都要争取主动。
7、无中生有
此计的妙处,就在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使敌人判断失误,从而出其不意地把敌人击败,这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达到目的之计谋。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
用欺骗的方法迷惑敌军,但又不能完全是欺骗策略,因为在迷惑中又要采取军事行动。就是这种隐藏真实意图的策略,让敌军产生失误,造成错误判断。
【解析】
“无中生有”这一谋略也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假乱真,以真代假,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无”是假的现象,目的是为了掩盖真的意图。“无”是为了欺骗敌人,“有”是为了歼灭敌人。
“无中生有”的运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根据敌人的特点,特别是头脑简单,不能预测事情发展的敌人,实施欺骗方法,第二阶段,趁敌人迷惑之时,突然发动攻击。此计若被敌人识破,敌人将计就计,那是非常危险的。
“无中生有”的妙处在于,使敌人防不胜防,其关键在于掌握对手的心理。可以说“无中生有”应用是高级将领斗智的最高境界。若是智慧高明的将领对无智的将领使用此计,那是很容易获胜的。
8、暗渡陈仓
此计是一种以迂为直,以明隐暗,以正隐奇的战术,就是以虚拟的正面攻击来迷惑敌人,当敌人集结力量固守时,又悄悄派分部队迂回到敌人后方,乘虚而入,使敌人措手不及而失败。
【原文】
示之以动,乘其静而有出,益动而巽。
【译文】
故意在敌军面前显示佯攻行动,利用敌军已固守在原地的时机,主动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进攻,出奇制胜。
【解析】
“暗渡陈仓”是根据历史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来。
什么是“明修栈道”呢?栈道就是在山路险阻的地方,架木为路,用以通行人的隧道或木桥。“陈仓”是地名,即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渭水弱岸的地方。这一计策,是在双方对峙的时候,故意另树一个假目标,明示自己的意图,来吸引对方的注意,暗地里却积极进行另一个进攻计划,这种部署,也就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出奇制胜,产生于正常的用兵方法。只有诱使敌人按照正常的用兵原则来判断我方行动意图,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所以,暗渡陈仓,必须用明修栈道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9、隔岸观火
在敌人内部有矛盾时,我们不必急于进攻,而只需安静等待敌人内讧,让他们互相仇恨,互相争斗,最后自取灭亡,这样不用一兵一卒,我方便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原文】
阳乘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以顺动。
【译文】
当敌人内部发生内斗、秩序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其变。敌军内部自相仇杀,必然自取灭亡。顺应时势而行动,要静观敌方内部发生变化时,我方才能顺势而击之。
【解析】
“隔岸观火”与“坐山观虎斗”的意思相似,利用在战术上就是要静观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对手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应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隔岸观火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观并不等于消极的观,除了观之外,还要想办法让火烧得更大,甚至还要趁火打劫,从中渔利。当然,当火未烧起时,敌人内部矛盾没有激化时,不是隔岸观火,而趁火打劫,那就是错了,因为火候不到,一施加压力,敌人就会消除矛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10、笑里藏刀
表面装出十分友好,充满诚意,使对方信以为真。放松警惕,但实际上却暗中策划,积极准备,一有机会就立刻行动,使对方措手不及,此乃一种刚中柔外的伪装策略。
【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圆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
表面上要做得让敌方深信不疑,从而使敌方安心且丧失戒心,这样有利于我方另用计谋。我方做好了充分准备,然后再采取下一步行动,力争使敌方不发生特别意外的变故。我方表现得表面上软弱,内里要刚强,做到表里一致。
【解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表面和气,内心阴险狡猾的两面派。“笑里藏刀”同义词是“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等等。玩弄奸计的人,往往是口甜如蜜,心毒如蛇蝎。表面上笑口常开,暗地里磨刀霍霍。
“笑里藏刀”用在军事谋略上,一般是指通过政治的、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以掩盖军事行动。古今中外,在敌对双方的斗争中,这一谋略常常被普遍使用。运用这一谋略的人,“笑”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曲意求和,有的阿谀奉承,有的故意示弱……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刀”“藏”起来。当然,在同一阵营内部,也有人为达到个人的目的,采取这一手段的,谁功谁过,难以概论。
总之,“笑里藏刀”总是表面上装出谦恭敦厚,和蔼可亲,用假诚意争取真诚意,以假同情换取真同情,使对方在不知不觉间而中计。
11、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本意是指兄弟要像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在处世上,则表现为了整体和长远的利益,必须放弃局部利益时,要勇于作出一定的牺牲。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
当局势发展到损失也在所难免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舍弃部分利益,以求全局利益的平衡。
【解析】
用在兵法上,是说当战局发展到必然会有所损失时,就要以放弃局部的利益来保全大局的利益,这也是丢卒保本,弃子争先之策。“李代桃僵”之计,运用在政治斗争中,为了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必须舍弃局部的、眼前的、暂时的利益时,就要敢于做出牺牲。
此计运用在管理实践中,对于下属要及时给予激励,特别是那些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的人。若对待下属都一样,既不奖励,也不惩罚,那就会影响士气。奖优罚劣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李代桃僵”也可以用在经济领域,当在局部利益损失,能够有利于整体利益时,我们就要善于损失局部,以保全局,如,在谈判中,让出部分利益以保证谈判成功。在经销中,降低价格,以便争夺市场。在生产中,销毁不合格的产品,以确保企业的信誉等等,都是“李代桃僵”之计在各个领域中的灵活运用。
12、顺手牵羊
这是一条乘敌之隙,补己之短的谋略,为了削弱敌人的力量,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要善于利用敌方的弱点和失误捕捉战机,手疾眼快,果断采取行动,顺手捞一把,以削弱敌人的力量。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
微小的空隙,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方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解析】
“顺手牵羊”是一个“伺隙捣虚”,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谋略。其实质在于乘敌之隙,向对方薄弱部位出击。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一计谋,含有在完成主要任务过程中,看准对方空子,顺势“捞”一把之意。而这种空子又是突然出现的,是在双方对垒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不是事前考虑到的。运用这一计谋,还须具有来去顺路,取之顺手,赢之顺时,应手得利的特点。至于“微隙”是否“必乘”,“微利”是否“必得”,则要从全局考虑,绝不可因小失大。
“顺手牵羊”的运用很广,民间最普遍,官场最突出,这是环境不同的缘故。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人偷牛,被抓住了,被控告为偷牛罪,他却对法官狡辩说:“我哪里是偷牛,只不过是路上有一根绳子,顺便捡回家,而牛就自动地跟上罢了。”
13、打草惊蛇
此计是一条间接的侦察谋略,它提醒我们对于有怀疑的事情要了解清楚,等明了以后再行动,否则会一败涂地。
【原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文】
有可疑的情况,就要侦察确实,情况完全掌握了,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重要手段。
【解析】
“打草惊蛇”用在军事上,似乎有些牵强。但其实质是要通过反复侦察,摸清敌人意图,了解对方弱点。侦察的手段很多,有火力侦察,夜间侦察等,数不胜数。作战指挥,善于侦察是十分重要的。“打草惊蛇”一般来说可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敌情不明,需通过各种手段去“打草惊蛇”,“引诱敌人来打枪”,从而发现敌人的情况,或引蛇出洞,加以消灭;二是敌情已明,我方准备尚不充分时,不可贸然行事,“打草惊蛇”,扰乱自己的部署。什么时候应该“打草”,什么时候不该“打草”,全凭当事者灵活掌握。
在商战中,“打草惊蛇”之计可引申为:对竞争对手或市场情况缺乏了解、尚有可疑之处时,应当了解清楚后再行动,可以采取各式各样的有意的行动,来了解竞争对手或激发潜在的市场显现。
因此,务必经由刺探,观察对方的反应,而后,再拟出有效的对策来。
战要慎,知在先,商战中要想达到“慎战先知”的境界,就不能不时常使用“打草惊蛇”之计。
14、借尸还魂
原意是说已经消亡的,不存在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作为一个军事计谋,则是说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看上去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也可以加以利用,争取主动,扩大成果。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借不能不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
凡有作为的,不可加以利用;凡是没有作为的,却来求助于我。越是那些没有用或是没有作为的,我却要利用它,如同幼稚的蒙昧者主动求教于我,而不是我去求教于幼稚的蒙昧者。
【解析】
“借尸还魂”,原意是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借用另一种形式生还,在作为计谋运用时,它的实质是利用没有作为或不能作为的,而加以控制。“借尸还魂”和“假途伐虢”有所不同。“借尸还魂”,“借”的对象是不确定的。而“假途伐虢”,“假”的对象是相对确定的。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曾成功地运用“借尸还魂”这一计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5、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是一个调动敌人的谋略。早在《管子》一书中有“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这样的话。
在这一计中,“虎”是指强敌,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山”是指对敌人有利的条件。调虎的目的是将老虎从其盘锯的“山”(有利条件)上引下来。
【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束连。
【译文】
利用自然条件给敌方增加困难,再用人为的假象去诱骗他。向前进攻会有危险,敌人来犯则有利。
【解析】
“调虎离山”之计,关键在一个“调”字上,目的是要虎“离山”。“调”要做到巧妙、灵活,隐真示假,既要让“虎”离山,又不致弄假成真,让“虎”反咬一口。强敌占据地利等于强上加强,好比兽中之王老虎,占据大山,可以横行无忌。当敌失去地利再行消灭,则更为有利,就好像虎落平川可被犬欺。因此,面对占据有利地形的强敌,强攻不利时,就应诱骗、调动敌人脱离良好的自然条件,再去消灭之。
“调虎离山”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一般情况下,“虎”是指强敌,“山”是指敌人点据的地形条件,在古今中外的战争舞台上,运用各种手段调动敌方脱离有利地形,从而就我之范,被我消灭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计也被许多人成功地运用在政治、外交、经济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
16、欲擒故纵
“纵”,并非说要把敌人放走,而是一直跟随他,只是稍微放松一点而已。《孙子兵法》中说“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往死路逼之”就是这个意思,其所谓“勿追”,并不是说不必追赶了,只是说不要把敌人逼得太紧之意。
【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紧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
追击敌人过紧,就要遭到他的反扑,让他逃去,就可以削减敌人的声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后,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斗志,等他溃散了,再加以捕捉。这样的好处,可以避免流血,放缓对待,小心行事,瓦解敌人,这样对我有利。
【解析】
“欲擒故纵”之计是说,逼得敌人走投无路,就会反扑;让他逃跑则可以减弱敌人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他,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等到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时,则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欲擒故纵”,反映了“取”和“予”的辩证的关系。老子说:“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这里的“固”字,可理解为“故”字。其含义则为“物极必反”。欲擒故纵,“擒”是目的,“纵”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所以说,“纵”不是放虎归山,而是有目的地放松一步,网开一面,以防敌人狗急跳墙,作垂死挣扎式的反扑。孙子早就告诫人们:“穷寇勿追”。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追,什么时候追。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17、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借机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
【原文】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文】
用极相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愚昧的敌人上当。
【解析】
“抛砖引玉”,“抛砖”是手段,“引玉”是目的。“抛砖”贵在所抛之“砖”要像“玉”,是一种形于敌的伪装;“引玉”关键在于所“引”之“玉”确实是比“砖”的价值更高的“玉”。用相似的东西去迷惑对方,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假为真,然后再图消灭,这就是抛砖引玉之计的要害所在。
“抛砖引玉”这一计效果的优劣,即在于要懂得“精打细算”,算得准,抛出一块“砖”,可以换来一块“玉”。可以一本万利。若算不准,则很可能变成“抛玉引砖”,那就将导致赔本的后果。
18、擒贼擒王
本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人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
【原文】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摧毁敌人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就可以瓦解他的整个力量。这好象龙离开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般。
【解析】
“擒贼擒王”看似道理很简单,但实际运用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擒王,不仅是指捉拿对方的首领,而且是指消灭对方的主力。这两者之间虽有相同之处,但因具体情况不同,就须灵活掌握。一般说来,擒首领必然动摇军心,瓦解其整体;而灭其主力,首领自然就成了光杆司令,无所作为。先擒其首,后灭主力,则如蛇打七寸,事半功倍;而先灭主力,后擒其首,则如手到擒来。
如果胜了敌人,就必须乘胜扩大战果。如若满足于小胜,而放弃大胜的时机的话,即便自己的兵力损失的再少,而没有把敌人的主力打垮,对于指挥官来说,仍是一件头痛的事,到后来,可能会前功尽弃。如果急于获得全胜而不击垮主力,不把首领捕捉,就等于是纵虎归山,无穷后患。对于捕捉敌人的首领,不是只看旗帜而已,要观察在敌军中谁是主要的指挥者。
19、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顾名思义是说水在釜中沸腾就是靠柴火在釜底烧。从釜底把“薪”抽去,就自然止住了水的沸腾。
不能够直接迎击敌人强大的正面力量时,就要消灭敌人强大力量借以生存或产生的根源。就是说从侧面下手,根本削弱它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
力量上不能对敌,可以削弱它的气势,使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制服他。
【解析】
“釜底抽薪”是指预防事件爆发后寻求彻底解决的一种手段,是一个治本的办法。用来比喻对事情应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兜底战术”。在互相对垒、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幕后去下功夫。侧面暗算。扯其后腿,拆其后台,使他于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泄气的皮球。
“兜底战术”的妙用,在于听之无声,视之无形,无穷如天地,难知如阴阳,施用暗往明来、阴差阳遣的手段,使对方坠入术中而不觉。
20、混水摸鱼
动荡不安时,会存在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其弱者正举棋不定,毫无主见,敌人又被蒙蔽而没有察觉他们时,我方即可把他们争夺过来。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文】
乘着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他力量虚弱而没有主见,使他随从我,像人到夜晚,心须入室休息一样。
【解析】
“混水摸鱼”其原意是指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此计用于军事上,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
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机可乘,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面主动地去把水搅混,使情况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此计是乘着敌人内部发生混乱的机会,利用其力量微弱而失去主体性的时候,我方跟随其后,伺机行事,使其随从我,就好似靠近黄昏的时候,人必须回家休息一样。
在动荡不定混乱的局面里,有很多的冲突力量存在。其弱小的部分,对于到底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无法辨别得很清楚,可设法把敌人的眼睛遮蔽,乘其不注意的时候,立刻把那游离部分攫取出来。
21、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意思是,保持阵地的原形,造成敌人迷惑不解时,争蔽地转移主力。
“金蝉脱壳”是一种摆脱敌人、转移或者撤退的分身术。这里的“脱”,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存其形,去其实,走而示之不走,稳住敌人脱离险境。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译文】
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去隐蔽地转移主力,迷惑敌人。
【解析】
“金蝉脱壳”也是“走为上计”的一种走的方式,是在危急存亡之时,脱身之计,是死里逃生的行险侥幸,做得好可以脱离虎口,弄得不好,只可自认晦气。因在施计时,形势已万分危急,本身已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拼不得,退不得,不能不行险设谋出重围,以便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在使用此计,同友军联合对敌作战的时候,要冷静地观察阵地的形势。如果存在着另一股敌人,需要分兵迎击时,必须表面保持原来的阵容的空架子。金蝉脱壳的意思并不是为了一走了之,它是一种分身的法术。因此,当我方的大军主力转移后,依然要使原来的阵地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要十分逼真地保持原来的阵容。只有这样,才可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友军也对我不生疑心。等到完成摧毁别处的敌人的任务返回时,友军和敌军才发觉,或者还仍然没有发觉。金蝉脱壳之计就是在对敌作战时,为了抽调精锐的主力去袭击别处的一股敌人的谋略。
22、关门捉贼
“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的数量不多,却破坏性大,所以对这种“贼”,不可让其逃跑,而要断它的后路,聚而歼之。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
对弱小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付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纵其逃去,而又穷追猛赶,那是很不利的。
【解析】
所谓关起门来捉贼,并不是害怕贼人逃走,而是恐怕逃脱的贼人会被别人利用。何况逃走后的贼人,也难以深追。为了避免敌人的引诱之计,对于贼人突然来袭,要把他看成是神出鬼没的敌人。也就是把他们看作有疲劳我方的意图。
古往今来在战争史上,“关门捉贼”之计的运用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小到将一两个敌人引进房间,来个地地道道的“关门捉贼”;大至将分散孤立的敌人成师、成团地分割包围起来,切断敌人的援应,断绝敌人的退路,关起门来打狗,紧扎口袋歼敌,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关门捉贼”之计在商战中可以引申为:对于弱小的竞争者和易于争取的顾客,应当设法将其包围起来,才易于战胜或争取他们。或者提供全面完整、优质系列服务,让顾客的各种需求均摊在本企业或某一地点得到充分满足,不让钱财外流,这也是“关门捉贼”在经营上的灵活运用。
23、远交近攻
在攻势混乱的局面中,各种势力陷于联合与分裂,频繁变换之中,都为自己争夺利益谋求自我发展。远处不要去进攻,可以用利益与其友好相交,如果与邻国相交好,反而使变乱发生在自己身边。
【原文】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文】
凡是受到地理形势限制的,攻取附近的敌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敌方,就有害。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淌,同是敌方,对策可以不同。
【解析】
“远交近攻”计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近自己的国家的战略性谋略。其目的是为了各个击破敌对国家。
当局势混乱的时候,各种势力都陷入联合或者分裂的频繁变换之中,都争取取得自己的利益与发展。当实现军事目标的集团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之时,应先攻取就近之敌,对邻近的若要去结交,反而会使变乱发生在肘腋这么近的地方。所以,不能超过近敌去攻伐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地去分化、瓦解敌人,以便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取的外交诱骗术。
24、假道伐虢
假道,即借路。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苟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这是一种蒙骗利诱,借机攻取的谋略。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文】
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强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刻出兵,显示威力,给与援救。对于这种面临困难的国家,光是说在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那是不会使他相信的。
【解析】
“假道伐虢”之计,是说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其受到敌方武力威胁时我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不是只用甜言蜜语所能欺骗取得的。必须这个国家处于这样的形势,如果他不是受来自一方的威胁,就会遭到双方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必然会用武力来逼迫他,我方却以不侵犯他们的利益进行诱惑,利用他侥幸图存的心理,立刻把力量扩展进去,控制整个局势。这样,他势必不能够保住阵地,所以不必经过战斗,就可轻而易举地把他消灭了。
25、偷梁换柱
用偷换的方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实质内容,蒙混欺骗的策略。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我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我方便可控制他了。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
采取措施频繁变更友军的阵式,藉以暗暗从阵中的要害处抽换其主力部队,等到它自趋失败,然后再乘机加以控制。就好比控制并拖住车的轮子,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解析】
乘人不注意的时候,把某个物体的本质改变成为另一种物品,可是在表面上看起来若无其事,并不改变的样子,这种方法,在政治上或是在谋略上要比军事上更常运用,这种作法,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外交或商战中。
而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情报、科技设施和管理人才成为商业竞争阵营里的“梁”与“柱”,因而他们也就成为现代“偷梁换柱”中“偷换”的目标。
人才是商战的制胜之本。既要千方百计地“偷”、“换”对方阵营中的“梁”、“柱”,又要防止自己的“梁”、“柱”,被别人“偷”、“换”。
26、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之计是指强大者为了使弱小者威服,而以警告的方法使其屈服。以适当的强硬姿态,并使其可以得到支持,再施以果敢的手段,必可使对方心服。
杀鸡儆猴,敲山震虎均属此列。
【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
凭借强大的实力去控制弱小者,需要用警戒的方法去进行诱导。适当地运用刚猛阴毒的办法,可以赢得人们的归顺,获得最后的成功。
【解析】
此计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制手段便会应和,行险则遇顺。
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遇到所统率的部队有不服从的情势,而且无法调换配置,如果以金钱收买,又恐怕会引起对方的疑心,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故意引起另外的人发生误解,借机对他过失加以责难,这样就会达到不露痕迹的警告。所谓警告,就是从另一面使对手屈服。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自己的部属。
还有,作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指挥不灵,令出不行,士兵一盘散沙,怎能打仗!所以,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军纪严明。管理部队,刚柔相济,关心和爱护士兵,但绝不能有令不从,有禁不止。所以有时采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抓住个别典型,从严处理,就可以震慑全军将士。
27、假痴不癫
“假痴不癫”,其关键在一个“假”字上。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俗话说:“装疯卖傻”,而实际上内心却特别清醒。“痴”是痴呆愚笨,“癫”则为癫狂错乱。
假痴不癫多应用于自身难保,情况不利的情况下,此时假装愚笨,胸无大志,或身病体残,不省人事,目的是使对手放松警惕,增加他的傲气,并躲过杀身之祸。
“痴”“癫”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暗中要积极准备,等待时机,时机一到,就要突然采取行动,这种方法的关键要表演得逼真,不露破绽,若表现不逼真,被对手识破,则非常危险。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去雷屯也。
【译文】
宁可装作糊涂而不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泄露一点机密。就像冬季的云雷屯聚收藏待机而动一样。
【解析】
此计用在军事上,常作为老成持重的谋略,本来很能,却表现出不能,明明知道,装作一无所知。当战机未成熟时,要沉着冷静地像个呆子,如若假装癫狂,不仅暴露战机,而且胡乱行动而引起对方猜疑。所以装作呆子必取胜,装作癫狂必失败。有人说:“假装糊涂可以对付敌人,又可以指挥控制自己的军队。”
难得糊涂,假装糊涂,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人是有自尊心的,谁都想显露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尤其是聪明勇敢的人,更是如此。所谓“聪明难,湖涂更难”,因为让聪明人假装糊涂,让勇敢的人装作怯懦,违背了人性天性,将会激起剧烈的内心冲突。原本很聪明,即要装出一副懵懂胆小或痴痴呆呆的傻样,不仅被敌人污辱为妇孺小人,还要受自己人的轻视,其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所谓“大智若愚”,具有超常才智的人,外表上看都是糊涂的,因为他们明白,聪明外露的危险性和装糊涂的必要性。而这种“一时的糊涂”,往往可以赢得胜利和成功。
28、上屋抽梯
29、树上开花
30、反客为主
31、美人计
32、空城计
33、反间计
34、苦肉计
35、连环计
36、走为上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