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1
“时问桫椤”是一个致力于为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提供帮助的不太正式的公众号。我们旨在在大家感到困惑、痛苦或面临困难时伸出援手。通过总结广大研究生的经验,帮助大家尽早适应研究生生活,尽快了解科研的本质。祝一切顺利!——时问桫椤
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关注和转发,你们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
那些考进精英大学的农家子弟们
《从农家走进精英大学的年轻人:“懂事”及其命运》
程猛 康永久
《中国青年研究》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4.733。
很明显,“每天与孩子共度一段时光”,亲密接触、拥抱、陪伴都仰赖父母是有“工作”的。有工作意味着“有固定工资,不是靠天吃饭,没有繁重的体力活”,因而有“下班”的时候和专门的用以陪伴孩子的闲暇时间和心情。而农家父母是要“劳动”的,劳动意味着“不能旱涝保收,必须看收成”“靠力气吃饭,有干不完的脏活累活,没有公共保障”。
在求学的路途中,他们的懂事并不是真的洞穿了自己与家人关系的真相,而是求学的艰苦逼迫他们关上了与父母充分交流的窗户,单方面从自己的角度做出了选择。
对于这些农家子弟而言,他们从懂事的那一刻起真正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困窘和自己肩上的责任,再也不是天真的、无忧无虑的青春少年,而是耳濡目染于家庭经济上的窘境,也在不断地试图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处境。
农家子弟对父母爱怨交织的复杂情感归根到底与他们身处社会底层的地位有关,这也是权力结构在其身心印刻下的痕迹。但不管农家子弟对家的感情有多么复杂,爱多么难以表达,怨如何难以言明,家庭永远是他们世界的支点。
摘 要:“懂事”是社会底层家庭常见的教育期待,也是孩子们的一种自然应对。通过对一群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生、取得高学业成就的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的分析,研究发现他们的“懂事”具有多重意涵,包括爱、理解、疼惜、自立和回馈。“懂事”虽然让他们融入了家庭共同体,但也框定了他们的家庭角色,限制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衍生出与家人爱怨交织的关系结构。
但高学业成就的农家子弟和家庭的疏离并非不可逾越,通过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沟通方式,情感的障碍可能形成于一瞬,也可能消散于一瞬。
关键词:农家子弟;高学业成就;懂事;自传社会学;关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