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机器学习宇宙中,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简称KNN)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简洁直观的原理和广泛的应用范围,赢得了众多数据科学家的喜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KNN的神秘面纱,深入探讨它的运作机制、优缺点、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
一、KNN算法初印象
K-近邻算法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方法,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直接:给定一个新的观测点,找出训练集中与其最相似的K个邻居,然后根据这些邻居的主要类别来预测新点的类别(在分类任务中),或者取邻居的平均值作为预测值(在回归任务中)。这里的“相似度”通常通过距离度量来定义,比如欧几里得距离或曼哈顿距离。
二、算法步骤
-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或归一化特征,确保距离度量的公平性。
- 选择K值:K是一个超参数,决定了考虑多少邻居。较小的K值容易受到噪声影响,较大的K值则可能忽视局部信息。
- 计算距离:为每个训练样本与新样本计算距离。
- 寻找最近邻:选取距离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
- 决策规则:分类任务中,选择K个邻居中最频繁出现的类别作为预测结果;回归任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