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关于AI的讨论越来越多,特别是围绕其可能带来的威胁。有人担心高效的AI会夺走我们的工作,甚至不可控的AI最终会统治人类。对此,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李飞飞提出了不同的观点:AI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她在一次访谈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理念,强调AI技术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而不是取代或威胁人类。
AI的现状与局限性
李飞飞指出,尽管AI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它还没有取代人类的能力。AI本质上是由计算机程序构建的数学模型,通过迭代和学习来更好地根据数据做出预测。例如,购物网站上的智能推送、手机APP里的地图导航、影视行业中的电脑特效等,都是AI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AI可以取代人类复杂的推理和情感结合。李飞飞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即使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房间着火的时候仍然能够下出一手好棋,这说明AI依然依赖于编程来执行任务,而不具有对情境的感知能力。人类的思维、情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自然感知,是AI目前无法企及的。
对AI恐惧的根源与澄清
在谈到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时,李飞飞解释了人们对AI的恐惧来源于对其复杂性的不了解。虽然AI的运作原理不是完全不为人知的“黑盒”,而是一个“灰盒子”,即人类知道神经网络算法的运作机理,但这些模型的参数太过庞大,研究者难以通过数学的形式完全阐明其学习模式。这种未知加剧了人们的恐惧,甚至滋生了众多阴谋论。
李飞飞澄清,AI技术并不是失控的怪物,人类依然在整体上了解并掌控着AI的发展。然而,她对当前关于AI的舆论氛围表示担忧,认为公众对AI技术的认知没有随着技术的普及而加深,反而被带有偏见的言论所误导。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框架
李飞飞提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不是单指某一个技术,而是一套以人类价值观和尊严为核心的开发和使用框架。她相信,依靠这个框架,AI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人类完成重复性强的琐事或威胁个人安全的任务。例如,AI可以在医疗领域帮助视障患者恢复视觉功能,或在极端环境中执行危险任务,减少人员伤亡。
在她看来,AI的视觉升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有人担心具有强大视觉能力的AI会觉醒自我意识,但李飞飞强调,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为了人类自身谋利,而非AI。通过计算机视觉的探索,研究者可以研究人类的视觉能力,开发出能填补人类生理缺陷的技术。
AI对工作的影响
对于AI可能夺走工作机会的担忧,李飞飞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强调AI需要朝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成为掠夺人们工作机会的机器。她指出,工作不仅仅是获得经济回报的途径,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尊严的重要部分。
李飞飞以医疗领域为例,说明了AI如何辅助工作而不是取代。临床医生和护士通过他们的照顾和情感纽带带给病人的尊重是AI无法替代的,但AI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完成重复性强且繁重的任务,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社会责任与跨学科合作
李飞飞强调,AI的发展需要良性的引导,这将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责任。她呼吁AI科研人员与社会学家、法学家、政客和经济学家合作,了解AI在社会分工和结构中的影响,并推动AI科技朝着对社会有益的方向发展。她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和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和使用AI。
结论与展望
李飞飞相信,AI最终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设计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AI设计框架专注于人类希望交给机器人完成的任务,而不是那些人类希望亲自动手的事情。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社会引导,AI技术可以成为提高人类能力、增进人类福祉和维护人类尊严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