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用于比较IPv4和IPv6的主要区别:
特性 | IPv4 | IPv6 |
---|---|---|
地址表示 | 32位二进制数,点分十进制表示 | 128位二进制数,冒号分隔的16进制表示 |
地址长度 | 32位(约42亿个可能的地址) | 128位(几乎无限数量的地址) |
地址耗尽 | 地址空间有限,存在地址耗尽问题 | 地址空间极大,不太可能出现地址耗尽问题 |
私有地址范围 | 10.0.0.0/8、172.16.0.0/12、192.168.0.0/16 | 未定义私有地址范围,但通常使用ULAs和Link-Local地址 |
地址分配 | 静态分配、动态分配(DHCP)、NAT | 静态分配、自动配置、动态分配(DHCPv6) |
特殊用途地址 | 127.0.0.1(本地回环)、169.254.0.0/16(APIPA) | ::1(本地回环)、fe80::/10(Link-Local地址) |
协议支持 | IPv4-only、IPv4/IPv6 dual-stack | IPv6-only、IPv4/IPv6 dual-stack |
转换和兼容性 | 需要NAT、6to4、Teredo等技术来实现IPv4和IPv6的互操作性 | 内置支持IPv4和IPv6之间的转换和兼容性 |
主要问题 | IPv4地址枯竭、NAT导致复杂性和性能问题 | 地址长度增加导致的一些复杂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