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核心模块,通过 “监测→预警→干预” 三层逻辑提升行车安全。用户选择车辆时,可关注传感器配置(如是否标配毫米波雷达)、功能覆盖场景(如 AEB 是否支持夜间行人)及实际测试表现(如 Euro NCAP 评级),优先选择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应对复杂路况
一、驾驶员疲劳检测(DFM)
功能: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识别疲劳、分心(如低头看手机、视线偏离路面)等危险行为,通过预警提醒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技术原理:
视觉感知车内摄像头捕捉驾驶员面部特征(眨眼频率、眼皮闭合时间、视线方向、头部倾斜角度),结合红外技术适应光线变化。
行为分析:融合方向盘转动频率、车辆轨迹偏移等数据,通过 AI 算法判断疲劳等级(如 PERCLOS 指标:眼睑闭合时间占比)。
预警方式:声音提示、仪表盘灯光闪烁、方向盘震动,部分高端系统联动座椅震动或空调调强。
应用场景:长途驾驶、夜间行车时有效降低因疲劳引发的事故风险。
二、前向碰撞预警(FCW)
功能:检测前方车辆、行人、障碍物,计算碰撞风险,在危险时预警,为驾驶员争取制动时间。
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测距)、单 / 双目摄像头(识别目标类型和距离),部分系统融合激光雷达(LiDAR)。
算法:计算 “碰撞时间(TTC, Time-to-Collision)”,当 TTC 小于安全阈值(如 1.5 秒)时触发预警。
输出:仪表盘红色警示、蜂鸣声、Head-Up Display(HUD)警告,通常与自动紧急制动(AEB)联动。
局限:复杂路况(如强光、暴雨)可能影响传感器精度,需依赖多传感器融合提升可靠性。
三、车道偏离预警(LDW) & 车道保持辅助(LKA)
1. 车道偏离预警(LDW)
功能:车辆未打转向灯偏离车道时发出预警,防止因分心或疲劳导致的车道偏移。
技术原理:摄像头识别车道线(白线、黄线、甚至路沿),结合车辆行驶轨迹判断偏移趋势。
预警方式:方向盘震动、声音提示、仪表盘图标闪烁。
2. 车道保持辅助(LKA)
功能:在 LDW 基础上,主动干预方向盘(轻微转向),帮助车辆保持在车道内,属于 L2 级自动驾驶核心功能。
车道居中(LCC, Lane Centering Control):持续调整方向,使车辆保持车道中央(如高速巡航场景)。
纠偏辅助:当车辆接近车道线时施加反向力矩,避免压线。
联动场景:与自适应巡航(ACC)配合实现 “全速域跟车 + 车道保持”,提升驾驶舒适性。
四、盲区检测(BSD)
功能:监测车辆两侧后视镜盲区及后方接近的车辆,提示驾驶员安全变道。
毫米波雷达:安装在后保险杠或后视镜下方,检测盲区内的移动物体(精度约 10-30 米)。
摄像头 / 超声波传感器:部分系统辅助识别盲区车辆,增强复杂场景(如静止车辆、摩托车)的检测能力。
输出:后视镜 LED 灯闪烁、变道时方向盘震动 / 声音警告,高配车型支持 “盲区主动制动”(如并线时盲区有车,自动纠正方向或制动)。
扩展功能:后方交叉预警(RCTA),倒车时检测侧后方来车(如停车场场景)
五、自动紧急制动(AEB) & 自动紧急转向(AES)
1. 自动紧急制动(AEB)
功能:FCW 预警后驾驶员未响应时,自动触发制动,降低碰撞速度或避免碰撞。
分级制动:先轻刹提醒,再全力制动,部分系统支持 “预填充制动液” 缩短制动距离。
目标类型:覆盖车辆、行人(夜间识别)、自行车(动态跟踪),部分高端系统可检测路口横穿的行人。
法规推动:欧盟 NCAP、中国 C-NCAP 将 AEB 纳入星级评价,倒逼车企标配。
2. 自动紧急转向(AES,或 Emergency Steering Assist, ESA)
功能:在 AEB 基础上,若制动无法避免碰撞,系统辅助驾驶员转向避开障碍物(如避开前方静止车辆,驶向相邻空车道)。
路径规划:通过传感器数据实时计算可行避撞路径,控制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施加转向力矩。
人机协同:仅在驾驶员主动转向时介入,避免过度干预(如特斯拉 “自动转向避撞” 功能)。
限制:依赖车道线清晰、相邻车道无车,复杂场景(如多车道、弯道)成功率受限。
六、系统协同与技术趋势
传感器融合:单一传感器(如摄像头)易受环境干扰,主流方案采用 “雷达 + 摄像头 + 超声波” 融合(如特斯拉纯视觉方案除外),提升复杂场景可靠性。
算力升级:高算力芯片(如 NVIDIA Orin、Mobileye EyeQ6)支持实时处理多路传感器数据,推动功能向 “全场景覆盖” 进化(如 AEB 识别横穿卡车、BSD 联动自动泊车)。
向自动驾驶过渡:LDW/LKA 是 L2 级基础,AEB/BSD 是 L2 + 必备功能,未来高阶自动驾驶(L3+)需依赖这些系统的深度集成(如城市道路自动避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