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性能优化的目标
:是提高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内存、磁盘IO、网络、流量、JVM、Tomcat、DB
等方面的性能指标。
性能优化需要有一些技巧
:对于整个产品或项目而言,比如可以从前端优化、后端优化、架构优化、高并发优化、Linux内核优化、常用中间件优化等方便去优化,当然每个方面侧重点不同,用的技术点也不同。
当然除了上述从技巧方面做优化,我们也必须通过使用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性能基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注意的是,性能优化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整,避免过度优化和过早优化。
二、技术优化之中间件优化
-
Easticsearch
性能优化包括:硬件优化(CPU、内存和磁盘空间,SSD硬盘可提高性能)、合理设置分片数量和副本数量、索引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避免过度索引字段。合理设置分词器和分析器,以便正确地处理文本数据)、查询优化(使用过滤器而不是查询来提高性能。缓存常用查询结果,避免重复计算)、合理的master节点数量、清晰的节点职能(master、data、coordinator)、冷热数据分离、JVM调优(调整JVM堆大小、垃圾回收器等参数、JDK升级)、集群拆分、ES参数优化(refresh_interval、thread_pool、cache、file descriptors、swap)、网络优化、日志管理等。具体的优化策略还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
Kafka
性能优化包括:参数优化、合理的分区数量和副本数量、消息生产者优化(批量发送消息、异步发送、重试机制等)、消息消费者优化(调整消费者的并发度、使用多线程消费、增加缓存大小等方式)、消息压缩、监控和调优(消息延迟、消费者位移、磁盘使用率等)。 -
Mysql
性能优化包括:索引优化、读写分离、分库分表、查询优化、数据库深度分页,参数优化、硬件优化等。
-
Redis
性能优化包括:合理的数据结构(string、hash、list、set、zset)、合理的持久化存储(RDB、AOF)、合理的参数配置(最大客户端连接数、最大内存使用量等)、设置合理的过期时间、避免大key、合理的回收策略、热key处理、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等。
三、技术优化之高并发优化
-
缓存优化
:缓存是提高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采用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堆外缓存等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本地缓存即JVM缓存,注意堆内存的合理设置以及防止出现堆内存溢出和堆内存泄露,分布式缓存如redis缓存等。注意,在选择缓存技术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数据量、访问频率、数据更新的频率、缓存一致性等,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
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是一种异步通信机制,可以将任务的执行和结果的返回分离开来,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可靠性。 -
限流
:限流是一种重要的高并发优化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并发访问量,保护系统免受过载的影响。比如令牌桶算法、漏桶算法、计数器限流、基于时间窗口的限流、分布式限流(基于redis或zookeeper的分布式令牌桶算法实现的全局的限流控制)、服务网关限流(如阿里的Sentinel)、弹性限流(根据系统实际负载和资源状况动态调整限流策略,实现限流的弹性和自适应性)。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限流策略和技术,限流可以有效避免系统因过载而崩溃,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限流策略,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优。 -
熔断
:是一种用于高并发优化的重要机制,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稳定性。当系统的某个服务出现故障或不可用时,熔断机制会暂时中断对该服务的请求,避免将故障传递给其他组件,从而保护整个系统的可用性。 -
降级
:是一种在高并发环境下优化系统性能和提高可用性的常用策略。通过降低系统的某些功能或服务的负载,可以减轻系统压力,避免系统崩溃或过载。如服务降级、数据降级、异步处理、限制资源使用、容错处理、负载均衡等。 -
静态化
: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负载和提高性能,特别适用于高并发场景。静态化的核心思想是将动态生成的内容转化为静态文件,并直接返回给用户,从而减少服务器的计算和数据库的访问。在高并发方便可以从页面静态化、数据静态化、CDN缓存、静态资源优化等方面优化。需要注意的是,静态化对于某些动态内容或频繁变化的数据可能不适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同时,静态化也需要考虑缓存更新、文件同步、页面动态交互等问题,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
拆分
:高并发优化中,拆分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可以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或服务,从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并行处理能力和容错性。可以从功能拆分、数据库拆分、服务拆分、缓存拆分、请求拆分等几个方面优化。同时在进行拆分优化时需要考虑监控与调优、异常处理与容灾、部署与运维及相应的测试和压测。
四、技术优化之后端优化
-
jvm优化
:
1、堆内存调优
2、垃圾回收器选择和调优
3、线程堆栈大小调优
4、调整年轻代和老年代的比例
5、设置Survivor区比例
6、启用GC日志和调试
7、设置最大停顿时间目标
8、启用类数据共享
9、调整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的阈值
10、调整GC日志文件的回滚和大小限制
11、配置线程局部分配缓冲(TLAB)
12、使用并行垃圾回收器
-
池化技术
:池化技术是常用的一种优化方法,主要用于减少对象、内存等资源的重复创建和销毁,从而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常见的池化技术包括对象池、线程池、内存池、连接池及文件池等。不过需要注意池大小的配置、内存泄漏的问题和并发访问的竞争等问题。 -
批量操作
:批量操作是指一次性处理多个数据或任务的操作。它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减少代码的复杂性,并且可以避免频繁的单个操作。比如批量增删改、批量文件操作、批量网络请批量数据处理等。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的批量操作大小、合理的数据结构、合理的异常处理来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异步处理
:异步处理是一种编程模式,通过将任务提交给异步执行的机制,可以在任务执行的同时继续执行其他操作,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响应性。常见的异步处理方式有异步IO操作、异步回调/事件驱动、多线程/多进程异步处理、消息队列等。 -
并发处理
:并发处理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能力。它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充分利用计算资源,并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可以使用多线程、多进程等。 -
网络IO优化
:网络IO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输入和输出操作的过程。它涉及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与网络通信相关的操作。常见的操作有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实现方式有同步阻塞IO(BIO)、同步非阻塞IO(NIO)及异步IO(AIO)。可以从减少网络IO次数(比如前面提到的批处理、批请求等方式)、减少网络IO等待时间(异步IO或者多线程并发处理)、优化网络传输效率(比如压缩数据、使用更高效的网络协议或优化带宽等)及优化网络连接管理(复用连接、限制同时连接数量等方式)等方面优化。 -
锁优化
:减少锁粒度、使用读写锁、使用无锁结构(CAS)、使用分段锁、避免锁嵌套等。 -
数据预加载:数据预加载策略,顾名思义就是提前把部分要用到的数据,初始化到缓存。
项目启动执行方法:
可以通过实现ApplicationRunner接口中的run方法,实现启动时执行。方法执行时,项目已经初始化完毕,是可以正常提供服务
public class DataInitUtil implements ApplicationRunner{@Overridepublic void run(ApplicationArguments args) throws 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在项目启动时,会执行这个方法中的代码");}
}
-
使用注解@PostConstruct,需要在项目执行之前执行一些方法,就在目标方法上添加该注解, 存在问题:若执行方法耗时过长,会导致项目在方法执行期间无法提供服务。
-
实现CommandLineRunner接口 然后在run方法里面调用需要调用的方法即可, 可以通过java -jar demo.jar arg1传参;
-
实现ApplicationListener接口
@Component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ListenerImpl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ApplicationStartedEvent> {@Override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ApplicationStartedEvent event) {System.out.println("listener");}
}
总结:
- 注解方式@PostConstruct 始终最先执行
- 如果监听的是ApplicationStartedEvent 事件,则一定会在CommandLineRunner和ApplicationRunner 之前执行;
- 如果监听的是ApplicationReadyEvent 事件,则一定会在CommandLineRunner和ApplicationRunner 之后执行;
- CommandLineRunner和ApplicationRunner 默认是ApplicationRunner先执行,如果双方指定了@Order 则按照@Order的大小顺序执行,小的先执行。
10. 时间回调:
- 如果你调用一个系统B的接口,但是它处理业务逻辑,耗时需要10s甚至更多。然后你是一直阻塞等待,直到系统B的下游接口返回,再继续你的下一步操作吗?这样显然不合理。
- 我们可以采用事件回调机制,即我们不用阻塞等待系统B的接口,而是先去做别的操作。等系统B的接口处理完,通过事件回调通知,我们接口收到通知再进行对应的业务操作即可。如IO多路复用模型实现。
11. 串行改并行
可以使用CompletableFuture 并行调用提高性能,类似也可以使用多线程处理。
12. 数据暂存文件
如果接口耗时瓶颈就在数据库插入操作这里,用批量操作等策略,效果还不理想,就可以考虑用文件或者消息队列、redis等暂存。有时候批量数据放到文件,会比插入数据库效率更高。该策略的主要思想:就是在大数据量时,将业务数据写入文件中,再通过异步的方式去消费文件中的数据,执行对应的业务逻辑,减少数据库DB的瞬时压力。
13.避免长事务
- 长事务在DB服务端的表现是session持续时间长;
- 期间可能伴随cpu、内存升高,严重者可导致DB服务端整体响应缓慢,导致在线应用无法使用;
- 所以在线高并发业务中应该尽量避免长事务的发生。产生长事务的原因,除了sql本身可能存在问题外,和应用层的事务控制逻辑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避免长事务问题:
- RPC远程调用不要放到事务里面;
- 一些查询相关的操作,尽量放到事务之外;
- 事务中避免处理太多数据;
- 并发场景下,尽量避免使用@Transactional注解声明式事务粒度太大,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的编程式事务灵活控制事务的范围。
五、技术优化之架构优化
-
技术选型
:技术选型要从是否满足业务需求、系统稳定性、性能及技术社区的成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
空间换时间
:比如可以采用一些缓存、预计算及冗余等空间换时间的操作。 -
分布式
:高并发、高扩展、容错、集群化等手段。 -
云原生
:容器化、自动运维、弹性伸缩、微服务等。 -
微服务
:可以做到服务单一化、高扩展性且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