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做法是在数据库更新后删除Redis中对应的缓存数据,而非更新数据。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以下是一些拙见
场景使用
- 金融交易系统:在金融领域,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任何数据不一致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损失。因此,当用户信息发生变化时,需要确保所有系统组件都能访问到最新的数据。
- 实时监控系统:在需要实时更新数据的监控系统中,任何延迟或不一致的数据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 用户权限系统:用户权限的变化需要立即反映到所有依赖这些权限的服务上,以确保安全性。
两种操作的比较
- 操作的复杂性:清除缓存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删除操作,而更新缓存可能需要读取当前缓存数据、修改数据、然后写回缓存,这涉及到更多的步骤和复杂性。
- 数据一致性:清除缓存可以确保在下一次访问时,缓存中的数据总是与数据库中的最新数据一致,因为缓存中的数据被删除后,系统将不得不从数据库中重新加载数据。而更新缓存则需要确保每次数据库更新后,缓存中的数据也同步更新,这在分布式系统中尤其难以保证。
- 性能影响:清除缓存通常对性能的影响较小,因为它只涉及到删除操作,而不需要读取和写入整个数据对象。相比之下,更新缓存可能涉及到更多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尤其是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
- 并发处理:在高并发场景下,清除缓存可以减少对缓存的写入竞争,因为多个请求可以同时删除同一个缓存项而不会产生冲突。而更新缓存则可能需要处理并发写入的问题,这可能导致锁争用和性能瓶颈。
- 容错性:清除缓存的操作通常更加可靠,因为它们不依赖于复杂的数据同步逻辑。如果更新缓存的操作失败,可能会导致缓存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不一致。
- 缓存失效策略:清除缓存可以利用缓存系统的失效策略,如过期时间,来自动管理数据的生命周期,而不需要额外的逻辑来处理数据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