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TM原理解读与实战

在RNN详解及其实战中,简单讨论了为什么需要RNN这类模型、RNN的具体思路、RNN的简单实现等问题。同时,在文章结尾部分我们提到了RNN存在的梯度消失问题,及之后的一个解决方案:LSTM。因此,本篇文章主要结构如下:

  1. LSTM 理解及简单实现
  2. LSTM 实战
  3. 经典 RNN 与 LSTM 对比
  4. 关于梯度消失

LSTM 理解

其实,将 LSTM 与 RNN 说成两个并不可取, LSTM 依然归属于 RNN 之下,相比于使用线性回归方式来处理序列问题, LSTM 其实是设计了一个模块来取代线性回归算法。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翻译过来是长短期记忆法,其核心思想可以说非常的简单:既然 RNN 只能保存短期的记忆,那我增加一个长期记忆,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名?因此,LSTM提出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通过调整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之间的比例,来维持长期记忆的可靠,降低 RNN 的梯度消失问题。可以看到下方结构图中,模型输入由两个升级到三个,分别是当前节点状态 X t \mathbf{X}_{t} Xt,长期记忆: C t − 1 \mathbf{C}_{t-1} Ct1,短期记忆 H t − 1 \mathbf{H}_{t-1} Ht1。输出状态依然是两个:节点当前状态 C t \mathbf{C}_{t} Ct,和节点当前隐藏状态 H t \mathbf{H}_{t} H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LSTM 是如何实现对长短记忆的控制呢?
这就不得不提众人所知的三个门:

  • 遗忘门:控制保留多少上一时刻的单元节点到当前节点
  • 记忆门:控制将当前时刻的多少信息记忆到节点中
  • 输出门:控制输出多少信息给当前输出

我们在分析三个门之前,我们先了解 这一概念。

从简化图中可以看到, 的感觉类似于电路中的一个开关,当开关按下,信息通过,而开关抬起,信息不再通过。实际也如此类似,是一个全连接层,输入为一个向量,输出为一个位于 [0,1] 之间的值。
我们来设计一个非常简单的遗忘门:每次学习状态之后,都遗忘一定的已学习内容,注意,这里的遗忘门与 LSTM 的遗忘门无关,单纯理解 这一概念。

# 一个线性层 用来计算遗忘多少
gate_linear = nn.Linear(hidden_size, 1)
# 一个线性层 用来学习
study_linear = nn.Linear(hidden_size, hidden_size)
# 此刻 h_t 是上一时刻状态
# 输出为 0 - 1 的值
gate = gate_linear(h_t)
# h_t 经过 study_linear 进行学习
_h_t = study_linear(h_t)
# 在输出结果之前,经过 gate 导致内容受损,遗忘了一定的学习内容
h_t = gate * (_h_t)

可以看到,如果 g a t e gate gate 值为 0,则历史信息均会被遗忘,而如果值为1,则历史信息则会被完全保留,而 gate_linear 网络中的超参数会不断的学习,因此一个可以学习的开关门就出现了。

但是, g a t e gate gate 作为一个浮点型的数据,对于 临时结果矩阵变量 _ h _ t \_h\_t _h_t 而言,其遗忘控制是全局的,也就是,当 g a t e gate gate 为 0 时, 其最终结果 h _ t h\_t h_t 为全 0 矩阵。因此我们应该注意: LSTM 中并不采用这样的大闸门,而是采用对每个变量进行分别控制的小水龙头(神经网络激活函数 nn.Sigmode )

而在 LSTM 中,门主要使用 S i g m o d Sigmod Sigmod 神经网络(再次注意,并非是激活函数,而是 Sigmod 神经网络)来完成。

下方是一个示例代码:

hidden_size = 5
sigmoid = nn.Sigmoid()
# 隐藏状态 为了方便计算,假定全 1
hidden_emb = torch.ones(hidden_size, hidden_size)
# 中间某一层神经网络
model = nn.Linear(hidden_size,hidden_size)
# 获取该层输出,此时尚未被门限制
mid_out = model(hidden_emb)
# 获取一个门 -- 注意:并非一定由该变量所控制
# 比如:也可以由上一时刻的隐藏状态控制
# 代码为: gate = sigmoid(hidden_emb)
gate = sigmoid(mid_out) 
# 得到最终输出
final_out = gate * mid_out

在有了对门的基础知识后,接下来对遗忘门、记忆门、输出门进行分别分析。

遗忘门

遗忘门涉及部分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下方蓝色表示三个门共用的输入部分,均为 [ h t − 1 \mathbf{h}_{t-1} ht1, X t \mathbf{X}_{t} Xt],需要注意,这里由于三个门之间并不共享权重参数,因此公示虽然接近,但是一共计算了三次,遗忘门被标记为 f t f_t ft, 列出遗忘门公式为:
f t = σ ( W f ∗ [ h t − 1 , X t ] + b f ) f_t = \sigma(\mathbf{W_f} * [\mathbf{h}_{t-1},\mathbf{X}_{t}] + \mathbf{b_f}) ft=σ(Wf[ht1,Xt]+bf)
输出结果为取值范围为 [ 0, 1 ] 的矩阵,主要功能是控制与之相乘的矩阵的遗忘程度
f t f_t ft 与输入的上一长期状态 C t − 1 C_{t-1} Ct1 相乘:
C t ′ = f t ∗ C t − 1 C_t' = f_t * C_{t-1} Ct=ftCt1

一部分的 C t − 1 C_{t-1} Ct1 就这样被遗忘了。

记忆门

记忆门涉及部分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记忆门中相乘的两个部分均由 h t − 1 \mathbf{h}_{t-1} ht1 X t \mathbf{X}_{t} Xt 得到,
其中,左侧控制记忆多少的部分,与遗忘门公式基本一致:
i t = σ ( W i ∗ [ h t − 1 , X t ] + b i ) i_t = \sigma(\mathbf{W_i} * [\mathbf{h}_{t-1},\mathbf{X}_{t}] + \mathbf{b_i}) it=σ(Wi[ht1,Xt]+bi)
与遗忘门相通,输出结果为取值范围为 [ 0, 1 ] 的矩阵,主要功能是控制与之相乘的矩阵的记忆程度
而右侧,则更换了激活函数,由 s i g m o i d sigmoid sigmoid 变成了 t a n h tanh tanh
C t ~ = tanh ⁡ ( W c ∗ [ h t − 1 , X t ] + b c ) \tilde{C_t} = \tanh(\mathbf{W_c} * [\mathbf{h}_{t-1},\mathbf{X}_{t}] + \mathbf{b_c}) Ct~=tanh(Wc[ht1,Xt]+bc)
该公式负责的部分可以看做负责短期隐藏状态的更新,取值范围为 [ -1, 1 ]。

最终记忆门更新公式如下:
C t ′ ~ = i t ∗ C t ~ \tilde{C_t'}= i_t * \tilde{C_t} Ct~=itCt~

可以说 C t ′ ~ \tilde{C_t'} Ct~ 是保留了一定内容的短期状态

状态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通过遗忘门获取到了被遗忘一定内容的长期状态 C t ′ C_t' Ct 和 保留了一定内容的短期状态 C t ′ ~ \tilde{C_t'} Ct~ 之后,可以通过加法直接结合

C t = C t ′ + C t ′ ~ C_t = C_t' + \tilde{C_t'} Ct=Ct+Ct~

输出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出门是三个门中最后一个门,当数据到达这里的时候,我们主要控制将长期状态中的内容 C t C_t Ct 保存一定内容到 h t h_t ht 中,这里不再赘述
o t = σ ( W o ∗ [ h t − 1 , X t ] + b o ) o_t = \sigma(\mathbf{W_o} * [\mathbf{h}_{t-1},\mathbf{X}_{t}] + \mathbf{b_o}) ot=σ(Wo[ht1,Xt]+bo)

h t = o t ∗ tanh ⁡ ( C t ) h_t = o_t * \tanh(C_t) ht=ottanh(Ct)

模型总结

可以看到,所有公式的核心部分都是如此的相似:
W c ∗ [ h t − 1 , X t ] + b c \mathbf{W_c} * [\mathbf{h}_{t-1},\mathbf{X}_{t}] + \mathbf{b_c} Wc[ht1,Xt]+bc
而这部分其实又只是简单的线性函数,所以 LSTM 比 RNN 高级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于某一条公式,而是它调整了数据之间的流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融合,弱化了长距离下的梯度消失问题。

最后总的来看,LSTM 其实就是一个升级版本的的 RNN,他额外初始化了一个状态 C C C, 用来保存长期的记忆,控制远距离上的参数权重。而输出也基本类似于此。

LSTM 实战

实验说明

实验数据集采用 IMDB 数据集。主要由电影评论构成,长度不均,但是长度在 1000 左右的数据属于常见数据。数据集样本均衡,数共计 50000 个样本,训练和测试各有 25000 个样本,同时训练和测试的正负比例均为 1:1。

根据我们对 RNN 的了解,这样的长度是很难学习到有效的知识的,所以很适合比较 RNN 与 LSTM 之间的区别。

为了方便代码复现,在实现中借助了 torchtext 来完成数据下载及加载。

为了证明模型真的有学习到一定的内容,所以对比实验中部分参数可能存在部分区别,可以在本地调整到同一参数进行细致的对比实验。

模型实现

分析一下由我实现的 LSTM 模型,并以此了解 LSTM 模型。

# 定义基础模型
class LSTM(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 hidden_size, num_classes):"""args:input_size: 输入大小hidden_size: 隐藏层大小num_classes: 最后输出的类别,在这个示例中,输出应该是 0 或者 1"""super(LSTM, self).__init__()self.input_size = input_sizeself.hidden_size = hidden_sizeself.num_layers = num_layersself.fc_i = nn.Linear(input_size + hidden_size, hidden_size)self.fc_f = nn.Linear(input_size + hidden_size, hidden_size)self.fc_g = nn.Linear(input_size + hidden_size, hidden_size)self.fc_o = nn.Linear(input_size + hidden_size, hidden_size)self.sigmoid = nn.Sigmoid()self.tanh = nn.Tanh()self.fc_out = nn.Linear(hidden_size, num_classes)def forward(self, x):# 初始化隐藏状态 -- 短期记忆h_t = torch.zeros(x.size(0), x.size(1), self.hidden_size).to(x.device)# 初始化隐藏状态 -- 长期记忆c_t = torch.zeros(x.size(0), x.size(1), self.hidden_size).to(x.device)# 输入与短期记忆相拼接combined = torch.cat((x, h_t), dim=2)# 记忆门 -- 输出矩阵内容为 0-1 之间的数字i_t = self.sigmoid(self.fc_i(combined))# 遗忘门 -- 输出矩阵内容为 0-1 之间的数字f_t = self.sigmoid(self.fc_f(combined))#g_t = self.tanh(self.fc_g(combined))#  输出门 -- 输出矩阵内容为 0-1 之间的数字o_t = self.sigmoid(self.fc_o(combined))# 长期状态 =  遗忘门 * 上一时刻的长期状态 + 记忆门* 当前记忆状态c_t = f_t * c_t + i_t * g_t# 隐藏状态 = 输出门 * 长期状态h_t = o_t * self.tanh(c_t)# 降维操作 h_t = F.avg_pool2d(h_t, (h_t.shape[1],1)).squeeze()# out = self.fc_out(h_t)return out 

超参数及参数说明

MyLSTM 与 nn.LSTM

名称
learning_rate0.001
batch_size32
epoch6(3)
input_size64
hidden_size128
num_classes2

此时:
MyLSTM 参数量: 99074
nn.LSTM 参数量: 99328

由于我实现的 MyLSTM 与 nn.LSTM 有 254 的参数差,我本人并没能分析出来差别。 nn.LSTM 在实验时大概率比我的 MyLSTM 迭代更快,所以容易较早的过拟合,所以将其训练 epoch 砍半,也就是说 MyLSTM 使用 6 epoch 进行训练,而 nn.LSTM 使用 3 epoch 进行训练。两者可以达到基本相近的效果

另外在代码实现中 nn.LSTM 后面加了一个 nn.Linear 来实现二分类,参数量为 258, 所以 MyLSTM 和 LSTM 相差参数总量为 512。

nn.RNN

名称
learning_rate0.0001
batch_size32
epoch12-18
input_size64
hidden_size128
num_classes2

此时:
nn.RNN 参数量: 25090

由于实验样本长度在 1000 上下, RNN 显示出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其中, 相较于 LSTM 更容易梯度爆炸、训练 epoch 更多、学习率需要调低等等问题,尽管如此依然不能保证稳定的良好结果。

举例来说,某学生学习阅读理解,要求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文章的情感倾向,但是学生只喜欢看最后一句话,每次都根据最后一句话来回答问题,那么他基本上是等于瞎猜的,只能学到一点浅薄的知识。

实验结果

MyLSTMnn.LSTMnn.RNN
0.860.800.67

关于梯度问题

  • RNN问题中,总的梯度是不会消失的。即便梯度越传越弱,那也是远处的梯度逐渐消失,而近距离的梯度不会消失,因此,梯度总和不会消失。RNN 梯度消失的真正含义是:梯度被近距离梯度所主导,导致模型难以学到远距离的依赖关系。

  • LSTM 上有多条信息流路径,其中,元素相加的路径的梯度流是最稳定的,而其他路径上与基本的 RNN 相类似,依然存在反复相乘问题。

  • LSTM 刚刚提出时不存在遗忘门。这时候历史数据可以在这条路径上无损的传递,可以将其视为一条 高速公路,类似于 ResNet 中的残差连接。

  • 但是其他路径上, LSTM 与 RNN 并无太多区别,依然会爆炸或者消失。由于总的远距离梯度 = 各个路径的远距离梯度之和,因此只要有一条路的远距离梯度没有消失,总的远距离梯度就不会消失。可以说,LSTM 通过这一条路拯救了总的远距离梯度。

  • 同样,总的远距离梯度 = 各个路径的远距离梯度之和,虽然高速路上的梯度流比较稳定,但是其他路上依然存在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因此,总的远距离梯度 = 正常梯度 + 爆炸梯度 = 爆炸梯度,因此 LSTM 依然存在梯度爆炸问题。 但是由于 LSTM 的道路相比经典 RNN 来说非常崎岖, 存在多次激活函数,因此 LSTM 发生梯度爆炸的概率要小得多。实践中通常通过梯度剪裁来优化问题。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88713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成品文章+四小问代码更新】2024亚太杯国际赛B题基于有限差分格式的空调形状优化模型

这里仅展示部分内容,完整内容获取在文末! 基于有限差分格式的空调形状优化模型 摘 要 随着科技进步,多功能环境调节设备成为市场趋势,集成了空调、加湿器和空气 净化器功能的三合一设备能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我们需要分析…

中国省级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数据(任宇新版本)2010-2023年

一、测算方式:参考C刊《财经理论与实践》任宇新(2024)老师的研究,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 基本内涵,借 鉴 王 珏 和 王 荣 基 的 做 法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下所示&a…

简单理解下基于 Redisson 库的分布式锁机制

目录 简单理解下基于 Redisson 库的分布式锁机制代码流程:方法的调用:具体锁的实现:riderBalance 方法:tryLock 方法(重载):tryLock 方法(核心实现): 简单理解…

Diving into the STM32 HAL-----DAC笔记

根据所使用的系列和封装,STM32微控制器通常只提供一个具有一个或两个专用输出的DAC,除了STM32F3系列中的少数零件编号实现两个DAC,第一个具有两个输出,另一个只有一个输出。STM32G4 系列的一些较新的 MCU 甚至提供多达 5 个独立的…

【数据分析】认清、明确

1、什么是数据分析。 -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 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辅助公司企业的决策。2、数据分析分为几步。 - 1.明确目的! - 2.收集数据!自己的数据! 自动化采集的数据! - 3.数据处理! - 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业务)数据挖掘(代码算法…

Sentinel服务保护

Sentinel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款服务保护框架,目前已经加入SpringCloudAlibaba中。官方网站: home | Sentinel Sentinel 的使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核心库(Jar包):不依赖任何框架/库,能够运行于 Java 8 及以…

elasticsearch介绍和部署

1 elasticsearch介绍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分布式、高扩展、高实时的搜索与数据分析引擎。可以很方便的使大量数据具有搜索、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充分利用Elasticsearch的水平伸缩性。Elasticsearch 的实现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用户将数据提交到Elasticsea…

智能安全配电装置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

​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仪器设备和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的使用不当或者维护不周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本文将以一起实验室电气火灾事故为例,对事故原因、危害程度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大语言模型---Llama模型文件介绍;文件组成

文章目录 1. 概要2. 文件组成 1. 概要 在使用 LLaMA(Large Language Model Meta AI)权重时,通常会涉及到与模型权重存储和加载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通常是以二进制格式存储的,具有特定的结构来支持高效的模型操作。以下以Llama-7…

12 —— Webpack中向前端注入环境变量

需求:开发模式下打印语句生效,生产模式下打印语句失效 使用Webpack内置的DefinePlugin插件 const webpack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plugins: [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process.env.NODE_ENV:JSON.stringify(process.env.NODE_ENV) }…

【vba源码】导入excel批注信息

Hi,大家好呀! 又到了一周一分享的时间,上周繁忙的我都没有给大家直播,视频也没更新,那这周大家放心,都会给大家更新,今天我们来讲点啥呢?每周找优质的内容给大家更新是我最最痛苦的…

Java设计模式 —— Java七大设计原则详解

文章目录 前言一、单一职责原则1、概述2、案例演示 二、接口隔离原则1、概述2、案例演示 三、依赖倒转原则1、概述2、案例演示 四、里氏替换原则1、概述2、案例演示 五、开闭原则1、概述2、案例演示 六、迪米特法则1、概述2、案例演示 七、合成/聚合复用原则1、概述2、组合3、聚…

服务器数据恢复—DS5300存储硬盘指示灯亮黄灯的数据恢复案例

服务器存储数据恢复环境: 某单位一台某品牌型号为DS5300的服务器存储,1个机头4个扩展柜,底层是2组分别由数十块硬盘组建的RAID5阵列。存储系统上层一共分了11个卷。 服务器存储故障&分析: 存储设备上一组raid5阵列上的2块磁盘…

Cloud Native 云原生后端的开发注意事项

在云原生后端开发里,数据管理和存储这块得好好弄。数据库选型得综合考虑,像关系型数据有复杂查询需求就选 MySQL、PostgreSQL,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就可以考虑 MongoDB、Cassandra 这些。设计数据库得遵循规范化原则,像设计电商订单表…

Mac vscode 激活列编辑模式

列编辑模式在批量处理多行文本时,非常有效,但 vscode 默认情况下,又没有激活,因此记录一下启动方法: 激活列编辑模式 然后就可以使用 Alt(Mac 上是 Option 或 Command 键) 鼠标左键 滑动选择了…

c#使用高版本8.0步骤

一、找到项目所在怒路&#xff0c;记事本打开.proj文件。 二、记事本打开此文件&#xff0c;<PropertyGroup>后面加入如下语句&#xff1a; <LangVersion>8.0</LangVersion> 关闭并保存。 根据提示全部重新加载即可。

【蓝桥杯C/C++】深入解析I/O高效性能优化: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

博客主页&#xff1a; [小ᶻZ࿆] 本文专栏: 蓝桥杯C/C 文章目录 &#x1f4af;前言&#x1f4af;C 语言与 C 语言的输入输出对比1.1 C 语言的输入输出1.2 C 语言的输入输出 &#x1f4af; 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 的作用与意义2.1 什么是 std::ios::sync_with_st…

浏览器的事件循环机制

一、请简述浏览器的事件循环机制&#xff08;Event Loop&#xff09;基本原理 浏览器的事件循环机制是用于协调处理 JavaScript 中的异步任务与同步任务执行顺序的一种机制&#xff0c;它确保了代码能够按照合理的顺序执行&#xff0c;避免阻塞页面渲染等情况。其基本原理如下…

GaussDB 华为高斯数据库

GaussDB 是华为推出的一款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xff0c;旨在为企业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库服务。GaussDB 基于华为在数据库领域的多年积累&#xff0c;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分布式架构&#xff0c;支持多种场景的数据存储与管理需求&#xff0c;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Word】一键批量引用论文上标——将正文字体改为上标格式

【Word】一键批量引用论文上标——将正文字体改为上标格式 写在最前面Word一键批量引用论文上标技巧分享核心思路&#xff1a;Word 替换功能 通配符步骤详解1. 打开 Word 替换功能2. 输入通配符模式3. 设置替换格式为上标4. 批量替换 实际效果展示技巧扩展 &#x1f308;你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