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核心模块
- 一、Pytorch模块结构
- `_pycache_`
- `_C`
- include
- lib
- autograd
- nn
- optim
- utils
- 二、Lib\site-packages\torchvision
- datasets
- models
- ops
- transforms
- 三、核心数据结构——Tensor(张量)
- 在深度学习中,时间序列数据为什么是三维张量?
- 张量的作用
- 张量的结构
- 四、张量的相关函数
- 张量的创建
- 直接创建
- torch.tensor
- torch.from_numpy
- 依数值创建
- torch.zeros
- torch.strided
- torch.sparse_coo
- torch.zeros_like
- 依概率分布创建
- 张量的操作
- scater_
- 张量的随机种子(CPU)
- 张量的数学操作
- 五、计算图(Computational Graphs)
- 静态图与动态图
- 静态图(Static Graph)
- 动态图(Dynamic Graph)
- 六、Autograd - 自动微分
- autograd 的使用
- torch.autograd.backward
- torch.autograd.grad
- torch.autograd.Function
- autograd相关的知识点
- 梯度不会自动清零
- 梯度累加的原因
- 如何管理梯度
- 依赖于叶子结点的结点,requires_grad默认为True
- 叶子张量不可以执行in-place操作
- 什么是 in-place 操作
- 为什么叶子张量不能执行 in-place 操作
- detach 的作用
- with torch.no_grad()的作用
- 示例
一、Pytorch模块结构
通过pip install
进行一键安装,工具库代码安装在了哪里?
使用的时候只知道import *
,但具体引用的功能函数又是如何实现的?
import torch
这一行代码,按住Ctrl键,鼠标左键单击torch,就可以跳转到__init__.py
文件。右键即可在资源管理器里打开。
_pycache_
该文件夹存放python解释器生成的字节码,后缀通常为pyc/pyo。其目的是通过牺牲一定的存储空间来提高加载速度,对应的模块直接读取pyc文件,而不需再次将.py语言转换为字节码的过程,从此节省了时间。
从文件夹名称可知,它是一个缓存,如果需要,可以删掉它。
_C
从文件夹名称就知道它和C语言有关,其实它是辅助C语言代码调用的一个模块,该文件夹里存放了一系列pyi文件,pyi文件是python用来校验数据类型的,如果调用数据类型不规范,会报错。
PyTorch的底层计算代码采用的是C++语言编写,并封装成库,供pytorch的python语言进行调用。一些pytorch函数无法跳转到具体实现,这是因为具体的实现通过C++语言,无法在Pycharm中跳转查看。
include
C++代码在哪里? 在torch/csrc文件夹下可以看到各个.h/.hpp文件,而在python库中,只包含头文件,这些头文件就在include文件夹下。
lib
torch文件夹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torch文件夹占1.06GB的空间,98%的内容都在lib中,占了0.98GB空间。
lib文件夹下包含大量的.lib .dll文件(分别是静态链接库和动态链接库)。底层库都会被各类顶层python api调用。
autograd
实现了梯度的自动求导,极大地简化了深度学习研究者开发的工作量,开发人员只需编写前向传播代码,反向传播部分由autograd自动实现,再也不用手动去推导数学公式,然后编写代码了
nn
搭建网络的网络层就在nn.modules里边。可以到Lib\site-packages\torch\nn\modules里面看看是否有你熟悉的网络层。
optim
优化模块,深度学习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的优化,而优化使用的方法函数,都暗藏在了optim文件夹中,进入该文件夹,可以看到熟悉的优化方法:“Adam”、“SGD”、“ASGD”等。以及非常重要的学习率调整模块,lr_scheduler.py。
utils
utils是各种软件工程中常见的文件夹,其中包含了各类常用工具,其中比较关键的是data文件夹,tensorboard文件夹。
二、Lib\site-packages\torchvision
datasets
官方为常用的数据集写的数据读取函数,例如常见的cifar, coco, mnist,svhn,voc都是有对应的函数支持,可以方便地使用轮子,同时也可以学习大牛们是如何写dataset的。
models
里边存放了经典的、可复现的、有训练权重参数可下载的视觉模型,例如分类的alexnet、densenet、efficientnet、mobilenet-v1/2/3、resnet等,分割模型、检测模型、视频任务模型、量化模型。
ops
视觉任务特殊的功能函数,例如检测中用到的 roi_align, roi_pool,boxes的生成,以及focal_loss实现,都在这里边有实现。
transforms
数据增强库,transforms是pytorch自带的图像预处理、增强、转换工具,可以满足日常的需求。
三、核心数据结构——Tensor(张量)
在深度学习中张量表示的是一个多维数组,它是标量、向量、矩阵的拓展。标量是零维张量(数字),向量是一维张量,矩阵是二维张量,一个RGB图像的数组就是一个三维张量,第一维是图像的高,第二维是图像的宽,第三维是图像的颜色通道。
在深度学习中,时间序列数据为什么是三维张量?
在深度学习中,时间序列数据通常被表示为三维张量,这是因为它们需要符合特定的神经网络架构(如循环神经网络 RNNs 或长短时记忆网络 LSTM)的输入要求。这种表示方式有助于网络理解序列中的模式,并能够有效地处理序列数据。以下是三维张量的具体含义:
- 样本数量 (Samples): 第一个维度代表了数据集中有多少个独立的序列样本。例如,如果数据集包含多个股票的历史价格数据,则每个股票的历史价格序列就是一个样本。
- 时间步 (Time Steps): 第二个维度表示每个样本序列中的时间点数量。例如,如果每个股票的价格序列包含过去一年每天的收盘价格,则这个维度就是365天。
- 特征数量 (Features): 第三个维度表示在每个时间点上有多少个特征。例如,除了收盘价格之外,还可能包括开盘价格、最高价格、最低价格等特征。
因此,一个典型的三维张量表示可以是 (samples, time_steps, features)。
在pytorch中,有两个张量的相关概念极其容易混淆,分别是torch.Tensor和torch.tensor。其实,通过命名规范,可知道torch.Tensor是Python的一个类, torch.tensor是Python的一个函数。通常我们调用torch.tensor进行创建张量,而不直接调用torch.Tensor类进行创建。
张量的作用
tensor之于pytorch等同于ndarray之于numpy,它是pytorch中最核心的数据结构,用于表达各类数据,如输入数据、模型的参数、模型的特征图、模型的输出等。这里边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模型的参数。对于模型的参数,我们需要更新它们,而更新操作需要记录梯度,梯度的记录功能正是被张量所实现的(求梯度是autograd实现的)。
张量的结构
Tensor主要有以下八个主要属性,data,dtype,shape,device,grad,grad_fn,is_leaf,requires_grad。
- data:多维数组,最核心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为其服务的;
- dtype:多维数组的数据类型;
- shape:多维数组的形状;
- device: tensor所在的设备,cpu或cuda;
- grad: 对应于data的梯度,形状与data一致;
- grad_fn: 记录创建该Tensor时用到的Function,该Function在反向传播计算中使用,因此是自动求导的关键;
- is_leaf: 指示节点是否为叶子节点,为叶子结点时,反向传播结束,其梯度仍会保存,非叶子结点的梯度被释放,以节省内存;
- requires_grad: 指示是否计算梯度;
四、张量的相关函数
张量的创建
直接创建
torch.tensor
torch.tensor(data, dtype=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pin_memory=False)
- data(array_like) - tensor的初始数据,可以是list, tuple, numpy array, scalar或其他类型。
- dtype(torch.dtype, optional) - tensor的数据类型,如torch.uint8, torch.float, torch.long等
- device (torch.device, optional) – 决定tensor位于cpu还是gpu。如果为None,将会采用默认值,默认值在torch.set_default_tensor_type()中设置,默认为cpu。
- requires_grad (bool, optional) – 决定是否需要计算梯度。
- pin_memory (bool, optional) – 是否将tensor存于锁页内存。这与内存的存储方式有关,通常为False。
torch.from_numpy
还有一种常用的通过numpy创建tensor方法是torch.from_numpy()。
创建的tensor和原array共享同一块内存,即当改变array里的数值,tensor中的数值也会被改变。
依数值创建
torch.zeros
orch.zeros(*siz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依给定的size创建一个全0的tensor,默认数据类型为torch.float32(也称为torch.float)。
主要参数:
- layout(torch.layout, optional) - 参数表明张量在内存中采用何种布局方式。常用的有torch.strided, torch.sparse_coo等。
- out(tensor, optional) - 输出的tensor,即该函数返回的tensor可以通过out进行赋值。
import torch
o_t = torch.tensor([1])
t = torch.zeros((3, 3), out=o_t)
print(t, '\n', o_t)
print(id(t), id(o_t))
tensor([[0, 0, 0],
[0, 0, 0],
[0, 0, 0]])
tensor([[0, 0, 0],
[0, 0, 0],
[0, 0, 0]])
4925603056 4925603056
通过torch.zeros创建的张量不仅赋给了t,同时赋给了o_t,并且这两个张量是共享同一块内存,只是变量名不同。
torch.strided
一种表示稠密张量的方式,其中数据连续存储在内存中,并通过步长(strides)来访问多维数组中的元素。大多数常见的 PyTorch 张量都是 strided 张量。
torch.sparse_coo
这种格式用于表示稀疏张量,特别是坐标列表(COOrdinate List)格式。在这种格式下,只有非零值及其对应的索引被存储。
对于大部分非零元素很少的大矩阵来说,使用 torch.sparse_coo 格式可以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稀疏张量的操作通常比稠密张量的操作更复杂,因为需要处理不连续的数据存储。
torch.zeros_like
torch.zeros_like(input, dtype=None, layout=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依input的size创建全0的tensor。
主要参数:
- input(Tensor) - 创建的tensor与intput具有相同的形状。
torch.ones(*siz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依给定的size创建一个全1的tensor。
torch.ones_like(input, dtype=None, layout=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依input的size创建全1的tensor。
torch.full(size, fill_valu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依给定的size创建一个值全为fill_value的tensor。
主要参数:
- siz (int…) - tensor的形状。
- fill_value - 所创建tensor的值
- out(tensor, optional) - 输出的tensor,即该函数返回的tensor可以通过out进行赋值。
torch.full_like(input, fill_valu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torch.full_like之于torch.full等同于torch.zeros_like之于torch.zeros
torch.arange(start=0, end, step=1,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创建等差的1维张量,长度为 (end-start)/step,需要注意数值区间为[start, end)。
主要参数:
- start (Number) – 数列起始值,默认值为0。the starting value for the set of points. Default: 0.
- end (Number) – 数列的结束值。
- step (Number) – 数列的等差值,默认值为1。
- out (Tensor, optional) – 输出的tensor,即该函数返回的tensor可以通过out进行赋值。
torch.linspace(start, end, steps=100,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创建均分的1维张量,长度为steps,区间为[start, end]。
主要参数:
- start (float) – 数列起始值。
- end (float) – 数列结束值。
- steps (int) – 数列长度。
torch.logspace(start, end, steps=100, base=10.0,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创建对数均分的1维张量,长度为steps, 底为base。
主要参数:
- start (float) – 确定数列起始值为base^start
- end (float) – 确定数列结束值为base^end
- steps (int) – 数列长度。
- base (float) - 对数函数的底,默认值为10
torch.empty(*siz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pin_memory=False)
功能:依size创建“空”张量,这里的“空”指的是不会进行初始化赋值操作。
主要参数:
- size (int…) - 张量维度
- pin_memory (bool, optional) - pinned memory 又称page locked memory,即锁页内存,该参数用来指示是否将tensor存于锁页内存,通常为False,若内存足够大,建议设置为True,这样在转到GPU时会快一些。
torch.empty_like(input, dtype=None, layout=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torch.empty_like之于torch.empty等同于torch.zeros_like之于torch.zeros,因此不再赘述。
torch.empty_strided(size, stride, dtype=None, layout=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pin_memory=False)
功能:依size创建“空”张量,这里的“空”指的是不会进行初始化赋值操作。
主要参数:
- stride (tuple of python:ints) - 张量存储在内存中的步长,是设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 size (int…) - 张量维度
- pin_memory (bool, optional) - 是否存于锁页内存。
依概率分布创建
torch.normal(mean, std, out=None)
功能:为每一个元素以给定的mean和std用高斯分布生成随机数
主要参数:
- mean (Tensor or Float) - 高斯分布的均值,
- std (Tensor or Float) - 高斯分布的标准差
mean为张量,std为张量,torch.normal(mean, std, out=None),每个元素从不同的高斯分布采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由mean和std对应位置元素的值确定;mean为张量,std为标量,torch.normal(mean, std=1.0, out=None),每个元素采用相同的标准差,不同的均值;mean为标量,std为张量,torch.normal(mean=0.0, std, out=None), 每个元素采用相同均值,不同标准差;mean为标量,std为标量,torch.normal(mean, std, size, *, out=None) ,从一个高斯分布中生成大小为size的张量;
torch.rand(*siz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在区间[0, 1)上,生成均匀分布。
主要参数:
- size (int…) - 创建的张量的形状
torch.rand_like(input, dtype=None, layout=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torch.rand_like之于torch.rand等同于torch.zeros_like之于torch.zeros。
torch.randint(low=0, high, siz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在区间[low, high)上,生成整数的均匀分布。
主要参数:
- low (int, optional) - 下限。
- high (int) – 上限,主要是开区间。
- size (tuple) – 张量的形状。
torch.randint_like(input, low=0, high,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torch.randint_like之于torch.randint等同于torch.zeros_like之于torch.zeros。
torch.randn(*size, out=None, dtype=None,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生成形状为size的标准正态分布张量。
主要参数:
- size (int…) - 张量的形状
torch.randn_like(input, dtype=None, layout=None,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torch.rafndn_like之于torch_randn等同于torch.zeros_like之于torch.zeros。
torch.randperm(n, out=None, dtype=torch.int64, layout=torch.strided, device=None, requires_grad=False)
功能:生成从0到n-1的随机排列。perm == permutation
torch.bernoulli(input, *, generator=None, out=None)
功能:以input的值为概率,生成伯努力分布(0-1分布,两点分布)。
主要参数:
- input (Tensor) - 分布的概率值,该张量中的每个值的值域为[0-1]
张量的操作
Tensor与numpy的数据结构很类似,不仅数据结构类似,操作也是类似的。
cat 将多个张量拼接在一起,例如多个特征图的融合可用。
concat 同cat, 是cat()的别名。
conj 返回共轭复数。
chunk 将tensor在某个维度上分成n份。
dsplit 类似numpy.dsplit()., 将张量按索引或指定的份数进行切分。
column_stack 水平堆叠张量。即第二个维度上增加,等同于torch.hstack。
dstack 沿第三个轴进行逐像素(depthwise)拼接。
gather 高级索引方法,目标检测中常用于索引bbox。在指定的轴上,根据给定的index进行索引。
hsplit 类似numpy.hsplit(),将张量按列进行切分。若传入整数,则按等分划分。若传入list,则按list中元素进行索引。例如:[2, 3] and dim=0 would result in the tensors input[:2], input[2:3], and input[3:].
hstack 水平堆叠张量。即第二个维度上增加,等同于torch.column_stack。
index_select 在指定的维度上,按索引进行选择数据,然后拼接成新张量。可知道,新张量的指定维度上长度是index的长度。
masked_select 根据mask(0/1, False/True 形式的mask)索引数据,返回1-D张量。
movedim 移动轴。如0,1轴交换:torch.movedim(t, 1, 0) .
moveaxis 同movedim。Alias for torch.movedim().(这里发现pytorch很多地方会将dim和axis混用,概念都是一样的。)
narrow 变窄的张量?从功能看还是索引。在指定轴上,设置起始和长度进行索引。例如:torch.narrow(x, 0, 0, 2), 从第0个轴上的第0元素开始,索引2个元素。x[0:0+2, ...]
nonzero 返回非零元素的index。torch.nonzero(torch.tensor([1, 1, 1, 0, 1])) 返回tensor([[ 0], [ 1], [ 2], [ 4]])。建议看example,一看就明白,尤其是对角线矩阵的那个例子,太清晰了。
permute 交换轴。
reshape 变换形状。
row_stack 按行堆叠张量。即第一个维度上增加,等同于torch.vstack。Alias of torch.vstack().
scatter scatter_(dim, index, src, reduce=None) → Tensor。将src中数据根据index中的索引按照dim的方向填进input中。这是一个十分难理解的函数,其中index是告诉你哪些位置需要变,src是告诉你要变的值是什么。这个就必须配合例子讲解,请跳转到本节底部进行学习。
scatter_add 同scatter一样,对input进行元素修改,这里是 +=, 而scatter是直接替换。
split 按给定的大小切分出多个张量。例如:torch.split(a, [1,4]); torch.split(a, 2)
squeeze 移除张量为1的轴。如t.shape=[1, 3, 224, 224]. t.squeeze().shape -> [3, 224, 224]
stack 在新的轴上拼接张量。与hstack\vstack不同,它是新增一个轴。默认从第0个轴插入新轴。
swapaxes Alias for torch.transpose().交换轴。
swapdims Alias for torch.transpose().交换轴。
t 转置。
take 取张量中的某些元素,返回的是1D张量。torch.take(src, torch.tensor([0, 2, 5]))表示取第0,2,5个元素。
take_along_dim 取张量中的某些元素,返回的张量与index维度保持一致。可搭配torch.argmax(t)和torch.argsort使用,用于对最大概率所在位置取值,或进行排序,详见官方文档的example。
tensor_split 切分张量,核心看indices_or_sections变量如何设置。
tile 将张量重复X遍,X遍表示可按多个维度进行重复。例如:torch.tile(y, (2, 2))
transpose 交换轴。
unbind 移除张量的某个轴,并返回一串张量。如[[1], [2], [3]] --> [1], [2], [3] 。把行这个轴拆了。
unsqueeze 增加一个轴,常用于匹配数据维度。
vsplit 垂直切分。
vstack 垂直堆叠。
where 根据一个是非条件,选择x的元素还是y的元素,拼接成新张量。看案例可瞬间明白。
scater_
在 PyTorch 中,scatter_ 是一个用于在张量的特定维度上根据索引进行散列操作的方法。它允许您将指定位置的值更新为新的值。scatter_ 方法是在原地(in-place)操作的,意味着它会直接修改原始张量。
t.scatter_(dim, index, src)
参数说明:
- dim: 指定要在哪个维度上执行散列操作。
- index: 包含目标位置索引的整数张量。
- src: 包含新值的张量或单个数值。
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 2D 张量 t,并希望根据索引更新某些值:
import torch# 创建一个 3x3 的张量
t = torch.zeros(3, 3)
print("Original tensor:")
print(t)# 更新第 1 行的值
index = torch.tensor([[0, 1, 2]])
src = torch.tensor([[-1.0, -2.0, -3.0]])
t.scatter_(0, index, src)
print("\nAfter scatter operation:")
print(t)
输出结果将是:
Original tensor:
tensor([[0., 0., 0.],[0., 0., 0.],[0., 0., 0.]])After scatter operation:
tensor([[-1., -2., -3.],[ 0., 0., 0.],[ 0., 0., 0.]])
在这个例子中,scatter_ 将第 1 行的值更新为 -1.0, -2.0, -3.0。
注意事项
scatter_ 是 in-place 操作,这意味着它会直接修改原始张量而不是返回一个新的张量。确保索引张量和源张量的形状兼容,以避免错误。
总结
scatter_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需要根据索引更新张量中的值时。它可以用于实现各种数据处理任务,如掩码操作、条件赋值等。
张量的随机种子(CPU)
随机种子(random seed)主要用于实验的复现。
seed 获取一个随机的随机种子。Returns a 64 bit number used to seed the RNG.
manual_seed 手动设置随机种子,建议设置为42,这是近期一个玄学研究。说42有效的提高模型精度。当然大家可以设置为你喜欢的,只要保持一致即可。
initial_seed 返回初始种子。
get_rng_state 获取随机数生成器状态。Returns th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tate as a torch.ByteTensor.
张量的数学操作
张量还提供大量数学操作,
Pointwise Ops: 逐元素的操作,如abs, cos, sin, floor, floor_divide, pow等
Reduction Ops: 减少元素的操作,如argmax, argmin, all, any, mean, norm, var等
Comparison Ops:对比操作, 如ge, gt, le, lt, eq, argsort, isnan, topk,
Spectral Ops: 谱操作,如短时傅里叶变换等各类信号处理的函数。
Other Operations:其它, clone, diag,flip等
BLAS and LAPACK Operations:BLAS(Basic Linear Algebra Subprograms)基础线性代数)操作。如, addmm, dot, inner, svd等。
五、计算图(Computational Graphs)
计算图(Computational Graphs)是一种描述运算的“语言”,它由节点(Node)和边(Edge)构成。
- 节点(Nodes): 节点代表了计算图中的变量或操作。每个节点可以是输入变量、中间变量或输出变量。
- 边(Edges): 边连接节点,表示数据流的方向和依赖关系。从输入到输出,数据沿着边流动。
非叶子结点在梯度反向传播结束后释放
只有叶子节点的梯度得到保留,中间变量的梯度默认不保留;在pytorch中,非叶子结点的梯度在反向传播结束之后就会被释放掉,如果需要保留的话可以对该结点设置retain_grad()
grad_fn是用来记录创建张量时所用到的运算,在链式求导法则中会使用到。
静态图与动态图
静态图(Static Graph)
在静态图中,计算图在执行之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即在数据输入之前就已经构建完成。计算图一旦构建,其结构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不会改变。
构建与执行:
- 首先定义计算图中的所有操作和变量。
- 然后将数据输入到已经构建好的计算图中进行计算。
优点:
- 由于计算图在运行前已经构建完成,因此可以进行更多的优化,如静态分析、图级优化等。
- 更容易并行化和分布式计算。
缺点:
- 构建计算图需要额外的步骤,增加了编程的复杂度。
- 不适合处理动态数据流或控制流,如循环次数未知的情况。
动态图(Dynamic Graph)
在动态图中,计算图是在运行时根据数据的流动动态地构建和执行的。计算图的结构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构建与执行:
- 在执行计算时,每一步的操作都会立即被执行。
- 每次执行可能会构建不同的计算图,这取决于输入数据和控制流。
优点:
- 更加灵活,可以更容易地处理控制流和动态数据结构。
- 编程更加直观,类似于普通的函数式编程。
缺点:
- 由于计算图是动态构建的,可能难以进行优化和并行化。
- 可能会导致性能上的开销,尤其是对于复杂的控制流。
六、Autograd - 自动微分
Autograd 的工作原理
Autograd 通过构建计算图来跟踪张量操作的依赖关系,并能够高效地计算梯度。具体来说:
- 构建计算图:
当对带有 .requires_grad=True 的张量执行操作时,PyTorch 会在后台自动构建计算图。
计算图记录了从输入到输出的所有操作。
- 前向传播:
执行计算图中的操作来获得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计算图会记录每个操作的元数据,以便后续的反向传播。
- 反向传播:
通过调用 .backward() 方法来计算梯度。
利用链式法则,从输出开始逐层向前计算每个张量的梯度。
- 梯度更新:
利用计算出的梯度来更新模型参数。
通常通过优化器(如 SGD、Adam 等)来实现参数更新。
关键概念
- 可求导张量:
通过设置 requires_grad=True 来创建可求导的张量。
这些张量是构建计算图的基础。
- 计算图:
计算图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AG),记录了张量操作的依赖关系。
计算图用于追踪前向传播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并支持高效的反向传播。
- 反向传播:
通过调用 .backward() 方法来触发反向传播过程。
反向传播计算每个张量的梯度,并将其存储在 .grad 属性中。
- 优化器:
优化器(如 torch.optim.SGD、torch.optim.Adam 等)负责更新模型参数。
优化器使用计算出的梯度来更新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自动求导机制通过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实现
在DAG中,记录数据(对应tensor.data)以及操作(对应tensor.grad_fn)
操作在pytorch中统称为Function,如加法、减法、乘法、ReLU、conv、Pooling等,统统是Function
autograd 的使用
Autograd 是 PyTorch 中的一个自动微分模块,它提供了自动计算张量操作梯度的能力。Autograd 是 PyTorch 的核心特性之一,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地构建和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而无需手动编写梯度计算代码。
torch.autograd.backward
torch.autograd.backward 是 PyTorch 中用于触发反向传播过程的函数,它用于计算损失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
torch.autograd.backward(tensors, grad_tensors=None, retain_graph=None, create_graph=False, grad_variables=None, inputs=None)
- tensors: 一个包含张量的列表或元组,这些张量需要计算梯度。
- grad_tensors: 一个与 tensors 相同长度的列表或元组,包含每个张量的梯度张量。如果未提供,则默认为每个张量的梯度为1。
- retain_graph: 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保留计算图以供后续的反向传播。默认为 False。
- create_graph: 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为梯度计算构建计算图。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则可以进一步计算梯度的梯度。
注意事项
- 梯度清零:
在每次反向传播之前,需要清零梯度,否则梯度会被累加。可以使用 optimizer.zero_grad() 或者 x.grad.data.zero_() 来实现。
- 保留计算图:
如果需要多次反向传播,可以设置 retain_graph=True 来保留计算图。这样可以在不重建计算图的情况下进行多次反向传播。
- 梯度累积:
默认情况下,.backward() 会将梯度累加到现有的梯度中。如果不需要累加梯度,可以在调用 .backward() 之前清零梯度。
- 梯度张量:
可以通过提供 grad_tensors 参数来指定每个张量的梯度张量。这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梯度计算很有用。
- 梯度计算图:
如果需要计算梯度的梯度,可以设置 create_graph=True。这在某些高级用例中很有用,例如高阶微分或梯度惩罚。
torch.autograd.grad
torch.autograd.grad(outputs, inputs, grad_outputs=None, retain_graph=None, create_graph=False, only_inputs=True, allow_unused=False)
功能:计算outputs对inputs的导数
参数说明:
- outputs: 一个包含输出张量的列表或元组,这些张量的梯度需要被计算。
- inputs: 一个包含输入张量的列表或元组,这些张量的梯度需要被计算。
- grad_outputs: 一个与 outputs 相同长度的列表或元组,包含每个输出张量的梯度张量。如果未提供,则默认为每个输出张量的梯度为 1。
- retain_graph: 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保留计算图以供后续的反向传播。默认为 False。
- create_graph: 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为梯度计算构建计算图。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则可以进一步计算梯度的梯度。
- only_inputs: 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只返回 inputs 中张量的梯度。默认为 True。
- allow_unused: 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允许某些输入张量没有被使用。如果为 True,则未使用的输入张量的梯度将被设置为 None。
torch.autograd.Function
torch.autograd.Function 是 PyTorch 中的一个基类,用于自定义新的张量操作及其对应的反向传播。通过继承 torch.autograd.Function 并重写前向传播 (forward) 和反向传播 (backward) 方法,可以实现自定义的操作,并使其能够与 PyTorch 的自动微分机制无缝集成。
autograd相关的知识点
梯度不会自动清零
在 PyTorch 中,梯度不会自动清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这意味着在每次反向传播之后,梯度会被累加到现有的梯度上。这一设计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优点,但也需要开发者注意在训练模型时正确地管理梯度。
梯度累加的原因
多任务学习:
在多任务学习中,一个模型可能需要同时优化多个目标函数。梯度累加可以方便地实现这一点,因为每次反向传播之后,梯度会被累加到现有的梯度上,从而可以同时考虑多个任务的梯度信息。
灵活性:
开发者可以自由选择何时清零梯度,比如在训练过程中每 N 个 batch 清零一次梯度,这样可以实现梯度累积的效果,有助于优化器更好地调整学习率。
内存效率:
由于梯度是累加的,因此可以减少内存的使用,尤其是在多任务学习场景下,不需要为每个任务单独分配内存来存储梯度。
如何管理梯度
梯度清零:
在每次反向传播之前,通常需要清零梯度,以避免梯度累加导致的问题。可以使用 optimizer.zero_grad() 来清零优化器管理的所有参数的梯度。
反向传播:
调用 .backward() 方法来计算梯度。
如果需要多次反向传播,可以设置 retain_graph=True 来保留计算图。
参数更新:
使用优化器(如 torch.optim.SGD, torch.optim.Adam 等)来更新模型参数。
通过调用 optimizer.step() 方法来应用梯度更新。
依赖于叶子结点的结点,requires_grad默认为True
注意事项
梯度计算:
只有 requires_grad=True 的张量才会被计算梯度。
如果一个张量的 requires_grad 属性为 False,即使它依赖于 requires_grad=True 的叶子节点,该张量也不会被计算梯度。
梯度清零:
在每次反向传播之前,需要清零梯度,否则梯度会被累加。可以使用 optimizer.zero_grad() 或者 x.grad.data.zero_() 来实现。
requires_grad 的修改:
可以通过 .requires_grad_(new_value) 方法来修改张量的 requires_grad 属性。
如果一个张量的 requires_grad 属性被修改为 False,那么依赖于该张量的其他张量的 requires_grad 属性也可能受到影响。
叶子张量不可以执行in-place操作
在 PyTorch 中,叶子张量(leaf tensor)是指那些没有父节点的张量,通常是用户直接创建的张量。叶子张量的 requires_grad 属性决定了是否需要计算该张量的梯度。对于叶子张量,执行 in-place 操作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 in-place 操作会破坏计算图的完整性,进而影响梯度的计算。
什么是 in-place 操作
In-place 操作是指直接修改现有张量内容的操作,而不是创建一个新的张量。这类操作通常以 _ 结尾,例如 add_()、mul_() 等。
为什么叶子张量不能执行 in-place 操作
计算图的完整性:
PyTorch 的自动微分机制依赖于构建完整的计算图来追踪张量操作的历史。
当对叶子张量执行 in-place 操作时,PyTorch 无法追踪这一操作,因为它直接修改了原始张量而没有创建新的张量。
这会导致计算图丢失信息,从而在反向传播时无法正确计算梯度。
梯度计算:
如果叶子张量执行了 in-place 操作,那么依赖于该叶子张量的计算图就无法正确反映实际的操作历史。
这意味着在反向传播时,PyTorch 无法正确地计算叶子张量的梯度,从而可能导致梯度计算错误或不完整。
解决方案
使用非 in-place 操作:
为了避免问题,可以使用非 in-place 操作,例如 add() 而不是 add_()。
这样会创建一个新的张量,而原始张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计算图的完整性。
使用 torch.no_grad() 上下文管理器:
如果确实需要执行 in-place 操作,并且确定不需要计算梯度,可以使用 torch.no_grad() 上下文管理器。
这样可以暂时禁用梯度计算,从而允许执行 in-place 操作。
转换为非叶子张量:
如果需要执行 in-place 操作,并且仍然需要计算梯度,可以先将叶子张量转换为非叶子张量。
通过创建一个新的张量,例如 x = x.clone().detach().requires_grad_(True),可以得到一个具有相同数据的新张量,但不再是叶子张量。
detach 的作用
在 PyTorch 中,detach() 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用于从计算图中分离出一个张量,以便它可以被用作进一步计算的一部分而不参与梯度的计算。
从计算图中剥离出“数据”,并以一个新张量的形式返回,并且新张量与旧张量共享数据,简单的可理解为做了一个别名。
分离张量:
detach() 方法会创建一个新的张量,该张量与原始张量共享相同的底层数据,但不再追踪梯度信息。
分离后的张量永远不需要计算其梯度,即它的 requires_grad 属性被设置为 False。
避免梯度传播:
通过分离张量,你可以阻止梯度从分离的张量向后传播。这在一些情况下很有用,比如在训练过程中冻结某些参数,只更新部分参数。
提取值:
分离后的张量可以用于提取其数值,而不关心梯度信息。
使用场景
冻结层:
当你想冻结模型的某些层,只更新模型的其他部分时,可以使用 detach() 来阻止梯度传播到这些层。
梯度裁剪:
在训练循环中,有时需要对梯度进行裁剪,以防止梯度爆炸或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 detach() 来创建一个新的张量,然后对这个张量进行裁剪。
评估模式:
在模型的评估阶段,通常不需要计算梯度。此时可以使用 detach() 来提高性能,因为不需要维护计算图。
梯度计算控制: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希望控制哪些张量的梯度被计算。例如,在强化学习中,你可能需要根据策略网络的输出来计算奖励,但不希望这个计算影响到策略网络的梯度。
with torch.no_grad()的作用
with torch.no_grad() 是 PyTorch 中的一个上下文管理器,用于临时禁止计算图中的梯度计算。在该上下文管理器内部,所有张量的 requires_grad 属性都会被设置为 False,这意味着任何在此上下文中创建或操作的张量都不会追踪梯度信息。
节省内存:
在 with torch.no_grad() 内部,由于不需要计算梯度,所以可以节省大量的内存。这是因为计算图中的历史信息(用于梯度计算)不会被保存。
提高性能:
禁止梯度计算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尤其是在不需要梯度的场景下,比如模型推理阶段。
避免梯度计算: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希望避免对某些张量进行梯度计算。例如,在模型的评估阶段或者在生成模型的输出时。
使用场景
模型评估:
在模型评估阶段,通常不需要计算梯度。使用 with torch.no_grad() 可以提高评估的速度并减少内存使用。
生成模型输出:
当使用生成模型生成数据时,通常不需要计算梯度。使用 with torch.no_grad() 可以提高生成速度并减少内存使用。
模型推理:
在部署模型进行推理时,通常不需要梯度计算。使用 with torch.no_grad() 可以提高推理速度并减少内存使用。
冻结层:
当你想冻结模型的某些层,只更新模型的其他部分时,可以使用 with torch.no_grad() 来阻止梯度传播到这些层。
避免梯度裁剪:
在训练循环中,有时需要对梯度进行裁剪,以防止梯度爆炸或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 with torch.no_grad() 来创建一个新的张量,然后对这个张量进行裁剪。
示例
def predict(test_loader, model, device):model.eval() # 设置成eval模式.preds = []for x in tqdm(test_loader):x = x.to(device) with torch.no_grad():pred = model(x) preds.append(pred.detach().cpu()) preds = torch.cat(preds, dim=0).numpy() return predsdef trainer(train_loader, valid_loader, model, config, device):criterion = nn.MSELoss(reduction='mean') # 损失函数的定义# 定义优化器# TODO: 可以查看学习更多的优化器 https://pytorch.org/docs/stable/optim.html # TODO: L2 正则( 可以使用optimizer(weight decay...) )或者 自己实现L2正则.optimizer = torch.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config['learning_rate'], momentum=0.9) # tensorboard 的记录器writer = SummaryWriter()if not os.path.isdir('./models'):# 创建文件夹-用于存储模型os.mkdir('./models')n_epochs, best_loss, step, early_stop_count = config['n_epochs'], math.inf, 0, 0for epoch in range(n_epochs):model.train() # 训练模式loss_record = []# tqdm可以帮助我们显示训练的进度 train_pbar = tqdm(train_loader, position=0, leave=True)# 设置进度条的左边 : 显示第几个Epoch了train_pbar.set_description(f'Epoch [{epoch+1}/{n_epochs}]')for x, y in train_pbar:optimizer.zero_grad() # 将梯度置0.x, y = x.to(device), y.to(device) # 将数据一到相应的存储位置(CPU/GPU)pred = model(x) loss = criterion(pred, y)loss.backward() # 反向传播 计算梯度.optimizer.step() # 更新网络参数step += 1loss_record.append(loss.detach().item())# 训练完一个batch的数据,将loss 显示在进度条的右边train_pbar.set_postfix({'loss': loss.detach().item()})mean_train_loss = sum(loss_record)/len(loss_record)# 每个epoch,在tensorboard 中记录训练的损失(后面可以展示出来)writer.add_scalar('Loss/train', mean_train_loss, step)model.eval() # 将模型设置成 evaluation 模式.loss_record = []for x, y in valid_loader:x, y = x.to(device), y.to(device)with torch.no_grad():pred = model(x)loss = criterion(pred, y)loss_record.append(loss.item())mean_valid_loss = sum(loss_record)/len(loss_record)print(f'Epoch [{epoch+1}/{n_epochs}]: Train loss: {mean_train_loss:.4f}, Valid loss: {mean_valid_loss:.4f}')# 每个epoch,在tensorboard 中记录验证的损失(后面可以展示出来)writer.add_scalar('Loss/valid', mean_valid_loss, step)if mean_valid_loss < best_loss:best_loss = mean_valid_loss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config['save_path']) # 模型保存print('Saving model with loss {:.3f}...'.format(best_loss))early_stop_count = 0else: early_stop_count += 1if early_stop_count >= config['early_stop']:print('\nModel is not improving, so we halt the training session.')return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config = {'seed': 5201314, # 随机种子,可以自己填写. :)'select_all': True, # 是否选择全部的特征'valid_ratio': 0.2, # 验证集大小(validation_size) = 训练集大小(train_size) * 验证数据占比(valid_ratio)'n_epochs': 2000, # 数据遍历训练次数 'batch_size': 256, 'learning_rate': 1e-5, 'early_stop': 400, # 如果early_stop轮损失没有下降就停止训练. 'save_path': './models/model.ckpt' # 模型存储的位置
}# 使用Pytorch中Dataloader类按照Batch将数据集加载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train_dataset, batch_size=config['batch_size'], shuffle=True, pin_memory=True)
valid_loader = DataLoader(valid_dataset, batch_size=config['batch_size'], shuffle=True, pin_memory=True)
test_loader = DataLoader(test_dataset, batch_size=config['batch_size'], shuffle=False, pin_memory=True)model = My_Model(input_dim=x_train.shape[1]).to(device) # 将模型和训练数据放在相同的存储位置(CPU/GPU)trainer(train_loader, valid_loader, model, config, device)model = My_Model(input_dim=x_train.shape[1]).to(device)model.load_state_dict(torch.load(config['save_path']))preds = predict(test_loader, model, device)
参考:https://tingsongyu.github.io/PyTorch-Tutorial-2nd/chapter-2/
参考:https://pytorch-cn.readthedocs.io/zh/latest/
参考:https://datawhalechina.github.io/thorough-pyto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