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给用户“画像”
2.1 什么是标签体系
标签: 是某一种用户特征的符号表示
标签体系: 把用户分到多少类别里面去, 这些类是什么, 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就构成了标签体系
标签解决的问题: 解决描述(或命名)问题以及解决数据之间的关联
2.2.1 标签的分类
用户画像标签一般分为两大类: 基础属性标签和行为属性标签
-
基础属性标签:
例如:用户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上网场景、所在地等用户情况: 学历、婚恋情况、兴趣等用户行为: 付费用户、消费能力、移动定向(设备价格、操作系统、联网方式、移动运营商、移动媒体分类)等
-
行为属性标签:
例如:个人喜好: 资源分类标签、喜好标签、风格标签、收听时间等收听行为: 主动播放、听完、跳过、单曲循环、分享、收藏、拉黑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 静态标签和动态标签
静态: 不变的属性 如 性别 出生日期 出生地动态: 变化的属性 如 爱好 职业 婚否等
由于基于一个目标的画像,其标签是在动态扩展的,所以其标签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模板,在大分类上,与自身的业务特征有很大的关联,在整体思路上可以从横纵两个维度展开思考:横向是产品内数据和产品外数据,纵向是线上数据和线下数据。而正中间则是永恒不变的“人物基础属性”。
2.2.2 标签的级别
分级有二层含义: 一是指标从最底层涵盖的层级 二是指标的运算层级
-
指标桶运算层级角度分为三层: 事实标签、模型标签、预测标签
-
事实标签(基础标签)/规则匹配类: 是通过对于原始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来的, 如用户投诉次数,是基于用户一段时间内实际投诉的行为做的统计
-
模型标签(统计标签): 是以事实标签为基础, 通过构建事实标签与业务问题之间的模型, 进行模型分析得到的. 如: 结合用户实际投诉次数、用户购买品类、用户支付的金额等, 进行用户 投诉倾向类型的识别, 方便客服分类处理
-
预测标签(挖掘标签): 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做预测, 如: 针对投诉倾向类型结构的变化, 预测平台舆情分险指数
-
2.2.3 标签命名&赋值
注意:根据实际业务场景标签分级和命名方式是不同的。
2.2.4 标签属性
标签属性可以理解为针对标签进行再标注, 这一环节的工作主要目的是帮助内部理解标签赋值的来源, 进而理解指标的含义。
-
固有属性: 用户生而有之或者事实存在的。比如:性别、年龄、是否生育等。
-
推导属性: 由其他属性推导而来的属性, 比如星座,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生日推导,比如用户的品类偏好,则可以通过日常购买来推导。
-
行为属性: 产品内外实际发生的行为被记录后形成的赋值,比如用户的登陆时间,页面停留时长等。
-
态度属性: 用户自我表达的态度和意愿。比如说我们通过一份问卷向用户询问一些问题,并形成标签,如询问用户:是否愿意结婚,是否喜欢某个品牌等。当然在大数据的需求背景下,利用问卷收集用户标签的方法效率显得过低,更多的是利用产品中相关的模块做了用户态度信息收集。
-
测试属性: 测试属性是指来自用户的态度表达,但并不是用户直接表达的内容,而是通过分析用户的表达,结构化处理后,得出的测试结论。比如,用户填答了一系列的态度问卷,推导出用户的价值观类型等。
特别注意:一种标签的属性可以是多重的, 比如: 个人星座这个标签, 既是固有属性, 也是推导属性即使构建了用户画像标签体系, 但也不代表完成了用户画像, 因为需要对标签赋值, 但有些标签根据无法获得或者无法赋值标签无法赋值的原因: 数据无法采集(如敏感数据) 数据库无法打通 建模失败 等等...
2.2.5 标签体系结构
1: 原始输入层
主要指用户的历史数据信息,如会员信息、消费信息、网络行为信息。经过数据的清洗,从而达到用户标签体系的事实层。
2: 事实层
事实层是用户信息的准确描述层,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以从用户身上得到确定与肯定的验证。如用户的人口属性、性别、年龄、籍贯、会员信息等。
3: 模型预测层
通过利用统计建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思想,对事实层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从而得到描述用户更为深刻的信息。如通过建模分析,可以对用户的性别偏好进行预测,从而能对没有收集到性别数据的新用户进行预测。还可以通过建模与数据挖掘,使用聚类、关联思想,发现人群的聚集特征。
4: 营销模型预测
利用模型预测层结果,对不同用户群体,相同需求的客户,通过打标签,建立营销模型,从而分析用户的活跃度、忠诚度、流失度、影响力等可以用来进行营销的数据。
5: 业务层
业务层可以是展现层。它是业务逻辑的直接体现,如图中所表示的,有车一族、有房一族等。
2.2.6 标签体系结构分类
一般来说,设计一个标签体系有3种思路,分别是:1)结构化标签体系;2)半结构化标签体系;3)非结构化标签体系。
-
结构化标签体系(最多)
简单地说,就是标签组织成比较规整的树或森林,有明确的层级划分和父子关系。结构化标签体系看起来整洁,又比较好解释,在面向品牌广告井喷时比较好用。性别、年龄这类人口属性标签,最典型的结构化体系
-
半结构化标签体系(少有)
在用于效果广告时,标签设计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标签体系是不是规整,就不那么重要了,只要有效果就行。在这种思路下,用户标签往往是在行业上呈现出一定的并列体系,而各行业内的标签设计则以“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为最高指导原则,切不可拘泥于形式。
-
非结构化标签体系(少有)
非结构化,就是各个标签就事论事,各自反应各自的用户兴趣,彼此之间并无层级关系,也很难组织成规整的树状结构。非结构化标签的典型例子,是搜索广告里用的关键词。
2.2.7 用户画像标签层级的建模方法
用户画像的核心是标签的建立,用户画像标签建立的各个阶段使用的模型和算法如下图所示。
-
原始数据层: 对原始数据,我们主要使用文本挖掘的算法进行分析如常见的TF-IDF、TopicModel主题模型、LDA 等算法,主要是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和清洗,对用户数据的匹配和标识。
-
事实标签层: 通过文本挖掘的方法,我们从数据中尽可能多的提取事实数据信息,如人口属性信息,用户行为信息,消费信息等。其主要使用的算法是分类和聚类。分类主要用于预测新用户,信息不全的用户的信息,对用户进行预测分类。聚类主要用于分析挖掘出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信息,进行受众细分,市场细分。对于文本的特征数据,其主要使用相似度计算,如余弦夹角,欧式距离等。
-
模型标签层: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结合推荐算法。模型标签层完成对用户的标签建模与用户标识。其主要可以采用的算法有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通过建模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出用户的群体特征和个性权重特征,从而完善用户的价值衡量,服务满意度衡量等。
-
预测层:也是标签体系中的营销模型预测层。这一层级利用预测算法,如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预测,数学中的线性规划等方法。实习对用户的流失预测,忠实度预测,兴趣程度预测等等,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
2.2 如何进行打标签
例如有如下标签信息:
标签ID | 标签名称 | 标签级别 | 标签关系(PID) |
---|---|---|---|
1 | 性别 | 4 | 0 |
2 | 男 | 5 | 1 |
3 | 女 | 5 | 1 |
4 | 学历 | 4 | 0 |
5 | 专科 | 5 | 4 |
6 | 本科 | 5 | 4 |
7 | 硕士 | 5 | 4 |
打标签:
用户 ID | 用户标签 |
---|---|
10001 | 2, 5 |
10002 | 3, 6 |
10003 | 2, 6 |
10004 | 3, 7 |
10005 | 2, 7 |
10006 | 2, 6 |
标签命名方式:
2.3 用户画像基本步骤与验证
根据具体业务规则确定用户画像方向后,开展用户画像分析,总体来说,一个用户画像流程包括以下几步:
-
1-用户画像数据来源
-
2-用户画像的标签体系构建
-
3-用户画像的标签计算
-
4-用户画像的标签调度
-
5-用户画像标签的管理
细化说明:
-
用户画像数据来源:
-
静态数据: 画像的数据主要来自数仓
-
动态数据: 用户行为日志
用户画像的标签体系构建
用户画像的标签计算
用户画像的标签调度
用户画像标签的管理
用户画像何如验证?
-
可以通过上游推荐系统和标签本身逻辑可靠性和完整性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