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学习函数时已经知道必须先存在一个函数然后才能使用,且这个函数的位置还要在 main()函数之前,否则的话编译时会报错。但我们写程序时,main() 函数是程序入口,程序的主要部分都在 main() 函数中,且其它函数也都要通过 main函数引入到程序中。因此,我们希望main函数能够尽量靠前,不要被其他子函数挤到后边去,导致阅读代码不方便;如何处理呢?为此引入函数原型概念。
所谓函数原型就是仅包含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函数名称和参数类型等部分内容的函数头。
自此,我们把函数声明与实现分开,声明就是仅声明函数原型部分;实现是函数原型(参数要写全)加上函数体一并完成。这样,我们在 main() 函数前声明函数原型后,等于提前告诉编译器,有一个这样的函数要使用,其他信息暂时不提供,有待后补。如此,编译器就不再报错。这样就解决了main()函数位置可能过于靠后的问题。举例:
#include<stdio.h>
void myPrint(char* s); //声明myPrint函数原型(s可写可不写,写上阅读代码清楚一些)
int main(void)
{char str[1024] = "Hello World!"; myPrint(str); //调用myPrint函数//传入的参数是数组名//数组名就是指向数组起始位置的指针,等价于&str[0]getchar();return 0;
}
void myPrint(char* s) //完整实现myPrint函数,位置就不必在main函数之前了,注意这里参数是要写全的
{printf(s);return;
}
我们在写稍微长一些的程序时,即使把许多函数的实现放到main函数后边,也还是感到乱得很。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分文件编写。以使用VS编辑程序为例:我们右键头文件 -> 添加 -> 新建项,自己定义一个文件名(后缀也可以自己定义);接下来我们可以把若干个函数的声明及实现放到这个文件中。怎样使用这些文件呢?我们在main函数前面用#include把这个文件名包含进来就可以了。注意一点区别,系统提供的头文件名字是用尖括号括起来,我们自定义的不用尖括号,用引号引起来即可。类似这样的文件我们可以写上好几个,如此,程序的逻辑就容易看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