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流程
- 挂载
- 设备文件名
- Linux 下各分区的含义
- 家目录
流程
在windows中,一个硬盘要使用只需要分区、格式化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在linux中,除了分区和格式化之外,还需要一个叫挂载的操作
挂载
挂载,就相当于windows环境下的写盘符
只不过在windows中盘符是系统帮你写好的,你只能从 C-Z 中选择一个来作为你的盘符
A&B 是缺省值
当然,Linux 也没有盘符这个概念。所以挂载的时候写入的标识我们称为 挂载点
Linux 不会自动帮你分配挂载点,所以你需要自己分配。这个分配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挂载
设备文件名
在windows环境下,硬盘就是硬盘,在设备管理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就像这样:
在Linux环境下,我们知道 一切都是文件
也就是说,即使是硬盘,也只不过是根下的普通目录而已,就像这样:
硬件 | 设备文件名 |
---|---|
IDE硬盘 | /dev/hd[a-d] |
SCSI/SATA/USB/NVMe 硬盘 | /dev/sd[a-d] |
光驱 | /dev/cdrom 或 /dev/hdc |
软盘 | /dev/fd[0-1] |
打印机(25针) | /dev/lp[0-2] |
打印机(USB) | /dev/usb/lp[0-15] |
鼠标 | /dev/mouse |
- IDE硬盘:就是旧的长针口位,现在已经淘汰
- SCSI:上一代硬盘位,主板上是很长的凹槽
- SATA:现在3.0寸机械硬盘和2.5寸上用的硬盘接口
- NVMe:SSD口
M2只是一种硬盘尺寸,不是说M2就会很高速度
Linux 下各分区的含义
- /
根目录
Linux 的本体就在这里,root用户进入系统的时候的 【家目录】 就是这里
家目录
每个Linux用户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家目录 。这个目录是这位用户登录系统后第一个所在的位置,也是cd命令后去的地方。除了root以外的Linux用户的家目录,会在 /home/用户名下
- /usr
系统用
在过去磁盘很小的时代,就分出了 / 和 /usr 这两个目录。/ 目录是Linux本体,/usr 是在加载完系统后立刻就要执行的位置,所以你的磁盘至少要支持 / 加载完,可以走到 /usr 的位置(mount /usr 命令),你才可以开始操作 Linux - /tmp
用于存储临时文件 - /var
用于存储系统日志 - /boot
用于存储 kernel 和 initrd image 的空间
如果 / 文件系统采用了 OS Loader 不认得的格式,或者他被存放在 OS Loader 读不出来的地方;那就要把 /boot 划分成单独的文件系统以供 OS Loader - /usr/local
用于存储系统管理员自行编译安装的软件
需要重新安装系统时,可以保留 /usr/local 下配置好的软件 - /opt
用于存储系统上通过包管理工具安装的第三方软件 - /srv
用于存储对外提供服务的数据 - /home
用于存储普通用户的家目录。划分成单独的系统文件的话,可以避免用户写入大量数据时把 / 文件写满
除了 / 根目录以外,所有的分区都是非必要的。当你没有分出这些分区的时候,他们的路径会被自动写入 / 根目录。之所以要进行分区,就是怕有庞大的数据占满了 / 根目录。根目录被占满是很可怕的,到那个时候你根本没有机会把你的数据移出来,因为你连进入系统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