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证实验室检验检测业务效率及质量
通过系统对实验室实验业务流程进行管控,提高各个业务环节工作效率,对报表、记录、报告、各类文件实现电子化管理,避免了人工打印和传递,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业务水平。应用更先进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如自动排程、自动计费、自动数据采集、自动计算、自动修约、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和报告,通过全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全面降低检验检测业务成本。
2、提高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建设一套完全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准则要求的业务管理平台项目,检验检测数据符合数据完整性、可追溯性、有效性、安全性要求,实现各实验室的全业务流程与实验室资源的动态关联、检验检测数据闭环追溯。构建实验室质量控制“防火墙”,通过在检验检测过程中贯穿实验室资源的质量控制,通过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尽量减少人工参与,以及质量监督、管理评审等质量管理,通过这些信息化“防火墙”全面管控各实验室质量各要素,提高中心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3、提高中心对外客户服务水平和能力
建设中心对外客户服务平台,将信息化触角延伸到服务需方,实现在线委托服务、智能匹配、价格协商、样品邮寄、在线查询、在线收取服务结果等服务,达到“一次不跑、事事办好”的服务目的。对外客户服务平台不仅是一套软件系统,更是一种先进的、系统的、周密全面的客户管理理念,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全面采集、统计、分析、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客户价值,方便企业决策,最终提升业务服务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4、实现中心及各实验室数据的互通共享、统一利用
中心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消除多机构数据之间的壁垒和数据孤岛,保证数据出口的唯一性和数据的标准性,满足数据纵向横向互通共享的要求,提高中心开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业务数据的统一利用率,为决策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打下基础。
5、实现中心及各实验室全面可视化、透明化管控
实现中心层面及各实验室可视化、透明化的全面监管,通过业务管理平台项目统一中心信息化标准、统一各实验室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中心层面及各实验室的人财务统一管理,如报价体系中心核准,业务调度等,对中心及各实验室的服务在线、实时的监控,保证服务的按期交付,提高中心对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6、通过客户服务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有效打造中心品牌
客户服务业务管理系统以突出面向检验检测业务和面向企业公众,实现实验室与有检测需求的、政府、企业、公众之间互通,构建检验检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系统平台中,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发布、查询以及检企“零距离”互动交流,实现实验室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更好的为广大检测需求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对检验检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人力物力财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检验检验效率,构建以“大通关”为纽带的检验检测一体化通关机制。通过整合实验室检测资源,方便企业送样、减少检测费用,有效降低检测通关成本。
1.业务受理板块
系统需满足中心整体业务流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并在保持上述的基础上,允许系统管理员用户通过可视化配置调整审批流程,如业务受理合同评审流程、检验检测主流程、样品管理流程。
系统需提供以下功能:
1. 业务受理:系统需要提供业务受理功能,以方便用户对各类业务进行在线受理。该功能应包括业务类型、业务详情、受理结果等。
2. 抽封样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抽封样管理功能,以确保用户可以对选取的样品进行信息记录管理。该功能应包括被抽主体、样品来源、样品选取方式、抽样数量、抽样基数、样品存储方式等。
3. 合同评审:系统需要提供合同评审功能,以方便用户对合同进行在线评审并得出评审结果。该功能应包括合同内容展示、评审流程、评审意见等。
4. 合同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合同管理功能,以方便用户对合同进行在线管理。该功能应包括合同类型、合同内容、合同执行情况等。
5. 任务下达:支持业务受理之后,检验任务下达到各检验室。
2.检测板块
系统需提供以下功能:
1. 任务分派: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科室管理人员将任务分派给不同的检验人员,并可以实时查看每个实验员的工作任务统计。任务分派需要支持两级任务分派管理方式。第1级任务分派:部长将任务分派给各个检测室,设置主/协检室。如有协检科室,需单独勾选协检科室的检验项目,未勾选的默认分给主检科室。第2级项目分派:各检测室将任务分派到各检测人员,设置主检工程师。分派时可以设置检验人员和报告编制人员。
2.结果录入:检验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录入检验结果,并采用电子原始记录方式,录入实验相关数据,针对不同的类型的试验提供不同结构化方式,支持数值型检验结论的自动判定,以及预设定的文字型结论的自动判定;支持批量修改和保存;项目完成情况应以不同警示色进行区分,方便用户快速了解项目情况;主检人员可在协检人员不处理的情况下,对任务进行处理完毕;该部分需要系统能够对接中心数据采集系统。
3. 报告编制:系统可以根据录入的检验结果,支持自动调用模板生成报告,支持复杂报告的生成,支持多语言报告的生成(支持报告二维码自动生成),报告首页模板版本,可设置默认,但报告编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手动调整。
4. 报告审核、批准:报告生成后,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在线审核和批准,除了审核报告外,还需支持查看原始记录及追溯相关试验数据;报告批准环节看到最终版报告,打印出来就是该样式;建立审核、签发人员库,下一环节操作人员可以是随机分,可以是上一环节指定。
5. 检验计划:系统可以支持分派人员查看任务申请检验计划,并结合检验监控在线查看检验任务情况;检验计划需要包含设备排程,可以操作检验设备排程并展示排程信息。
6. 检验监控:系统可以对检测任务的检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检测任务的顺利进行;对于每个任务在检时可关联相关摄像头,领导可在线观看。企业用户可通过企业端微信小程序、短信收到观看链接,试验期间在线观看检验过程。此功能可作为收费项服务。
7. 其他特殊异常流程:为了满足中心对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检测服务需求,系统需要支持对于某些特殊或者异常的检测流程的支持,如延期申请、盲检等。
3.报告管理
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1. 报告签章:系统能够支持在报告上添加CMA/CNAS/检验检测电子签章,确保报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 报告打印:需要发放纸质报告时可以打印报告,报告打印可以按一定的规则需求进行批量打印。
3. 报告交付:系统能够通过审核任务费用信息,确认是否发送报告。支持下载电子报告和查看快递或物流进度。
4. 报告邮寄:系统能够将报告以邮寄的方式送达客户手中,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报告归档:系统能够将报告进行分类归档并支持登记归档存放位置,以便日后查阅和管理。系统需要支持查阅权限控制,不同权限人员对于不同分类下归档记录查阅权限,能够通过系统配置进行分配控制。
6. 报告更改:系统能够支持对已提交的报告进行修改和更新,报告编号加A/B/C,需保留原任务记录。
7. 报告上网:系统能够将报告内容发布到公司网站上,以便客户在线查阅,支持设置报告有效期,到期自动撤回,可手动延期。
8. 报告真伪验证:系统需要支持对接电子签章进行报告真伪验证,用户上传电子报告,如果发现电子签章失效,提示报告非初始报告。
9. 报告加印审批:系统能够支持对已发布的报告进行加印申请和审批流程,确保报告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4.证书管理
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1. 证书出具: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要求,支持手动生成符合格式和要求的证书,并确保证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证书编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要求,按照特定的规则和流程,编制符合要求的证书,确保编制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3. 证书审核:系统能够对生成的证书进行审核,确保其合规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4. 证书批准:系统能够对审核通过的证书进行批准,批准完后证书自动加盖CA签章。
5. 证书上网:系统能够将证书发布到系统企业端网页上,以便客户自行在线查阅下载。
6. 证书交付:系统能够支持中心人员实现已签发的报告对外交付,记录交付信息。
7. 证书追溯:支持证书的各种条件查询,支持溯源功能。
5.数据相关
系统需要具备工作站、仪器串口数据采集模块,需要支持工作站输出文件的可视化采集配置,允许设备管理人员能够自行进行数据采集配置。
系统需要支持对接中心已有的数据采集服务器,读取数据后整理成原始记录。
6.资源管理
系统需按照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质量体系等实验室认可要求,实现实验室内部人机料法环记录等全要素管理;实现一机式网络化实验室认证核查。真正实现试验室检验业务流程与资源的动态关联和闭环追溯,对影响质量的诸要素进行有效的监控,将人员上岗资质,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期间核查状况,方法标准的有效性,标样试剂消耗品的有效性、检测过程的规范性与检测工作关联。
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1. 组织架构管理:提供清晰的组织架构视图,支持各部门之间的层级关系和职责划分,以便更好地协调和管理系统内各部门权限。
2. 人员管理:记录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职位、部门、联系方式等,系统除支持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外,还需要支持人员档案分类和标签的维护,对应的每个标签都需要有培训考核或证书支撑,并在其基础上支持人员标准授权管理。
3. 用户权限管理:根据不同职位和部门,为每个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同时需要区分查看与操作的权限,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 供应商管理:维护供应商信息,包括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供货范围等,方便采购部门进行供应商名录的管理操作。
5. 设备管理:对中心所有设备进行登记和管理,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价格、购买日期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除基础功能外,系统还需支持设备和标准物质相关管理,计量、维修、计量参数修改、设备停用、设备启用、设备移交、设备转号、报废等管理(仪器使用记录必须包含试验信息)实验室容器、仪器、人员溯源跟踪。
6. 易耗品管理:对易耗品进行分类和授权管理,包括易耗品的名称、规格、价格、库存等,方便各部门进行申领和使用;系统还需支持对易耗品的采购流程管理。
7. 危化品管理:对危化品进行分类和授权管理,在基础的出入库登记上,需要系统支持房间环境监测(温度、湿度等);同时危化品库存能够对接监控进行在线查看。
8. 环境管理:监测实验室内部检测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主要指标。
9. 文件管理:对中心所有文件进行分类和管理,包括文件的名称、编号、类型、内容等,并能够对接知识库,建立审批流程,方便各部门进行查询和使用。
10. 样品库管理:对中心所接收的检测样品进行分类和管理,包括样品的名称、规格、型号、价格、采购日期等,方便业务部门进行查询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