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平台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 搭积木”类型的 这种类型的主要是一些行业定制的saas产品,是在已经成型或者是平台提供的垄断性资源上来做二次“搭建”这种平台优势在于能快速上手,有难度的都进行了“简化”和“特定场景”的封装。如果你是新手推荐使用这类的平台上手一些简单的应用。
另外一类是“3D打印型”的这一类产品,这类产品通常都提供了一些设计类的(可视化)工具,通过这些工具首先完成产品的“预览”然后通过“出码”导出为代码工程,这类产品要求使用者具备较强的“模型构建”能力,需要的配置项也往往比较多。其优势是对于“泛专业”用户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设计开发出分专业的应用程序。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使用上要求用户往往要具备专业的软件背景,不然繁琐的专业参数配置会让人望而生畏,另外,成品的质量上很大程度上也如3D打印的缺点一样,严重的依赖“耗材”的能力。虽然大多数的平台都号称导出工程后可以如普通代码一样进行二次修改加工。但在实际使用中,导出后绝大多数工程主体代码是不会有人有动力去修改的。对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只能推倒重来。对于基本稳定的机构则大多数会采用小修小补的策略。
以上是现在主流低代码平台的现状。但笔者也发现一些新兴的被意为“图生代码”第三代低代码平台也在崭露头角。这种新兴的平台技术保留了,产品积木和3D打印的优点,允许用户使用3D建模的专业化设计,但同时又支持积木模型的快速搭建。用户仍然只是采用拖拽的方式完成基础的页面构建即可一键将页面转换为专业化的代码,而且可以在已经转换的代码上继续使用专业化的配置管理面板继续配置,配置完成后实时转换为专业代码加入到专业的代码工程中。同样程序员也可以针对代码进行原子编辑这些编辑也会实时同步到参数模型中与模型库同步。
上两张图:
1,图形编辑界面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2,一键(前后端)代码生成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生成代码专业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