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财经
日前,一场马拉松赛事风波把特步推上了舆论风口。
此次事件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在4月14日举办的2024北京半程马拉松赛最后冲刺的几百米,几位外籍选手在超过何杰后,对何杰做出回头看、摆手示意的动作,最后被何杰反超,最终“保送”至冠军。
而何杰是特步的签约运动员,3名疑似“放水”的外籍运动员更是身着特步品牌的鞋服,加之特步又是今年北京半马的赛事合作伙伴之一。
基于此,关于“特步是否操纵比赛”的讨论如铺天盖地般席卷网络。一众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看法,但大多数都是对特步提出的“灵魂拷问”。
与此同时,特步涉嫌操纵比赛引发社会关注后,很快也发酵到港股二级市场,迅速掀起了一波巨浪,特步国际(01368)的股价,在事件发生后连续两天里大幅受挫下跌,蒸发了十亿港元市值。
一、一纸歉文,大众并不“买账”
特步到底是蒙受冤屈,还是故意而为之,4月19日下午,我们也终于等来了这场舆论风波的宣判结果。
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发布通报,声明中指出三位外籍运动员为配速员(俗称“兔子”,作用是帮助参赛选手保持节奏,以提高比赛成绩),但特步公司未对配速员进行明确标注,导致组委会误将四名外籍配速员报名为特邀运动员参赛。
调查结果为,组委会对涉事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取消何杰、威利、德杰内、罗伯特等4人比赛成绩,收回奖杯、奖牌和奖金。
就在通报发出的几乎同一时间,特步就在社交平台发布《致歉声明》,就以“相关工作人员在报名过程中失误”而对该事件总结一笔带过。
但网友们显然对此并不买账,铺天盖地的质疑声纷至沓来,一边在调侃该场赛事是“北京特步半程马拉松表演赛”,一边在感叹“马拉松精神都成这样了?”
众所周知,北京半马是全国最负盛名的马拉松赛事之一,我们不禁思考,特步究竟哪来的胆子“保送”冠军?而又是什么促使它在数以亿计的观众面前下此一步险棋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之所以落子险棋,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增长焦虑而“不得已而为之”。
二、消费市场波诡云谲,特步有何应对之策?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跳出事件本身从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历程来看,特步品牌战略逆袭之路,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深究的。
将时针往回拨,特步刚起步之时,可谓风光无限,80、90后们更是对其独特的广告语“特步,非一般的感觉”再熟悉不过了,在一切都在向好且充满希望的千禧年代,特步抓住人们对当红明星关注的心理,通过邀约谢霆锋等当红影视明星做代言,并且砸钱投放电视广告和冠名各大热门综艺战略打法,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国产运动鞋服头部品牌,2005年更是跻身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方阵。
在这期间,正是得益于“跑马圈地”式的运营,特步也被称为20年前国内成长最为迅速的运动品牌,彼时迎来了巅峰辉煌时期。
然而,消费市场总是波诡云谲,阴晴不定。突然调转车头急转而下行的市场,给了特步一个“回旋踢”。
从2011年开始,整个鞋服行业大变天,经历过2008年奥运会后,各大品牌过度扩张下,导致库存积压、产能过剩问题骤然浮出水面,整个行业的增长受到了阻碍,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我国体育鞋服市场也就整体迎来了震荡转型期。
根据国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CAGR在2007年-2020年达到16%,而到了2011年-2014年则大幅滑落至个位数,仅为2%。
和一众国产运动鞋服品牌一样,特步为了安全度过寒冬,在面对巨大的库存和经营压力下,首当其冲的办法就是降本增效,降价促销快速消化高企库存,并且砍掉一切开支大头。于是乎,特步不得不走上一条打折甩卖,关店自救的无奈之路。
除了这一条友商们也在走的道路之外,国内各大品牌商们还在另谋出路,以安踏和李宁为例,两者不再是粗放式“开店”的扩张,而是对零售端进行改革,推动转型。
两者转型成果尤为显著,李宁凭借国潮之火迅速放大了声量,俨然扛起了“国货之光”大旗,2018年和2019年,李宁均实现了40%以上的增长。而安踏则是通过大手笔国家并购,借助多品牌战略协同互补运作,最终也赚得盆满钵满。
特步与两者完全不同,开始在细分领域探寻新增量,押注了当时并不被各大品牌重视的路跑领域,并不断通过赞助相关赛事,将品牌和路跑基因相契合,以此反复加深消费端印象。
要知道从2007年开始,特步就开始赞助马拉松赛事,而随着后期马拉松逐渐下沉,越来越贴近普通大众,其相关赛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尤其是近几年,人们对消费成本低廉又简单可行的跑步运动情有独钟,马拉松赛事热度一直在线。
公开数据显示,17年来,特步已累计赞助马拉松赛事超过1000场,是国内赞助马拉松赛事最多的品牌。
利用赛事放大声量,只是对品牌营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核心的还是要产品过硬才行。
为此,特步专门根据跑步特点和消费人群购买力,开发了约6个跑步鞋系列。比如,适合专业马拉松选手的竞速跑鞋系列、主打缓震功能的动力巢科技系列、舒适易跑的氢风系列等等。
据悉,目前已有83位中国运动员,穿着特步旗下的160X系列,累计获得了370个马拉松冠军。
如今来看,特步在当时危机时所做出的战略调整显然是具有前瞻性的。据艾瑞咨询测算,未来中国有接近3亿大众跑者,1亿核心跑者,仅仅是跑鞋,在未来也有着千亿的市场规模。
一片蓝海下,也预示着路跑市场留给特步的仍还有很多增长空间可深度挖掘。
三、增长瓶颈已显现,特步该如何更进一步?
正如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所言:“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于商业市场而言,朝着以精准的定位和布局为目标实行下去,还是需要反哺于业绩才为终极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步在路跑领域掀起的先发优势,似乎并没有反射到业绩层面,尤其是将时间线拉长分析,反而显得非常分化割裂。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特步营收增速分别为28.19%、-0.13%、22.53%、29.13%;净利增速分别为9.17%、-30.96%、76.11%、2.57%,其中2021年营收规模更是突破百亿规模。可以说特步前些年的业绩虽然起伏不定,但整体表现还算挺可观的。
然而,到了2023年却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局面,去年实现营收143.46亿元,同比增长10.9%,较2022年的29.13%增速,显然大幅滑落了不少。
拆分营收端来看,去年特步服装业务收入达到59.04亿元,同比增长20.6%,是三个板块中增速最高的,收入占比提升至41.1%;而对营收贡献最大的鞋履业务,实现收入为81.72亿元,同比仅增长5.3%,所占总营收比重为57%。
可以看到,被特步寄予厚望也是实力担当的鞋履业务,收入增速不仅落后于服装业务,甚至也没有跑赢整个集团营收增速。
此外,对于鞋服企业最关键的库存数据,特步的存货,存货周转天数,也在大幅增加。2023年全年,特步的周转周期为90天,2023年上半年,特步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更是达到115天,为近五年最高水平。到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渠道库存周转再次提升为四个月到四个半月。
对于该行业来说,库存的增加是值得警惕的事项。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库存积压往往是危机爆发的源头。
费用端上,特步尤其在对营销推广上的花费毫不吝啬,2023年,特步的广告及推广费用为19.6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8%,所占总营收比重约为13.7%,较2022年提升了1.8个百分点。对此,特步直接在财报中表示,广告及推广费用增加主要由于广告活动及赛事赞助增加所致。
相反的是,特步研发上的投入则远不及销售费用的零头。数据显示,去年其研发费用仅为3.98亿元,占比总收入的2.8%,甚至不及361度的3.7%。
总的来说,在经历过那几年的艰难转型探索后,特步的品牌发展之路虽然还有很多地方仍需完善,但最苦的时刻也算熬过去了。
时间来到当下,市场早已变了天,竞争对手和后来者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特步想要赶在消费经济重新回暖的新契机下快马加鞭一马当先,时间也是很紧迫的。
“操纵赛事”这种低级的放大声量做法,也绝非特步的解药。
找出转型难点并攻坚之,重新思考如何构建起更好的品牌营销策略和打法,尽快将业绩引至正轨,才是特步当前最需要,也应是最重要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