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韦克认为乔丹的经历揭示了那些最卓越的学习者身上的一个秘密:人的天赋,是可以不断发展的!不管早期的天赋如何,人终将不断超越自己,发展自己的天赋。
思维方式决定了学习的成功与否!这也意味着,学习优秀者和学习落后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渴望学习,而在于他们是否相信自己在努力以后能力、天赋会提高。
德韦克认为,决定一个个体是否可以持续提高,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种相对的思维模式:一种叫作固定型思维,而另外一种叫作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说的是我们相信才华与能力在一生当中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与生俱来的。所有人努力学习的目的,无非就是揭开自己早已拥有的那些天赋。
这样的孩子最喜欢听别人说:“嗯,你真聪明啊!”“这孩子能力很强。”他努力的目的是证明自己多有天赋。如果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他可能会非常沮丧,因为失败可能表明他能力不行或天赋不够。
成长型思维指的是我们相信自己的才能和天赋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发展的。具备这种思维模式的孩子,对自己是不是被评价为“很聪明”,不是很在意。他努力的目的是不断成长和超越自己,而不是证明自己多聪明,多有天赋。他脑子里面觉得,任何天赋都是可以被训练的。而当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反而会被激发斗志:因为这意味着他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被开发出来。所以,这次失败的经验都可能被用到下一次的尝试当中,这本身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如何获得成长型思维:成长三角形训练法
德韦克的训练法我把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训练法总结为一个“成长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是:
信念、反思和一种成就感。
第二种情况,牛牛和莫莫都在围棋比赛中失败了。牛牛就会想:
“唉,我不是学习围棋的料,再努力也没有用,下次我就不参加这样的比赛了。”因此,他会越来越逃避,拒绝、害怕挑战。
但莫莫就不一样,他会想:“输了说明我还有提升的空间,找到这次比赛中的弱点补充学习,下一次一定会赛出好成绩。”所以,他面对挫折时会更倾向于找到改进的方法从而发现更好的自己。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第二句话:你得到了什么?
在鼓励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时候,我们的重点要放在:你的大脑得到了什么?
比如我遇见过的一位省级优秀教师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从来不会说“你真聪明”,而是会说“你做到了”。
这种不评价孩子当下的智力水平,而是鼓励对方思考自己的收获、努力及策略的方式,让她所带班级的学生个个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其实也可以这么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下面这些话用“你得到了什么”来改编,就可以应用到与孩子的互动当中:
比如,把“你真聪明”改为“你很努力”“你找到了更好的学习方法”;
把“你失败了”改为“你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或者“你的方法不对”;
把“这个太难了”改为“你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把“你不擅长这个”改为“你正在学习,还要提高”;
把“你不想做了,想放弃”改为:“前面的失败告诉我们,这些方法不行,或许我们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做”。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第三句话:你是否体验到了成就感?
这就意味着,被表扬的孩子的学习动力比之前降低了。
这个结果真是让那些赏识教育的支持者们大跌眼镜!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表扬”不但没有激励孩子,反而让他们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呢?
这是你认真努力和辛勤付出的结果,所以要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要注意,我们所有的表扬都要非常清晰而具体,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他们到底是哪里做得好!比如说“宝贝你今天起得真早,这么快就独自穿好衣服了,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的积木搭得很漂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搭吗?”
三,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真的觉得他有进步的时候。
有助于培养成长型思维的表扬,不是随意而虚伪地增加表扬次
数,而是找到真实而独特的角度!
第五章 如何用奖励保持学习动力
第三种方案,并不在孩子每一次洗碗的时候都给予奖励,而是在
奖励的次数上均匀地间隔。比如我会在第1次、第4次、第7次、第10
次……以此类推的这些次数上给孩子物质或金钱的奖励,而中间的第2
次、第3次、第5次、第6次等都不给予奖励,让孩子对下一次保持期
待。这种方式会让孩子的行为保持得更久,并且在没有奖励的时候,
继续洗碗,因为他期待下一次的奖品。
四种方案,那就是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不定期的奖励,奖励
的次数毫无规律,让孩子也摸不透我们的奖励方案。我们有可能连续
两次都给金钱奖励,也可能连续三次都没有任何奖励。这个时候,孩
子完全搞不清楚他哪一次洗碗会得到零花钱,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洗
碗,期待下一次会有惊喜!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形式,就是孩子
每一次的劳动都可以得到一次随机抽奖的机会。把孩子喜欢的礼物放
在其中,让中奖率保持在25%左右,也就是让孩子抽4次奖就有一次中
奖 的 机 会 。
馅饼概率(Pie Rate)
代币法:完成批量行为的奖励
第一步,事先约定;第二步,父母一致;第三步,贵在坚持。
动机=价值评价×期望值(M=V×E)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努力的结果价值越大,并且觉得自
己非常需要这样的价值,他的行动力就会越大,效果也会越好。
奖励,应该分成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外在奖励满足的是低层次
的需求,比如好吃的东西满足食欲、空调满足对温度的需求、玩具满
足好奇心和新鲜感。但是外在奖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满
足,个人的动力将会迅速降低。想要再次激发动力,必须要有更大的
物质刺激才行。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吃饱以后,不会马上研
究如何做下一顿饭。而如果一个孩子为了得到玩具而认真写作业,那
么一旦他得到了玩具,写作业这件事就很容易被他抛到一边。这也正
是为什么我在得到个人电脑以后,学习动力就迅速降低的原因。现在
回想起来,妈妈的奖励方案其实可以做一些调整,比如虽然电脑买回
了家,但是使用电脑仍然需要执行一套代币系统,要通过锻炼身体、
按时睡觉、准时学习来换取使用电脑的代币。就像在网吧上网需要交
费一样。但是,通过外部动机来激励一个关键性的事件,始终有着难
以维持的风险。
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不同,它满足的是人的高级需求,比如自我
存在的意义、学习本身的乐趣、对自我能力的肯定等。内在奖励的最
大特点是,它指向事情本身的乐趣,不需要用外界的刺激来保持就可
以自己“发电”。可以说,只有体会到内在奖励的力量,孩子才会成
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人。而这件事情,被犹太人完美地解决了。
犹太人的奖励方案:观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