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主要路径是统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根本落脚点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的新形势下,亟待以体系化思维加强主体力量协同与资源要素整合,大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联合体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有组织创新模式,聚焦产业关键新兴技术攻关,在政府主导下推动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一体设计、有效贯通,是实现国家科技发展重大突破、产业竞争力水平跃升的重要组织方式,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联合体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模式
不同于第一生产力强调“科技”单一维度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统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涵盖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及新模式,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推动力与支撑力。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路径。 产业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近现代五次世界科学中心迁移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表明,大国博弈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竞争,而是以战略重点产业发展为主线、围绕支撑性与基础性领域的体系化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产业赶超发展道路,在工程机械、移动支付、高铁、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亟待以国家战略目标引导构建创新联合体,以有组织创新模式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结合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显著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国家综合实力。
创新联合体是一种产学研合作方式,聚焦于事关产业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新兴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系统协同攻关,是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组织创新模式。
创新联合体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
在创新目标上,创新联合体聚焦解决产业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开展产业关键新兴技术攻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核心要素支撑。在创新方式上,创新联合体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成果转化导向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资源要素的集约高效配置,大大加速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在创新协调上,创新联合体往往由政府主导构建,不仅可以协调推进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还在技术攻关成果应用推广、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建立完善等方面发挥统筹组织作用,有力促进生产关系优化,保障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实施大型研发计划是构建创新联合体的重要抓手,从实践来看,其在实现产业赶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开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计划取得了随机存取存储器行业全球领军地位,2002年启动的“盾构机关键技术”863计划使得我国企业如今在盾构机全球五强榜单中占据四席、占有全球70%左右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