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从入门到精通(十三)Redis分布式缓存(一)RDB和AOF持久化、Redis主从集群的搭建与原理分析

文章目录

  • 第5章 Redis分布式缓存
    • 5.1 Redis持久化
      • 5.1.1 RDB持久化
        • 5.1.1.1 执行时机
        • 5.1.1.2 bgsave原理
      • 5.1.2 AOF持久化
        • 5.1.2.1 AOF原理
        • 5.1.2.2 AOF配置
        • 5.1.2.3 AOF文件重写
      • 5.1.3 RDB和AOF的对比
    • 5.2 Redis主从
      • 5.2.1 搭建主从结构
      • 5.2.2 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 5.2.2.1 全量同步
        • 5.2.2.2 增量同步
      • 5.2.3 小结

第5章 Redis分布式缓存

单机Redis存在四大问题:

  • 1)数据丢失问题;
  • 2)并发能力问题;
  • 3)故障恢复问题;
  • 4)存储能力问题。

而Redis分布式缓存,即基于Redis集群来解决单机Redis存在的问题:

  • 1)数据丢失问题:实现Redis数据持久化;
  • 2)并发能力问题: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 3)故障恢复问题;利用Redis哨兵,实现健康监测和自动恢复;
  • 4)存储能力问题:搭建分片集群,利用插槽机制实现动态扩容。

5.1 Redis持久化

Redis有两种持久化方案:

  • RDB持久化
  • AOF持久化

5.1.1 RDB持久化

RDB全称Redis Database Backup file(Redis数据备份文件),也被叫做Redis数据快照。简单来说,就是把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磁盘中。当Redis实例故障重启后,从磁盘读取快照文件,恢复数据。快照文件称为RDB文件,默认是保存在当前运行目录。

5.1.1.1 执行时机

RDB持久化在四种情况下会执行:执行save命令、执行bgsave命令、Redis停机时、触发RDB条件时。

  • 1)执行save命令
127.0.0.1:6379> save
OK

执行save命令,会立即执行一次RDB。该命令会使用主进程执行RDB,从而阻塞其他所有命令。

Redis是单线程的,所以执行save命令时整个服务会阻塞,不能继对外提供请求,数据量小的话肯定影响不大,数据量大的时候就相当于停机很长一段时间。

  • 2)执行bgsave命令
127.0.0.1:6379>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执行bgsave命令,可以异步执行RDB,会开启一个独立进程完成RDB,主进程可以继续处理用户请求,不受影响。

  • 3)Redis停机时

Redis停机时会执行一次save命令,实现RDB持久化。

  • 4)触发RDB条件时

Redis内部有触发RDB的机制,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找到,格式如下:

# 禁用RDB
save ""# 3600秒内,至少1个Key被修改时执行RDB
# 300秒内,至少100个Key被修改时执行RDB
# 60秒内,至少10000个Key被修改时执行RDB
save 3600 1 300 100 60 10000# 是否压缩,默认yes
# 建议改为no以避免消耗CPU,但相应占用磁盘空间会增加
rdbcompression yes# RDB文件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文件保存的路径目录(默认是 ./)
dir /var/lib/redis

达到触发条件时,Redis会自动执行bgsave命令进行异步RDB。 而执行RDB后,可以在/var/lib/redis目录下看到RDB文件:

ll
total 8
-rw-r--r--. 1 root root  88 Apr 10 11:38 dump.rdb
-rw-r--r--. 1 root root 677 Apr 10 11:38 redis.log
5.1.1.2 bgsave原理

bgsave命令的原理是:fork() + Copy-On-Write。

  • fork()

fork()是Unix和Linux这种操作系统的一个api,而不是Redis本身的api。其特点有:

(1)fork()用于创建一个子进程,注意是子进程,不是子线程。
(2)fork()出来的子进程共享其父进行的内存数据,但仅仅是共享创建完成那一时刻的内存数据,后期主进程修改数据对子进程不可见,子进程修改的数据对主进程也不可见。
(3)子进程挂了,对主进程完全没影响,它依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但是主进程挂了,子进程也必须跟随一起挂。
(4)主进程和子进程共享内存空间,但为什么它们之后对内存数据的修改操作对彼此不可见呢?答案是采取了copy-on-write技术。

  • Copy-On-Write(写时复制技术)

如上图所示,主进程fork()出子进程之后,主进程中的所有内存页表的权限都会被设为read-only,然后子进程的地址空间指向主进程,这也就是实现了主进程内存空间的共享。

当主进程执行读操作时,直接访问共享内存;当主进程执行写操作时(子进程只负责RDB,不会有写操作),CPU会检测到要操作的内存页表是read-only的,于是触发页表异常中断(page-fault),进行一个中断例程。

在中断例程中,CPU会把异常页表复制一份(这里仅仅复制异常页表,也就是要修改的那个数据页表,而不是内存中的全部数据),于是主、子进程各自持有独立的一份页表,主进程继续修改自己的那一份,子进程继续读取原来那份read-only的页表。

5.1.2 AOF持久化

5.1.2.1 AOF原理

AOF全称为Append Only File(追加文件)。Redis处理的每一个写命令都会记录在AOF文件,可以看做是命令日志文件。

5.1.2.2 AOF配置

AOF默认是关闭的,需要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来开启AOF:

# 是否开启AOF功能,默认是no
appendonly yes
# AOF文件的名称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记录的频率
# 表示每执行一次写命令,立即记录到AOF文件
# appendfsync always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然后每隔1秒将缓冲区数据写到AOF文件,是默认方案
appendfsync everysec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将缓冲区内容写回磁盘
# appendfsync no

AOF记录的频率三种策略的对比如下:

AOF的作用如下例:

127.0.0.1:6379> set test:name aaaa
OK

此时/var/lib/redis目录下创建了AOF相关目录及文件:

cd /var/lib/redis/
ls
appendonlydir  dump.rdb  redis.logcd appendonlydir/
ll
total 12
-rw-r--r--. 1 root root 88 Apr 10 13:11 appendonly.aof.1.base.rdb
-rw-r--r--. 1 root root 61 Apr 10 13:11 appendonly.aof.1.incr.aof
-rw-r--r--. 1 root root 88 Apr 10 13:11 appendonly.aof.manifestmore appendonly.aof.1.incr.aof
$3
set
$9
test:name
$4
aaaa
5.1.2.3 AOF文件重写

AOF文件会记录每一个写命令,即使是对同一个Key的多次写操作也会全部记录下来,因此文件大小比RDB文件大得多。但是对同一个Key的多次写操作中,只有最后一次写操作才是有意义的,因此AOF将对同一个Key的全部写操作都记录下来的意义不大。

通过执行bgrewriteaof命令,可以让AOF文件执行重写功能,用最少的命令达到相同的效果。

Redis也会在触发阈值时自动重写AOF文件。阈值也可以在redis.conf中配置:

# AOF文件比上次文件增长超过多少百分比则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AOF文件体积最小多大以上才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5.1.3 RDB和AOF的对比

RDB和AOF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在实际开发中往往会结合两者来使用

5.2 Redis主从

5.2.1 搭建主从结构

单节点Redis的并发能力是有上限的,要进一步提高Redis的并发能力,就需要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由上图可知,我们准备搭建的结构包含三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两个从节点。我们可以在同一台虚拟机中开启3个不同端口的Redis实例来模拟主从集群。

其搭建步骤如下:

  • 1)在/usr/local/redis目录下创建3个目录,名字分别是7001、7002、7003

  • 2)分别拷贝配置文件redis.conf到这3个目录下
cp /root/redis-7.2.4/redis.conf /usr/local/redis/7001
cp /root/redis-7.2.4/redis.conf /usr/local/redis/7002
cp /root/redis-7.2.4/redis.conf /usr/local/redis/7003
  • 3)修改3个目录下的配置文件(以7001为例,7002、7003类推)
# 关闭AOF
appendonly no# 开启RDB
# save ""
save 3600 1 300 100 60 10000# 修改RDB文件保存路径
dir /var/local/redis/7001# 修改端口
port 7001

要将7002、7003实例配置为从节点,还需要在7002、7003的配置文件中增加两行配置:

# 配置为从节点,主节点的IP为192.168.146.128,端口为7001
slaveof 192.168.146.128 7001
# 配置主节点的密码(未设置密码时不需要)
masterauth 123321
  • 4)启动3个实例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7001/redis.conf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7002/redis.conf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7003/redis.conf

  • 5)查询集群状态
redis-cli -p 7001 -a 123321

至此,Redis主从集群搭建完成。

另外,对于开启主从关系,有临时和永久两种模式:

永久模式:在redis.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即上面使用的模式。

临时模式:使用redis-cli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后,执行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命令,这种模式在Redis重启后失效。

  • 6)主从集群测试

利用redis-cli连接7001:

127.0.0.1:7001> set test:master 7001
OK
127.0.0.1:7001> get test:master
"7001"

利用redis-cli连接7002:

127.0.0.1:7002> set test:slave1 7002
(error) READONLY You can't write against a read only replica.
127.0.0.1:7002> get test:master
"7001"

利用redis-cli连接7003:

127.0.0.1:7003> set test:slave2 7003
(error) READONLY You can't write against a read only replica.
127.0.0.1:7003> get test:master
"7001"

由测试结果可知,只有在7001这个master节点上可以执行写操作和读操作,7002和7003这两个slave节点只能执行读操作。

5.2.2 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5.2.2.1 全量同步

主从节点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master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被slave节点。 其流程如下:

由上图所示,全量同步主要有三个阶段:

  • 1)第一阶段:slave节点请求数据同步,master节点判断是否是第一次同步,如果是第一次同步则返回master节点的数据版本信息,slave节点保存版本信息;

  • 2)第二阶段:master节点执行bgsave命令,生成RDB文件,并记录RDB期间的所有命令到repl_baklog中,然后将RDB文件发送给slave节点,slave节点收到后清空本地数据,加载RDB文件;

  • 3)第三阶段:master节点继续发送到repl_baklog中保存的命令,slave节点收到后执行这些命令。

这里有一个问题:master如何得知salve是第一次请求数据呢?

在解答之前,先来了解两个概念:

  •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klog中的命令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一个节点在变成slave之前,也算一个master节点,也有自己的replid。在与master建立连接时,要发送自己的replid。如果master判断发现slave送过来的replid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

同步完成后,master会将自己的replid和offset都发送给这个slave,slave保存这些信息,以后slave的replid就与master一致了。

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是否一致。那么全量同步的流程可以进行如下优化:

5.2.2.2 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RDB,然后将RDB文件通过网络传输给slave,成本是比较高的。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master与slave都是做增量同步

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master与slave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其流程如下图:

由上图所示,增量同步主要有两个阶段:

  • 1)第一阶段:slave节点请求数据同步,发送replid和offset,master节点收到后判断replid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要进行增量同步,回复continue;

  • 2)第二阶段:master节点去repl_baklog中获取offset后的命令,并发送给slave节点,slave节点收到后执行这些命令,即完成了增量同步。

那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很明显就是依靠repl_baklog文件,该文件会记录Redis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offset,包括master当前的offset,和slave已经拷贝到的offset。

repl_baklog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环形数组,也就是说下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

如上图所示,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的offset逐渐变大,slave也不断地拷贝,追赶master的offset,其中红色部分就是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直至整个数组被填满。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slave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slave出现网络阻塞,导致master的offset远远超过了slave的offset。如下图:

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offset就会覆盖还未同步的旧的数据,即图中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

此时如果slave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offset都没有了,已经无法完成增量同步,就只能做全量同步。

5.2.3 小结

(1)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的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2)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3)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本节完,更多内容请查阅分类专栏:Redis从入门到精通

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查阅我的另外几个专栏:

  • SpringBoot源码解读与原理分析(已完结)
  • MyBatis3源码深度解析(已完结)
  • 再探Java为面试赋能(持续更新中…)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809220.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集群开发学习(一)(安装GO和MySQL,K8S基础概念)

完成gin小任务 参考文档&#xff1a; https://www.kancloud.cn/jiajunxi/ginweb100/1801414 https://github.com/hanjialeOK/going 最终代码地址&#xff1a;https://github.com/qinliangql/gin_mini_test.git 学习 1.安装go wget https://dl.google.com/go/go1.20.2.linu…

【Ubuntu】 Github Readme导入GIF

1.工具安装 我们使用 ffmpeg 软件来完成转换工作1.1 安装命令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jonathonf/ffmpeg-3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ffmpeg1.2 转换命令 &#xff08;1&#xff09;直接转换命令&#xff1a; ffmpeg -i out.mp4 out.gif(2) 带参数命令&…

泛微E-Cology ProcessOverRequestByXml 任意文件读取漏洞复现

0x01 产品简介 泛微协同管理应用平台E-Cology是一套兼具企业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中心功能的企业大型协同管理平台。 0x02 漏洞概述 泛微e-cology某处功能点最初针对用户输入…

【洛谷 P4017】最大食物链计数 题解(深度优先搜索+动态规划+邻接表+记忆化搜索+剪枝)

最大食物链计数 题目背景 你知道食物链吗&#xff1f;Delia 生物考试的时候&#xff0c;数食物链条数的题目全都错了&#xff0c;因为她总是重复数了几条或漏掉了几条。于是她来就来求助你&#xff0c;然而你也不会啊&#xff01;写一个程序来帮帮她吧。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

K8S之资源管理

关于资源管理&#xff0c;我们会从计算机资源管理&#xff08;Computer Resources&#xff09;、服务质量管理&#xff08;Qos&#xff09;、资源配额管理&#xff08;LimitRange、ResourceQuota&#xff09;等方面来进行说明 Kubernetes集群里的节点提供的资源主要是计算机资源…

ChatGPT与学术论文:提升写作效率的最佳工具

ChatGPT无限次数:点击直达 ChatGPT与学术论文&#xff1a;提升写作效率的最佳工具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xff0c;如何高效地撰写学术论文成为许多学术写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xff0c;ChatGPT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工具&#xff0c;能够帮助写作者…

Node.js环境WebSocket示例

server.js&#xff1a; const WebSocket require(ws);const wss new WebSocket.Server({ port: 3000 });wss.on(connection, function connection(ws) {console.log(客户端已连接);ws.on(message, function incoming(message) {console.log(收到客户端消息:, message);ws.se…

Kali安全

基础配置 $ ip a s # 查看网络IP地址&#xff0c;本例中查看到的是192.168.88.40 $ sudo systemctl start ssh # 启ssh服务&#xff0c;弹出的窗口输入密码kali $ sudo systemctl enable ssh # 设置ssh服务开机自启 [rootmyhost ~]# ssh kali192.168.88.40 nmap…

SuperGluePretrainedNetwork调用接口版本(两个版本!)

本脚本是一个基于Python的应用&#xff0c;旨在演示如何使用SuperGlue算法进行图像之间的特征匹配。SuperGlue是一个强大的特征匹配工具&#xff0c;能够在不同的图像之间找到对应的关键点。这个工具尤其适用于计算机视觉任务&#xff0c;如立体视觉、图像拼接、对象识别和追踪…

0基础刷图论最短路 2(从ATcoder 0分到1800分)

AT最短路刷题2&#xff08;本文难度rated 1000~ 1200&#xff09; 题目来源&#xff1a;Atcoder 题目收集&#xff1a; https://atcoder-tags.herokuapp.com/tags/Graph/Shortest-Path &#xff08;里面按tag分类好了Atcoder的所有题目&#xff0c;类似cf&#xff09; &#x…

RN封装三角形组件(只支持上下箭头)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 View, StyleSheet } from react-native;const Triangle ({ direction, width, height, color }) > {// 根据方向选择三角形的样式const triangleStyle direction up? {borderTopWidth: 0,borderBottomWidth: height,borderLeftWidth: …

docker完美安装分布式任务调度平台XXL-JOB

分布式任务调度平台XXL-JOB 1、官方文档 自己看 https://www.xuxueli.com/xxl-job/#1.1%20%E6%A6%82%E8%BF%B0 2、使用docker部署 本人使用的腾讯云&#xff0c;安装docker暴露一下端口&#xff0c;就很舒服的安装这个服务了。 docker pull xuxueli/xxl-job-admin:2.4.03…

Harmony鸿蒙南向驱动开发-PIN接口使用

功能简介 PIN即管脚控制器&#xff0c;用于统一管理各SoC的管脚资源&#xff0c;对外提供管脚复用功能&#xff1a;包括管脚推拉方式、管脚推拉强度以及管脚功能。 PIN接口定义了操作PIN管脚的通用方法集合&#xff0c;包括&#xff1a; 获取/释放管脚描述句柄&#xff1a;传…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七天|● 738.单调递增的数字 ● 968.监控二叉树

738.单调递增的数字 class Solution { public:int monotoneIncreasingDigits(int n) {string a to_string(n);int k 0;for (int i a.size() - 1; i > 0; i--) {if (a[i] < a[i - 1]) {k i;a[i-1]--;}}cout << k << endl;if (k ! 0){for (int i a.size…

c# Xml 和 Json 转换方法记录

c# xml 转 json 在C#中&#xff0c;可以使用下面几种方法将XML转换为JSON&#xff1a; 使用Newtonsoft.Json库&#xff1a; using Newtonsoft.Json; using Newtonsoft.Json.Converters; using Newtonsoft.Json.Linq; using System.Xml;// 从XML字符串转换为JSON字符串 string …

安卓手机APP开发的媒体相关内容播放列表

安卓手机APP开发的媒体相关内容播放列表 目录 概述 修改播放列表 查询播放列表 重复模式 随机模式 设置一个定制的随机顺序 标识播放列表中的媒体项 把APP数据和播放列表媒体项关联起来

好玩的Unicode表情

Unicode表情符号是Unicode标准的一部分&#xff0c;适用于任何支持Unicode编码的语言和平台。Unicode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字符编码标准&#xff0c;它涵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字、符号和表情符号&#xff0c;确保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能够准确无误。 分类方式 表情符号&#xf…

如何保证数据库、缓存的双写一致?

文章目录 前言常见方案更新缓存的方案1. 先写缓存&#xff0c;再写数据库2. 先写数据库&#xff0c;再写缓存2.1. 写缓存失败2.2. 高并发问题2.3. 性能浪费 3. 先删缓存&#xff0c;再写数据库3.1. 高并发问题3.2. 缓存双删 4. 先写数据库&#xff0c;再删缓存5. 删除缓存失败怎…

单例模式a

为什么需要单例模式&#xff1f; 保证类的实例在全局只有一个&#xff0c;避免无效对象创建和销毁时的资源消耗。 在Java中一切都是对象&#xff0c;实例方法的调用需要通过对象&#xff0c;为了调用类中的方法而创建对象&#xff0c;方法调用完成之后对象也需要被GC回收&…

Stable Diffusion之Ubuntu下部署

1、安装conda环境 conda create -n webui python3.10.6 2、激活环境 每次使用都要激活 conda activate webui 注意开始位置的变换 关闭环境 conda deactivate webui 3、离线下载SD 代码 https://github.com/AUTOMATIC1111/stable-diffusion-webui https://github.com/Stabi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