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DT基本概念:
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简称GBDT)梯度提升决策树,是Gradient Boost 框架下使用较多的一种模型,且在GBDT中,其基学习器是分类回归树也就是CART,且使用的是CART树中的回归树。
GBDT这个算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名字, MART(Multiple Additive Regression Tree),GBRT(Gradient Boost Regression Tree),Tree Net,Treelink等。
GBDT算法原理以及实例理解(含Python代码简单实现版)-CSDN博客
GBDT算法原理以及实例理解_gbdt算法实例 csdn-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lgh1700/article/details/100093316 回归问题
https://blog.csdn.net/RuDing/article/details/78332192 参数
https://www.cnblogs.com/always-fight/p/9400346.html 平方损失计算
决策树:
决策树分为两大类:回归树和分类树。前者用于预测实数值,如明天的温度、用户的年龄、网页的相关程度;后者用于分类标签值,如晴天/阴天/雾/雨、用户性别、网页是否是垃圾页面。这里要强调的是,前者的结果加减是有意义的,如10岁+5岁-3岁=12岁,后者则无意义,如男+男+女=到底是男是女?
GBDT的核心在于累加所有树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就像前面对年龄的累加(-3是加负3),而分类树的结果显然是没办法累加的,所以GBDT中的树都是回归树,不是分类树,这点对理解GBDT相当重要(尽管GBDT调整后也可用于分类但不代表GBDT的树是分类树)。GBDT很适用二分类
GBDT算法原理:
GBDT也是继承了Boosing的思想,利用加法模型与前向分布算法实现学习的优化过程。每个基学习器在上一轮学习器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对弱学习器 (弱分类器)的要求一般足够简单,并且是低方差和高偏差的(欠拟合)。因为训练的过程就是通过降低偏差不断提高最终学习器的精度。
加法模型:本质就是我们要得到的最终预测结果是由前面M个弱学习器拟合的结果相加得到。 如果我们用 T(x;θ_m)表示第m棵决策树;θ_m表示决策树的参数;M为树的个数。强分类器f_M(x)可以由多个弱分类器T(x;θ_m)线性相加而成。则加法模型可表述为:
前项分步算法:第m步的模型可以写成:
可以理解为当前树模型等于前一棵树的模型加上刚生成树的模型 (递归)
GBDT的核心:
GBDT的核心就在于,每一棵树学习的是之前所有树结论和的残差,这个残差就是一个加预测值后能得真实值的累加量。
比如A的真实年龄是18岁,但第一棵树的预测年龄是12岁,差了6岁,即残差为6岁。那么在第二棵树里我们把A的年龄设为6岁去学习,如果第二棵树真的能把A分到6岁的叶子节点,那累加两棵树的结论就是A的真实年龄;如果第二棵树的结论是5岁,则A仍然存在1岁的残差,第三棵树里A的年龄就变成1岁。如果我们的迭代轮数还没有完,可以继续迭代下面每一轮迭代,拟合的岁数误差都会减小。
GBDT的目标函数:
模型一共训练M轮,每轮产生一个弱学习器T(x;θ_m)。弱学习器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F_m−1(x_i)为当前的模型,GBDT通过经验风险极小化来确定下一个弱学习器的参数。具体使用到的损失函数的选择也就是这里的L(),主要有平方损失函数,0-1损失函数,对数损失函数等等。如果我们选择平方损失函数,那么这个差值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残差。 目标:第一个是希望我们的损失函数能够不断减小;第二个是希望我们的损失函数能够尽可能快地减小。
https://blog.csdn.net/qq_35269774/article/details/88593661 回归树
目标函数的优化:
让损失函数沿着负梯度方向的下降,是GBDT的GB另外一个核心。利用损失函数的负梯度在当前模型的值,作为回归提升树算法中的残差的近似值去拟合一个回归树。GBDT每轮迭代的时候,都去拟合损失函数在当前模型下的负梯度。
这样每轮训练的时候都能够让损失函数尽可能快的减小,尽快地收敛达到局部最优或者全局最优。
GBDT代码实现: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 = load_iris()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
# 既可以做分类,也可以做回归
GBDT = 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y,test_size=0.3)GBDT.fit(X_train,y_train)print(GBDT.score(X_test,y_test))
0.9555555555555556
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由于GBDT不经常用于回归,因此我就不演示了
Xgboost基本概念:
XGBoost本质上还是GBDT,但是把速度和效率做到了极致;
不同于传统的GBDT方式,只利用了一阶的导数信息,XGBoost对损失函数做了二阶的求导 (泰勒展开),并在目标函数之外加入了正则项整体求最优解,用以权衡目标函数的下降和模型的复杂程度,避免过拟合。
https://www.jianshu.com/p/ac1c12f3fba1 详解
https://www.cnblogs.com/mantch/p/11164221.html
XGboost的目标函数:
XGBoost继承了GBDT,模型也是CART, 但不仅限于回归树。因此还是沿用了加法模型,但是在目标函数上有所区别。
目标函数:XGboost的目标函数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还是损失函数,第二部分就是正则项。而且这里的正则化项是由K颗树的正则化项相加而来。
正则项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过拟合,提高准确率。
XGboost的损失函数:
XGboost在损失函数项采用的是二阶求导,损失函数也就可以表示为如下:
其中g_i和ℎ_i分别是泰勒展开的一次式和二次式的系数。而且g_i和ℎ_i是不依赖于损失函数的形式的,只要这个损失函数满足二次可微即可。也就是说,XGboost是可以支持自定义损失函数的。
在迭代更新的过程中g_i和ℎ_i 是可以并行计算的,因此,XGboost可以在提高准确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运算速度。
XGboost的正则化项:
XGboost的应用: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在线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新的购物习惯。在线购物过程中,人们在最终决定购买某种商品前,通常会在电子商务平台留下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反映了用户购物的行为模式。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来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购物习惯和倾向性,从而为预测用户的购买行为提供可能。
将XGBoost引入到电子商务的商品推荐算法中,挖掘用户在电子商务平台的行为数据信息,建立分类预测模型,从而个性化地向用户推荐商品。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XGBoost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势。
XGboost和GBDT的不同:
传统GBDT以CART作为基分类器,XGboost还支持线性分类器,这个时候XGboost相当于带L1和L2正则化项的逻辑回归(分类问题)或者线性 回归(回归问题)。
传统GBDT在优化时只用到一阶导数信息,XGboost则对代价函数进行了二阶泰勒展开,同时用到了一阶和二阶导数。
XGboost在代价函数里加入了正则项,用于控制模型的复杂度。正则项里包含了树的叶子节点个数、每个叶子节点上输出的score的L2模的平方和。正则项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使学习出来的模型更加简单,防止过拟合,这也是XGboost优于传统GBDT的一个特性。
Shrinkage(缩减),相当于学习速率(XGboost中的eta)。XGboost在进行完一次迭代后,会将叶子节点的权重乘上该系数,主要是为了削弱每棵树的影响,让后面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实际应用中,一般把eta设置得小一点,然后迭代次数设置得大一点。
列抽样 (column subsampling)。XGboost借鉴了随机森林的做法,支持列抽样,不仅能降低过拟合,还能减少计算,这也是XGboost异于传 统GBDT的一个特性。
XGboost代码实现: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ris = load_iris()from xgboost.sklearn import XGBClassifier
xgb = XGBClassifier()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y,test_size=0.3)xgb.fit(X_train,y_train)print(xgb.score(X_test,y_test))
0.93333333333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