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大剑师兰特:曾是美国某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现为航空航海领域高级前端工程师;CSDN知名博主,GIS领域优质创作者,深耕openlayers、leaflet、mapbox、cesium,canvas,webgl,echarts等技术开发,欢迎加底部微信(gis-dajianshi),一起交流。
No. | 内容链接 |
---|---|
1 | Openlayers 【入门教程】 - 【源代码+示例300+】 |
2 | Leaflet 【入门教程】 - 【源代码+图文示例 150+】 |
3 | Cesium 【入门教程】 - 【源代码+图文示例200+】 |
4 | MapboxGL【入门教程】 - 【源代码+图文示例150+】 |
5 | 前端就业宝典 【面试题+详细答案 1000+】 |
文章目录
- 粘包现象的发生的原因
- 处理TCP粘包的方法
TCP粘包(TCP Packet Coalescing)是指在TCP传输中,由于TCP本身是面向流的传输协议,它并不保证数据包之间的边界,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发送端发出的多个数据包可能会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时候粘合成一个较大的数据块,或者多个数据包分散地交错在一起,而不是按照发送时的原始顺序和界限进行接收。
粘包现象的发生的原因
-
发送端原因:
- Nagle算法:为了减少网络中的小包数量,TCP可能会缓存较小的数据片段,等待累积到一定大小或满足特定条件后再一次性发送。
- 发送的数据量小于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报文段大小),TCP可能合并多个小数据包为一个更大的数据包发送。
-
接收端原因:
- 接收缓冲区设计:TCP会把接收到的数据放入缓冲区,直到应用程序读取。如果应用程序没有及时读取数据,后续到达的数据可能会“粘”在前面未读数据之后。
处理TCP粘包的方法
-
消息定界:
- 在应用层设计合适的协议,比如在每个消息前加上固定的头部,头部包含消息长度信息,接收端可以根据头部的长度字段正确解析出各个独立的消息。
- 使用特殊的消息结束标志符,如换行符、固定字符组合等作为消息分隔符。
-
流水线控制:
- 应用程序可以控制每次发送固定大小的消息,确保发送的数据不会因为太小而被合并。
- 在接收端,可以通过循环读取并按照预定的协议规范解析数据,直到遇到消息结束标志为止。
-
使用更高层次的协议封装:
- 对于复杂的应用场景,可以采用自定义的二进制或文本协议,如Google Protocol Buffers、XML、JSON等,它们内部包含了足够的元数据来区分不同消息。
-
禁用Nagle算法:
- 如果粘包问题是因为Nagle算法引起的,在必要时可以关闭此算法,但这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网络性能。
总之,处理TCP粘包的关键在于设计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使接收端能够准确地区分出原本独立的消息单元,从而保证应用层数据的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