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管理的定义
随着企业对外服务的内容和用户不断增长,企业会不断增加对硬件和云基础设施的投入,用于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但是很多业务和技术架构师很可能没有关心或思考过采购这些IT资源的必要性,或者应采购多少IT资源才算合理。当前很多企业的资源管理常态是上了新的产品或业务,相应的硬件和云资源也随之增加,最后导致企业费用支出不断上升、投入产出比很低,甚至入不敷出。很少有人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发,思考这些业务和产品到底需要多少 IT 资源,以及需要这么多 IT 资源背后的逻辑和依据。
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是一种计划和控制资源使用的运营管理方法,以确保系统、应用程序或服务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同时最小化成本和风险。它是IT服务管理(ITSM)的一部分,旨在确保IT基础设施具有足够的容量来处理业务需求,同时确保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性能良好、易管理和合适的规划。
容量管理涉及计划、监测、分析、调整和优化资源分配,以确保最佳效果。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存储、带宽、人力等各种资源在内,并考虑容量规划、容量定义、容量管理系统(Capacity Management System)、容量需求管理、容量计算、容量报告、容量优化等方面。
将容量管理应用于IT基础架构可以帮助组织及时检测、响应和规划变化。此外,容量管理还可以消除可能的资源瓶颈,优化资源配置和系统/应用程序的性能,同时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并保持其可靠性。
容量对于业务的意义就好比,精力对于人的意义一样。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是跟精力有关系的,通过容量来衡量一个服务能承担多少流量。
容量管理目标
- 成本控制
- 业务支撑
业务支撑的典型案例是在电商活动或市场活动时,用户会在某个时刻大规模涌入,现有的应用服务能力和质量会在瞬间面临极大挑战,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容量管理和规划,那么很可能面临服务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服务不可用的局面。而容量管理可以提前预知当前的IT资源水位和承受极限,技术负责人可据此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扩容等措施。
容量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容量管理认知问题
不同的角色对容量管理的看法不一,需要统一认知和看法,有利于容量管理的落地。
- 管理层视角: 研发服务器的数量、机器多了,业务能力就强了。这个想法在当前仍然是很多管理层的认知。
- 业务部门视角: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和目标所需要的IT资源费用,投入越多、付费越高、业务支撑能力就越强。
- 架构师视角: 新增的功能和模块需要的云主机或裸金属物理机数量,优秀的设计师可能会进一步评估依赖的数据库、缓存等资源数量。
传统评估方法
容量管理和评估角色:
由业务架构师进行容量评估。
例如,
(1)当前的IT资源成本为100万元。
(2)营业资源折算系数为每份营业指标对应的IT资源投入。假定上一年营业指标为1000万元,则营业资源折算系数为100万元/1000万元=0.1。
(3)业务部门定的指标为上一年1000万元的1.5倍为1500万元。为了支撑今年业务规模所需要的额外IT资源成本为500万元×0.1=50万元,即IT资源需要整体扩容50%。
这个公式虽然简单粗暴,但也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至少可以能在管理层面前解释通,但是 IT 的资源可以这么简单的估算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业务规模增加1倍时,最大限度地控制IT资源成本,甚至做到让IT资源不增加呢?
IT资源成本构成
公有云资源一般包括:云主机、缓存、数据库、流量、存储和弹性IP、SSL(安全套接层协议)证书。
清楚IT资源成本后,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
(1)当前的IT资源有哪些,资源利用率有多少?
(2)当前的IT资源能否支撑当前业务?
(3)在业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IT资源什么时候会达到瓶颈?如果要扩容,该扩容多少?
了解当前企业所有的IT资源和利用率 -》 知道IT资源健康度 -》管理IT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