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左右的时候,收到了《得到》的一个用户访谈的邀请,自己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觉得能有这样的体验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说一说参加前后的体验。
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还会注意,或者很频繁地使用手机上“短信”这个功能,除了看快递短信,真的很不愿意使用,由于信息泄密,手机的短信箱里,早已堆满了各种推送,广告,银行推荐等等,乱八七糟的垃圾短信,真的一点也不想打开,即使刻意信息保密,也很难不被信息泄密。至今为止,自己已经有过一千多的未读短信了,就让他们发吧,我看都不看,真有事的时候,会打电话。
但是现在骚扰电话也很多,所以自己的习惯,就是看到奇怪的号,或者认为是推销的号,直接不接,看到正常电话号,接起来的事,让对方先说,10秒,不说有用的,直接挂断。现在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被电话骚扰过,这次接到电话,也是看着这比较正常,另外接到电话后,对方直接说自己是“得到”,自己也算是粉丝用户,才多听几分钟,才知道有这样的线下用户访谈。
一般来说,大部分推销语句是固定,一旦你回话了,不管之后你说什么,推销广告电话,一直“巴巴”说个不停,非常让人厌烦,就是机器做的这个事情,所以自己的策略就是一直不说。另外如果是真人,给你电话推销广告的话,情况会有所不同,自己就是收到过相关银行的推销电话,你一询问相关业务,比如自己之前在银行遇到一些银行卡问题,对方就说,这块不属于自己的业务啥的,基本都会“老奸巨猾”啊。
说了这么多,不相关的,那么下面直接进入正题吧。
(1)好的开场方式-拉进人与人直接的距离
到现场的时候,毕竟以前没来过这个地方,周围布景都是书等,还是非常有典雅脱俗之感,在地图身上搜索,这里就是一间茶社,说的简单点,就是一处高端商务会议室。
进入会议室后,里面只剩下了几个空位,一个人,进入了陌生环境后,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拘谨的,毕竟还是对环境的不熟悉,人员的不了解,你不知道做了什么,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人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多多少少想要给人留下些印象,或者不太失礼,这样反而显得拘谨。
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了,主持人的名字完全记不住了,大概也是个总监的职务,仅仅用了几句话,就完全消除了大家的隔阂感,使得气氛柔和不少。
他的大意是说,这次请大家来,不是为了别的,“得到”快要倒闭了,麻烦大家帮忙想想办法。
这短短的几句话,觉得很厉害,虽然“得到”快要倒闭,是个假命题,但是从以他那样的身份说出来,不免让人震惊,我们这些用户,8个人吧,在这样的刺激下,其实多少也不想“得到”倒闭的,而他这几句话,让大家想想办法,让我们站到相同立场上,总觉得设计非常巧妙,刻意的也好,随意的也好,这显示了他的语言功底。
(2)问题调动可预期的模式
之后就是,类似与问答一样的环节,由主持人提出问题,我们思考并来回答,其中有些问题问完后,会特意解释下,来告诉我们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
其中有个问题就是“是否结婚”,刚开始的时候,多少人有些疑问的,我们使用这种“知识类app”和结婚有什么关系呢,他问完一圈后,给出了答案,他说,用户使用APP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结婚影响的,结婚后,人的精力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所以需要问下。
其中有个问题是“什么时候使用”,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包括我自己,基本都是在早上刷牙洗脸吃饭的时候,或者就是现在人们喜欢说的“碎片化”时间,比如下班回家挤地铁的时候,或者等电梯的时候,这样“很碎”的时候。
另外还有个问题是“以前和现在使用得到的感受”,这里大概总结用户们的发言来说,当大概15年新出了的时候,确实空前绝后,非常惊艳,但大家不约而同,多少感觉近几年,“得到”多少有些下滑了,也不是那么惊艳了。
以下为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在现场直接对此问题的回答。
以前,大概是15年的时候,第一次看直播,自己来看直播纯属偶然,是自己的哥哥要求来看的,因为自己大学的一些学习用品,就是大哥出钱买的,多少还是比较听话的,就来看了,当时是看到“罗振宇老师和李笑来老师”的直播,之后就看李笑来老师的文章,多少有些焕然一新的感觉,感觉那个时候,看到那些文章,那些文字,多多少少有些“开悟”的感觉,多少更新了自己知识,用李笑来老师的话来说,更新系统,之后又跟了很多老师,比如“万维钢老师”,“吴军老师”,“薛兆丰老师”,每天无不因为等待这些老师的文章而感到兴奋,后来由于APP调整,都统一调到凌晨了,所以只要第二天听就可以了。
再往后,或者说最近,可能当时的兴奋感,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发现自己只是关心那几个老师,只要他们更新,就会去听。
主持人听完,大概理解我这个用户,多少是跟着老师走的,而不是“得到”这个平台。
(3)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现场主持人还问了其他问题,每个人回答的不同,其实也标明每个人的性格迥异。
有些人说话的时候,其实多少你会感觉,这个人和你想法相近,或者说了你想表达的,就像陌生人之间问“狼人杀”,或者“密室逃脱”,不一定非要强烈表达自己,至少自己不会特别强烈表达,而我们这群用户中,就有喜欢表达的,气氛融洽后,并且大家渐渐熟了后,有两个用户,就能明显有很强的表达欲,还没轮到他表达,就已经抢先说了,自己到不是特别反对,再这样的场合下,还可以接受,自己到时有时间,可以吃桌子上的水果,不过带来坏处就是,上了好几次厕所。
不过另一种,可能让自己比较讨厌了,其中有位是做金融行业的,特别喜欢用“大词”,上来就是什么相对性原理,对称性相关,什么什么的,跟数学公式一样。听着就让人讨厌,得到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做“文字”相关工作的,你在他们面前整这样的大词,有点“关公刷大刀”了,另外,个人还是奉行沟通理解为上,你发表意见与想法,其实还是为了让人听懂你说啥,而不是觉得“高大上”。意在表明想法,传递信息。
回去后,自己将这次访谈会,和自己的哥哥说了下,他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好,就是“什么妖魔鬼怪都有”,用以来形容人的差异性,非常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