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MySQL主从数据库同步如何实现?(理论)
- 1.1 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主从
- 1.2 数据库主从实现原理是什么?
- 二、Docker环境配置MySQL5.7主从(实践)
- 2.1 配置安装Master
- 2.2 配置安装Slave
前言
本文章将以MySQL5.7版本来讲诉MySQL主从复制的原理以及在Docker环境中如何实现主从复制。
一、MySQL主从数据库同步如何实现?(理论)
想必大家知道要实现数据同步,那么肯定就是先建立通信,一台服务器上的系统去实时监听拉取另一个台服务器上系统的数据,拉取数据后进行存储,这就实现了数据实时同步。当然,我说的这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思路。但是想要实现数据同步,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建立通信,主动拉取或者被动推送这两种模式。
1.1 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主从
对于访问并发不高、使用人数不多的系统来说,使用主从确实没这个必要。但是如果对于并发量高、使用人数多的系统而言,主从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绝大多情况下一个系统读数据的操作占八成甚至九层,而数据库往往是一个系统的性能瓶颈,读操作很多,但是面临高并发的读取数据,I/O访问频率过高,那么效率必受影响。而如果使用数据库主从,主(master)可以负责写和查询,从(slave)只负责查询,那么对于高频发的读就可以很好的分摊到每个从(slave)数据库上。减轻主(master)数据库的I/O压力,更专注于写数据。也就是说读写分离,可以更好的支持更大的并发。除此之外,使用主从可以方便做数据的热备份,即使哪天master不小心挂点或者硬盘损坏导致整个服务器瘫痪,那么可以快速将服务切换到slave那台服务器。
1.2 数据库主从实现原理是什么?
主从的意思就是选择一个数据库作为master,然后剩余的数据库可以作为slave,主库(master)下面挂多个从库(slave),然后我们写数据时只往master写,master会把数据自动同步到slave库,slave只负责查询数据,不能直接操作slave写数据,写数据是由master同步负责,这种也叫做数据库的读写分离。
我们知道将数据写入数据库时,binlog日志会更新存储本次写操作,数据库的主从实现就是基于binlog日志来实现的。当有一条数据写入数据库时,master会将变更写入binlog日志,当slave与master建立好连接以后,slave有一个I/O线程对master的binlog进行拉取写入一个叫relay的中续日志中。这里简单介绍一下relay日志:
中续日志(relay)只会存在与slave服务器,slave服务器为了与master服务器数据保持一致,slave要从master读取二进制日志(binlog)文件,并且把读取到的信息写入到本地日志中,这个本地日志就叫relay日志,写入relay日志后,slave从中续日志中读取数据,根据中续日志中的内容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更新,完成主从服务器数据同步,中续日志就起到一个中间过渡作用,中继日志充当缓冲,这样master不必等待slave执行完成就可以发送下一个binlog。
搭建好主从服务器之后,中继日志默认会保存在从服务器的数据目录(data)下。
文件名的格式是:从服务器名 - relay-bin.序号。中继日志还有一个索引文件:从服务器名 - relay-bin.index,用来定位当前正在使用的中继日志
这里要注意的是,slave同步master数据是串行化的,并不像master可以并行操作,也就是slave从relay读取数据进行执行SQL时,只能单条执行。那么高并发的时候,slave的数据就会比master慢一些。是有延时的。所以经常出现,刚写入主库的数据可能是读不到的,要过几十毫秒,甚至几百毫秒才能读取到,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主库突然宕机,然后恰好数据还没同步到从库,那么有些数据可能在从库上是没有的,有些数据可能就丢失了。此时就引入另一个点,就是MySQL的复制机制。
MySQL 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半同步复制,用来解决主库数据丢失问题,一个是并行复制,用来解决主从同步延时问题。
半同步复制(semi-sync):指的就是主库写入 binlog
日志之后,就会将强制此时立即将数据同步到从库,从库将日志写入自己本地的 relay log 之后,接着会返回一个 ack
给主库,主库接收到至少一个从库的 ack 之后才会认为写操作完成了。
并行复制:指的是从库开启多个线程,并行读取 relay log中不同库的日志,然后并行重放不同库的日志,这是库级别的并行。
二、Docker环境配置MySQL5.7主从(实践)
在实践时,请确保您的环境已经安装了Docker环境
1.查看docker是否时运行状态
systemctl docker status
2.拉取MySQL5.7版本镜像
docker pull mysql:5.7
3.查看MySQL5.7版本镜像
docker images
2.1 配置安装Master
在拉取完MySQL镜像后,需要创建master MySQL所需外部挂载文件,文件夹包括data(存放数据),logs(存放日志),conf(存放配置信息)。如果你对挂载还不熟,你可以参考Docker Volume 看这一篇就够了
登录Linux,在根目录建立一个data文件夹
cd /
mkdir data
在建立的data文件夹建立一个mysql-master文件夹,用于存储master MySQL的数据、日志、配置
cd /data
mkdir mysql-master
cd mysql-master
mkdir data
mkdir logs
mkdir conf
进入conf文件,然后新建一个文件,名字叫my.cnf,将以下信息复制到文件里:
[mysql]
#mysql以socket方式运行时的sock文件路径
socket=/var/lib/mysql/mysqld.sock
[mysqld]
#lower_case_table_names=0,表示区分大小写,创建的库表会原样大小写保存在磁盘上
#lower_case_table_names=1,表示不区分大小写,创建库表时MySQL会将所有的库表名转换成小写字母保存在磁盘上
#,且SQL语句中涉及到库表无论写成大写或者小写,都会被转化成小写进行查询和写入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mysql运行的端口
port=3306
#mysql5.7以后的不兼容问题处理
sql_mode=NO_ENGINE_SUBSTITUTION,STRICT_TRANS_TABLES
#打开log-bin日志
log-bin=mysql-bin
#存放数据的路径
datadir=/var/lib/mysql
#mysql以socket方式运行时的sock文件路径
socket=/var/lib/mysql/mysqld.sock
#是否支持符号连接,即数据库或表能够存储在my.cnf
#中指定datadir以外的分区或目录,为0不开启
symbolic-links=0
#mysql服务器分配的ID,在启用主从和集群的时候必须指定,并且不能重复
server-id = 1
#要给从机同步的库
#binlog-do-db=hl
#不给从机同步的库(这里不同步mysql、information_schema、performance_schema、sys库)
#binlog-ignore-db=mysql
#binlog-ignore-db=information_schema
#binlog-ignore-db=performance_schema
#binlog-ignore-db=sys
#mysql允许最大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2000
#默认字符集
character-set-server=utf8
#默认存储引擎
default-storage-engine=INNODB
#mysql最大接受的数据包大小
max_allowed_packet=16M
#日志自动过时清理天数
expire_logs_days = 90
# 事务等待获取资源等待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还未分配到资源则会返回应用失败;参数的时间单位是秒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120
#设置时区
default-time_zone='+8:00'
[mysqld_safe]
#进程ID文件
pid-file=/data/var/mysql/mysqld.pid
#错误日志纪录位置
log-error=/var/log/mysqld.log
配置中启动了log-bin这个配置,该配置会让MySQL开启写二进制日志功能,以便于salve读取该日志进行数据同步。binlog-do-db配置用于指定需要同步的库,如果不写,默认为同步全部库。binlog-ignore-db配置用于指定忽略哪些库不同步。请注意server-id这个配置,在进行主从的时候,这个值不能重复,也就是master与slave不用配置相同的server-id。socket配置用于指定sock文件路径。关于更多配置信息解释,可以参看MySQL5.7配置项最详细的解释
此时Master所需的挂载和配置就已经完成,只需要使用命令启动容器即可:
docker run --name=mysql-master -p 3306:3306 --privileged=true -v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v /data/mysql-master/logs:/logs \
-v /data/mysql-master/data:/var/lib/mysql \
-v /data/mysql-master/conf/my.cnf:/etc/mysql/mysql.conf.d/mysqld.cnf \
-e MYSQL_ROOT_PASSWORD=root -d mysql:5.7
参数 | 解析 |
---|---|
- -name | 指定容器的别名 |
- p | 端口映射,[宿主端口:容器端口],当访问主机的3306端口时,会自动映射到容器里的3306端口 |
- -v | 容器挂载点,[挂载宿主目录:容器目录],用于容器内部的文件与宿主的文件互通 |
- -e | 向容器设置环境变量,这里设置MySQL的密码为root |
此时master就已经安装好,可以通过docker ps查看master容器是否已经运行
可以看到已经运行启动了,此时进入master容器中,尝试登录MySQL,注意containerId是随机生成的,比如上图我的MySQ的容器ID为715a47510c72,你需要根据自己的ID进行输入
docker exec -it containerId bash
此时已经进入到M有SQL容器中
尝试登录MySQL,输入一下命令,然后输入密码成功登录:
mysql -uroot -p
此时表明数据库已经安装成功,可以选择使用Navicat连接数据库。创建一个用户,用于slave使用该用户连接master建立通信,从而实时拉取bin-log日志。如果你对MySQL用户权限管理还不熟悉,你可以参考Mysql用户权限分配详解
CREATE USER 'slave'@'%' IDENTIFIED BY 'root';
创建完账号后,给该账号赋予权限,并刷新权限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slave'@'%';
FLUSH PRIVILEGES;
参数 | 解释 |
---|---|
REPLICATION SLAVE | 拥有此权限可以查看从服务器,从主服务器读取二进制日志 |
REPLICATION CLIENT | 拥有此权限可以查询master server、slave server状态 |
使用SHOW MASTER STATUS查看MySQL master状态:
SHOW MASTER STATUS;
参数 | 解析 |
---|---|
file | 指定是当前log-bin日志文件,每次安装可能都不一样 |
Position | 数据同步的位置 |
Binlog-Do_DB | 要同步数据的数据库,默认为空,表示全部同步 |
Binlog-Ignore_DB | 忽略不同步的库,默认为空,表示都不忽略 |
master安装到此结束,现在等待slave来连接进行通信,同步数据。
2.2 配置安装Slave
如果你已经安装完成master,那么slave的安装就没什么问题了。操作与master几乎一致。因为我只有一台服务器,所以我将master和slave都安装到这个服务器上,如果你有多台服务器,你可以将master与slave分开安装
一样的步骤,在根目录下建立data文件夹,进入data文件夹,建立mysql-slave文件夹,进入mysql-slave文件夹创建三个文件夹,分别是conf、data、logs。
进入conf文件夹,建立一个叫my.cnf的文件,将一下内容复制到文件中并保存:
[mysql]
#mysql以socket方式运行时的sock文件路径
socket=/var/lib/mysql/mysqld.sock
[mysqld]
#lower_case_table_names=0,表示区分大小写,创建的库表会原样大小写保存在磁盘上
#lower_case_table_names=1,表示不区分大小写,创建库表时MySQL会将所有的库表名转换成小写字母保存在磁盘上
#,且SQL语句中涉及到库表无论写成大写或者小写,都会被转化成小写进行查询和写入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mysql运行的端口
port=3306
#mysql5.7以后的不兼容问题处理
sql_mode=NO_ENGINE_SUBSTITUTION,STRICT_TRANS_TABLES
#打开log-bin日志
#log-bin=mysql-bin
#存放数据的路径
datadir=/var/lib/mysql
#mysql以socket方式运行时的sock文件路径
socket=/var/lib/mysql/mysqld.sock
#是否支持符号连接,即数据库或表能够存储在my.cnf
#中指定datadir以外的分区或目录,为0不开启
symbolic-links=0
#mysql服务器分配的ID,在启用主从和集群的时候必须指定,并且不能重复
server-id = 2
#要给从机同步的库
#binlog-do-db=hl
#不给从机同步的库(这里不同步mysql、information_schema、performance_schema、sys库)
#binlog-ignore-db=mysql
#binlog-ignore-db=information_schema
#binlog-ignore-db=performance_schema
#binlog-ignore-db=sys
#mysql允许最大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2000
#默认字符集
character-set-server=utf8
#默认存储引擎
default-storage-engine=INNODB
#mysql最大接受的数据包大小
max_allowed_packet=16M
#日志自动过时清理天数
expire_logs_days = 90
# 事务等待获取资源等待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还未分配到资源则会返回应用失败;参数的时间单位是秒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120
#设置时区
default-time_zone='+8:00'
[mysqld_safe]
#进程ID文件
pid-file=/data/var/mysql/mysqld.pid
#错误日志纪录位置
log-error=/var/log/mysqld.log
该文件内容与master的几乎一致,只是把log-bin配置关闭,因为slave不需要开启binlog日志,server-id值改为与master不一致的就行.
启动slave数据库:
docker run --name=mysql-slave -p 3307:3306 --privileged=true \
-v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v /data/mysql-slave/logs:/logs \
-v /data/mysql-slave/data:/var/lib/mysql \
-v /data/mysql-slave/conf/my.cnf:/etc/mysql/mysql.conf.d/mysqld.cnf \
-e MYSQL_ROOT_PASSWORD=root -d mysql:5.7
这里我为什么使用3307端口,因为我的master和slave安在同一台服务器上,3306已经被master占用,如果你是分开安装,那么建议还是使用3306端口
安装完成后,进入slave数据库,建立主从关系: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 = '124.71.8.46',\
master_user = 'slave',\
master_password = 'root',\
master_port = 3306,\
master_log_file = 'mysql-bin.000001',\
master_log_pos = 154,\
master_connect_retry = 30;
参数 | 解析 |
---|---|
master_host | master主机地址 |
master_user | 主从连接的用户名 |
master_password | 主从连接的密码 |
master_host | master的端口 |
master_log_file | master的bin-log文件 |
master_log_pos | master数据同步的位置 |
master_log_file和master_log_pos可以在master上输入SHOW MASTER STATUS;指令查询到,这个两个参数必须与master上一致。
使用 START SLAVE启动slave功能:
START SLAVE;
查看slave状态,SHOW SLAVE STATUS;
SHOW SLAVE STATUS;
看到Slave_IO_State显示Waiting for master to send event表示主从已经建立成功,此时MySQL主从配置到此完毕。
在master新建一个数据库test,刷新slave后发现,slave已经同步完成。代表主从数据同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