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LeetCode算法/华为OD考试扣扣交流群可加 948025485
可上全网独家的 欧弟OJ系统 练习华子OD、大厂真题
绿色聊天软件戳od1336
了解算法冲刺训练
文章目录
- 题目描述与示例
- 题目描述
- 输入描述
- 输出描述
- 示例
- 输入
- 输出
- 解题思路
- 原路返回和非原路返回
- 原路返回走过的总路程
- 从左边空地出发原路返回
- 寻找空地
- 向右登山
- 构建函数
- 从右边空地出发原路返回
- *为什么一定是原路返回(严谨证明)
- 代码
- python
- java
- cpp
- 时空复杂度
- 华为OD算法/大厂面试高频题算法练习冲刺训练
题目描述与示例
题目描述
攀登者喜欢寻找各种地图,并且尝试攀登到最高的山峰。
地图表示为一维数组,数组的索引代表水平位置,数组的高度代表相对海拔高度。其中数组元素 0
代表地面。
例如[0,1,2,4,3,1,0,0,1,2,3,1,2,1,0]
, 代表如下图所示的地图。,地图中有两个山脉位置分别为 1,2,3,4,5
和8,9,10,11,12,13
,最高峰高度分别为4,3
。最高峰位置分别为3,10
。
一个山脉可能有多座山峰(高度大于相邻位置的高度,或在地图边界且高度大于相邻的高度)。
4+---+| || | 3 3| || +---+ -----| | | |2 | | 2 | | 2| | | |+---+ | ----+ | +---+| | | | | |1 | | 1 1 | | 1 | | 1| | | | | |+---+ +---+ +---+ +---+ +---+| | | |0 | | 0 0 | | 0| | | |+---+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登山时会消耗登山者的体力(整数),上坡时,消耗相邻高度差两倍的体力,下坡时消耗相邻高度差一倍的体力,平地不消耗体力,登山者体力消耗到零时会有生命危险。
例如,上图所示的山峰:从索引 0
,走到索引 1
,高度差为 1
,需要消耗 2*1=2
的体力;从索引 2
高度 2
走到高度 4
索引 3
需要消耗 2*2=4
的体力;从索引 3
走到索引 4
则消耗 1*1=1
的体力。
攀登者想要评估一张地图内有多少座山峰可以进行攀登,且可以安全返回到地面,且无生命危险。
例如上图中的教组,有3
个不同的山峰,登上位置在3
的山可以从位置0
或者位置6
开始,从位置0
登到山顶需要消耗体力1*2+1*2+2*2=8
,从山顶返回到地面0
需要消耗体力 2*1+1*1+1*1=4
的体力,按照登山路线0->3->0
需要消耗体力 12
。攀登者至少需要12
以上的体力(大于12
)才能安全返回。
输入描述
第一行输入 一个长度为N
的数组,表示地图。
第二行输入最大体力。
输出描述
输出一个数字,地图中可以攀登到达的山峰数量
示例
输入
0,1,4,3,1,0,0,1,2,3,1,2,1,0
11
输出
2
解题思路
和【模拟】2023C-攀登者1的区别在于,本题除了需要查看峰值的位置,还需要查看这个峰值是否能够在平地位置攀登过去。
本题需要严格地区分上/下山和上/下坡的区别。在后面的题解中:
- 上/下山表示从平地到达某个山峰或反之
- 上/下坡表示从低海拔位置走到高海拔位置或反之
原路返回和非原路返回
攀登山峰的方式,一共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 从左边上山,往左边下山
- 从右边上山,往右边下山
- 从左边上山,往右边下山
- 从右边上山,从左边下山
其中前两者可以统称为原路返回的攀登方式,后两者可以统称为非原路返回的攀登方式。
在本题中,只需要考虑原路返回的攀登方式,无需考虑非原路返回的攀登方式。
因为两条原路返回路径所花费的体力,一定有一条是小于另外两条非原路返回的攀登方式。
(贪心思想不要尝试在考试的时候证明正确性,相信数学直觉)
原路返回走过的总路程
考虑原路返回的攀登方式,这种登山方式,上坡和下坡走过的总路程是一样多的。也是最方便我们计算的。
以题目所给例子为例,如果我们想从索引7
的空地位置向右攀登来到索引12
的高度为2
的山峰并且原路返回到原来的空地,来回的路线分别用红色和绿色标记出来,会发现上山和下山所走过的总路程其实是一样多的。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山峰、任何一个方向都成立。
因此,这里花费的总体力为相邻元素高度差的绝对值的总和乘以3
。
其中,相邻元素高度差的绝对值的总和表示走过的总路程,而之所以系数为3
是因为上坡和下坡各自要花费2
倍和1
倍高度差的体力。
所以,对于每一个山峰,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从左边的某处空地出发,向右攀登到达这个山峰并且沿原路返回到达空地所需要花费的体力。
如果这个这个体力超过了所给的初始体力,无法到达该山峰。
从左边空地出发原路返回
那么应该如何计算从从左边某处空地出发向右攀登(后面原路返回),能够攀登到的山峰数量?
寻找空地
我们需要找到若干空地作为出发点,这个空地但必须是上山前的最后一个空地。如
[0, 1, 2, 4, 3, 1, 0, 0, 1, 2, 3, 1, 2, 1, 0]⬆ ⬆
可以通过以下代码实现
space_list = list()
for i in range(n-1):if nums[i] == 0 and nums[i+1] > 0:space_list.append(i)
向右登山
已知最大体力值为power_max
,设在攀登过程中所累积的高度差为route_num
,对应花费的体力为route_num * 3
。
从某一个空地start
出发,在一个while
循环中不断向右移动,同时更新所经历的高度差route_num
。若
route_num * 3 > power_max
,说明会在攀登过程中体力降为0
,无法到达i
位置,退出循环- 找到了一个山峰,则将位置
i
记录在数组ans
中- 注意山峰需要区分边界
i == n-1
和非边界情况i != n-1
- 注意山峰需要区分边界
for start in space_list:i = start + 1route_num = 0while i < n and nums[i] != 0:route_num += abs(nums[i] - nums[i-1])if route_num * 3 > power_max:breakif i == n-1 and nums[i] > nums[i-1]:ans.append(i)elif nums[i] > nums[i-1] and nums[i] > nums[i+1]:ans.append(i)i += 1
构建函数
上述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可以构建出函数cal_peak_from_left(nums, power_max,, n)
,具体实现如下
def cal_peak_from_left(nums, power_max, n):ans = list()space_list = list()for i in range(n-1):if nums[i] == 0 and nums[i+1] > 0:space_list.append(i)for start in space_list:i = start + 1route_num = 0while i < n and nums[i] != 0:route_num += abs(nums[i] - nums[i-1])if route_num * 3 > power_max:breakif i == n-1 and nums[i] > nums[i-1]:ans.append(i)elif nums[i] > nums[i-1] and nums[i] > nums[i+1]:ans.append(i)i += 1return ans
其中返回的列表ans
,为从左边空地出发并原路返回,能够攀登到的所有山峰的索引。可以做如下调用
ans_from_left = cal_peak_from_left(heights, power_max, n)
从右边空地出发原路返回
对于是从右边的某处空地出发,向左攀登到某个山峰并沿原路返回到达空地的情况,也存在上述类似的结论。
很容易想到,整个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整个方向反过来了。
一种方法是,可以构建出一个完全类似的函数cal_peak_from_right(nums, power_max, n)
但一种更加简便、代码复用性更强的做法是,我们可以将从右边空地出发向左攀登,看作是对原高度数组进行反转之后,即对heights[::-1]
进行从左边空地出发向右攀登得到的结果。即做如下调用
ans_from_right = cal_peak_from_left(heights[::-1], power_max, n)
由于使用了反转,得到计算得到的索引也是反转的,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得到原heights
数组中的索引,即
ans_from_right = [n-i-1 for i in ans_from_right]
最终取ans_from_left
和ans_from_right
的交集的长度,即为所有能够攀登到的山峰(不管从左出发还是从右出发原路返回)的索引了。再取并集的长度即为答案。
ans = len(set(ans_from_left + ans_from_right))
*为什么一定是原路返回(严谨证明)
可能有同学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只考虑原路返回的情况。
这其实是涉及到了贪心思想。
贪心不问出处,问就是数学直觉。
假设到达某个山峰,从左边上山、从右边上山、从左边下山、从右边下山各自花费的体力为A, B, C, D
四种方式所对应的体力值分别为
左上左下 = A + C
左上右下 = A + D
右上右下 = B + D
右上左下 = B + C
每段花费的体力都可以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坡、一部分是下坡,分别用下标1
和2
来表示。那么存在以下的若干式子成立
A = A1 + A2
B = B1 + B2
C = C1 + C2
D = D1 + D2
其中A2, B2, C2, D2
不仅表示下坡花费的体力,也同时表示高度
A2
表示从左边上山经历的下坡高度B2
表示从右边上山经历的下坡高度C2
表示往左边下山经历的下坡高度D2
表示往右边下山经历的下坡高度
由于最终的山峰高度一致,因此存在以下式子成立
C2 - A2 = D2 - B2 > 0
即
C2 + B2 = A2 + D2
如下图所示
另外,上坡和下坡的体力消耗也存在倍数关系。譬如,从左边上山的上坡体力消耗A1
,是往左边下山的下坡体力消耗C2
的两倍。因此存在以下关系
A1 = 2 * C2
C1 = 2 * A2
B1 = 2 * D2
D1 = 2 * B2
代入上述式子可以得到
A = 2 * C2 + A2
B = 2 * D2 + B2
C = 2 * A2 + C2
D = 2 * B2 + D2
进一步可以得到
左上左下 = A + C = (2 * C2 + A2) + (2 * A2 + C2) = 3 * (A2 + C2)
左上右下 = A + D = (2 * C2 + A2) + (2 * B2 + D2) = 2 * (B2 + C2) + (A2 + D2)
右上右下 = B + D = (2 * D2 + B2) + (2 * B2 + D2) = 3 * (B2 + D2)
右上左下 = B + C = (2 * D2 + B2) + (2 * A2 + C2) = 2 * (A2 + D2) + (B2 + C2)
将以下式子带入
C2 + B2 = A2 + D2
可以得到
左上左下 = A + C = (2 * C2 + A2) + (2 * A2 + C2) = 3 * (A2 + C2)
左上右下 = A + D = (2 * C2 + A2) + (2 * B2 + D2) = 3 * (B2 + C2)
右上右下 = B + D = (2 * D2 + B2) + (2 * B2 + D2) = 3 * (B2 + D2)
右上左下 = B + C = (2 * D2 + B2) + (2 * A2 + C2) = 3 * (A2 + D2)
上述方程是非常对称的。又因为
C2 - A2 = D2 - B2 > 0
不妨设C2 >= D2 > A2 >= B2
成立(设D2 >= C2 > B2 >= A2
也是一样的,会得到(A2 + C2)
是最小值)
很容易看出,以下四组数中
(A2 + C2)
(B2 + C2)
(B2 + D2)
(A2 + D2)
一定存在(B2 + D2)
是最小值,这里对应着右上右下原路返回的情况。
我们只需要考虑到达山峰的最小情况即可。
代码
python
# 题目:【模拟】2023C-攀登者2
# 分值:200
# 作者:许老师-闭着眼睛学数理化
# 算法:模拟/贪心
# 代码看不懂的地方,请直接在群上提问# 计算从左边空地出发,能够攀登并按照原路返回的山峰数量
def cal_peak_from_left(nums, power_max, n):ans = list()# 记录出发空地的坐标space_list = list()# 考虑所有位置,记录出发的起始位置空地for i in range(n-1):# 如果i为空地,且下一个位置i+1不为空地,则记录位置i,作为一个出发的空地# (即如果出现连续的空地,只需要储存最右边最靠近山体的空地作为出发的起始位置即可)if nums[i] == 0 and nums[i+1] > 0:space_list.append(i)# 考虑每一个起始位置for start in space_list:# 设置初始的i为空地start的下一个位置i = start + 1route_num = 0# 从start+1出发,向右登山# 且不能跨过所有山脉爬到另一头的另一个空地while i < n and nums[i] != 0:# 总高度差新增nums[i]和nums[i-1]之间的高度差route_num += abs(nums[i] - nums[i-1])# 若当前花费体力大于最大体力值,则无法攀登到最新的i处,退出循环# 注意:这里是大于等于,不是大于if route_num * 3 >= power_max:break# 若nums[i]是一座山峰,把i存入ans中# 边界情况if i == n-1 and nums[i] > nums[i-1]:ans.append(i)# 非边界情况elif nums[i] > nums[i-1] and nums[i] > nums[i+1]:ans.append(i)# i递增i += 1# 返回所有能够到达的山峰的索引return ans# 输入高度数组
heights = list(map(int, input().split(",")))
# 获得数组长度
n = len(heights)
# 输入最大体力
power_max = int(input())
# 计算从左边空地出发,向右攀爬,并原路返回能到达的山峰
ans_from_left = cal_peak_from_left(heights, power_max, n)
# 计算从右边空地出发,向左攀爬,并原路返回能到达的山峰
ans_from_right = cal_peak_from_left(heights[::-1], power_max, n)
# 由于使用了反转,得到的索引也是反转的,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得到原heights数组中的索引
ans_from_right = [n-i-1 for i in ans_from_right]
# 求ans_from_left和ans_from_right的交集的长度(去重),即为答案
ans = len(set(ans_from_left + ans_from_right))
print(ans)
java
import java.util.*;public class Main {// 计算从左边空地出发,能够攀登并按照原路返回的山峰数量public static List<Integer> calPeakFromLeft(List<Integer> nums, int powerMax, int n) {List<Integer> ans = new ArrayList<>();List<Integer> spaceList = new ArrayList<>();// 记录出发空地的坐标for (int i = 0; i < n - 1; i++) {// 如果i为空地,且下一个位置i+1不为空地,则记录位置i,作为一个出发的空地// (即如果出现连续的空地,只需要储存最右边最靠近山体的空地作为出发的起始位置即可)if (nums.get(i) == 0 && nums.get(i + 1) > 0) {spaceList.add(i);}}// 考虑每一个起始位置for (int start : spaceList) {// 设置初始的i为空地start的下一个位置int i = start + 1;int routeNum = 0;// 从start+1出发,向右登山// 且不能跨过所有山脉爬到另一头的另一个空地while (i < n && nums.get(i) != 0) {// 总高度差新增nums[i]和nums[i-1]之间的高度差routeNum += Math.abs(nums.get(i) - nums.get(i - 1));// 若总高度大于等于最大高度差,则无法攀登到最新的i处,退出循环// 注意:这里是大于等于,不是大于if (routeNum * 3 >= powerMax) {break;}// 若nums[i]是一座山峰,把i存入ans中// 边界情况if (i == n - 1 && nums.get(i) > nums.get(i - 1)) {ans.add(i);}// 非边界情况else if (nums.get(i) > nums.get(i - 1) && nums.get(i) > nums.get(i + 1)) {ans.add(i);}// i递增i++;}}// 返回所有能够到达的山峰的索引return ans;}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String input = scanner.nextLine();List<Integer> heights = new ArrayList<>();String[] heightStrings = input.split(",");for (String heightString : heightStrings) {heights.add(Integer.parseInt(heightString));}int n = heights.size();int powerMax = scanner.nextInt();// 计算从左边空地出发,向右攀爬,并原路返回能到达的山峰List<Integer> ansFromLeft = calPeakFromLeft(heights, powerMax, n);// 计算从右边空地出发,向左攀爬,并原路返回能到达的山峰List<Integer> reversedHeights = new ArrayList<>(heights);Collections.reverse(reversedHeights);List<Integer> ansFromRight = calPeakFromLeft(reversedHeights, powerMax, n);// 由于使用了反转,得到的索引也是反转的,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得到原heights数组中的索引for (int i = 0; i < ansFromRight.size(); i++) {ansFromRight.set(i, n - ansFromRight.get(i) - 1);}// 使用 HashSet 来存储并集的结果,去重Set<Integer> ansSet = new HashSet<>(ansFromLeft);ansSet.addAll(ansFromRight);// 输出结果System.out.println(ansSet.size());}
}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math>
#include <unordered_set>
#include <s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计算从左边空地出发,能够攀登并按照原路返回的山峰数量
vector<int> cal_peak_from_left(vector<int>& nums, int power_max, int n) {vector<int> ans;vector<int> space_list;// 记录出发空地的坐标for (int i = 0; i < n - 1; i++) {// 如果i为空地,且下一个位置i+1不为空地,则记录位置i,作为一个出发的空地// (即如果出现连续的空地,只需要储存最右边最靠近山体的空地作为出发的起始位置即可)if (nums[i] == 0 && nums[i+1] > 0) {space_list.push_back(i);}}// 考虑每一个起始位置for (int start : space_list) {// 设置初始的i为空地start的下一个位置int i = start + 1;int route_num = 0;// 从start+1出发,向右登山// 且不能跨过所有山脉爬到另一头的另一个空地while (i < n && nums[i] != 0) {// 总高度差新增nums[i]和nums[i-1]之间的高度差route_num += abs(nums[i] - nums[i - 1]);// 若总高度大于等于最大高度差,则无法攀登到最新的i处,退出循环// 注意:这里是大于等于,不是大于if (route_num * 3 >= power_max) {break;}// 若nums[i]是一座山峰,把i存入ans中// 边界情况if (i == n - 1 && nums[i] > nums[i - 1]) {ans.push_back(i);}// 非边界情况else if (nums[i] > nums[i - 1] && nums[i] > nums[i + 1]) {ans.push_back(i);}// i递增i++;}}// 返回所有能够到达的山峰的索引return ans;
}int main() {string input;getline(cin, input);vector<int> heights;int num, power_max;// 使用 stringstream 解析输入高度数组stringstream ss(input);string temp;while (getline(ss, temp, ',')) {num = stoi(temp);heights.push_back(num);}// 获得数组长度int n = heights.size();// 输入最大体力cin >> power_max;// 计算从左边空地出发,向右攀爬,并原路返回能到达的山峰vector<int> ans_from_left = cal_peak_from_left(heights, power_max, n);// 计算从右边空地出发,向左攀爬,并原路返回能到达的山峰vector<int> reversed_heights(heights.rbegin(), heights.rend());vector<int> ans_from_right = cal_peak_from_left(reversed_heights, power_max, n);// 由于使用了反转,得到的索引也是反转的,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得到原heights数组中的索引for (int i = 0; i < ans_from_right.size(); i++) {ans_from_right[i] = n - ans_from_right[i] - 1;}// 使用 unordered_set 来存储交集的结果,去重unordered_set<int> ans_set;for (int val : ans_from_left) {ans_set.insert(val);}for (int val : ans_from_right) {ans_set.insert(val);}// 输出结果cout << ans_set.size() << endl;return 0;
}
时空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N)
。
华为OD算法/大厂面试高频题算法练习冲刺训练
-
华为OD算法/大厂面试高频题算法冲刺训练目前开始常态化报名!目前已服务300+同学成功上岸!
-
课程讲师为全网50w+粉丝编程博主@吴师兄学算法 以及小红书头部编程博主@闭着眼睛学数理化
-
每期人数维持在20人内,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到每一个同学的需求,达到和1v1同样的学习效果!
-
60+天陪伴式学习,40+直播课时,300+动画图解视频,300+LeetCode经典题,200+华为OD真题/大厂真题,还有简历修改、模拟面试、专属HR对接将为你解锁
-
可上全网独家的欧弟OJ系统练习华子OD、大厂真题
-
可查看链接 大厂真题汇总 & OD真题汇总(持续更新)
-
绿色聊天软件戳
od1336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