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用例的概念
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这组集合包含: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二、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
1.1思想
依据需求将输入,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出一个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例测试通过,则认为所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测试用例达到尽量多的功能覆盖,解决了不能穷举测试的问题
有效等价类:实现了规格说明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根据需求说明书,不满足需求的集合
1.2通过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
1.理解需求
2.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3.细分和组合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组合规则:一个测试点覆盖尽可能多的有效等价类
一条测试点只能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1.3应用场景
输入数据无穷,但是输入数据有特点
2.边界值
上点:边界值的点
内点:边界值内的点
离点:边界左右的点,闭区间 ,范围外的点,开区间,范围内的点
2.1设计步骤
1.理解需求
2.找离点、内点、上点
3.针对离点、内点、上点设计测试用例
3.场景设计法
设计测试用例的具体步骤
1.主事件流
2.次事件流
3.主事件流和次事件流串联形成场景,一个场景一个测试用例
4.判定表法
4.1逻辑关系
恒等:条件为真,结果为真,条件为假,结果为假
与:条件全为真,结果为真,条件有一个假,就为假
或:条件全为假,结果为假,条件有一个真,就为真
非:条件为假,结果为真
4.2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1.理解需求
2.分析所有可能的输入和可能输出
3.判定表
4,判定表对应到每一个测试用例
5.正交表法
因素是指变量
水平指的是变量取值
5.1正交表性质
每一列中各数字出现的次数意义多
任何两列中的各有序数队出现的次数一样多
5.2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
1.确定因素
2.水平:确定因素取值
3.利用工具画正交法
4.正交表转换成测试用例
6、万能测试用例设计公式
功能 :软件的作用、运用
界面
易用性:符合大众使用习惯
兼容性::软件可以在各个平台运行
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
性能:
网络
三、测试分类
1.测试对象分类
1.1界面测试
界面测试(简称UI测试),指按照界面的需求(一般是UI设计稿)和界面的设计规则,对我们软件界面所展示的全部内容进行测试和检查,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内容显示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友好性。比如界面内容对屏幕大小的自适应,换
2.内容是否全部清晰展示;
3.验证整个界面布局和排版是否合理
4.对界面不同控件的测试
5.界面的布局和色调符合当下时事的发展。
1.2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是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或者程度,一般用正常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表示。
可靠性 = 正常运行时间/(正常运行时间+非正常运行时间)*100%
1.3容错性测试
容错性测试是指系统能够处理异常,用户的错误操作而不至于系统崩溃,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容错性测试包含以下方面:
输入异常数据或进行异常操作,以检验系统的保护性
灾难恢复性测试
1.4文档测试
国家有关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中共有14 种文件,可分为3 大类
开发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
用户文件:用户手册、操作手册
管理文件:项目开发计划、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关注 术语、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易用性
1.5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需求是指明确要测试的兼容环境,考虑软,硬件的兼容,
软件兼容:
系统自身版本的兼容,用户已有数据的兼容,数据兼容是重中之重
测试与应用环境的兼容性,比如操作系统,应用平台,浏览器的兼容
测试与第三方系统以及第三方数据的兼容性
1.6易用性测试
产品在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和,舒适。软件产品也始终关注用户体验
易用性包含七个要素:符合标准和规范,直观性,一致性,灵活性,舒适性,正确性和实用
1.7安装卸载测试
应用的安装和卸载在任何一款APP中都属于最基本功能。一旦出错,就属于优先级为紧要Critical的缺陷。主要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软件不同的安装和卸载方式
应用是否可以在不同的环系统,版本下安装(安装兼容性)
安装或者卸载过程中是否可以手动暂停,或者取消
安装空不足的时候系统是否有提示
是否可以正常的卸载,以及应用软件的各种卸载方式
卸载和安装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软件是否可以正常并且合理的应对。
1.8安全测试
安全性是指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完整,保护数据正常传输和抵御黑客,病毒攻击的能力。安全性测试属于非功能性测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系统常见的安全漏洞和威胁。
1.9性能测试
常见的性能问题如下:
资源泄露
资源瓶颈
线程死锁,线程阻塞
查询速度慢或效率低
受外部系统影响越来越大
1.10内存泄漏
造成内存泄露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分配完内存之后忘了回收。
程序写法有问题,造成没办法回收
某些API函数的使用不正确,造成内存泄露。
内存泄漏的检测方法
人工静态法:代码走读,人工查找未被回收的内存。
自动工具法:借助相应测试内存泄漏的工具,如Visual Leak Detector,记录每次内存分配,清楚
告诉用户内存是如何泄漏的。
2.是否查看代码
2.1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就是在完全不考虑程序逻辑和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关注于业务功能)
优点: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的代码以及实现,不关注软件内部的实现,对测试人员代码能力要求较低
缺点:不可能覆盖所有代码。
黑盒测试用到的测试方法有,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正价表,错误猜测表,场景表
2.2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测试,它一般用来分析程序的内部结构(内部代码逻辑)
白盒测试的测试目的是,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不关注业务功能
主要包含六种测试方法:
语句覆盖:测试覆盖所有语句
判定覆盖:测试覆盖所有语句,所有判定的真假都要涉及
条件覆盖:测试覆盖所有为真、为假语句
判定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
路径覆盖:覆盖所有路径
优点:对测试人员代码能力要求较高
缺点:业务逻辑慧有问题
2.3灰盒测试
集成测试阶段
3.开发阶段
3.1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组成单元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测试的对象是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又称为模块测试
测试阶段:编码后或者编码前
测试对象:最小模块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测试依据:代码和注释+详细设计文档
测试方法:白盒测试
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3.2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集成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
测试阶段:一般单元测试之后进行
测试对象:模块间的接口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测试依据:单元测试的模块+概要设计文档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
测试内容:模块之间数据传输、模块之间功能冲突、模块组装功能正确性、全局数据结构、单模块
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3.3系统测试
将软件系统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
测试阶段:集成测试通过之后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软、硬件)
测试人员:黑盒测试工程师
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测试内容: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3.4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3.5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目的是确认软件主要功能和核心流程正常,在正式进行系统测试之前执行。
3.6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也称为交付测试。验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按照项目合同、任务书、双方约定的验收依据文档,向软件购买都示该软件系统满足原始需求。
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通过之后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包括软硬件)。
测试人员:主要是最终用户或者需求方。
测试依据:用户需求、验收标准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测试内容:同系统测试(功能...各类文档等)
4.测试实施
4.1分类
α测试、 β测试、第三方测试
4.2α测试与β测试区别
测试环境:α测试公司内部测试,β测试各种环境
测试人员:α测试公司内部员工,β测试客户
测试时间点:α测试在前,β测试在后
测试人员:α测试人员比β测试少
5.是否运行
5.1.静态测试
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中,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设计、内部结构、逻辑、代码风格和规格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5.2动态运行
指的是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
6.是否手工
6.1手工测试
6.2.自动化测试
7.测试地域
7.1国际化测试
7.2本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