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一篇文章:软考 系统分析师系列知识点之详细调查(2)
所属章节:
第10章. 系统分析
第2节. 详细调查
在系统规划阶段,通过初步调查,系统分析师已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系统功能等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对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仍然不十分清楚,需要作进一步的详细调查,深入了解系统的处理流程,确定用户需求。
详细调查与初步调查不同,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企业管理工作中,信息处理的全部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其细微程度要比初步调查高得多,工作量也要大得多。
10.2.3 详细调查的方法
详细调查是对企业所涉及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静态信息(例如组织结构、系统功能等)和动态信息(例如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等)的调查,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周密完备的调查。详细调查的主要方法有收集资料、开调查会、个别访问、书面调查、抽样调查、现场观摩、参加业务实践和阅读历史文档等。
1.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就是将于系统有关的、对系统开发有益的信息收集起来。它是调查的基本手段。只有收集了资料,才能进行调查。
2. 开调查会
开调查会也称为座谈调查,这是一种集中征询意见的方法,适合于对系统的定性调查。开调查会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组织:一种是按照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业务特点,以及对新系统的想法和建议;另一种是召开联合讨论会,即各类人员联合座谈,着重听取用户对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新系统的要求。
3. 个别访问
个别访问也称为用户访谈或面谈,这种方法是对开调查会的一种补充。开会调查不能完全反映每个与会者的意见,在会后根据需要再进行个别访问是很有必要的。访问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要求和希望。
4. 书面调查
书面调查也称为问卷调查或表格调查,是一种根据系统特点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访问,征求意见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当系统比较复杂时,项目干系人(stakeholder)会很多,涉及范围会很宽,用这种方法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5.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也称为采样,是根据概率统计的随机原则,从全体被调查对象中选取部分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并将统计分析得出的调查结果推广到全体对象。该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全面资料而又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或者进行全面调查有困难、或者没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
6. 现场观摩
现场观摩也称为观察法或实地调查,对于许多较为复杂的流程和操作而言,是比较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而且这样做也会显得很低效。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系统分析师就一些比较复杂、较难理解的流程和操作采用现场观摩的方法来获取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走到客户的工作现场,一边观察、一边听客户的讲解。
7. 参加业务实践
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扮演或模拟扮演系统中的角色或元素,参加系统的业务实践。通过参加业务实践,可以非常有效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8. 阅读历史文档
阅读历史文档也称为文档考古。对于一些数据流比较复杂的、工作表单较多的项目,有时是难以通过说或者观察来了解系统细节的。这时就可以借助于阅读历史文档的方法,对历史存在的一些文档进行研究,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该方法的主要风险是历史文档可能与新系统的流程、数据有一些不吻合的地方,并且还可能承载一些现有系统的缺陷。要想有效地避免和发现这些问题,就需要系统分析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其与其它详细调查技术结合,以便对照。
要注意的是,以上8种详细调查方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包容和交叉的关系。例如,现场观摩和参加业务实践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在现场观摩的同时,对复杂业务进行实践。如果系统历史文档很多,无法全部读完时,则可以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详细调查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用户的商业秘密,对数据信息的保密是系统分析师基本的职业素养。
另外,为了便于系统分析师和用户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和分析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工具。图表工具的种类很多,例如,用组织结构图描述企业的组织结构,用业务流程图描述业务状况,用数据流程图描述和分析数据、数据流程及各项功能,用判定树和决策树等描述处理功能和决策模型。
至此,“10.2.3 详细调查的方法”的全部内容就讲解完了。“10.2 详细调查”的全部内容也就讲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