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三种境界、三种习惯、三个要点,三个心态
三种学习境界
- 苦学
古人云:“头悬梁、锥刺股”,勤学苦练是第一境界。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 好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主动学习,能够以学习兴趣为驱动去不断的探索未知的知识,这是学习的第二境界。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 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 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事半功倍。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如: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费曼学习法等等。
如何做呢?
三部曲:
1)静下来,坐下来。 => 达到专注和投入是第一步。
2)钻进去,悟出来。 => 对知识总结,形成知识系统,知识框架。
3)举一反三。=> 王阳明的心学中讲到:“事上练,心上学”,看视频,上网,看书,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跟别人聊天等等,所有事都是一种修行;都可以学习。
三种学习习惯
- **系统化学习。**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系统概括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 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 培养发散思维和结构化思维。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掌握一门学科,首先是要明白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逻辑主线是什么?
比如:微积分是什么?如何三到五句话描述这门学科,核心思想是什么,对实际指定意义又是什么?
- 个人概述:微积分是基于变量的极限思想,当某一变量无限接近于一个固定值或者无限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时,它的极限运算。通过极限的四则运算和法则,我们推导出了导数的概念和导数的运算公式;导数可以理解为平均变化率;也就是自变量x变化一单位,因变量y变化几单位。在导数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知道某个函数的导数,那么如何逆运算得出它的原函数呢?也就是不定积分,知导求函,而定积分就是在某区间上求曲边体型的面积问题;而微分是建立在导数和定积分的基础上的一种运算,微分是函数变化的线性近似。微积分研究函数,无穷级数,二元函数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核心思想。
-
那么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呢?西方经济学就是利用数学思想去解释经济活动或现象;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基础上,以及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函数和边际效用等思想;总结出来了四大函数,生产函数、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总需求函数;通过这些数学模型描述经济活动。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呢?它是基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研究经济的方法论。通过模型去研究经济活动。
-
等等
三个学习要点
- 多读书,勤思考,重基础。
- 重理解,多实践。
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解知识,并且付诸于实际,才能知行合一。 - 温故而知新,多复习,才能少遗忘。
学习的三个重要的方法论
1. 以始为终,以目标为导向。一切努力服务于最终目标,于目标无关的事情不要做。
2. 分解目标,找准差距;界定问题六问法。
界定问题六问法:
问题六问法,也称为5W1H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 What(什么):明确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要求对问题进行具体描述,以便理解它的本质。
2). Who(谁):问题发生的主体是谁?要求明确问题涉及的相关人员或组织。
3). Where(在哪里):问题发生的地点或范围是在哪里?要求确定问题发生的具体位置或范围。
4). When(何时):问题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要求确定问题发生的具体时间点或时间段。
5). Why(为什么):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根源。
6). How(如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或措施。
通过运用问题六问法,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问题的背景、要素和解决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因此在使用问题六问法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扩展问题的内容,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问题认知。
3. 短期功利性学习,长期终身学习,为终极目标努力。
学习中最重要的三个心态
- 空杯心态,要谦虚,不耻下问。
- 积极乐观心态,自信但不自负。
- 要有时间观念,管理好时间和学习进度;不拖延;最好今日事,今日毕!
- 长期坚持,不怕失败。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