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一个大佬研究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研究了好几年,让程序产生自我意识诞生人工生命,感觉10年后肯定是继Chart GPT之后的又一个风口,在这里记录一下分享给大家,这个项目在git上有开源,开源地址:https://gitee.com/drinkjava2/frog?_from=gitee_search#frog--%E4%BA%BA%E5%B7%A5%E7%94%9F%E5%91%BD
项目概况:
这是一个人工生命试验项目,最终目标是创建“有自我意识表现”的模拟生命体,技术架构基于02年提出的 一个人工脑模型。这个项目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开始于模拟一个简单的生命体,然后是青蛙、狗......, 结束于有“自我意识表现”的人工脑,或者说,结束于被机器人代替人类的那一天。
目前人工智能的进展已经比较完美地解决了模式识别这块的难题,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已经不弱于人类的水平,而这是我在二十年前感到最困惑的一块。模式识别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简单多了,目前距离人工意识的诞生只差临门一脚了,就是如何在识别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识别的内容并与人类形成交互的反馈。所以这个项目的重点是建立在模式识别基础上,训练神经网络形成条件反射,表现出高等动物才具有的条形反射行为,最终表现为"拥有自我意识"的行为。根据“意识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现象”原理,如果最终一个系统表现出具有自我意识的行为,即可认为它也是人,应该获得人权。目前有些人工智能的研究目的是想让人工智能解决一些复杂的人类社会方面的问题如机器翻译等,则是完全错误的目标,不可能成功,因为如果一个系统不能表现出自我意识,它就不能与人类交流,也就不可能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通常说的"机器不犯错,一旦犯错就是大错"。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系统表现出具有自我意识的行为,它就完全有能力解决世界上所有难题,包括改进它的自身和淘汰人类(因为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人工智能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人工生命(或通用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和通用人工智能是等价的)的构建和伦理研究,而不是期待短期收益,指望人类可以一直享受人工智能的大餐是很危险的。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成果只是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个路标,人工智能的“有用”的应用期,很可能只是奇点之前白马过隙般短暂的一个过渡期而已,不用高兴得太早,也许都是白忙,给机器人作嫁衣。奇点之后,很可能所有生物智能都将淘汰。实际上,人工智能不光是技术问题,还是个人生观问题,专家的认识有时候并不总对。在此摘一段芦秋迪群友建议放上来的对话。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