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集《佛遗教经》



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三面,丙三、对治灭烦恼法要

基本上,从事宗教的修学,目的是为了改造我们的生命,希望透过宗教的修学,使生命离开痛苦,得到安乐。既然是为了改造生命,从修学的次第上来说,一定要先知道生命的真相。所有宗教师对生命的看法,基本上分成三大类:

(一)无因缘论:这类宗教师认为生命的痛苦跟快乐,都是没有因缘的,换句话说,生命只是一个偶然,痛苦是因为他运气不好,快乐是因为他比较幸运,苦乐的背后没有因缘力量的支持。如果建立这样的知见,想要离苦得乐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行乐,因为生命没有因缘,所以断恶修善、皈依三宝并无意义,这种颠倒的思想就带动错误的行为,这是无因缘论。

(二)邪因缘论:邪因缘论者认为,生命的快乐跟痛苦是有其因缘,这因缘寄托在有主宰性的天神,天神是我们痛苦跟快乐的唯一因缘,换句话说,希望离苦得乐,自己并没有任何办法,我们没有自主的能力,只能仰仗对天神的皈依、礼拜、祈祷、供养,使天神赐给我们快乐,拔除我们的痛苦。这样的思想,佛法认为是心外求法,名之为外道,因他们认为苦乐的因缘是在心外,除了现前一念心性,另外有一强大力量主宰我们的苦乐,所以改造内心没有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向外对天神的祈祷。佛法认为这种思想是邪因缘论,虽然有因缘,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因缘。

(三)正因缘论:佛法提出正因缘论,佛陀出世就对大众宣布,生命的痛苦跟快乐有其因缘,因缘的本身跟身口意所造作的业力有关系,故是自作自受,自己创造某种业力,就召感这种果报。佛法认为生命有一定的轨则,什么业力就召感什么果报,这是佛法的根本思想。

站在本经的角度,佛陀想引导我们离苦得乐,他提出两个主题:

第一个:共世间法要:透过共世间法要的修学,以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

第二个:不共世间法要:遵循出世的规则,成就永恒的解脱。

这里是讲到共世间法要,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只要能遵守以下的三大规则,就能离苦得乐:

(1)对治邪业:这是持戒清净,若想离苦得乐,首先要遵守佛陀的根本戒与方便戒。

(2)对治止苦法要:这是都摄六根。我们在持戒以后,对六根要善加管制,不能使令它完全没有目标的放逸,放逸会破坏我们持戒的功德,所以在持戒后,对六根要加以收摄。

(3)对治灭烦恼法要:想成就人天安乐的果报,有三种烦恼要加以对治,因这三种烦恼的活动,会严重破坏人天安乐果报。

所以遵守这三个规则:①、持戒。②、都摄六根。③、对治烦恼。则能成就人天的安乐。

以下即说明对治灭烦恼法要。分三科:丁一、瞋恚烦恼对治,丁二、贡高烦恼障对治,丁三、谄曲烦恼障对治。佛陀在临灭度前告诫我们,内心的瞋恚、贡高、谄曲等烦恼,会严重伤害我们人天的安乐果报,所以应该加以对治。

丁一、瞋恚烦恼对治

首先解释「瞋恚」的相貌,什么叫瞋恚?对于不如意的境界, 内心感到愤发,愤发是一种不安稳性的造作。当身口意遇到不如意境界而失去控制时,产生造作不安稳性的行为,称为瞋恚。瞋恚烦恼的对治,在经文中分成三科,以下第一科先说明忍辱的相貌。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

佛陀在临灭度前,把自己过去世修学菩萨道所遇到的境缘,提出来对弟子们有所勉励。佛陀说,如果有人拿刀对我们一节一节的割开身体,这样的伤害所造成的痛苦虽非常严重,但我们应该「当自摄心,无令瞋恨。」这时不论外境是否合理,这念心要「都摄六根」,将之收摄回来,思惟佛法的真理。要如何思惟呢?佛法认为生命有其因缘,「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也就是说,今天会遭遇这种痛苦,主要是因内心有罪业,外在的人事只是增上缘,外在人事的刺激把心中的罪业逼出来,所以一切的痛苦都是心中的罪业所召感,故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没有必要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此外,也要护持口业,不要生起粗暴的言词。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若不这样如理思惟佛法真理,而放纵自己的情绪,则所产生的瞋心之火,就破坏了先前所栽培的布施、持戒等种种的善业功德。也就是说,所发动的瞋心,先伤害自己,再伤害别人。

蕅益大师说这段经文是「以重况轻」,举出最严重肢解身体的伤害,这都能忍辱,何况是轻微的伤害呢?我们生活在人世间,有可爱的顺境,也有不可爱的逆境,当然逆境的时间多,顺境的时间少。当遇逆境时,我们有两种不同作法:

(一)心随境转:这念心若执着于逆境上,就会带动瞋恚的情绪,因心随境转的结果,境界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带动内心已有的瞋心种子出来活动,瞋心活动的结果,首先伤害自己,接着再以恶言恶行伤害别人,这是遇逆境时的第一种反应。

(二)收摄内心:佛陀教诫我们,既然想要离苦得乐,这个时候遇到逆境,就要赶快收摄内心,把心带回家。在收摄内心后,思惟佛法道理,不要执着在境界上,心安住于真理上思惟,思惟现在承受痛苦,是在释放自己的罪业,这与别人无关,如此的如理思惟,就能在恶劣环境中,平安度过逆境,消除自己无始的罪障。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当自摄心」,这是保护功德的关键处。

以上说明忍辱的相貌,第二段说明忍辱的功德。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当我们遇到逆境的刺激,应该「当自摄心,思惟真理。」佛陀在这段经文说明,为什么不能放纵瞋心,而应当摄心的理由。忍辱的功德是持戒及苦行所不能相比的,六度功德的大小是后后超胜前前,持戒功德超越布施,乃至忍辱功德超越持戒,忍辱所发挥灭恶生善的功德,超越持戒与苦行。一个人遇逆境时,能表现安忍的力量,「当自摄心,莫向外求」,这才称为「有力大人」。

蕅益大师解释「有力大人」说,一个人若经常发脾气,这人的内心没有力量,他没有力量修习善法,因为瞋心的生起会障碍修道,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心平气和时能静坐三十分钟,但瞋心一发动,则坐不到五分钟。所以经常发脾气,心常扰动,根本没有力量修习善法,是一个没有力量的人,因你的力量被瞋心所蒙蔽,因此想要有力量修学善法,须修忍辱,方有广大力量修诸功德。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我们应该把恶骂及伤害的逆缘,当作甘露来受用,甘露是天上的饮食,是不死之药,有长寿及治病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恶逆因缘当做自己一种生命的考验,否则就不是「入道智慧人也」。

我们修学般若智慧,若完全在顺境,可以栽培一部分的力量,但是这个力量不能广大,一定要有逆境的刺激磨炼,心中的观照智慧才能增长广大。所以佛陀在《法华经》上,一再的赞叹提婆达多,佛陀说,在他的因地菩萨道上,提婆达多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然佛陀之所以能成佛,自己的努力是主要因素,但提婆达多处处对佛陀的伤害跟障碍,却使佛陀疾速成就种种的波罗蜜。犹如一颗玉石,若未加以磨炼,本质即使再好,也不能发出灿烂的光辉。所以修行人若害怕逆境磨炼,智慧就难以增长广大。虽然在佛堂拜破很多蒲团,但没有人刺激你,则进步缓慢,所以应该把逆境当作甘露想,这是增长智慧的大好机会。

所以者何?瞋恚之害,以下说瞋恚的过失有三种:

(一)破诸善法:瞋恚会破坏以前所成就的善法,好不容易点点滴滴。所成就的布施、持戒功德,因为一时的瞋心而遭受破坏。

(二)坏好名闻:因瞋心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三)今世后世,人不喜见:瞋心会造成今世后世相貌的丑陋,他人见之不起欢喜。

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佛陀总结说:瞋心的过失胜于猛烈大火,因大火烧毁外在的房屋资具,我们还可再重建,但瞋心是内在之火,会烧尽好不容易积功累德所成就的善业,所以「劫功德财,无过瞋恚。」若要破坏恶法,首要消灭瞋心,否则辛苦积集的善业,因一时情绪失控,瞋恚大火烧毁内心的功德财库,实在非常可惜。

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瞋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这一段是结示劝修。一位没有宗教修学的在家众,也就是一般所谓的颠倒众生,他的内心中没有来生,他的生命宗旨就是及时行乐。当一个人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安乐,则容易起瞋心。蕅益大师说,贪欲与瞋心是互为表里,相互成就。一个人贪欲重,内心就有瞋心,当所贪爱的境界受影响,瞋心就会出来活动,这时内心里又有贪心,所以有贪欲的人一定会有瞋心。这种人对生命没有任何期望,因此容易放纵自己的情绪,这还可以理解,因他不想改造生命。但有志于修道的修行人,已经透过前面的持戒、都摄六根,减少自己的欲望,追求来世的安乐,而却放纵自己的瞋恚,破坏自己的善法,这非常不合道理。

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有志于宗教修学的修行者,内心安住于真理,思惟观察生命的真相,其内心是寂静清凉。瞋心犹如在清凉心中「霹雳起火」,霹雳是打雷电,雷电与清凉心非常不相应。在家众内心本是扰动的,充满了贪欲烦恼,所以起瞋心是正常的,而修行人的寂静心中岂能生起瞋心?所以有志于追求人天安乐者,首先要对治瞋心。

瞋心的生起,有两个因素:

(一)与期望相应:身为父母师长对自己的子女或徒弟有所期望,当徒弟的表现不如预期,师父就会发脾气,但这种发脾气是因期望心而生起,是菩萨的一种方便。从摄受众生的角度,若对众生一昧的宠爱鼓励,这是不对的,有时应该要畏爱兼施。所以跟期望心相应的瞋心是可以理解的,这是菩萨度生的方便。

(二)与对立相应:本经是针对跟对立心相应的瞋心,这瞋心有我相人相的对立,这种瞋心伤害了自己的功德,也伤害别人。

在经论上对瞋心的对治,有两个方法:

(1)七重因果法:此法是观察我们有无量在生命中,每个人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对我们有很大的恩德,故应该把自己的个体生命,跟众生的生命建立殊胜的因缘,也就是母子的关系。当人与人之间有如此深厚的因缘,即使彼此间有任何的碰撞,就比较容易包容宽待,而不容易生起对立。所以七重因果法是偏重外在因缘的建立,观想建立自己与众生之间美好的母子因缘。

(2)自他交换法:这方法偏重内在心性的平等。我们的个体生命与众生的生命,因过去的业力而创造不同的色心诸法,有男人的色法跟心法,也有女人的色法跟心法,每个人的色心二法皆不相同。当我们把业力所创造的外在形貌,及内心的感受思想,把这些因缘法全都拨开,我们会发觉每一有情众生的内心深处都平等,他希望离苦得乐,我也希望离苦得乐,这样的心情是相等的。今天他会做这样的事,也是想要离开痛苦得到安乐,换句话说,如果我自己站在他的角度,也会做跟他相同的事。

透过这种同理心的观察,对众生就能多一份的理解跟包容,因为他这样做不是冲着我,想要伤害我而来的,他只是想要保护自己的生命而已,如是的观察就能避免人我的对立。透过这种自我交换的观想,我们就能对众生生起宽恕跟包容。历代的圣贤就以七重因果法及自他交换法,化解与众生的对立,而生起对众生的宽恕与理解。

丁二、贡高烦恼障对治

贡高在唯识学上即是「高慢」,什么叫高慢呢?「恃己所长,高举为性。」高慢心是仗恃自己的功德而高举自己。一位修学者透过前面的布施、持戒、都摄六根等,身口意出现很多的善业。仰仗这善业,在与众生接触时,觉得跟众生不同,自己高高在上,别人没有什么资粮,只有自己有布施、持戒乃至忍辱的资粮,故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而生起贡高心,所以一个人会贡高我慢,此人多少是有些资粮的。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当疾灭之。

这段经文是说明对治的方法。身为一位宗教修学者,自己很努力的断恶修善,在这过程中内心善业增长,故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要如何对治贡高心呢?佛陀告诉我们有五种的观察方法,以对治贡高。

(一)当自摩头:以手摩头,发觉自己头上没有须发的庄严,这是第一个不如人的地方。

(二)已舍饰好:自己身体的装饰中,没有穿金戴玉来庄严自己,这也是不如人。

(三)着坏色衣:自己没有如世俗人有五彩美妙衣服装严色身,所穿的只是坏色衣,这也比不上别人。

(四)执持应器:应器是吃饭的工具,没有童仆来侍奉,需自己拿钵。

(五)以乞自活:自己没有财富的积蓄,需仰仗乞求才能过活,这也不如人。

佛陀要一位宗教修学者,观察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自见如是」,看到自己没有种种华丽的装饰来庄严自己,「若起憍慢,当疾灭之。」佛陀在《阿含经》常提到,出家众应如上的观察自己。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向佛陀告状说,舍利弗尊者的个性非常贡高我慢,他向佛陀举罪。佛陀于是集合所有比丘,请舍利弗尊者解释。尊者说:「我观察今生的身口意三业,这念心所受用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相貌,就像一个里面装了油的破旧瓶子,这瓶子破旧有很多漏洞,从里面流出很多的油。观察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犹如一破旧的瓶子,这有何尊贵骄傲的呢?」尊者的这段话犹如佛陀的开示:「当自摩头,已舍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已乞自活,自见如是。」佛陀告诉修学者,自己的六根是如此的朴素卑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为追降其身,而行乞耶?

莫说出世的修行者求现世的安乐,自不应该有憍慢心,甚至世俗的白衣,都不适合憍慢,何况一位出家的修学者,为追求出世的永恒解脱,降低自己的身份以乞食,岂能起憍慢?佛陀之意,出家众为保持充足的精神体力以修学佛法,不应从事生产的工作,而乞食以过活,则更不应该起憍慢。这里说憍慢心不但障碍出世善根,也障碍世间的福报。

中国文化里的《易经》,对生命的趋吉避凶有很透彻的说明。《易经》的「易」字,简单来说就是变化,它对生命的看法是「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寄。」人生的福报跟灾难是互含互摄,当福报现前,灾难是躲在里面,福报中隐藏灾难;而在灾难现前时,福报躲在灾难里面,这时的灾难也隐藏种种的转机。灾难跟福报在生命中是不断的变化,所谓的物极必反,福报至鼎盛时,也就是灾难将出现的时候,所以「月圆则缺,花开则落。」当灾难到谷底时,即是生命转机之时。在灾难跟福报不断的替换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呢?《易经》告诉我们应该做两件事: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改过积善。

(二)「谦受益,满招损。」不论遇顺境或逆境,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这对我们的生命永远有最大的好处。经文说:「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世俗人想要趋吉避凶,希望福报能永恒常住,他尚且要谦卑。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功德,最好不要把姿态摆得太高,高处是危险的处所。若把姿态放低一点,福报容易长久保存下去,灾难不容易出现,所以说「谦受益」。反过来说,若抬高姿态,则容易折损福报,所以《易经》的看法是要保持谦卑,如此在吉凶祸福中,我们永远是受益者。

丁三、谄曲烦恼障对治

什么叫谄曲?「曲」是虚伪的念,「谄」是迎奉的言词。内心有虚伪之心,讲出讨好别人的迎奉言词,称为谄曲。经文共有三段,第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是别明,第三段是结劝。先看第一段总标。

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

佛陀告诉比丘说,谄曲之心,与道相违;内心如果是虚伪的心态,表现出谄媚言词,这与修学圣道相违背,这是障碍圣道。「是故宜应,质直其心。」,「质」是不谄,这是外表的正直,讲话时该怎么讲就怎么讲,不要迎奉别人,而应按照道理而讲。「直」是不曲,内心安住于正念,这是内心的正直。如是「质直」才是随顺修学圣道,若经常谄曲,修学戒定慧就有困难,与戒定慧无法相应。

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

一个人为什么会对别人谄媚呢?是因有欺诳有所求时,只好表现谄媚的言词,明明知道这样讲不对,根本与事实不符,但为欺诳对方,表现你对他非常随顺,所以讲出谄媚的言词,这就有欺诳之心。入道之人,则无是处。内心安住在圣道上的人,不会做出这种事。

是故汝等,宜当端心,以质直为本。

佛陀总结说:一位修行人应当端正道的根本。以正直的心当做修道的根本。

蕅益大师总结这段经文,很强调一个观念:「直心是道场」。「道」包括戒定慧,道要生起,必须有一个场所,若没准备好场所,道就不能生起,哪一个地方是生起「道」的场所呢?就是正直之心。一位宗教修学者,随顺佛陀思想真理来运作,佛陀告诉我们这件事不该做,那件事该做,我们仰仗对佛陀的信心,相信我们的身口意随顺佛法来运作,能使自己离苦得乐。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世间的颠倒众生比较多,心中有光明智慧想要追求圣道的人比较少。若生于正法时代,心中有光明正法的人多,邪知邪见的人比较少。末法时代刚好相反,魔强法弱,一般众生的共识颠倒思想多,有正知正见的人少。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佛陀告诉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至于别人心中打什么妄想,先姑且不去管他,不必随顺众生的妄想而转,别人怎么想,那是他个人的事,佛陀的真理是这样说的,我们应该随顺真理而行。这是说,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一位君子的立身处世只能做该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中国儒家思想也有类似的看法,如孔夫子说:「不得中庸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孔夫子认为世间上有四种人:

第一种是行中庸之人,这种人最圆满,坚持原则,而又处世圆融,有所坚持有所让步,这种人是千年的冰山雪莲,稀有而不容易找到。

第二种人是狂者,如子路等,狂者进取,处事冲动较不圆融,容易得罪别人,但他心中还有章法道理。

第三种人是狷者,狷者比较保守,别人不喜欢我做,我就不做,狷者心中也能坚持道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既然没有兼善天下的因缘,也就自己好好用功,独善其身。孔子说:「必也狂狷乎。」狂狷虽然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但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这种人还是可取的。

第四种人是孔夫子所呵责的乡愿,「乡愿,德之贼也。」若一味的讨好别人,没有说出自己该说的话,世间的真理就因这些人的乡愿而埋没,大家已不知什么是真理,虽苦读圣贤之书,但说出来的话依然是随顺世俗,圣贤的道理就被这些人所埋没。

这里的经文也是这个意思,若经常讨好别人,养成讨好别人的心态,则修戒定慧无法相应,因他的内心缺乏正直的坚持,所以经文说:「谄曲之心,与道相违。」

到这里佛陀告诉我们的是「共世间修学法要」,成就人天安乐果报的三大规则。第一个对治邪业:持戒清净。第二对治止苦:都摄六根。第三对治烦恼:保持慈悲心、正直心、谦卑心。这是离苦得乐之道的三种方法。

中国儒家思想讲到生命的吉凶祸福,提出两个主要因素:

(一)命运:这是先天所带来的,出生以后就有一定的生辰八字,几岁走好运,几岁走坏运,这是不能改变的,命运是过去的业力所创造的生命相貌。

(二)气数:这是心中浩然正气的多寡,内心的气数有两种情况:

(1)君子喻于义:君子内心随顺天理而行,这浩然正气是集义所生,内心经常随顺天理,做你该做的事,讲你该讲的话,浩然正气强,气数就强。即使被算命先生算定今年有厄运,但因气数强,后天的浩然正气能弥补先天的厄运。

(2)小人喻于利:小人内心不根据天理运作,一心只想名利,心随境转,生命完全没有章法,只求现前的快乐,不考虑是否合乎天理,这种人的浩然正气虚弱。气数是后天所栽培,当气数弱时,即使命运好也不能发挥作用。

儒家思想很重视培养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又要如何栽培呢?这也有一定规则,简单的说即是孟子所说的「集义所生」,内心随顺天理而运作。内心有浩然正气,虽今年的运气不佳,但因气数旺,也能扭转命运的不足。

佛法的道理亦复如是,当然佛法讲的更深,佛法讲「共世间修学法要」,一位修学者在成就出世解脱之前,先保住人天的安乐,也就是先成就内在的气数。佛陀对此开出三种方法:

(一)对治邪业:不要造做罪业,遵守佛陀的根本戒、方便戒。

(二)都摄六根(对治止苦):六根的了别活动,有些是非法,有些是合法,非法的要遮止,合法的要鼓励赞叹,如此适当的管制六根的活动。

(三)对治烦恼:瞋恚、高慢、谄曲的烦恼要对治,并保持慈悲心、正直心、谦卑心。

修持以上三种「共世间修学法要」,即使自己前生的命运不佳,也能弥补、扭转命运。以上是佛陀开导我们追求人天安乐的三大方法。

好,这堂课讲到这个地方,休息十分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691520.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python学习篇1】python基本语法

目录 一、第一个python程序 二、基本语法,数据类型,字面量,循环语句等内容 2.1字面量 2.2注释 2.2.1单行注释 2.2.2多行注释 2.3变量 2.3.1认识变量 2.3.2查看数据类型 2.3.3数据类型转换 2.3.4字符串的三种定义方式 2.3.5字符串…

Flutter开发环境和打包流程

Flutter开发环境和打包流程 1.本地开发环境 1.1.安装flutter 官网安装flutter有2种方式,一种是下载flutter的sdk包,一种是VS Code直接安装,照着官网的安装flutter的流程走没有什么问题 1.2.安装Android Studio 去Android Studio的官网直…

Node响应Vue axios请求方法说明

1、安装 npm install axios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2、Vue前端 get请求使用 axios.get(url, { params: { key:value } }) 来请求 post请求使用 axios.post(url, { key: value }) 来请求 3、Node后端 get请求使用 req.query[params_name] 来获取 post请求使…

若依不分离版本部署流程

一、分离与不分离的区别 参考博客:前后端分离与不分离的本质区别!_前后端分离本质-CSDN博客 概念适用场景前后端不分离前端页面看到的效果都是由后端控制,由后端渲染页面或重定向适合纯网页应用前后端分离后端仅返回前端所需的数据&#xf…

Android widget基础指南

widget的概念最早是由一名叫Rose的苹果工程师提出,后来经过多方面机缘巧合的发展下,便有了今天Android平台上的小组件widget,一般APP开发可能应用场景较少,最常见的莫过于天气APP的widget。但对于从事IOT或车载方向的同学&#xf…

C 练习实例71-结构体

题目&#xff1a;编写input()和output()函数输入&#xff0c;输出5个学生的数据记录。 代码&#xff1a; #include <stdio.h> typedef struct{char name[20];char sex[2];int age; }student; //定义了一种新的数据类型&#xff0c;叫做&#xff1a;student void input(…

WebRTC最新版报错解决:FileNotFoundError: LASTCHANGE.committime (二十五)

简介: CSDN博客专家,专注Android/Linux系统,分享多mic语音方案、音视频、编解码等技术,与大家一起成长! 优质专栏:Audio工程师进阶系列【原创干货持续更新中……】🚀 优质专栏:多媒体系统工程师系列【原创干货持续更新中……】🚀 人生格言: 人生从来没有捷径,只…

图形渲染基础学习

原文链接&#xff1a;游戏开发入门&#xff08;三&#xff09;图形渲染_如果一个面只有三个像素进行渲染可以理解为是定点渲染吗?-CSDN博客 游戏开发入门&#xff08;三&#xff09;图形渲染笔记&#xff1a; 渲染一般分为离线渲染与实时渲染&#xff0c;游戏中我们用的都是…

【Linux取经路】文件系统之重定向的实现原理

文章目录 一、再来理解重定向1.1 输出重定向效果演示1.2 重定向的原理1.3 dup21.4 输入重定向效果演示1.5 输入重定向代码实现 二、再来理解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2.1 同时对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进行重定向2.2 将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重定向到同一个文件 三、再看一切皆文件四、结语 …

书生开源大模型训练营-第3讲笔记

5.Langchain和InternLM搭建知识库 5.1环境 还是一样&#xff0c;开发机中创建镜像&#xff0c;以及所需依赖 pip install modelscope1.9.5 pip install transformers4.35.2 pip install streamlit1.24.0 pip install sentencepiece0.1.99 pip install accelerate0.24.15.2模…

python之GIL

GIL&#xff08;global interpreter lock&#xff09;&#xff0c;即全局解释器锁 在单核时代&#xff0c;崇尚优美、清晰、简单的 Python 之父选择在解释器层面实现了一把全局互斥锁&#xff0c;来保护 Python 对象从而实现对单核 CPU 的使用率&#xff0c;这种做法在单核时代…

git操作(二)

之前我们对于git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xff0c;现在我们学习一些关于git的新内容。 一.修改⽂件 首先&#xff0c;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命令&#xff1a; git status //⽤于查看在你上次提交之后是否有对⽂件进⾏再次修改,注意指的是仓库和工作区对比 关于三区的内容&#xff…

如何有效利用API接口进行数据采集

在当今数字化的世界中&#xff0c;API&#xff08;应用程序编程接口&#xff09;作为数据交换的桥梁&#xff0c;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它们允许企业从丰富的数据源中提取必要的信息&#xff0c;为商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将围绕如何高效地利用API进行数据采集展开讨论…

实际生产中的一次非典型的基于jmeter的接口自动化实践

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一次自动化巡检的需求&#xff0c;作为测试人员没法从源代码入手&#xff0c;加之数据库也不熟悉&#xff0c;故采取接口自动化的方式来实现巡检&#xff0c;算是一种歪门邪道吧&#xff0c;应该不是接口自动化的常规使用方式。jmeter在这里的作用实际上也只是…

docker安装一系列镜像

启动docker systemctl start docker docker 启动已经停止的容器 docker start idOrName PS&#xff1a;idOrName为容器的id或者名称 1、安装mysql镜像 拉取mysql5.7的镜像 docker pull mysql:5.7 查看镜像 docker images 启动mysql #启动mysql docker run --name mysql…

云呐电网智能运维包含哪些?智能运维都有哪些框架

电网智能运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xff0c;包括多种技术和方法&#xff0c;为提升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以下是你提出的问题的实际答案: 网络智能运维的核心技术与应用&#xff1a; 故障检测&#xff1a;根据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xff0c;对电网中的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

C++递归复习3

输出n~1的整数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void f(int); int main() {cin>>n;f(n);return 0; } void f(int n){if(n0) return;cout<<n<<endl;f(n-1); }求10097......41的值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

k8s容器以及基础设施优化

1.硬件系统选型&#xff1a;宿主机通用配置16c/32GB/4网卡队列 2.os优化&#xff1a;单机支持百万tcp并发&#xff0c;/etc/sysctl.conf,/etc/security/limits.conf 3.k8s&容器层优化&#xff1a;性能优化initContainer 4.kube-dns优化&#xff1a;增大--cache-size,设置…

LabVIEW读取excel日期

LabVIEW读取excel日期 | Excel数据表格中有日期列和时间列&#xff0c;如下表所示&#xff1a; 通过LabVIEW直接读取Excel表格数据&#xff0c;读出的日期列和时间列数据与原始表格不一致&#xff0c;直接读出来的数据如下表所示&#xff1a; 日期、时间列数据异常 问题产生原因…

VBA:批量复制sheet内指定内容

VBA. 批量复制sheet内指定内容 背景&#xff1a;一个excel内有包含0-18序号的Sheet&#xff0c;需要将1-18的sheet内包含标准差的行复制到sheet”0“中。 方法&#xff1a; 从1-18遍历sheet&#xff0c;找到单元格值为”标准差“的行&#xff0c;然后&#xff08;仅复制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