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一篇文章:软考 系统分析师系列知识点之范围管理(2)
所属章节:
第20章. 项目管理
第2节. 范围管理
20.2.3 范围确认和控制
在对项目范围进行了定义、编制了详细的WBS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让项目干系人确认范围,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范围进行控制,确保项目范围按照既定流程变更。
1. 范围确认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范围确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与用户的沟通上。项目组倾向于让用户确认范围,以尽快开始后面的工作;而用户则可能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有看到,怎么可以确认呢?因此,项目经理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用户沟通,让用户意识到,虽然项目范围确认是正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范围就是“铁板一块”,不能再修改了。同时,要让用户知道,无论是现在更改范围、还是以后更改范围,都会引起项目进度和费用上的变化。
范围确认主要是确认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满足项目干系人的要求。把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列表提交给项目干系人,同时,也应该展示项目的进度安排。项目干系人进行范围确认时,要检查:
(1)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确定的、可核实的。
(2)每个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确的、可辩别的事件,例如,客户的书面认可。
(3)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也就是说,可交付成果的交付不但要有明确的标准标志,而且要有是否按照要求完成的标准,可交付成果和其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
(4)审核和承诺是否有清晰的表达。项目投资人必须正式地同意项目的边界,项目完成的产品(或服务),以及项目相关的可交付成果。项目组必须清楚地了解可交付成果是什么。所有这些表达必须清晰,并取得一致同意。
(5)项目范围是否覆盖了需要完成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所有活动,有没有遗漏或者错误。
(6)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管理层是否能够降低可预见的风险发生时对项目的冲击。
每个干系人对项目范围所关注的方面是不同的。例如:
- 管理层关注的是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和资源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否超过了组织承受能力,是否在投入产出上具有合理性;
- 用户主要关心的是产品范围,关心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 项目管理人员主要关注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和必须完成,时间、资金和资源是否足够,主要的潜在风险和预备解决的方法;
- 项目团队成员主要关心项目范围中自己参与的元素和负责的元素,通过范围定义中的时间线检查自己的工作时间是否足够,在项目范围中自己是否有多项工作,而这些工作又有冲突地方。
在范围确认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项目范围说明书、WBS中有遗漏或者错误,需要向项目组明确指出错误的内容,并给出修正意见,项目组需要根据这些意见修改相关文档。在范围确认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范围变更请求,如果这些请求得到了批准,那么也要修改相关文档。
2. 范围控制
在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范围难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变更。例如,项目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法律、对手的新产品等);范围计划不周,有错误或者遗漏;出现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案;项目实施组织发生了变化;客户对项目或者项目产品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等。所有的这些变化,即使是“好”的变化,对项目管理人员而言,都令人不安。项目范围定义了项目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那么对于范围变更,就不能随意进行。对于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和建议,项目组应该坚持“决不让步、除非交换”的原则,尽可能减少范围蔓延的可能性。所有的范围变更必须在项目的工期、费用或者质量要求上得到响应的变更。
所有的变更必须记载,范围控制必须能够对造成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估算对项目的资金、进度和风险等影响,以保证变化是有利的。同时,需要判断范围变更是否发生,如果已经发生,则就要对变更进行管理。
对范围变更进行控制时,要以WBS、项目进展报告、变更请求和范围管理计划为依据。对于有合同的项目而言,项目范围变更必须遵守项目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范围变更控制,必须经过范围变更控制系统。
至此,“20.2 范围管理”的全部内容就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