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全称为event-related potential,中文是事件相关电位。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ERP是根据脑电图EEG得到的,他是EEG的一部分,是最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
可能有一部分是介绍不到的,望谅解
在维基百科中给的定义是:与特定的物理事件或心理事件,在时间上相关的电压波动(voltage fluctuation)。这种电位可以被颅外记录,并凭借滤波和信号叠加技术,从脑电信号中被提取出来
实际上脑电EEG是一直存在的。大脑的自发性电活动是一直在发生的,当有一些事件进行刺激时,自发性EEG会受到干扰,这种由事件诱发的神经响应会淹没在自发性 EEG 活动中,但是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平均叠加)来提取出来
这些经过平均叠加所获得的脑电响应被称为事件相关电位,表示它们是与特定事件相关的电位
怎么得到ERP
主要参考:一文详解ERP的提取原理 - 心仪脑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0282055
首先就是要从EEG中进行epoch分段,将某种刺激事件过后的一段时间内的EEG信号进行收集
下图展示的就是一段EEG数据,是整个试次组块中记录到的连续信号,并以事件编码标记刺激和反应的发生。从EEG数据中提取分段就要基于这些事件编码的标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ark。如下图所示,方框框起来的部分就是分出来的6段,上面的X和O代表着每一段的刺激类型。
下一步是基线校正,基线校正的目的类似于归一化(这是我理解的),让他们的baseline能够较为相似,数据差别范围不会那么大
最后是叠加平均,我们需要有足够多的事件才能对ERP产生足够多的观察
所有的ERP波形都是时间锁定和相位锁定的。时间锁定是指大脑对刺激事件的反应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内,即潜伏期恒定;相位锁定是指大脑对刺激反应的能量值基于基线的变化方向一致,即波形恒定。
通过叠加平均的方式对ERP成分分离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个是在静息状态时我们大脑神经元放电交错复杂且无规律,EEG波形不锁时也不锁相,在进行多次叠加平均后可近似抵消趋于平稳;第二个由任务事件引发的成分是锁时锁相的,在进行叠加的时候不会被抵消
而我们研究的主要是ERP中那些偏转的峰值
其中上图提到的P、N和后面带的数字也有它的含义。例如在刺激呈现后100毫秒左右达到峰值的正成分被称为“P100”,负成分被称为“N100”。同时还有一套命名体系,这套体系依据的是该成分的序列性,例如刺激诱发的第一个显著的正成分被称为“P1”,而第一个负成分被称为“N1”。大多数主要的脑电成分同时具有两种称谓,例如“P300”和“P3”。巧合的是,在以毫秒为单位的刻度上,脑电成分的潜伏期数值往往接近其序列位置的100倍,以致N1 = N100,P1 = P100,P3 = P300。由于存在这种对应关系,因此两种命名尚不至于带来研究与交流的不便。
什么是锁相、锁时
锁相和锁时中的锁,代表的意思是在一个固定的刺激下,能够以一个稳定的状态发生,是有相关性的
相是指的相位,即这个刺激过后,基于基线的方向是一致的;时是时间,即这个刺激后,发生变化的时间是固定的
下图展示的是evoked(诱发)和induced(诱导)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可以看出来,evoked产生的时间完全相同,并且也是锁相的
BTW
BTW23们实际上会发现,得到的ERP和单次实验得到的电极测量出来的水平相差往往是好几倍的关系,或者说单次得到的往往要大一个数量级,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在采集EEG过程中,得到的信号肯定不是纯净的,往往有大量的噪声在里面,这就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平均;另一个原因是ERP在单个实验数据中是可变的
那事件相关电位和单次实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B%E4%BB%B6%E7%9B%B8%E5%85%B3%E7%94%B5%E4%BD%8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GmoJOB-_0&ab_channel=Psyched%21
脑电系列第一期:初识脑电,EEG与ERP的关系 - 恒挚科技EVERLOYAL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4769492
一文详解ERP的提取原理 - 心仪脑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0282055
https://www.udemy.com/course/solved-challenges-ants/
脑电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