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面试题合集-分布式

前言

前文介绍了MySQL基础知识,现在继续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相关知识。

mysql分布式面试题合集

  1. 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它与集中式数据库有何不同?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种数据库,其中数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分布在多个相互连接的数据库系统上,这些系统可以位于不同的物理位置。每个位置的计算机可以独立地处理数据,并且数据可以在多个位置之间进行复制和同步,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这种数据库的设计目的是提高数据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
相比之下,集中式数据库将所有数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集中存储在一个单一的、高可用的计算机系统上。该系统通常由大型机或高性能服务器组成,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请求和事务。由于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一个位置,因此集中式数据库可以更容易地管理和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分布式数据库和集中式数据库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和数据处理方式。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一些关键差异:
数据存储位置: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物理位置的数据库系统上,而集中式数据库将所有数据存储在单个计算机系统上。
数据处理方式: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在多个位置并行处理数据,以提高性能和可扩展性。集中式数据库则依赖于单个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来处理所有数据请求和事务。
可靠性: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将数据复制和同步到多个位置来提高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如果某个位置的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其他位置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接管并继续处理数据。而集中式数据库则可能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因为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一个位置。
可扩展性: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更容易地扩展,因为可以通过增加新的数据库系统来增加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集中式数据库则需要通过升级硬件或增加更多的资源来提高性能和可扩展性,这可能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停机时间。
总之,分布式数据库和集中式数据库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哪种数据库取决于具体的需求,例如数据量、访问模式、性能要求、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等。

  1.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何解决数据分片后的一致性问题?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解决数据分片后的一致性问题是一个核心挑战。数据分片是将数据分割成多个部分并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以提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然而,这也引入了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因为多个节点上的数据需要保持同步和一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和策略,用于解决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分片后的一致性问题:
A 复制和同步:
主从复制:设置一个主节点负责处理写操作,并将更改同步到一个或多个从节点。读操作可以在任何节点上执行。这种策略可以确保数据最终一致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延迟。
多主复制:允许多个节点处理写操作,并通过某种机制(如冲突解决算法)来同步数据。这提高了可用性和性能,但增加了复杂性和数据冲突的风险。
B 分布式事务
使用两阶段提交(2PC)、三阶段提交(3PC)或类似的分布式事务协议来确保跨多个节点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这可以确保强一致性,但可能会降低性能和可用性。
C数据版本控制:
使用向量时钟、逻辑时钟或时间戳等技术来跟踪数据版本,并解决并发写操作的冲突。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在分布式环境中维护数据的一致性视图。
D 冲突解决策略:
定义冲突解决策略,如“最后写入者胜出”(LWW)、“合并冲突的数据”或“应用定义的冲突解决逻辑”。这些策略在检测到并发更新时决定如何处理数据冲突。
E 分布式一致性协议:
使用诸如Paxos、Raft或Zab等分布式一致性协议来确保数据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副本之间保持一致。这些协议通常用于选举领导者、日志复制和状态机复制等场景。
数据分区和分片策略:
仔细设计数据分区和分片策略,以减少跨节点的事务和数据依赖,从而降低一致性问题的复杂性。
F CAP定理和BASE理论:
理解CAP定理(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三者不能同时满足)和BASE理论(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并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权衡。大多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选择牺牲强一致性以换取更高的可用性和性能,并通过最终一致性来保证数据的长期一致性。
补偿事务:
在分布式系统中,当事务失败时,使用补偿事务来撤销已经执行的部分操作,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解决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一致性问题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技术和策略,并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和场景进行定制。在实践中,可能需要权衡性能、可用性、复杂性和数据一致性之间的关系。

  1. 如何理解MySQL的分布式解决方案,例如MySQL Cluster、MySQL Replication等?

MySQL提供了多种分布式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有助于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以下是对MySQL Cluster和MySQL Replication这两种主要分布式解决方案的简要理解:

  1. MySQL Cluster
    MySQL Cluster是一个提供高可用性和实时数据访问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集成了NDB Cluster存储引擎和管理节点、数据节点以及SQL节点等多个组件。
    管理节点:负责配置和监控整个集群。
    数据节点:存储实际的数据,并处理数据的读写请求。
    SQL节点:即MySQL服务器实例,客户端通过这些实例与数据节点进行交互。
    MySQL Cluster的主要特点包括:
    内存存储:数据主要存储在内存中,从而提供快速的读写性能。
    自动分区:数据自动在多个数据节点间进行分区和复制。
    高可用性故障恢复:数据节点可以在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节点,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无单点故障:通过多节点配置,避免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实时性: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电信、金融等。
  2. MySQL Replication
    MySQL Replication是MySQL提供的一种数据复制技术,用于将数据从一个MySQL数据库服务器(称为主服务器或Master)复制到一个或多个MySQL数据库服务器(称为从服务器或Slave)。
    主服务器:处理更新操作(INSERT、UPDATE、DELETE等),并将这些更改记录到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中。
    从服务器:从主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中读取并执行更改,从而保持与主服务器的数据同步。
    MySQL Replication的主要用途包括:
    数据备份和恢复:通过定期备份从服务器上的数据,确保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
    负载均衡:将读请求分散到多个从服务器上,减轻主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系统性能。
    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在不影响主服务器性能的情况下,从从服务器上读取数据进行分析。
    地理位置优化:通过将数据复制到地理位置上更接近用户的从服务器,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MySQL Replication是异步的,这意味着从服务器上的数据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此外,MySQL Replication并不能自动处理主从服务器之间的故障切换,通常需要结合其他工具和策略(如MySQL Orchestrator、MHA等)来实现自动故障恢复。
    总之,MySQL Cluster和MySQL Replication是MySQL提供的两种不同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性能要求、成本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 请解释一下MySQL Replication的工作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实现数据备份和读取负载均衡的?

MySQL Replication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一个主服务器(Master)和一个或多个从服务器(Slave)之间的数据复制过程。以下是其基本原理:
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当在主服务器上进行数据修改操作(如INSERT、UPDATE、DELETE等)时,这些更改会被记录到主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中。
日志传输与读取:从服务器上的I/O进程连接到主服务器,并请求从指定日志文件的指定位置(或从最开始的日志)开始读取日志内容。主服务器上的I/O进程根据请求信息读取相应日志,并返回给从服务器。从服务器接收到的日志内容被依次添加到其本地的中继日志(Relay Log)中。
日志执行:从服务器上的SQL进程检测到中继日志中有新内容后,会解析并执行这些日志中所记录的操作,从而在从服务器上复制主服务器的数据更改。
通过这种方式,MySQL Replication实现了从一个主服务器到多个从服务器的数据复制,确保从服务器上的数据与主服务器保持一致(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延迟)。
关于如何实现数据备份和读取负载均衡:
数据备份:通过MySQL Replication,从服务器可以实时地获取主服务器上的数据更改,并保持与主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因此,从服务器可以作为数据备份的节点。在需要恢复数据时,可以直接从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从而避免主服务器单点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
读取负载均衡:由于从服务器与主服务器保持数据同步,因此可以将部分读请求(如SELECT查询)分散到从服务器上处理,从而减轻主服务器的负载。这种策略通常被称为读写分离。通过将读请求分散到多个从服务器上,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吞吐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MySQL Replication可以实现数据备份和读取负载均衡,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它通常是异步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延迟;另外,在从服务器上进行写操作(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使用MySQL Replication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1. 有没有使用过MySQL Proxy?它在分布式系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MySQL Proxy是一个处于客户端和MySQL服务器之间的中间代理层。在分布式系统中,它可以起到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MySQL Proxy可以作为请求的中转站。在生产环境中,单台数据库服务器往往无法满足高并发、大数据量的需求,因此通常会使用多台数据库服务器。MySQL Proxy可以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将这些请求转发给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这样,客户端只需要与MySQL Proxy进行交互,而不需要直接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简化了客户端的连接管理
其次,MySQL Proxy还可以对请求进行分析和修改。它允许用户指定Lua脚本对请求进行拦截、分析和修改,也可以对服务器的返回结果进行修改。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请求进行定制化处理,例如实现读写分离、负载均衡等。
在分布式系统中,MySQL Proxy的读写分离功能尤为重要。通过配置MySQL Proxy,可以让主数据库处理事务性查询,而从数据库处理SELECT查询。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担主数据库的负载,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MySQL Proxy还具有负载均衡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自动将请求分配到负载较轻的服务器上,从而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MySQL Proxy在分布式系统中起到了请求中转、请求分析与修改、读写分离和负载均衡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扩展性

  1.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事务的处理方式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有何不同?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事务的处理方式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存在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事务的ACID属性保证、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和数据一致性等方面。
ACID属性保证: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通常严格遵循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属性,确保事务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于分布式环境的复杂性和网络通信的不确定性,完全遵循ACID属性可能非常困难且成本高昂。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能采用BASE(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理论这是一种权衡了可用性和一致性的思想。BASE理论允许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强一致性,以获得更高的可用性和性能。
并发控制: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通常采用锁机制(如行锁、表锁等)来实现并发控制,确保多个事务在同时访问数据时不会相互干扰。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于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并发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能需要采用分布式锁、时间戳排序、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等技术来协调不同节点上的事务,避免数据冲突和不一致。
故障恢复: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通常依赖于单个高可用性节点(如主-从复制中的主节点)来处理故障恢复。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从节点可以接管并继续处理事务。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于故障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节点上,因此需要更复杂的故障恢复机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能采用
分布式事务日志、数据副本、容错协议
等技术来确保在节点故障时仍能维持事务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一致性: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通常采用强一致性模型,确保事务执行后系统状态的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于网络通信延迟和节点故障等原因,强一致性可能难以保证。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能采用最终一致性模型,允许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终一致状态。这意味着在事务执行后的一段时间内,系统状态可能不一致,但最终会趋于一致。
总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事务处理方式上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存在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CID属性保证、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和数据一致性等方面。这些不同是为了适应分布式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满足高可用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需求。

  1. 如何保证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

保证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用于保证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
A 两阶段提交(2PC)
这是一种经典的分布式事务协议,分为准备阶段和提交阶段。在准备阶段,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准备消息,参与者执行事务操作并记录Undo和Redo信息,然后回复准备状态给协调者。在提交阶段,协调者根据所有参与者的准备状态决定是提交还是回滚事务,并通知所有参与者。
优点:原理简单,能够保证强一致性。
缺点:同步阻塞,性能受限;单点故障问题(协调者);数据不一致风险(如参与者宕机在提交阶段)。
B 三阶段提交(3PC):
为了解决两阶段提交的问题而提出的。它在两阶段提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预提交阶段,用于降低阻塞时间和减少不一致的风险
优点:降低了阻塞时间,减少了不一致的风险。
缺点:增加了复杂性和消息传递的开销;仍然存在同步阻塞和数据不一致的风险。
C 补偿事务(Compensating Transactions):
当一个事务失败时,通过执行另一个补偿事务来撤销已经执行的部分操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长事务或跨多个服务的事务。
优点:能够处理长事务和跨服务的事务;降低了系统间的耦合性。
缺点:增加了复杂性和开发成本;补偿事务的执行可能失败,需要额外的处理机制
D 分布式事务中间件
使用专门的分布式事务中间件,如Seata、Narayana等,这些中间件提供了分布式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功能。
优点:简化了分布式事务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可扩展性。
缺点:引入了额外的中间件依赖;学习和维护成本较高。
本地消息表与事件通知
分布式事务拆分为多个本地事务,通过本地消息表和事件通知机制来协调这些本地事务的执行。当一个本地事务执行成功后,将消息写入本地消息表,并通过事件通知其他服务执行相应的本地事务。
优点:避免了分布式事务的同步阻塞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能。
缺点:增加了复杂性和开发成本;需要处理消息重复和顺序问题
基于分布式共识算法
使用分布式共识算法(如Paxos、Raft等)来保证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这些算法能够在分布式环境中达成一致的状态。
优点:能够处理复杂的分布式环境;保证了强一致性。
缺点:算法复杂,实现和维护成本较高;性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最终一致性模型:
放弃强一致性的要求,采用最终一致性模型。通过
异步复制、数据修复
等技术,确保数据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最终一致状态。
优点: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
缺点: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一致;需要处理数据冲突和修复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来保证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实现更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1. 请解释一下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片(Sharding)技术,以及如何实现数据路由?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片(Sharding)技术是一种数据库架构模式,旨在将一个大的数据库分割成多个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称为分片。每个分片都存储数据库的一部分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在逻辑上是相互独立的。分片技术有助于提高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性能和可管理性。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分片上,可以并行处理查询和事务,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实现数据路由的过程涉及将客户端的请求定向到正确的分片上。以下是数据路由的一些关键方面和常用方法:
分片键:确定如何将数据分布到不同的分片上需要一个分片键。分片键是基于其值的哈希或其他算法来确定数据所属的分片的字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分片键对于确保数据分布的均匀性和查询性能至关重要。
哈希路由:一种常见的数据路由方法是使用哈希函数。通过对分片键应用哈希函数,可以生成一个哈希值,该值将用于确定数据应该存储在哪个分片上。哈希路由可以确保相同分片键的数据总是被路由到同一个分片上
范围路由:另一种数据路由方法是基于分片键的范围进行路由。每个分片负责存储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客户端可以根据分片键的值和预定义的范围来确定应该向哪个分片发送请求。
目录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目录服务来维护分片与存储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客户端首先查询目录服务以获取分片的位置信息,然后将请求发送到正确的分片上。
一致性哈希:为了处理分片的动态添加和删除,可以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一致性哈希能够在不重新分配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将新的分片集成到系统中,并且只影响一小部分数据的路由。
在实现数据路由时,还需要考虑**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故障转移机制可以确保当某个分片发生故障时,请求可以被重新路由到其他可用的分片上。而负载均衡则有助于将数据请求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分片上,避免单点过载。
总之,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片技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多个较小的部分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数据路由是实现分片的关键环节,它确保客户端的请求能够被正确地定向到存储相关数据的分片上。

  1. 如何理解分布式数据库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分布式数据库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是其核心特性,对于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下面分别解释这两个特性:
扩展性:
分布式数据库的扩展性指的是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用户负载的能力。这种扩展性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
水平扩展(Scale Out):通过增加更多的数据库服务器来分散负载和增加存储容量。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片段,并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当需要增加处理能力或存储容量时,只需将新的服务器添加到集群中,并重新分配数据片段即可。这种扩展方式可以实现线性增长,即系统性能随服务器数量的增加而提升。
垂直扩展(Scale Up):通过提升单个数据库服务器的硬件性能来增加处理能力。这包括增加CPU核心数、内存容量、存储速度等。然而,垂直扩展存在硬件成本和技术限制,因此通常更适合小型或中等规模的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的水平扩展能力使其能够轻松应对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负载,同时保持较高的性能。
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是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下仍能够提供正常服务的能力。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冗余和复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常会在多个服务器上复制数据,以确保在某个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上的副本仍然可用。这种数据冗余可以提供容错能力,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自动故障恢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备自动检测和恢复故障的能力。当某个服务器或网络组件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或重新路由请求,以保持服务的连续性。
负载均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过负载均衡机制将数据请求均匀分配到各个服务器上,避免单点过载。这有助于确保系统在高峰时段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综上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使其能够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和处理大规模用户负载,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服务的连续性。这些特性对于支持关键业务应用和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至关重要。

  1.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何进行故障恢复和数据备份?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故障恢复和数据备份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保证了数据的持久性和系统的可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和方法:
A 故障恢复:
冗余和复制:分布式数据库通常会在多个节点上复制数据,这样即使某些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上的数据仍然可用。这种数据冗余有助于快速恢复故障。
故障检测系统需要能够检测到故障的发生。这通常通过心跳机制、超时检测等方法实现。一旦检测到故障,系统就会触发恢复流程。
自动切换: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将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提升为主节点,以接管故障节点的工作负载。这种自动切换机制可以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日志恢复:分布式数据库通常会维护操作日志,记录了对数据的所有更改。在故障发生后**,系统可以通过重放日志来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
B 数据备份:
全量备份:定期对数据库的完整状态进行备份。这种备份方法会创建数据库在某个时间点的完整快照。全量备份恢复起来比较快,但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
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的数据更改。这种备份方法减少了存储需求,但恢复起来可能比较慢,因为需要按顺序应用所有的增量备份。
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发生的数据更改。差异备份介于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它在恢复速度和存储需求之间提供了一个折中。
远程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离生产环境的地方,以防止自然灾害等事件导致的数据丢失。
备份验证: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定期恢复备份并检查结果来实现。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故障恢复和数据备份通常需要协调多个节点和网络组件,因此它们比在传统的单节点数据库中更加复杂。然而,通过合理的策略和工具,可以有效地管理这些挑战,确保数据的持久性和系统的可用性。

  1.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何进行性能优化和监控?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性能优化和监控是确保系统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的关键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和技术,用于性能优化和监控:
性能优化:
SQL及索引优化:优化查询语句,使用合适的索引,避免在查询中使用不必要的函数和操作符,减少子查询等,以提高查询性能。
表结构设计:合理设计表的结构,如使用分区表来加速查询垂直拆分表以降低数据库的负载
系统配置优化:调整数据库和服务器的参数设置,如增加缓存区大小、调整连接超时时间、优化排序缓存等,以更好地利用硬件资源。
硬件优化:根据实际需求升级硬件,如使用更快的磁盘、增加内存、升级CPU等,以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
数据分片与负载均衡: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利用负载均衡机制将数据请求均匀分配到各个节点,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并发与并行处理:利用并发和并行处理技术,如多线程、异步处理等,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高处理效率。
监控:
性能监控工具: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等,实时监控数据库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查询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
日志分析:定期分析数据库的日志文件,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和瓶颈。
告警与通知:设置合适的告警机制,当系统性能超过预设阈值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容量规划:根据历史数据和业务增长趋势,进行容量规划,确保系统有足够的资源应对未来的负载增长。
慢查询分析:定期分析慢查询日志,找出执行时间较长的查询语句,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综上所述,性能优化和监控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合理的优化策略和有效的监控手段,可以确保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653939.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四. 基于环视Camera的BEV感知算法-BEVFormer实战

目录 前言1. BEVFormer实战 前言 自动驾驶之心推出的《国内首个BVE感知全栈系列学习教程》,链接。记录下个人学习笔记,仅供自己参考 本次课程我们来学习下课程第四章——基于环视Camera的BEV感知算法,一起去学习下 BEVFormer 的相关代码 课程…

Matlab图像平滑滤波学习笔记——卷积、中值滤波、排序滤波以及自适应滤波

1.引言 图像处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标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各种操作来改善图像的质量或提取出特定的信息。在图像处理的诸多任务中,平滑和滤波是常见且关键的操作,用于去除噪声、增强细节或突出图像中的特征。本文将重点介绍…

Groovy语言学习

介绍 Groovy 是一种基于 JVM 的敏捷开发语言,它结合了 Python、Ruby 和 Smalltalk 的许多强大的特性。 Groovy 主要的特点包括: 是一个基于 Java 虚拟机的敏捷动态语言。构建在强大的 Java 语言之上 并添加了从 Python、Ruby 和 Smalltalk 等语言中学…

探索Viper-适用于GoLang的完整配置解决方案

前言 对于现代应用程序,尤其大中型的项目来说,在程序启动和运行时,往往需要传入许多参数来控制程序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环境变量,配置文件等方式来将参数传递给程序。而Viper库为Golang语言开发…

麒麟系统安装minio_centos8.0安装最新minio_离线安装minio并设置权限_创建桶---minio工作笔记001

https://www.minio.org.cn/?id=18&id=3&id=0&id=11&id=9&spinz=qianfeng&adinfo678=baidu&spinz=qianfeng&adinfo678=baidu%3E 首先去到官网去下载minio,然后 可以看到已经显示的官网,然后再去,右边点击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一般都是amd64的版本…

如何在事务方法里,执行一段事物提交之后的代码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registerSynchronization(new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Overridepublic void afterCompletion(int status) {//业务方法}} });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registerSynchronization有以下的,根据你业务去重写即可 …

【JaveWeb教程】(35)SpringBootWeb案例之《智能学习辅助系统》登录功能的详细实现步骤与代码示例(8)

目录 案例-登录和认证1. 登录功能1.1 需求1.2 接口文档1.3 思路分析1.4 功能开发1.5 测试 案例-登录和认证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实现了部门管理、员工管理的基本功能,但是大家会发现,我们并没有登录,就直接访问到了Tlias智能…

Leetcode3014. 输入单词需要的最少按键次数 I

Every day a Leetcode 题目来源:3014. 输入单词需要的最少按键次数 I 解法1:统计 统计字符串 word 的小写字母个数和 1、#、*、0 的个数。 将小写字母均匀地分配到 8 个按键上,模拟即可。 代码: /** lc appleetcode.cn id3…

【Vue】1-5、Source Map

一、简介 Source Map 就是一个信息文件,里面存储着位置信息。 也就是说,Source Map 文件中存储着压缩混淆后的代码所对应的转换前的位置。 有了它,出现错误的时候将直接显示原始代码,而不是转换后的代码,能够极大的…

多维时序 | Matlab实现DBO-LSTM蜣螂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

多维时序 | Matlab实现DBO-LSTM蜣螂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 目录 多维时序 | Matlab实现DBO-LSTM蜣螂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效果一览基本介绍程序设计参考资料 效果一览 基本介绍 1.Matlab实现DBO-LSTM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x…

K8s 安装部署-Master和Minion(Node)

K8s 安装部署-Master和Minion(Node) 操作系统版本:CentOS 7.4 Master :172.20.26.167 Minion-1:172.20.26.198 Minion-2:172.20.26.210(后增加节点) ETCD:172.20.27.218 先安装部署ETCD y…

手机通讯录----Python实例练习

问题描述 通讯录是记录了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的名录,手机通讯录是最常见的通讯录之一,人们可以在通讯录中通过姓名查看相关联系人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等信息,也可以在其中新增联系人,或修改、删除联系人信息。下面是一个常见…

静态分析Golang语言生成函数调用关系的利器——go-callvis

目录 升级go删除旧版本安装新版本配置环境变量载入环境修改当前环境修改之后进入的环境 分析安装go-callvis分析其他包总结 导出文件总结 清晰主体脉络总结 其他 参考资料 不同于之前分析C语言项目的工具,go-callvis还是很方便使用。只要把两项工作做好就能顺利的使…

图像处理------调整色调

什么是色调? 色调,在画面上表现思想、感情所使用的色彩和色彩的浓淡。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 from cv2 import destroyAllWindows, imread, imshow, waitKey#创建棕褐色色调 def make_sepia(img, factor: int):pixel_h, pixel_v img.shape[0], img.shap…

如何使用Docker部署WBO白板并实现公网地址远程访问

本文主要是如何使用Docker部署WBO白板并实现公网地址远程访问的文章,如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请大佬指出⛺️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青衿🥇 ☁️博客首页:CSDN主页放风讲故事 🌄每日一句&am…

【C/C++】C/C++编程——变量和常量

文章目录 变量变量的声明变量命名规则变量的类型 常量常量的定义与初始化字面量常量整型常量浮点型常量字符常量常量表达式(constexpr) 大家好,我是 shopeeai,也可以叫我虾皮,中科大菜鸟研究生。今天我们来一起来学习C…

C++初阶:C/C++内存管理、new与delete详解

之前结束了类与对象:今天进行下面部分内容的学习 文章目录 1.C/C内存分布2.C语言中动态内存管理方式:malloc/calloc/realloc/free3.C动态内存管理方式3.1new/delete操作内置类型3.2new和delete操作自定义类型 4.operator new与operator delete函数5.new和…

C#,数据检索算法之三元搜索(Ternary Search)的源代码

数据检索算法是指从数据集合(数组、表、哈希表等)中检索指定的数据项。 数据检索算法是所有算法的基础算法之一。 本文发布 三元搜索(Ternary Search)的源代码。 1 文本格式 using System; namespace Legalsoft.Truffer.Algo…

SpringMvc切换Json转换工具

SpringBoot切换使用goolge的Gson作为SpringMvc的Json转换工具 <!-- gson依赖 --> <dependency><groupId>com.google.code.gson</groupId><artifactId>gson</artifactId> </dependency>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JsonWebConfig {B…

Python拼接字符串

在Python编程中&#xff0c;字符串拼接是一项常见的操作&#xff0c;它可以用于将多个字符串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符串&#xff0c;是处理文本数据和字符串操作的基本技巧之一。 1. 使用""运算符进行字符串拼接 最常见的字符串拼接方法是使用""运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