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20年的痛:一个读书人的知识与自恋,自古文人多清高
- 20年读书的痛:你就是书读太多了,想法太多了,没必要
- 20年读错了书:这些知识没有帮助我培养竞争力,而只是增强了我的自恋
20年读书的痛:你就是书读太多了,想法太多了,没必要
在学校的长廊里,教室的讲台前,我不断听到这样的话: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金钱,不在于爱情,也不仅仅是满足父母的期望。
这些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信,我的生命意义绝不仅限于此。
然而,当我走出大学的校门,步入社会,我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
在那个低谷期,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究竟为了什么而活?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有意义?这些问题像巨石一样压在我心头,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这种混乱很可能是外界思想的灌输,导致你的精神世界被染上了不属于你的色彩。
这样的混乱不仅会让你在社会中失去方向,还可能让你错失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追求。
我曾经也处于这样的困境中,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到底应该追求什么,直到我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可能并不是那些高远的理想和梦想,而是更为实际的生活目标。
- 当我搞清楚生命的意义就是赚钱,生命的意义就是让父母过得好,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一点都不迷茫了,我也不想那些没用的事情了,我非常迅速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收入开始迅速的增加。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我的生活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不再为那些模糊不清的理想所困扰,反而在现实的追求中找到了新的生命动力。
其实只要我们的行为不违反法律,那么生活的目标就可以是简单而直接的:为了生存,为了赚钱。
那些高远的观念和理想,往往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在生活的实际斗争中,我们不过是动物,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应该基于更本质的生存需求,而非高远的意义探寻。
- 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我总是有战略规划,总是想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然后资金经常消耗了很多,离赚钱还遥遥无期。
- 后来我变得目光短浅了,看看谁的生意赚钱,直接抄过来就行了,结果就赚钱了。
- 很多知名大公司也是这样干的。众人怒骂不道德,但只有这样才有用。
- 如果你听懂了,你立刻就进入创业成功的模式了。
- 喜欢讲意义,如果他自己当真了,就会饿肚子了。
在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往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胜出,要么失败,没有中间地带。
尽管日常的上班、下班、吃饭、逛街等看似平凡的生活也有其幸福之处,但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已经不再容许我们享受传统意义上慢节奏和悠闲的生活。
社会的发展如同一股推力,不断促使我们前进。如果我们跟不上这个节奏,可能会在各方面遭遇困难,无论是个人感情生活还是家庭责任。
社会是推着你向前走,你要是跟不上社会的节奏,没结婚的,连娶个老婆都难;结了婚的,家庭花销、孩子的花销、父母的孝敬钱,你都拿不出来,所以当今时代必须赢。
这是为了保持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存权。
觉醒以后我不间断地工作,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拼尽全力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只能拼命的追求赢。
没有人理解我这样做,只觉得我追求金钱,是一种贪婪、欲望过大。
我不犯人,人不犯我,只要我们安分守己,别人就不会来招惹我们,我们的日子就会过得很好。
- 岂不知现在是经济社会,经济侵略无处不在,你在经济上失败了,你的整个人生就会坍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无处可逃。
老一辈的这种与世无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很明显的过时了。
要么赢,要么输,不过如此而已。
-
赢了就有权利生存,输了就是食物。
-
赢了就指挥别人,输了就被人指挥。
如果你不想输,不想失去生存的权利,就得想办法去赢。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的突破自己现在的收入,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
不要听人给你讲一些废话,就是不能使你收入增长的话,那都是废话。
只要他们不能让你的收入增加,你就不要去搭理他们,或者说,见面打个招呼就不错了。
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少,完全是看自己心里怎么想。
如果你天天都思考增加自己的日收入,你天天干的事情也是和你想的一样,增加自己的日收入,你就发现,你会过得越来越好。
一个人如果没有改变的决心,就被从前舒服的习惯麻木,就没有突破自己收入的可能。
你的选择,让你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竞争力增加了,金钱增加了,权力増大了,就是对的,反过来就是错的。
你找到一些客户需求,然后天天去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 ,成天去发广告,去推广,去收钱。
20年读错了书:这些知识没有帮助我培养竞争力,而只是增强了我的自恋
真实地活着的对立面,是抽象地活着。
- 真实地活着,是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其他真实的存在,特别是人,去碰撞,去接触,去感知,去爱恨
- 抽象地活着,是躲开了肉身,为了防止产生真实的疼痛,让自己躲在头脑的世界里
读书时候的这些知识,没有帮助我构建深度的世界关系,只是彰显了我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受过高等教育。
或者说,这些知识没有帮助我培养竞争力,而只是增强了我的自恋。
这样的心灵知识,叫做负知识,是知识的反面,比没上过学的人更负面。
因为太注重自己的感受,导致失败了就不会继续。
因为太注重事情的作用,导致做什么都不会超过10年。
学历是有用的。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但关键是你要看代价。
问题是这张文凭不是白给的,要你付出4年的时间、若干金钱、精力作为代价,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你是选择去一个真空一样的社会,就是在学校里面待上4年,消费掉这10万块,获得一张文凭?还有所谓的知识?
还是拿着这10万块,用四年最能吃苦、最有动力的时间去闯荡社会,更划得来?
当然你最好把这10万块钱用上七、八次,不要一次用完,这样积累的创业经验更加丰富。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之一就是没有在高中一毕业就创业。如果那时候创业虽然第一次、第二次不见得会成功,但是到第四年肯定会有一些收获。
也就是说绝对比去大学打4年游戏,学4年教授编辑的书划得来。
其实我有把握第一次就成功,因为那时精力最旺盛,动力最足,做什么事情都敢做。
那个时候精神没有被污染,非常容易进人状态,喜欢盯着一个事情,绝不偷懒,眼里只有目标。
这样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但是大学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我不想自己那么早就开始忙忙碌碌的生活,我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现在想想读大学真是太奢侈了,那简直就是个养老院、度假村。
4年时间我看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但是失去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