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DWDM 光网络
● 波分复用 (WDM) 系统的基础是将携带不同信息的多个光载波复合到一根光纤中 进行传输,且互不干扰。
● WDM 系统由5部分组成:光发射机、光中继放大、光接收机、光监控信道和网 络管理系统。其中:光发射机是 DWDM 系统的核心。
● 光转发器即光波长转换单元将非标准的波长转换为ITU-T 所规范的标准波长。
● ITU-T G.692 建议 DWDM 系统以193.1THz 为绝对参考频率,不同波长的频率间 隔应为100GHz 的整数倍或50GHz 的整数倍的波长间隔系列,频率范围为:
192.1THz~196.1THz, 即工作波长范围为1530nm~1561nm。
● WDM 组网包括点到点组网、链形组网和环形组网。
12、 微波地面中继传输
●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
● 因其视距传输特性,当微波通信用于地面上远距离长途通信时,需要采用中继(接力)传输方式,称为微波中继(接力)通信。
● 微波中继通信有以下特点:
① 通信频带宽,微波频段占用的频带约300GHz
② 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小
③ 通信灵活性较大,微波中继通信采用中继方式,可以实现地面上的远距离通 信,并且可以跨越沼泽、江河、湖泊和高山等特殊地理环境
④ 天线增益高、方向性强,当天线面积给定时,天线增益与工作波长的平方成反 比
⑤ 投资少、建设快
● 现在广泛使用的微波天线是卡塞格伦天线。天线具有互易性。
● 微波天线性能参数:天线增益、主瓣宽度、反射系数、反向防卫度、交叉极化去 耦(天线主瓣宽度内大丁30dB)。
13、 卫星传输
● 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 分系统等四大部分组成。
系统组成 | 功能及作用 |
空间分系统 | 通信卫星主要靠转发器和天线来完成中继作用 |
通信地球站 | 地球站是微波无线电收发信台 |
跟踪遥测及指令分 系统 | 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其准确进入静止轨道上的指定位置,并在卫星正常运行期间定期对卫星轨道进行修正和位置保持 |
监控管理分系统 | 对定点的卫星进行通信性能的监测和控制 |
● 通信地球站天线系统包括天线机械系统、馈源及天线跟踪三部分。
● 上下变频器是用来在射频和中频之间进行频谱搬移。
14、 接入网定义与接口
●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 和用户网络接口UNI 之间的 一 系列传送实体组成,为 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 接入网有3种主要接口,即 UNI、SNI 和维护管理接口Q3。 其 中 :Q3 接口是电 信管理网与接入网之间的标准接口。
● 接入网的功能:用户口功能、业务网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和AN 系统管理功能。注意:无交换功能。
接入网的功能 | 基本概念 |
用户口功能 | 将特定的UNI的要求适配到CF和AN-SMF |
业务网功能 | 将特定的SNI的要求与公共承载相适配以便CF处理 |
核心功能 | 将用户或业务端口的承载要求与公共传送承载适配 |
传送功能 | 在AN的不同位置之间为传送提供通道和传输介质 |
AN系统管理功能 | 协调各功能的指配、操作和维护 |
15、 铜线接入网
● 数字用户环路 (DSL) 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
● ADSL 基本上是运用频分复用和离散多音频的技术。能够在电话线上提供9Mbit/s的下行速率和1Mbit/s 的上行速率,有效传输距离为3km~5km。
● VDSL 系统使用了无载波调幅/调相技术、离散多音频等线路编码技术。在短距离 内的最大下传速率可达55Mbit/s, 上传速率可达19.2Mbit/s, 甚 至 更 高 。VDSL 传 输 距 离缩短,其传输距离通常为300~1000m。
16、 光纤接入网
● 无源光网络结构
无源光网络 (PON) 由光线路终端OLT 、 光合/分路器和光网络单元ONU 组 成,采用树形拓扑结构。
无源光网络结构组成 | 放置位置及功能作用 |
光线路终端OLT | OLT放置在中心局端,分配和控制信道的连接,并有实时 监控、管理和维护功能 |
光网络单元ONU | ONU放置在用户侧,OLT和ONU之间通过无源光合/分路 器连接 |
● PON 采 用 WDM 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使用2波长时,下行使用1490nm 波长,上行使用1310nm 波长,用于分配数据、语音和IP 交换式数字视频业务。
● EPON 的下行采用时分复用 (TDM)+ 广播的传输方式,上行采用时分多址接入 (TDMA) 方式。
● 与 EPON 直接采用以太网帧不同, GPON 标准规定了一种特殊的封装格式:GEM。
● GPON 的工作原理与 EPON 一样,其设备功能与 EPON 类似,主要是帧格式、上下行速率有所不同。
17、FTTx+LAN 接 入 网
● FTTx+LAN 接入网是指光纤加交换式以太网的方式。
● FTTx (光纤到……)是一种实现宽带居民接入网的方案,由ONU (光网络单元) 的位置决定光接入模式。
光纤到家(户) FTTH(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大楼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路边 FTTC (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办公室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 网络结构采用星形或树形;小规模居民小区采用一级接入,中等或大规模居民小 区采用二级接入。
18、 无线接入
● 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是指在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的传输线路上,部分或全部采用了无线 传输方式。与移动通信系统相比,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完成用户和已有通信网之间的信 息传输,不需要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
接入网类型 | 特点 | 典型代表 |
固定无线接入 | 用户终端一般不具备移动性;对某一特定地域的固定用户提供接入;没有越区切换和漫游的功能 |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多路多点分配业务 |
移动无线接入 | 用户终端具有移动性;可以实现越区切换和漫游的功能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等 |
● 无线局域网 (WLAN)
无线局域网 (WLAN) 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无线 技术通过空中发送和接收数据,尽可能减少对有线连接的需求,无线数据通信是有线 数据通信的补充及延伸。
802.11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 (IEEE) 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采 用2.4GHz 和 5GHz 这两个 ISM 频段,是目前的无线网卡使用的主流协议。
标准 | 运行频段 | 主要技术 | 数据速率 |
802.11 | 2.4GHz的ISM频段 | 扩频通信技术 | 1Mbps和2Mbps |
802.11b | 2.4GHz的ISM频段 | HR-DSSS技术 | 11Mbps |
802.1la | 5GHz的U-NIⅡ频段 | OFDM调制技术 | 54Mbps |
802.1lg | 2.4GHz的ISM频段 | OFDM调制技术 | 54Mbps |
802.11n | 2.4GHz和5GHz | M IMO和OF DM | 600Mbps |
802.llac | 5GHz | M IMO和OF DM | 1Gbps |
● WLAN 的网络结构
WLAN 的网络拓扑结构可归结为两类:无中心的对等网络和有中心的结构化网 络。
网络结构 | 特点 | 优缺点 |
无中心的对 等网络 | 所有移动站点都处于平等地位;中心站、所有站点之间可直接通信无须中继;所有站点共享同一信道,竞争同一信道 | 网络抗毁性好、建网容易且费用较低 |
有中心的结 构化网络 | 在有中心的结构化网络中,要求一个无线站点充当中心站,所有站点对网络的访问均由其控制 | 网络抗毁性差 |
19、 支撑网
● 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 No.7 信令网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信令链路组成。
● 根据我国网络的实际情况,信令网采用3级结构。第1级HSTP 间采用AB 平面连接方式,是网状连接方式。
● 数字通信网既要求频率同步,又要求相位同步。解决数字通信网同步有准同步和 主从同步两种方法。此外还有相互同步、外基准注入、异步同步等。我国采用的同步 方式是等级主从同步方式,其中主时钟在北京,副时钟在武汉。
● 在主从同步的数字通信网中,从站的时钟通常有3种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模式、保持模式和自由运行模式。
● TMN 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使管理功能与电信功能分离。TMN 是收集、处理、传 送和存储有关电信网维护、操作和管理信息的一种综合手段,为电信部门管理电信网 起着支撑作用。
● TMN 按其管理的目的可以分成: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T M N 的 功 能 | 基本概念 |
性能管理 | 网络性能管理可以分为性能监测和网络控制两大部分 |
故障管理 | 网络管理功能中与监测设备故障、故障设备的诊断、故障设备的恢复或故障排除等措施有关的网络管理功能,其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提供连接可靠的服务 |
配置管理 | 配置网络中应有或实有多少设备,每个设备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和工作参数等 |
计费管理 | 提供对网络中资源占用情况的记录,测量网络中各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决定他们的使用费用,完成资源使用费的核算等。 |
安全管理 | 保证现有运行网络安全的一系列功能,对无权操作的人员进行限制,保证只有经授权的操作人员才允许存取数据 |
20、 软件定义网络 SDN
●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最大特点是可以对网络进行编程。
● ONF 定 义 的SDN 架构体系分为3个平面,自下而上分别是:数据平面(基础设施 层 ) 、 控 制 平 面 ( 控 制 层 ) 和 应 用 平 面 ( 应 用 层 ) 组 成 。 其 中 ,SDN 控制器是 SDN 网 络中的核心组件,担任着控制网络流量的重要任务。
● 从 SDN 的起源可以看出, OpenFlow 协议是 SDN 实现控制与转发分离的基础。
● 流 表 是OpenFlow 交换机的关键组件,负责数据包查询和转发。
● SDN 定义了两个接口: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南向接口位于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 之间;北向接口位于控制平面与应用平面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