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我国民族服装在经历了过去30年全面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服装定制人口激增、大量生产、大量服装定制制消费到全国中产阶级化,人们对个性化、品牌化、差别化的追求日益明显。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大力支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在发展得越来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吃穿住行方面已经基本上得到满足,人们慢慢倾向于精神上的渴望,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外表的打扮和装饰。民族服装在造型和色彩上,具有抽象与夸张的鲜明特征,人们通常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会以民族服装打扮出现,服装上的一些装饰品可以显示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水族乡摆贝村苗族百鸟衣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刺绣而成。其用苗族土布和红、黄、绿、蓝等颜色的锦缎丝绸进行拼合,胸兜、围腰等部件绣上各种花、鸟、虫、鱼、蝴蝶、太阳等自然符号,裙摆由若干块刺绣品和蜡染组成,最下面一圈是一排美丽的百鸟羽毛
近年来,国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扶持愈加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团中央也牵头举办“中华华服日”等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民族服装市场发展。随着需求的不断扩大,民族服装市场迎来大爆发,民族服装行业正在成为资本入局的新赛道。民族服装作为展示民族文化的服饰载体,被推向时代风口,民族服装爱好者的数量在过去几年不断扩大,至现在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由于疫情的原因,增速放缓至40.7%,预计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汉服的深入理解,越来越多的人将汉服作为日常穿着,也增加了“新人”对汉服的好奇和向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汉服汉服爱好者数量422.5万人,同比增长19.01%。 2019年,汉服在淘宝的成交金额首次突破20亿元;截至2020年1月,通过阿里旗下平台下单购买过汉服的消费者人数1800万人;中国有4.15亿人是汉服的潜在消费者。
从民族服装总体上看90后是汉服爱好者的主力,约占到整个汉服爱好者的76.7%,而19-25岁左右的年轻人是汉服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于一些属于汉服爱好者的年轻上班族而言,他们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收入水平大多数处于每月5000元左右的水平,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自由的支配能力为他们的这一兴趣爱好投入经济成本提供了基础。
民族服装定制产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中,企业也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困难。但是,民族服装行业是基础性消费产业,相关民族服装定制企业只要紧紧聚焦消费变革,以消费者为中心,民族服装定制抓住技术进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不断地创新,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那么民族服装行业尤其是民族服装定制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