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发展下,支线航空发展机遇在于在一些具备需求的区域,持续推进"航空服务大众化"。此前,美国实行"普遍航空服务"计划,我国也需要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政策体系。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民航的发展,我国要大力开发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前景广阔。从经济规律看,航空业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速度的1.5-2倍。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保持增长。
中国航空市场的增长可归功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人数的增长。如今,该人群数量已经是10年前的三倍,预计未来10年还将翻倍。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航空客运行业流量迅速增长,航空服务在各个国家间作用日益显著,逐渐成为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
随着产业和消费的下沉,三四线城市航空客运也在爆发,其中东南地区航空客运民营经济很活跃的三四线地级市表现突出,目前国内的机场建设的热门地区也在三四线城市;其三,部分旅游热门城市,航空客运增速放缓,包括云南的昆明和丽江的机场等,航空服务或和旅游市场波动有一定关系。
相关消息显示,预计2024年客运总量将达40亿人次,将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达到2019年客运总量的103%。预计2022年这一比例将升至83%,2023年升至94%,2024年升至103%,2025年升至111%;2021年,国际客运量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27%。预计2022年这一比例将升至69%,2023年升至82%,2024年升至92%,2025年升至10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运输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10%左右,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机场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都将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航空市场。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对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
随着中等收入群体对经济的拉动,以及新技术带来的飞机能力和效率的提升,预计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未来将非常令人振奋。国际民用航空市场未来20年市场空间约6万亿美元。
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民航的发展,我国要大力开发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前景广阔。从经济规律看, 航空服务业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速度的1.5-2倍。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保持增长。
后疫情时代,航空旅行头顶悬着不知何时落地的“靴子”,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国际航协2021年8月全球航空客运需求报告指出,与7月份相比, 8月份航空旅行的复苏速度有所放缓,受本土疫情影响,中国国内客运量与2019年同比下降57.0%,而7月份降幅收窄至2.5%。在亏损持续拉大的压力下,一直“进行时”的差异化服务便更加迫切。
根据预测,未来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的平均增速约为4.7%,至2035年超过16万亿公里,民用飞机的累计需求量为41030架,价值6.1万亿美元,其中干线飞机37740架,价值5.68万亿美元,预计新交付万亿美元,预计新交付2037架90座以下的支线飞机,总价值达0.11万亿美元。
未来20年各座级喷气客机的交付量将达到43013架,价值约57877亿美元,其中干线飞机37758架,总价值5.55万亿美元,全球涡扇支线客机的交付量约为5255架,价值超过2423亿美元。
2025年,在安全监管模式转型、资源要素有效配置、提升航空服务行业比较优势、科学把握运行标准、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智慧民航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中国民航标准国际化、强化民航基层治理能力、“三个敬畏”植根一线等十个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