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AI数字人的兴起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算法的进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用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不仅在技术圈引起广泛关注,也为元宇宙及其相关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期,多家科技企业,包括全球知名公司如天娱数科在内,纷纷宣布将ChatGPT技术与现有的虚拟数字人相结合,以打造出更具智能化和拟人化特征的AI数字人。这一举措预示着数字技术与文艺创作的深度融合,不仅为数字文化产业揭示了新的发展趋势,也为网络文艺的审美和创意开辟了新空间。
数字人,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图形、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技术,塑造出虚拟或仿真的人物形象。自2020年以来,资本的加速流入推动了数字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数字人正在朝着多样化、智能化、便捷化和精细化的方向演进。
根据IDC的报告显示,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102.4亿元人民币。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细观目前的数字人景观,真正令人难忘的优质数字人并不多见。很多数字人形象呈现出单一化、标签化和扁平化的趋势,缺乏足够的功能性和审美深度。
对于数字人的发展,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如何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出融合中国文化特色与现代审美的优质形象,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数字内容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颜值与价值:数字人的双重追求
数字人的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就见证了虚拟人物的诞生。如1982年的虚拟歌姬林明美,尽管技术原始,但它预示了虚拟人物概念的诞生。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破,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日渐成熟,如日本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等,标志着数字人探索的丰富化。
过去五年间,深度学习的突破让数字人的制作更加简化。制作流程涉及模型绑定、动作捕捉和实时渲染等环节,需要大量的现实增强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运用。数字人的颜值越高,其技术含量、时间投入和成本也越大。
当前,许多VR、游戏和会议场景中的数字人形象倾向于采用卡通或二次元风格,如元宇宙平台Roblox。在追求真实感方面,尽管技术日益成熟,但超高精度的3D数字人制作成本还是一个挑战,这意味着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还需时日。
以时拓智能为例,该公司采用阵列相机结合自研技术的方案,大幅提高了模型生成效率,从拍摄到建模仅需75秒。他们的技术能够捕捉到毛孔级别的细节,为创建逼真的数字人铺平了道路。
数字人的文化与商业价值
数字人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备商业潜力。随着数字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在文化传承、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和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等都是数字人在文化领域应用的佳例。
商业方面,科技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将ChatGPT等AI技术与数字人相结合的可能性,这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还能为企业打开新的盈利模式。例如,百度与其数字人“成员”合作,推出了中国版“GPT大模型”文心一言,展示了AI数字人在内容创作和用户交互方面的巨大潜力。
我们也应理性看待这一趋势。尽管AI数字人市场火热,但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应用仍需要时间。AIGC模型的训练对算力基础设施有高要求,且模型参数与人脑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与AI数字人共存的世界,它们将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要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合理的市场预期,以及对数字人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
AI数字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它们的未来既充满无限可能,也面临种种挑战。始于颜值的数字人,最终必须追求更深层次的价值,才能在数字时代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AI数字人将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视觉上,更在智能和情感上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