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多态是指同一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
多态是除封装、继承之后面向对象的第三大特征。
多态是出现在继承或者实现关系中的
使用多态有什么前提
- 要有继承或实现关系
- 要有方法的重写
- 要有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子类对象是可以赋值给父类类型的变量。例如Animal是一个动物类型,而Cat是一个猫类型。Cat继承了Animal,Cat对象也是Animal类型,自然可以赋值给父类类型的变量。
多态的成员访问特点:
- 成员变量:编译看父类,运行看父类
- 成员方法:编译看父类,运行看子类
多态体现的格式: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实现类构造器;
变量名.方法名();
多态的利与弊:
弊端:
只能调用父类有的方法------ 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不能使用子类的特有成员,但是可以使用向下转型
好处:
左边写父类,右边写子类,提高代码的扩展性,多态会调用右边子类的重写方法
引用类型转换:
为什么要转型
使用多态方式调用方法时,不能调用子类拥有,而父类没有的方法,想要调用子类特有的方法必须向下转型。
向上转型
:
从子到父,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就是向上转型,多态的默认就是向上转型,
原因:父类大于子类,就好像int转long一样,所以是自动的
格式: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如:Animal a = new Cat();
向下转型:
从父到子,父类引用转为子类对象就是向下转型
父类转向子类就好像是long转int类型一样,是大转小,就像基本数据类型一样需要强制转换
说明:
但是一般使用多态也就是使用共性的方法,一定要子类特有的方法还是直接创建子类对象比较方便,向下转型麻烦。
格式:
子类类型 变量名 = (子类类型) 父类变量名;
如:Aniaml a = new Cat();
Cat c =(Cat) a;
代码演示:
// 父类
abstract class Animal {abstract void eat();
}// 猫类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吃鱼");}// 猫特有的方法抓老鼠public void catchMouse() {System.out.println("抓老鼠");}
}// 狗类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吃骨头");}// 狗特有的方法看家public void watchHouse() {System.out.println("看家");}
}
测试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向上转型Animal a = new Cat();a.eat(); // 调用的是 Cat 的 eat// 向下转型Cat c = (Cat) a;c.catchMouse(); // 调用的是 Cat 的 catchMouse}
instanceof:
instanceof关键字可以给引用变量做类型的校验
ClassCastException:
如果被转的引用类型变量,对应的实际类型和目标类型不是同一种类型,那么在转换的时候就会出现ClassCastException,使用instanceof可以解决
格式:
变量名 instanceof 数据类型
如果变量属于该数据类型或者其子类类型,返回true。
如果变量不属于该数据类型或者其子类类型,返回false。
代码演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向上转型Animal a = new Cat();a.eat(); // 调用的是 Cat 的 eat// 向下转型if (a instanceof Cat) {Cat c = (Cat) a;c.catchMouse(); // 调用的是 Cat 的 catchMouse} else if (a instanceof Dog) {Dog d = (Dog) a;d.watchHouse(); // 调用的是 Dog 的 watch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