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传统游戏开发过程中通常是:策划提出需求,美术制作需求中的资源,程序实现需求中的功能,并导入资源实现最终效果。你觉得策划、美术、程序三者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否存在多种开发模式,你觉得哪种比较好?
解答
严格来说,上述开发过程属于传统软件的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到编码实现、测试。如果按照上述的流程,游戏开发是愉快的,策划、美术、程序三者都会保证在一定的效率内顺利完成工作。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效率并不高,完善的需求需要过多的时间,一般会大于程序的编码时间。上述的开发过程并不适合游戏软件。
游戏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市场是多变的,策划的需求是不明确的、是需要反复调整的。在游戏开发的立项阶段,策划需要明确游戏的需求,美术和程序则作为乙方需要对策划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估,进而进入到开发阶段。有了明确的需求之后,程序负责保证游戏内容的流畅运行,美术则把控游戏效果的良好呈现,而策划在此期间不断的调整需求,改进效果。
上述流程适合游戏软件,但是依然存在问题。策划不断调整的需求会给程序和美术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小改动”并非“小改动”。同时,美术的资源如果不符合程序的要求,依旧会带来各种问题。解决建议如下:
a. 策划尽可能详细的给出需求,以此自行判断实现的可行性;减少需求的调整,保证落实到策划案的内容不会频繁变动;对于游戏运行的各种问题能够定位原因或给出重现条件
b. 美术在工作开始前与策划、程序约定资源范式,保证产出的资源文件符合项目要求;工作过程中与策划密切沟通,保证产出效果符合世界观设定;工作过程中与程序密切沟通,保证产出规格、效果能够适用于游戏内。
c. 程序应当对于策划的变动预留接口,保证项目可修改可拓展、易修改易拓展;程序应当制作对于策划数据表、美术资源规范的辅助性工具,提前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