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造车」的势头只增不减。前有奔驰造车,后有特斯拉、小鹏、蔚来等新势力造车。
在「造车」界最近迎来一位「新秀」。凭借中国最大房地产开发商的名号跨界造车。在「造车」这件事情上高举高打,从自建工厂到连发六款新车,以投入千亿的势头打开智能制造造车的新局面。
在其首次公开曝光的「造车厂」中,引进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先进技术甚至整套生产设备,在全面达产后,可做到每分钟生产1辆车。
撰文 |力琴说到「造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想必是记忆犹新,由大型机械臂执行的「自动造车」现场曾在一时间引发行业轰动。最近,类似的「造车」热潮也在国内重现。国内最大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旗下的汽车制造部门「恒大汽车」在发布六款新能源汽车后,首次披露了其在上海和广州的自动化汽车生产基地。 在诺大的汽车生产基地里,集结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均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自动化产线,从点焊、铆接、胶合,到喷漆、安装、运输等工作,都由它们来执行。 恒大汽车制造自动化产线对标的正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机器人数量来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有数百台,而恒大上海、广州基地共装配了2545台机器人。 从车型及生产规模来看,特斯拉目前仅有4款车型,一周生产5000辆车。对比之下,入局汽车制造行业两年的恒大汽车目前推出了六款新车车型。 官方称,恒大志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全球龙头,在产品研发上全面对标特斯拉,并在产能规模上超特斯拉。 据恒大的规划,其每个基地的首期产能为10万辆/年,2-3年的规划总产能为100万辆/年,10-15年的规划总产能为500万辆/年。 声称要在三年内实现100万辆产能的恒大汽车底气何在?我们从其首次公开曝光的自动化造车产线一窥而知。 一首次曝光「造车」自动化产线,
2545台机器人1分钟造1辆车
在新能源汽车全面铺开的形势下,车企「造车」的势头只增不减。前有奔驰造车,后有特斯拉、小鹏、蔚来等新势力造车。 在房地产开发商巨头光环之下,恒大汽车「造车」可谓是气势汹汹。 在其造车自动化产线中,集结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工艺,在工厂中不乏来自各地优秀的「大块头」机械臂制造商,有来自德国舒勒的冲压、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的车身自动化制造、德国杜尔的涂装等。 据官方称,此次公开亮相的上海和广州的自动化汽车生产基地已全线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均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全面达产后能做到每分钟生产1辆车。 生产效率极高的背后,离不开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装配车间这四大车间的支持。 据了解,四大车间分别配备了德国舒勒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德国库卡和日本发那科智能装备、德国杜尔的全自动涂装生产线以及全自动装配线。 一是冲压车间,采用的是德国舒勒冲压装备,拥有MMS智能自诊断系统,据称是世界最领先的全自动冲压生产线。
冲压车间
在冲压车间里,通过德国舒勒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一块钢板能迅速「变身」为车身形状。




房地产富豪投入上千亿造车,
力争赶超特斯拉
在首次曝光公开「造车」工厂之前,恒大汽车的决心是成为新能源汽车全球的龙头,力争赶超特斯拉。 在「造车」这件事情,恒大毫不含糊。据公开资料称,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已经为「造车」共计投入了3000亿。 恒大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于1996年由许家印创立。创始人本人也凭借多年来的打拼,早早在房地产行业奠定自己的名声。 据今年3月的《2020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显示,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以2310亿元的身家领先成为全球房地产首富。
造车的野心与现实
恒大付诸千亿造车的野心昭然若揭,许家印的野心已一目了然。 实际上,透过恒大亮相的自动化造车厂,我们或许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先进技术都来自于国外优秀的智能制造厂商,归根到底,恒大何以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建立自身的核心技术实力?答案现在也许并不明朗, 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是按照造车的逻辑,一台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量产,至少需要4到5年时间。恒大在造车这件事情上,通过「买买买」、「高调合作」的路径,缩短了新车的研发周期,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时间。先是通过先进的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及品质,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大规模销售的覆盖面,反哺生产。 智能制造是生产力,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生产,覆盖市场。配备先进生产技术,可将产能最大化。受益于超大规模产能,恒大汽车将拥有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成本优势。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恒大集团官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