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基本定义
2. 算法原理
2.1 算法优缺点
2.2 算法参数
2.3 变种
3.算法中的距离公式
4.案例实现
4.1 读取数据
4.2 分离训练集和测试集
4.3 归一化处理
4.4 计算欧氏距离
4.5 排序和输出测试结果
4.6 计算准确率
总代码
1. 基本定义
k最近邻(k-Nearest Ne ighbor)算法是比较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它的思想很简单: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多个最近邻(最相似〉的样本中的大多数都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第一个字母k可以小写,表示外部定义的近邻数量。
简而言之,就是让机器自己按照每一个点的距离,距离近的为一类。
2. 算法原理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未标记样本的类别,由距离其最近的k个邻居投票来决定。
具体的,假设我们有一个已标记好的数据集。此时有一个未标记的数据样本,我们的任务是预测出这个数据样本所属的类别。knn的原理是,计算待标记样本和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距离,取距离最近的k个样本。待标记的样本所属类别就由这k个距离最近的样本投票产生。
假设X_test为待标记的样本,X_train为已标记的数据集,算法原理的伪代码如下:
- 遍历X_train中的所有样本,计算每个样本与X_test的距离,并把距离保存在Distance数组中。
- 对Distance数组进行排序,取距离最近的k个点,记为X_knn。
- 在X_knn中统计每个类别的个数,即class0在X_knn中有几个样本,class1在X_knn中有几个样本等。
- 待标记样本的类别,就是在X_knn中样本个数最多的那个类别。
2.1 算法优缺点
- 优点:准确性高,对异常值和噪声有较高的容忍度。
- 缺点:计算量较大,对内存的需求也较大。
2.2 算法参数
其算法参数是k,参数选择需要根据数据来决定。
- k值越大,模型的偏差越大,对噪声数据越不敏感,当k值很大时,可能造成欠拟合;
- k值越小,模型的方差就会越大,当k值太小,就会造成过拟合。
2.3 变种
knn算法有一些变种,其中之一是可以增加邻居的权重。默认情况下,在计算距离时,都是使用相同权重。实际上,可以针对不同的邻居指定不同的距离权重,如距离越近权重越高。这个可以通过指定算法的weights参数来实现。
另一个变种是,使用一定半径内的点取代距离最近的k个点。当数据采样不均匀时,可以有更好的性能。在scikit-learn里,RadiusNeighborsClassifier类实现了这个算法变种。
3.算法中的距离公式
与我们的线性回归不同,在这里我们并没有什么公式可以进行推导。KNN分类算法的核心就在于计算距离,随后按照距离分类。
在二维笛卡尔坐标系,相信初中同学应该对这个应该不陌生,他有一个更加常见的名字,直角坐标系。其中,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常用的有欧氏距离。点A(2,3),点B(5,6),那么AB的距离为
这,便是欧氏距离。但和我们平常经常遇到的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欧氏距离是可以计算多维数据的,也就是矩阵(Matrix)。这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公式也就变成了
4.案例实现
我们使用knn算法及其变种,对Pina印第安人的糖尿病进行预测。数据集可从下面下载。
链接:蓝奏云
4.1 读取数据
%读取数据
data=xlsread('D:\桌面\knn.xlsx');
4.2 分离训练集和测试集
ratio=0.1;%测试数据所占比例
[N,M]=size(data);
trainData=data(:,1:8);
trainClass=data(:,9);
num_test=N*ratio;
4.3 归一化处理
%归一化处理newData=(oldData-minValue)/(maxValue-minValue);
minValue=min(trainData);
maxValue=max(trainData);
trainData=(trainData-repmat(minValue,N,1))./(repmat(maxValue-minValue,N,1));
4.4 计算欧氏距离
%计算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之间的欧氏距离dist
dist=zeros(N,1);
for i=1:Ndist(i,:)=norm(trainData(i,:)-testData);
end
4.5 排序和输出测试结果
%将dist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Y,I]=sort(dist,1);
K=min(K,length(Y));
%将训练数据对应的类别与训练数据排序结果对应
labels=trainClass(I);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idx=mode(labels(1:K));%mode函数求众数
fprintf('该测试数据属于类 %d ',idx);
4.6 计算准确率
error=0;
for i=1:num_testidx=KNN(trainData(num_test+1:N,:),trainClass(num_test+1:N,:),trainData(i,:),K);fprintf('该测试数据的真实类为:%d\n',trainClass(i,:));if idx~=trainClass(i,:);error=error+1;end
end
fprintf('准确率为:%f\n',1-error/num_test);
总代码
clc;clear;
% 警告消息消除
warning('off');
%读取数据
data=xlsread('D:\桌面\knn.xlsx');
ratio=0.1;%测试数据所占比例
[N,M]=size(data);
K=4;
trainData=data(:,1:8);
trainClass=data(:,9);
num_test=N*ratio;
%归一化处理newData=(oldData-minValue)/(maxValue-minValue);
minValue=min(trainData);
maxValue=max(trainData);
trainData=(trainData-repmat(minValue,N,1))./(repmat(maxValue-minValue,N,1));
error=0;
for i=1:num_testidx=KNN(trainData(num_test+1:N,:),trainClass(num_test+1:N,:),trainData(i,:),K);fprintf('该测试数据的真实类为:%d\n',trainClass(i,:));if idx~=trainClass(i,:);error=error+1;end
end
fprintf('准确率为:%f\n',1-error/num_test);
返回:
其中 KNN 函数:
function [ idx ] = KNN( trainData,trainClass,testData,K )
%UNTITLED Summary of this function goes here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N,M]=size(trainData);
%计算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之间的欧氏距离dist
dist=zeros(N,1);
for i=1:Ndist(i,:)=norm(trainData(i,:)-testData);
end
%将dist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Y,I]=sort(dist,1);
K=min(K,length(Y));
%将训练数据对应的类别与训练数据排序结果对应
labels=trainClass(I);
%{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classNum=length(unique(trainClass));%取集合中的单值元素的个数
labels=zeros(1,classNum);
for i=1:Kj=trainClass(i);labels(j)=labels(j)+1;
end
%返回前K个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测试数据的预测分类
[~,idx]=max(labels);
%}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idx=mode(labels(1:K));%mode函数求众数
fprintf('该测试数据属于类 %d ',idx);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