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面的两组图表,不难看出,历史和医学的读研比例遥遥领先。
另外由图可知,全国有百分之十三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而这其中有近三成的人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
部分省份报名人数汇总
结合历年报考人数统计数据来看,往年最大的涨幅也就13.5%,虽然每年有所增减,但总体为上升趋势,并且近两年来增长幅度较大。
影响MPA等专业人数的因素
1.政策支持
很多教育单位都在落实其中“发展在职教育、成人再教育、高等学历学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战略决策。预计明年很多研究生院校还会扩大招生名额,完善学科特色。
2.院校吸引
每个院校,包括名校。每年都有MBA等专业硕士招生名额指标。
虽然每年都有很多考生报考,但院校仍然有很大的招生压力:1、考生通过提前面试,占据了名额,但笔试分数不够,没有机会进入复试。2、很多考生虽然笔试分数达到了要求,但复试后发现综合素质并不满足招生要求。
所以院校每年都采取各种方式刺激更多考生报考,方便挑选更优秀的学员。
3.经济形势发展状况
生意越来越难做,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考生未雨绸缪,选择去接受高等教育充电。
4.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比如听说身边学长MBA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就会觉得MBA学业没意义。看到学姐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疯抢,就想去报名学姐的学校。
MBA等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好坏,得看学校平台对职业发展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看自己对职业规划的重视。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平均值会影响考研报名么?影响不大。毕竟对院校来说,平均值很难客观统计。
但发现很多考生会凭借个例而抉择,自己是否要报考。
5.用人单位对专业硕士的重视
依照近年来专业硕士报名人数增涨情况来看,专业硕士在社会越来越受欢迎。MEM、MPAcc、MPA、MTA等专业报考人数有增幅,具有院校特色的MBA专业方向也越来越受欢迎。
学术型硕士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也会对MBA毕业生(尤其对全日制影响更大,毕竟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多不急于换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哪个城市热爱考研?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Top10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杭州和重庆。
你的竞争对手多大年纪?
如图,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
20~29岁这个年龄段大部分是大学即将毕业的人群,参与考研人数最多很好理解。然而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
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每年透过各大考场外的焦急等候的父母们,这种高关注度便可见一斑。
考研人一年花费多少?
从备考到考研结束,大概需要花费多少人民币?有人寥寥几百圆了名校梦,有人花费上万勉强过线,那么,一场考研下来,大部分人的花费是多少呢?
调查结果显示,17.1%的人一年考研花费在1500-3000元,考研花费在1500以下的人数比例为25.4%,其次,考研花费为3000-5000元和1万以上的人的人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21%。被调查者当中,花费在5000—1万的人占比15.5%。
可以看出,不同花费范围的人群分布比较平均,对于考研的花费,并没有一个明显的集中高值。
男生女生,谁更爱考研?
通过百度搜索“考研”一词的数据来看,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男生竟然以超过一成的百分比胜出。
这么一看,原来更关心考研的不是女生,竟然是男生?
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
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根本原因。
不少学生考研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自己在社会就业中的价值。但是背后也折射出严峻的就业压力。
自大学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录取人数从每年几十万增长到700多万,考大学成为一件不太困难的事情。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就业压力,而读研是释放这种压力的途径之一。
是什么决定了你考研的决心?
编辑:Bling
本文来自网络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Bling
本文来自网络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