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8 Precondition Required (要求先决条件)
先决条件是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时,必须要满足的一些预设条件。一个好的例子就是 If-None-Match 头,经常用在 GET 请求中。如果指定了 If-None-Match ,那么客户端只在响应中的 ETag 改变后才会重新接收回应。
先决条件的另外一个例子是 If-Match 头,一般用在 PUT 请求上,用于指示只更新但没有被改变的资源。这在多个客户端使用 HTTP 服务时用来防止彼此间覆盖相同内容的情况。
当服务器端使用 428 Precondition Required 状态码时,表示客户端必须发送上述的请求头才能执行该请求操作。这个方法为服务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阻止 “lost update”问题的出现。
2、429 Too Many Requests (太多请求)
当 你需要限制客户端请求某个服务的数量,也就是限制请求速度时,该状态码就会非常有用。在此之前,有一些类似的状态码。例如“509 Bandwidth Limit Exceeded”。
如果你希望限制客户端对服务的请求数,可使用 429 状态码,同时包含一个 Retry-After 响应头用于告诉客户端多长时间后可以再次请求服务。
3、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 (请求头字段太大)
某些情况下,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头会变得很大,那么服务器可发送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来指明该问题。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没有 430 状态码,而是直接从 429 跳到 431,我尝试搜索但没有结果。唯一的猜测是 430 Forbidden 跟 403 Forbidden 太像了,为了避免混淆才这么做的,天知道!
4、511 Network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要求网络认证)
对我来说这个状态码很有趣,如果你在开发一个 HTTP 服务器,你不一定需要处理该状态码,但如果你在编写 HTTP 客户端,那这个状态码就非常重要。
如果你频繁使用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你可能会注意到大量的公用 Wifi 服务要求你必须接受一些协议或者必须登录后才能使用,这是通过拦截HTTP流量实现的。当用户试图访问网络返回一个重定向和登录,这很讨厌,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使用这些“拦截”客户端,会有一些讨厌的副作用。在 RFC 中提到以下这两个的例子:
- 如果你在登录Wifi前访问某个网站,网络设备将会拦截首个请求,这些设备往往也有自己的网站图标“favicon.ico”。登录后你会发现,有一段时间内你访问的网站图标一直是Wifi登录网站的图标。
- 如果客户端使用HTTP请求来查找文档,网络将会响应一个登录页,这样你的客户端就会解析错误并导致客户端运行异常,在现实中这种问题非常常见。
而 511 状态码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如果你正在编写 HTTP 的客户端,你最好还是检查 511 状态码以确认是否需要认证后才能访问。
详细介绍一下431:
这是由于get请求头过长导致的
腾讯云解释(里面有很多奇怪的状态码解释):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section/1190190
HTTP 431 Request Header Fields Too Large响应状态码指示服务器不愿意处理请求,因为它的头部字段太大。请求可以在减少请求头域的大小后重新提交。
它可以在请求头字段的总数太大或单个头字段太大时使用。
这个错误不应该发生在经过良好测试的生产系统上,但在测试新系统时可以更频繁地发现。
这是怎么导致的,其实我们知道get请求传递参数就是把参数放在url地址的尾部进行相加的,这就导致了,如果我们传递的参数过于庞大,url地址出现限制的原因
我看了一下我传递的参数
控制台上显示的,已经很长了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我们知道post请求就没有大小限制,所以我们可以更换post请求
这里特别注意一下,get请求参数限制大小到底是多少呢
很多文章说是1024B,但是这不准确,具体如下:
1.HTTP的get请求提交的数据大小长度本身没有限制,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
目前说的get长度有限制,是特定的浏览器及服务器对它的限制
各种浏览器和服务器的最大处理能力如下:
IE:对URL的最大限制为2083个字符,若超出这个数字,提交按钮没有任何反应。
Firefox:对Firefox浏览器URL的长度限制为:65536个字符。
Safari:URL最大长度限制为80000个字符。
Opera:URL最大长度限制为190000个字符。
Google(chrome):URL最大长度限制为8182个字符。
Apache(Server):能接受的最大url长度为8192个字符(这个准确度待定???)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n能接受最大url的长度为16384个字符。
2、理论上讲,post是没有大小限制的。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进行大小限制,起限制作用的是服务器处理程序的处理能力。
Tomcat下默认post长度为2M,可通过修改conf/server.xml中的“maxPostSize=0”来取消对post大小的限制。
注意:(若长度超限,则服务端返回414标识)
1、首先即使有长度限制,也是限制的是整个URI长度,而不仅仅是你的参数值数据长度。
2、HTTP协议从未规定GET/POST的请求长度限制是多少
3、所谓的请求长度限制是由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决定和设置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设定均不一样,这依赖于各个浏览器厂家的规定或者可以根据web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来设定。
GET VS POST扩展:
1、多数浏览器对于POST采用两阶段发送数据的,先发送请求头,再发送请求体,即使参数再少再短,也会被分成两个步骤来发送(相对于GET),也就是第一步发送header数据,第二部再发送body部分。HTTP是应用层的协议,而再传输层有些情况TCP会出现两次连结的过程,HTTP协议本身不保存状态信息,一次请求一次响应。对于TCP而言,通信次数越多反而可靠性越低,能在一次连结中传输完需要的信息是最可靠的,所以尽量使用GET请求来减少网络耗时。如果通信时间增加,这段时间客户端于服务器端一直保持连接状态,在服务器侧负载可能会增加,可靠性会下降。
2、GET请求能够被cache,GET请求能够被保存在浏览器的浏览历史里面(密码等重要数据GET提交,别人查看历史记录,就可以直接看到这些私密数据)POST不进行缓存。
3、GET参数是带在URL后面,传统IE中URL的最大可用长度为2048字符,其他浏览器对URL长度限制实现上有所不同。POST请求无长度限制(目前理论上是这样)。
4、GET提交的数据大小,不同浏览器的限制不同,一般在2k-8k之间,POST提交数据比较大,大小靠服务器的设定值限制,而且某些数据只能用POST方法【携带】,比如file。
5、全部用POST不是十分合理,最好先把请求按功能和场景分下类,对数据请求频繁,数据不敏感且数据量在普通浏览器最小限定的2k范围内,这种情况使用GET。其他地方使用POST。
6、GET的本质是【得】,而POST的本质是【给】。而且,GET是【幂等】的,在这一点上,GET被认为是【安全的】。实际上server端也可以用作资源更新,但是这种用法违反了约定,容易造成CSRF(跨站请求伪造)。
什么是幂等性,官方解释:幂等性是指一次和多次请求某一个资源应该具有同样的副作用。简单来说意味着对同一URL的多次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
get请求是幂等的,在网络不好的隧道中会尝试重试,如果用get请求增数据,会有重复操作的风险,而这种重复操作会导致副作用(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并不知道你会用get请求去做增操作,如果提交表单,点击的时候双击,出现提交表单两次请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