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1.三次握手

TCP是面向连接的,无论哪一方向另一方发送数据之前,都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进行初始化的。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窗口大小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次握手: 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x;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为x+1(Sequence Number+1);同时,自己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y;服务器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即SYN+ACK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然后将Acknowledgment Number设置为y+1,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具体例子:“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2.四次挥手

当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TCP连接以后,当数据传送完毕,肯定是要断开TCP连接的啊。那对于TCP的断开连接,这里就有了神秘的“四次分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次分手: 主机1(可以使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设置Sequence Number,向主机2发送一个FIN报文段;此时,主机1进入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主机1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机2了;

第二次分手: 主机2收到了主机1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1回一个ACK报文段,Acknowledgment Number为Sequence Number加1;主机1进入FIN_WAIT_2状态;主机2告诉主机1,我“同意”你的关闭请求;

第三次分手: 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主机2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分手: 主机1收到主机2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2发送ACK报文段,然后主机1进入TIME_WAIT状态;主机2收到主机1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主机1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主机1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为什么要四次分手?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TCP是全双工模式,这就意味着,当主机1发出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主机1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主机1告诉主机2,它的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完毕了;但是,这个时候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当主机2返回ACK报文段时,表示它已经知道主机1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主机2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1的;当主机2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这个时候就表示主机2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就会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之后彼此就会愉快的中断这次TCP连接。

为什么要等待2MSL?

MSL:报文段最大生存时间,它是任何报文段被丢弃前在网络内的最长时间。原因有二:

保证TCP协议的全双工连接能够可靠关闭
保证这次连接的重复数据段从网络中消失

第一点:如果主机1直接CLOSED了,那么由于IP协议的不可靠性或者是其它网络原因,导致主机2没有收到主机1最后回复的ACK。那么主机2就会在超时之后继续发送FIN,此时由于主机1已经CLOSED了,就找不到与重发的FIN对应的连接。所以,主机1不是直接进入CLOSED,而是要保持TIME_WAIT,当再次收到FIN的时候,能够保证对方收到ACK,最后正确的关闭连接。

第二点:如果主机1直接CLOSED,然后又再向主机2发起一个新连接,我们不能保证这个新连接与刚关闭的连接的端口号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可能新连接和老连接的端口号是相同的。一般来说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还是有特殊情况出现:假设新连接和已经关闭的老连接端口号是一样的,如果前一次连接的某些数据仍然滞留在网络中,这些延迟数据在建立新连接之后才到达主机2,由于新连接和老连接的端口号是一样的,TCP协议就认为那个延迟的数据是属于新连接的,这样就和真正的新连接的数据包发生混淆了。所以TCP连接还要在TIME_WAIT状态等待2倍MSL,这样可以保证本次连接的所有数据都从网络中消失。

九、TCP流量控制

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可能会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地在TCP连接上实现对发送方的流量控制。

设A向B发送数据。在连接建立时,B告诉了A:“我的接收窗口是 rwnd = 400 ”(这里的 rwnd 表示 receiver window) 。因此,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接收窗口的数值。请注意,TCP的窗口单位是字节,不是报文段。假设每一个报文段为100字节长,而数据报文段序号的初始值设为1。大写ACK表示首部中的确认位ACK,小写ack表示确认字段的值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B进行了三次流量控制。第一次把窗口减少到 rwnd = 300 ,第二次又减到了 rwnd = 100 ,最后减到 rwnd = 0 ,即不允许发送方再发送数据了。这种使发送方暂停发送的状态将持续到主机B重新发出一个新的窗口值为止。B向A发送的三个报文段都设置了 ACK = 1 ,只有在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意义。

TCP为每一个连接设有一个持续计时器(persistence timer)。只要TCP连接的一方收到对方的零窗口通知,就启动持续计时器。若持续计时器设置的时间到期,就发送一个零窗口控测报文段(携1字节的数据),那么收到这个报文段的一方就重新设置持续计时器。

十、TCP拥塞控制

1.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发送方维持一个拥塞窗口 cwnd ( congestion window )的状态变量。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并且动态地在变化。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等于拥塞窗口。
发送方控制拥塞窗口的原则是:只要网络没有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再增大一些,以便把更多的分组发送出去。但只要网络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减小一些,以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慢开始算法:

当主机开始发送数据时,如果立即所大量数据字节注入到网络,那么就有可能引起网络拥塞,因为现在并不清楚网络的负荷情况。因此,较好的方法是 先探测一下,即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发送窗口,也就是说,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数值。

通常在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先把拥塞窗口 cwnd 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而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把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方的拥塞窗口 cwnd ,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拥塞窗口 cwnd 就加倍。一个传输轮次所经历的时间其实就是往返时间RTT。不过“传输轮次”更加强调:把拥塞窗口cwnd所允许发送的报文段都连续发送出去,并收到了对已发送的最后一个字节的确认。

另,慢开始的“慢”并不是指cwnd的增长速率慢,而是指在TCP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先设置cwnd=1,使得发送方在开始时只发送一个报文段(目的是试探一下网络的拥塞情况),然后再逐渐增大cwnd。

为了防止拥塞窗口cwnd增长过大引起网络拥塞,还需要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ssthresh状态变量。慢开始门限ssthresh的用法如下:

  • 当 cwnd < ssthresh 时,使用上述的慢开始算法。
  • 当 cwnd > ssthresh 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 当 cwnd = ssthresh 时,既可使用慢开始算法,也可使用拥塞控制避免算法。拥塞避免

让拥塞窗口cwnd缓慢地增大,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而不是加倍。这样拥塞窗口cwnd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比慢开始算法的拥塞窗口增长速率缓慢得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在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其根据就是没有收到确认),就要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 方窗口值的一半(但不能小于2)。然后把拥塞窗口cwnd重新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迅速减少主机发送到网络中的分组数,使得发生 拥塞的路由器有足够时间把队列中积压的分组处理完毕。

如下图,用具体数值说明了上述拥塞控制的过程。现在发送窗口的大小和拥塞窗口一样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快重传和快恢复

快重传

快重传算法首先要求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为的是使发送方及早知道有报文段没有到达对方)而不要等到自己发送数据时才进行捎带确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收方收到了M1和M2后都分别发出了确认。现在假定接收方没有收到M3但接着收到了M4。

显然,接收方不能确认M4,因为M4是收到的失序报文段。根据 可靠传输原理,接收方可以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在适当时机发送一次对M2的确认。

但按照快重传算法的规定,接收方应及时发送对M2的重复确认,这样做可以让 发送方及早知道报文段M3没有到达接收方。发送方接着发送了M5和M6。接收方收到这两个报文后,也还要再次发出对M2的重复确认。这样,发送方共收到了 接收方的四个对M2的确认,其中后三个都是重复确认。

快重传算法还规定,发送方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M3,而不必 继续等待M3设置的重传计时器到期。

由于发送方尽早重传未被确认的报文段,因此采用快重传后可以使整个网络吞吐量提高约20%。

快恢复

与快重传配合使用的还有快恢复算法,其过程有以下两个要点:

  • 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减半。
  • 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现在不执行慢开始算法(即拥塞窗口cwnd现在不设置为1),而是把cwnd值设置为慢开始门限ssthresh减半后的数值,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加法增大”),使拥塞窗口缓慢地线性增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535465.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13 张图带你学懂 Kubernetes Service(转载)

在 Kubernetes 中 Service 主要有4种不同的类型&#xff0c;其中的 ClusterIP 是最基础的&#xff0c;如下图所示&#xff1a; 当我们创建一个 NodePort 的 Service 时&#xff0c;它也会创建一个 ClusterIP&#xff0c;而如果你创建一个 LoadBalancer&#xff0c;它就会创建一…

DOCKERFILE参数注解

Dockerfile由一行行命令语句组成&#xff0c;并且支持以#开头的注释行。 一般的&#xff0c;Dockerfile 分为四部分&#xff1a;基础镜像信息、维护者信息、镜像操作指令和容器启动时执行指令。 Dockerfile的指令是忽略大小写的&#xff0c;建议使用大写&#xff0c;使用 # 作为…

Zookeeper:分布式过程协同技术

Zookeeper 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一致系统&#xff0c;在分布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它&#xff0c;可以实现诸如“分布式同步”、“配置管理”、“命名空间管理”等众多功能&#xff0c;是分布式系统中常见的基础系统。Zookeeper 主要用来解决分布式集群中应用系统的一致…

Linux namespace概述

操作系统通过虚拟内存技术&#xff0c;使得每个用户进程都认为自己拥有所有的物理内存&#xff0c;这是操作系统对内存的虚拟化。操作系统通过分时调度系统&#xff0c;每个进程都能被【公平地】调度执行&#xff0c;即每个进程都能获取到CPU&#xff0c;使得每个进程都认为自己…

Zookeeper:Zookeeper的主从选举机制

ZAB 协议&#xff0c;全称 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xff08;Zookeeper 原子广播协议&#xff09;&#xff0c;是为分布式协调服务 ZooKeeper 专门设计的一种支持崩溃恢复的一致性协议。基于该协议&#xff0c;ZooKeeper 实现了一种主从模式的系统架构来保持集群中各个副…

Linux namespace之:uts namespace

理解uts namespace uts(UNIX Time-Sharing System) namespace可隔离hostname和NIS Domain name资源&#xff0c;使得一个宿主机可拥有多个主机名或Domain Name。换句话说&#xff0c;可让不同namespace中的进程看到不同的主机名。 例如&#xff0c;使用unshare命令(较新版本L…

Kubernetes 的原理

kubernetes 已经成为容器编排领域的王者&#xff0c;它是基于容器的集群编排引擎&#xff0c;具备扩展集群、滚动升级回滚、弹性伸缩、自动治愈、服务发现等多种特性能力。 本文将带着大家快速了解 kubernetes &#xff0c;了解我们谈论 kubernetes 都是在谈论什么。 kuberne…

CPU 是如何执行任务的

前言 你清楚下面这几个问题吗&#xff1f; 有了内存&#xff0c;为什么还需要 CPU Cache&#xff1f; CPU 是怎么读写数据的&#xff1f; 如何让 CPU 能读取数据更快一些&#xff1f; CPU 伪共享是如何发生的&#xff1f;又该如何避免&#xff1f; CPU 是如何调度任务的&a…

Ansible 的自动化运维

1、Ansible 特点 Ansible 自 2012 年发布以来&#xff0c;很快在全球流行&#xff0c;其特点如下&#xff1a; Ansible 基于 Python 开发&#xff0c;运维工程师对其二次开发相对比较容易&#xff1b; Ansible 丰富的内置模块&#xff0c;几乎可以满足一切要求&#xff1b; …

图文并茂 VLAN 详解,让你看一遍就理解 VLAN

一、为什么需要VLAN 1.1、什么是VLAN? VLAN(Virtual LAN)&#xff0c;翻译成中文是“虚拟局域网”。LAN可以是由少数几台家用计算机构成的网络&#xff0c;也可以是数以百计的计算机构成的企业网络。VLAN所指的LAN特指使用路由器分割的网络——也就是广播域。 在此让我们先复习…

认识VLAN,并学会VLAN的划分和网络配置实例

VLAN的划分和网络的配置实例 1、VLAN基础知识 VLAN&#xff08;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xff09;的中文名为&#xff1a;“虚拟局域网”&#xff0c;注意和VPN&#xff08;虚拟专用网&#xff09;进行区分。 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xff08;不是从物…

VLAN划分及配置注意事项

VLAN&#xff08;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xff09;即虚拟局域网&#xff0c;是将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的通信技术。VLAN内的主机间可以直接通信&#xff0c;而VLAN间不能直接通信&#xff0c;从而将广播报文限制在一个VLAN内。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

Docker原理剖析

一、简介 1、了解Docker的前生LXC LXC为Linux Container的简写。可以提供轻量级的虚拟化&#xff0c;以便隔离进程和资源&#xff0c;而且不需要提供指令解释机制以及全虚拟化的其他复杂性。相当于C中的NameSpace。容器有效地将由单个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划分到孤立的组中&#…

Docker容器网络解析

Docker 容器网络的发展历史 在 Dokcer 发布之初&#xff0c;Docker 是将网络、管理、安全等集成在一起的&#xff0c;其中网络模块可以为容器提供桥接网络、主机网络等简单的网络功能。 从 1.7 版本开始&#xff0c;Docker正是把网络和存储这两部分的功能都以插件化形式剥离出来…

Docker 数据管理介绍

默认容器的数据是保存在容器的可读写层&#xff0c;当容器被删除时其上的数据也会丢失&#xff0c;所以为了实现数据的持久性则需要选择一种数据持久技术来保存数据。官方提供了三种存储方式&#xff1a;Volumes、Bind mounts和tmpfs。前面还介绍了&#xff1a;Docker 服务终端…

Docker 数据持久化的三种方案

容器中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容器层。但是将数据存放在容器层存在以下问题&#xff1a; 数据不是持久化。意思是如果容器删除了&#xff0c;这些数据也就没了 主机上的其它进程不方便访问这些数据 对这些数据的I/O会经过存储驱动&#xff0c;然后到达主机&#xff0c;引入了一层间…

Git 存储原理及相关实现

Git 是目前最流行的版本控制系统&#xff0c;从本地开发到生产部署&#xff0c;我们每天都在使用 Git 进行我们的版本控制&#xff0c;除了日常使用的命令之外&#xff0c;如果想要对 Git 有更深一步的了解&#xff0c;那么研究下 Git 的底层存储原理将会对理解 Git 及其使用非…

Git内部原理

Git有什么特点&#xff1f; fast&#xff0c;scalable&#xff0c;distributed revision control system&#xff08;快速&#xff0c;可扩展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xff09; 几乎所有操作都是本地执行 每一个clone都是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副本 the stupid content tracker&a…

详解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xff08;Mediator Pattern&#xff09;也被称为调停者模式&#xff0c;是在 GoF 23 种设计模式中定义了的行为型模式。 中介者模式 是用来降低多个对象和类之间的通信复杂性。这种模式提供了一个中介类&#xff0c;该类通常处理不同类之间的通信&#xff0c;并支…

RPC 服务 与 HTTP 服务的区别

1、什么是RPC RPC&#xff08;Remote Procedure Call&#xff09;—远程过程调用&#xff0c;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xff0c;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RPC协议假定某些传输协议的存在&#xff0c;如TCP或UDP&#xff0c;为通信程序之间携带信…